20**寒假大學生社區調查報告
一.實踐背景
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是由中央文明委授予一個城市的綜合性榮譽稱號,它包含了國家衛生城市、環保模范城市和園林城市的一些基本指標和基本特征,體現的是一個城市的整體文明程度,是最具價值的無形資產和城市品牌。想要贏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有**個條件:一硬件指標的問題,除與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環保模范城市相關聯的問題外,還有城市公共設施投入、城市綜合管理等;二是軟件指標方面,如社會風尚、市民素質、黨政機關和窗口行業的服務水平。
**0**年,我們又有了新的志愿者活動,,在學校的積極推動下,我和同學又展開新一輪的攻勢,來完成我們應盡得義務,完成新一輪的挑戰。
1.實踐地點:芷蘭社區
**.活動時間:**0**-**-**5至**0**-**-**8
3.實踐人:張**宋**
4.實踐內容:社區保潔活動,社區護綠活動
二.社區的總體狀況及實踐、分析
(一)總體來說,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城市衛生管理的力度加強,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讓社區的人們對保潔、護綠重視的力度不斷加大,社區的空氣也一片清新,就我觀察的范圍來說,當前的情況基本良好,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1.按年齡來看
從我近幾天觀察的情況來看,有個別年齡層的居民沒有遵守社區所規定的原則去做的。
亂扔垃圾的大約各個年齡都有;破壞花草、亂折樹枝只有一二年級的小學生;隨地吐痰年紀在50~60歲,在公共場所吸煙的人在**5~60歲。
**.按不同人群來看
接收教育多得人,文明禮儀的條條框框也就會自覺去遵守,自覺履行自己該盡的義務,對于年紀小或是年長的人,他們接受的教育知識比較淺顯,有的陋習已經成為了貫性,不容易改正,他們是最容易出亂子的。
這是我們在實踐過程中所看見的社會現實狀況的一個縮影。
(二)實踐
社區工作人員告訴我,從去年8月份開始,社區就成立了清潔隊,幫助居民清理雜物。芷蘭社區居委會對小區環境進行了綜合整治,社區面貌有得越來越好了。清潔隊對街區進行監督管理,發現臟亂差,及時匯報、及時清掃:環保工作的逐漸深入不僅使社區環境更加干凈、整潔了,最重要的是增強了社區居民的環境意識。這一行動也正好讓我們的行動更加方便,便宜。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采取了團隊實踐和個體實踐相結合的方式
**0**-**-**5
今天早上,我們一行人早早的在社區門口集合,前一天我們已經跟社區管理清潔衛生工作人員說明我們的來意,他就欣然的答應我們和他們一起參與社區保潔、護綠等工作。在社區大廳中,他們給我們每人分發了帆布手套和口罩,讓我們帶上。整裝完畢后,我們分組進入社區各街巷,清掃垃圾。當我們搞完了衛生,環境有了改觀。
**0**-**-**6
第二天,帶上裝備,我們繼續深入到社區小街小巷內對街道進行“兩掃”“兩保”;
9點后,我們就到了綠化帶對樹木進行維護和修整。
**0**-**-**7
第三天,我們一行人來到街道,看到綠化帶中有建筑垃圾,把建筑垃圾“消滅”后,繼續清掃街道。
**0**-**-**8
第四天,我們跟隨清潔隊一同檢查社區的衛生,并跟居民挨家挨戶給居民打招呼,希望居民愛護環境衛生,不要隨手亂丟垃圾,雖然都是臟活累活,但我們仍然沒有掉隊,跟上他們的步伐,將環境整理得井井有條。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每個時候,一個小小的習慣,發揮的效益就能讓我們超乎想象;逐漸的,那些不好的行為都會逐漸被我們擯除.如果我們平時不注意,認為有時候隨手亂扔沒什么大不了的,那么它就會惡性循環,成為自身的一種習慣。不僅僅是在實踐期間,我們要在檢查保護環境,搞好衛生,在平時,我們更要重視環境。
短期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確然我從中領悟到很多東西,豐富了我們的實踐經驗,提高了我們的團隊合作能力,使我們通過這次實踐更加了解社會,這次實踐活動意義深遠,這些東西讓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引導我們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并投身社會,也讓自己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干,經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才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希望有更多的機會然我從中得到鍛煉,樹立遠大的理想,明確自己的目標,為祖國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篇2:卓達物業探索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調查報告
物業管理如何與社區居家養老相結合?
——卓達物業探索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調查報告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龐大的老年群體對養老服務的需求日趨強烈,養老服務已成為社會問題。近些年,卓達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積極探索物業管理與居家養老結合的養老模式,在開展居家養老服務上進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可能對正在從事或準備從事社區養老服務的物業服務企業有所幫助。
一、卓達物業基本情況
卓達物業隸屬河北卓達集團,成立于1996年,旗下設北京、天津、威海、呼倫貝爾、三亞五家分公司。在管卓達商貿大廈、星辰商業廣場、卓達玫瑰園、卓達科苑公寓等49處物業,管理面積達千余萬平方米。秉承“追求卓越,德達天下”的企業理念,以“社區綜合服務運營商”為品牌定位,以“文化社區、精神家園”為社區建設目標,以“追求業主滿意,締造品質生活”為服務宗旨,在行業中率先推行“全齡化社區養老”模式。
二、卓達物業關于老齡社會對服務需求的分析
卓達物業對中國社會老齡化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認為,目前家庭和機構兩種養老方式都不能適應社會對養老服務的需求。家庭養老是目前的主要形式,但鑒于我國城市獨生子女政策而形成的兩個年輕人養四個老人和一個孩子的家庭結構,使得家庭養老模式已難以為繼。雖然近幾年各類養老機構應運而生,但一方面政府財政投入不足,公益性養老機構嚴重或缺,而民營養老機構普遍存在收費和運作不規范等問題。加上受幾千年中國傳統觀念影響,老人一般寧可在家中獨居,也不愿到專門的養老機構生活,居家養老成為多數老人的選擇。但由于成熟的社區養老體系尚未形成,目前有的是街道辦事處或居委會開展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務,有的靠家政公司提供服務,有的是志愿服務團體或社區互助組織介入。存在的共同問題是:服務質量不穩定,服務標準和收費缺乏規范,服務時限不能夠全天候,很難在第一時間趕到老人身邊,解決老人所需。
三、卓達物業關于物業管理與社區養老結合的思考
卓達物業在調查研究并反復斟酌后認為,物業服務企業相對最適合開展社區養老服務:一是物業企業在社區服務中擁有會所、場地及設施管理主導權,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為老年人開展各項服務;二是物業企業24小時不離小區,能解決老人緊急求助問題;三是物業企業長期服務于業主,能夠得住戶信任;四是物業管理以企業行為提供服務,質量上比單個家政服務員較有保證;五是物業企業掌握業主家庭信息,有利于開展養老服務。
四、卓達物業推出全齡化社區養老新模式
經精心策劃,20**年10月卓達物業推出了全齡化社區養老新模式,即:利用物業服務占社區服務主導地位的優勢,通過開發商在養老設施、設備及場地等硬件的先期投入和后期完備,通過物業公司組建的專職社區養老服務隊伍和全員性助老服務,調動并整合社區內外所有可用于為老齡人服務的力量和資源,利用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平臺,通過包含各方面的672條人性化特色養老服務,使老年人不出社區,不脫離熟悉的生活環境,即能享有專業化養老機構的服務。并可讓老人或發揮余熱,或參加各類活動,以融入社會大家庭,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醫、老有所安、老有所惠”。
五、卓達社區養老模式主要做法
一是在服務硬件上進行改造。根據各小區情況和老年人生活特點,因地制宜地對小區內道路、廣場、會所、標識等進行全方位改造;二是利用各類場館、場地,開辟老年人活動中心。建設老年餐廳、開設老年大學、老年康樂中心等,滿足老年人健身、生活、精神文化等需求;三是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適合老年群體的活動;四是專職服務和全員參與相結合,在組織上保障居家養老模式常態化運行。每個物業服務處設立專職養老服務部,負責65歲以上老年業主的入戶巡訪、檔案登記、臨時照料、活動組織、服務監督等工作,保障老年住戶物質和精神文化等需求。此外,還把養老服務項目劃分到若干崗位上兼職執行,比如每日問安服務交由客服部,老年大學交由會所服務部實施等;五是整合社區內外醫療機構、家政公司等各類養老資源,將其打造成一站式養老服務供應平臺,輸出各種養老服務。包括醫院綠色通道服務,社區衛生入戶巡診服務、中介幫辦服務等;六是專門設計住戶來電一鍵彈屏系統,當老人有緊急需求向物業服務處打電話或按快捷鍵,客戶中心電腦立刻把來電者的家庭情況通過自動彈屏形式向客服人員顯示,方便服務人員第一時間趕至住戶家中;七是在社區內推進孝文化建設,營造尊老愛老氛圍。連年舉辦“社區孝親敬老模范家庭”和“好兒媳”評選、“爸媽,給您過節”等活動,通過櫥窗,社區報紙等多種形式積極宣揚孝道文化,使得尊老愛老在卓達社區蔚然成風。
六、卓達物業養老服務體系的推廣價值
卓達物業社區養老模式一經推出,廣受歡迎,并立刻引起各方關注。被《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國青年報》、《石家莊日報》等全國及省市主要媒體廣泛報道。卓達物業先后接待了團中央、中央文明委、建設部、民政部、國家體育總局、美國世邦魏理士、朝鮮青盟團等領導、同仁和中外友好人士。河北省老齡委曾兩度在卓達物業召開專題研討會,并授予卓達太陽城“河北省養老示范基地”稱號。卓達物業的管理業績和居家養老特色服務贏得了廣大客戶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帶來了卓達集團房地產開發項目的旺銷和卓達物業品牌的極大提升。
開展物業管理與社區養老的結合,是社會、社區、企業、業主多方共贏的利國利民德政工程。對社會而言,能改善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緩解家庭壓力,促進社會和諧;對社區而言,是融洽社區人際關系、拉近物業與住戶感情的粘合劑與巧妙切入點;對企業而言,是踐行社會責任,彰顯物業管理社會價值,實現企業社會效益與經濟效
益雙贏的有益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