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信息的編程加工》教學設計

6272

《信息的編程加工》教學設計

揚州市邗江區瓜洲中學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主要是描述一個編程過程,通過對整個過程的體驗讓學生了解計算機加工信息的內在機制。由于學生以后還可以選修“算法與程序設計”模塊進一步學習,因此這里對學生編程的要求不高,只要求學生能夠大概了解某一段程序的作用。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驗用編程實現計算機加工信息的整個過程,知道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步驟和基本思想方法,從而了解計算機信息加工的內在機制。

教學難點:

讓學生理解用算法描述實際問題,理解人的思維在計算機工作中發揮的作用。

【教學對象分析】

高一年級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并沒有接觸過程序設計,雖然初步具備了計算機基礎操作能力,但對于計算機程序代碼的認識及編程覺得相當困難,所以我們只能讓他們通過本節學習了解計算機加工信息的內在機制,體驗程序設計的獨特魅力。由于沒有學習任何編程語言的基礎知識,對于程序代碼的認識與編寫也只能是了解與嘗試。

【教學策略設計】

整個教學過程都引導學生建立起自主性和研究性的網絡學習模式,從而更加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具體的一個實例引出“算法”概念,通過課本內容及課件引導學生去探究一個具體的算法(冒泡排序法),讓學生了解計算機處理數據的內在機制;引出程序設計的一般步驟及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引導學生去體驗程序設計的過程,嘗試編程提升自已的能力。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以講解、討論為主,以演示為輔助,上機練習時間安排在下一節課。

【教學目標】

1、知識性目標

①了解算法的含義。

②了解程序設計的一般步驟。

③理解編程信息加工的內在機制。

④體驗程序設計的過程。

2、技能性目標

通過學生的觀察、分析,培養學生處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編程實現信息的加工,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加學生的成就感。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1.

問題引入

我國工程院院士、計算機科學家李國杰說道:“事實上,電腦發展到今天,能有如此廣泛而神奇的應用,主要靠軟件,而軟件的核心是算法(不是編程技巧)?!惴ㄔO計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計算機科學中的知識創新主要是算法的創新,創建一種新算法,其意義不亞于建造一種新機器?!瓏栏竦恼f,不講算法,計算機科學就無從說起?!边@說明程序設計的重要意義。也揭示了信息編程加工的巨大價值。

《程序設計與女性》

2.

深入討論

從同學們以前使用過的軟件(圖、文、表、聲、像等軟件)分析,我們之所以能夠使用計算機來處理各種各樣的信息,是因為有相應的軟件為我們提供了合適的工具。那么,這些軟件是用什么制作出來的呢?

(二)熱身運動:

1.

如何交換兩個變量a,b中的值;(如何互換兩個杯子中的水和酒精)

2.

求三個數a,b,c中的最小數;

編程訓練場:

題目:

計算自然數列前100項之和。

交流:請給出你的方法。

讓學生理解

“算法”這個概念,從而引出下面將探究的問題

3.

引出算法概念:

計算機并不能代替人做所有的事情,目前還只能按照人們事先給定的步驟工作。因此,當我們遇到問題時,先要一步一步設計好怎么做,也就是設計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和步驟。這就是程序設計中的算法。

(三)實際操練

1.

任務驅動:

學生根據課本的內容和課件分析冒泡排序法,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

.當場練習:

給出幾個數據讓學生用冒泡排序法排序,檢查學生是否掌握冒泡排序算法

3.

引出計算機中處理交換兩變量的值的方法:

在計算機中處理此類問題時不能直接交換a,b的值,需臨時變量TEMP,逐步交換。

(四)知識歸納

1.問題:計算機自己會思考如何排序嗎?

程序設計的一般步驟:

(1)需求分析(算法分析)

確定要解決的問題,即要求計算機“做什么”。

算法是什么?

算法是指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

它不僅是指計算的方法,而且還包含從何處著手、解題步驟以及結果處理等全過程。

思考:郵寄一封信的過程可分為哪幾個步驟?

(2)設計算法

對某一特定的問題設計的一組(有限個)求解步驟和方法。

算法的描述:流程圖

計算機解決問題和人解決問題一樣需要有清晰的解題步驟。而對于計算機而言,這種解題步驟也稱為算法。

(3)編寫程序:

把人們設計的算法轉換成計算機能夠識別的代碼。

(4)上機調試與維護:

編好的程序不一定正確,必須在計算機上實際運行,排除錯誤,測試其能否達到預期的結果。

(5)關于程序(軟件)的幾個設問:

A、軟件為什么會不折不扣地工作?

因為程序是自頂向下按順序執行的。

B、為什么軟件能夠有智能?

因為它有判斷語句。

C、為什么軟件能有很高的效率?

因為循環結構讓它不知疲倦。

(五)實踐:

A、畫二次函數y=*2的圖像

B、執行求兩數和的程序

(六)總結:

1.回顧整個程序設計的實戰過程

指出:現在我們使用的計算機還只能按照人們事先給定的步驟工作。遇到問題時,先要一步一步設計好怎么做,也就是設計好解決問題的算法,最后選擇一種合適的計算機語言編寫程序,將人類解決問題的過程用計算機語言表述為指令,從而賦予計算機解決問題的能力。計算機是按程序所規定的內容和步驟進行工作的,懂得程序設計的原理和方法將可以更好地利用計算機

2.引導學生借助“教材實踐”進一步探索。

【教學反思】

1.學生對教材中列舉的源程序普遍看不懂。本課要求是體驗過程,能不能換一種方式;

2.教學過程中,按小組學習是可行的。小組中不同層次的學生可形成“伙伴教學”的關系。

篇2:小學三年級科學下冊《傳遞信息》教學設計

  小學三年級科學下冊《傳遞信息》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夠根據各種信息的特征對傳遞信息的方式進行分類;

  2.根據生活經驗認識常見的符號的含義。

  3.能舉例說明自己所知道的人類傳遞信息的方式;

  教學重點:能舉例說出標志符號在傳遞信息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感悟認識標志符號對我們生活有很大幫助。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我們做一個“猜猜看”游戲。

  師:打手勢

  生:猜手勢的意思。(舉手答,齊答)

  師:人類傳遞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生:多種多樣。(語言傳遞、文字傳遞、燈光和文字兩種、聲像、語言、手勢、表情、標志、信號、圖像、信件、網絡、電話)

  師:假如你是一位游客,第一次來到下圖中的火車站,你能根據標志符號很快找出郵筒、電話、問詢臺、出站口的位置嗎?

  生:小組商量分類

  認識:出口、問詢、電話、停車場、郵筒、廁所、注意距離、禁止吸煙

  生:扮演游客,找到郵筒、電話、問詢臺、出站口。

  了解傳遞信息的方式

  師:能舉例說出標志符號在傳遞信息的作用及日常生活中常見標志符號的含義

  生:把自己見過的其他標志符號畫下來。

  師:這個游戲可以鍛煉我們的眼、手、口、腦的協調能力,有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多練習練習。剛才大家通過老師的手勢知道了老師想表達的意思,換句話說,老師通過手勢把一些信息傳遞給了大家,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的內容——17.傳遞信息。(板書)

  二、小組合作,討論分類

  師:除了用手勢傳遞信息外,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傳遞信息呢?

  生:自由發言。

  師:出示圖片,看看這些圖片是怎么傳遞信息的。

  生:就自己喜歡的說說。

  師:大家知道了這么多種傳遞信息的方式,你能根據自己制定的標準給圖中傳遞信息的方式分分類嗎?(發放表格,分組討論)

  生:先自己分類,然后小組討論出最后意見,也可有不同意見。

  師:指導鼓勵;如果遇到分類有困難的小組,及時點撥。

  生:小組匯報選出代表分別負責填表,匯報。

  師:引導學生自己對各小組的分類情況做出較公正的評價(簡單、科學),評出優勝小組,給予鼓勵。

  三、認識標志,情境感悟

  師:出示一些標志符號。(消防安全標志、道路交通標志等)

  師:不同文化,不同語言的人們經常用一些易于識別的標志符號來傳遞信息。

  師:日常生活中,尤其在交通道路上,我們會看到很多交通標志,它會告訴我們一些應該注意的事情。

  生:分成兩組,分別發放一些交通標志牌,一組舉牌,另一組說說這些標志符號告訴了我們什么,看哪個組說的又快又準確。

  師:你知道這樣傳遞信息有什么優點嗎?又有哪些不足?

 ?。ㄖ笇ё鞔?,注意鼓勵)

  四、活動:旗語游戲

  1.你能通過旗語向同學傳遞一些信息(如生日.字母等)嗎?

  2.把要傳遞的信息(字母.圖形等)編成“數學密碼”,在操場上用旗語發給同學,接收密碼的同學用彩色筆把它涂在表格中看看誰能正確解密?

  3.討論:用旗語傳遞信息有哪些優點,有哪些不足?

  小組合作討論得出結論:

  優點:能在彼此看得見的范圍內有效的傳遞信息;

  不足:距離有限易混,比較麻煩;

  4.小組共同學習科學在線中的內容,加深對標志符號的認識。

  五、總結評價

篇3:感受網絡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瀏覽信息》教學設計

  信息化教學設計模板

  作者信息

  姓名張偉

  電話13465211863

  學科信息技術

  年級初一年級

  郵件

  單位威海市城里中學

  教學設計

  教學主題

  感受網絡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瀏覽信息》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泰山版初中信息技術教材第一冊上冊的第二章第一節。本章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學會利用網絡獲取信息,學會本章內容對學生提升信息收集能力及知識面擴展大有幫助。本章分為三節課,分別是《瀏覽信息》《捕獲信息》《搜索信息》,其中《瀏覽信息》是學生系統規范的接觸因特網的第一節課,從知識層面上講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因特網的組成和原理,從技能層面上講是今后網絡學習部分的操作基礎。

  二、學生分析

  學生在小學學習過網絡相關內容,能利用搜索的方式找到相關信息。但是沒有系統學習因特網的組成、原理;瀏覽器的相關功能、操作方法;網頁信息的定位等方面的知識。因此學生在獲得因特網信息的效率上會打折扣。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通過網址訪問因特網;

  了解網站信息組織特點

  了解IP地址、網址、域名的區別與聯系

  了解超鏈接的形式與作用;

  能應用鏈接瀏覽相關信息

  @過程與方法

  通過因特網發展史的視頻資料了解因特網的發展歷程,通過瀏覽網上魯迅紀念館自主體驗、討論總結網站信息組織特點及超鏈接的形式;通過微視頻;通過孔子學院實例鞏固練習訪問網頁、通過鏈接實現網頁跳轉、定位網站信息的技巧,達成學習目標;學有余力學生通過助力與加油部分了解網址、域名,學習IE設置。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網絡的特點增強網絡安全意識,通過了解網絡信息組織特點增強獲取網站信息能力的信心,通過孔子學院資料的收集了解我們國家的國際地位增強國家榮譽感。

  四、教學環境

  □簡易多媒體教學環境

  □交互式多媒體教學環境√

  網絡多媒體環境教學環境

  □移動學習

  □其他

  五、信息技術應用思路(突出三個方面:使用哪些技術?在哪些教學環節如何使用這些技術?使用這些技術的預期效果是?)200字

  本節課使用的信息技術手段包括極域網絡教室和明博優課系統支持下的投票、微視頻、電子試卷、互動交流區功能。通過微視頻《因特網發展史》幫助學生了解因特網的發展歷史初步感知因特網,然后利用調查問卷對學生基礎(瀏覽器和因特網知識)進行調查,課堂上利用微視頻《瀏覽器簡介》輔助學生自主學習,并利用錄屏工具錄制學生技術操作方面的自主展示,作為微視頻留存分享。在練習環節,利用電子試卷進行技術操作的比賽幫助學生達到熟練技術,并能利用網站信息組織特點準確定位信息的目的。最后還會利用電子試卷進行基礎知識的課堂檢測。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啟用討論組功能隨時收集小組提出的問題,并由學生自由解決問題,無法解決的問題在展示環節通過教師引導解決。

  六、教學流程設計(可加行)

  教學環節

  (如:導入、講授、復習、訓練、實驗、研討、探究、評價、建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信息技術支持(資源、方法、手段等)

  導入

  布置觀看目的,讓學生帶問題看微視頻《因特網發展史》。

  問題:

  1.網絡是由什么組成的?

  2.網絡誕生的目的

  3.我們可以用網絡做什么?

  觀看視頻并找出問題答案

  利用微視頻因特網發展史幫助學生了解網絡的特點、組成。

  探究一:

  實踐內容:魯迅作品的網絡傳播。

  解決知識:如何利用網址訪問網頁,并通過超鏈接實現網頁間跳轉。

  以魯迅作品的網絡傳播為例,初步感受網絡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

  教師:分發導學案,指導學生自主完成通過網址訪問網頁、定位網頁信息并通過超鏈接實現網頁間跳轉的學習。

  導學案引導學生重點思考

  1.網址的類型、作用、結構

  2.超鏈接的作用、類型

  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時,教師注意觀察學生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改善學習狀態,并根據討論區的問題和相關學生進行交流,為研討環節準備。

  通過導學案、課本、微視頻《瀏覽器簡介》,學生自主探究完成學習任務。疑難問題采用組內解決和提交互動交流區方式呈現。

  使用微視頻幫助學生學習網址訪問網頁的方法,微視頻和課本資料的結合可以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自學需求。使用互動交流區為每個學生提供隨時發言的機會,建立全班學生的有效交流。

  研討展示:解決網址訪問的技術問題,展示交流超鏈接的作用、形式;解決互動交流區的疑難問題。

  輔助學生展示交流,適當進行總結提升補充。

  將學生錄制的視頻保存分享。

  學生展示交流,并將計劃錄制的內容錄制下來。

  學生參與研討,傾聽他人意見發表自己的看法。

  利用錄屏工具將學生講解的方法錄制下來,進行分享,并留存資料以備復習使用。

  研討建構(機動):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補充交流問題

  魯迅紀念館首頁改進意見、可否將網站服務器的ip地址發布給大家。教師提出問題,并準備相應的微視頻資料《Ip、網址、域名》

  問題:1.ip、網址、域名的區別是?聯系?為什么不直接用ip代替網址、域名?

  2.如何利用網站首頁結構快速定位信息

  學生思考、看視頻,討論,發布問題答案

  利用微視頻幫助學生理解ip、網址、域名的關系,并從網絡安全角度理解網絡的聯通性,進一步增強網絡安全意識。

  訓練:快速定位網站信息。

  孔子學院是我國文化傳播的重要機構之一,請訪問孔子學院網站,快速了解題中相關問題。在網絡傳播上,孔子學院還有哪些待改進之處。

  教師布置任務:在5分鐘內,通過網址訪問孔子學院,找到試卷中的問題答案。

  學生參與比賽

  利用電子試卷呈現給學生許多客觀題,方便學生能及時完成題目的判分,實現不同步的練習,完成難點訓練。

  交流:定位網站信息的技巧

  教師主持交流

  學生交流

  總結評價

  教師發布試題

  教師發布討論(選其一)

  1.對比小學的收獲

  2.對因特網的新認識

  3.最大的成就感

  4.還想繼續學習的方面

  教師總結

  學生做題

  學生討論區發帖說收獲

  通過教師的總結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體系,回顧定位信息的技巧。

  利用電子試卷鞏固學生本節課知識點達到學生自我知識評價的目的,利用討論區發布學生想談的收獲收集學生學習感受,以幫助老師完成這節課的評價(課程與學生學習感受方面的評價),學生也可以通過同學的感受獲得更多收獲

  七、教學特色(如為個性化教學所做的調整,為自主學習所做的支持、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的設計,教與學方式的創新等)200字左右

  1.學生主體、教師引導,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構。

  每個知識點的學習都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由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只在學生應該掌握但沒有發現的問題上以提問的形式引發學生的思考進而解決問題。充分重視學生思維基礎上的知識建構。

  2.利用微課、互動交流輔助學生自學

  本節課課本知識難度不大,因此可以采用自學的方式進行,考慮到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同因此為學生準備了微視頻資料幫助自主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完成本節內容并逐步適應自主學習。對于ip、網址、域名的理解采用動畫形式的微課用故事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三者的關系,

  3.利用電子試卷幫助學生自主練習,提升練習效率。

  本節課的外延知識與技能較多,其中定位網站信息是難點,通過課本案例的初步體驗,電子試題比賽環節的加強訓練和比賽交流,給學生提供較多的練習和互相學習的機會,突破難點。

  4.利用互動交流,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為思維的碰撞提供平臺

  5.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完成評價

  利用電子試卷幫助學生自評,同時也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利用討論區鼓勵學生談收獲,收獲其實也是一種自我評價,收獲的交流可以幫助學生更完善自我評價。同時也是幫助老師實現課程的評價,了解學生需求。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