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當代建筑設計幾種傾向

5099

我們正處在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時期,經濟飛速發展,城市大量建設,給建筑師提供了無窮盡的設計機會。gg開放以來,雖不能說中國建筑界形成了設計流派,但近20年的建筑實踐,建筑設計思想的傾向性是明顯的,現簡述如下:

1、"民族形式"的設計不是新生事物,它是歷史上傳統復興思想的延續,由于建造的不經濟性和施工的不合理性,以及新建筑規模的擴大,建筑體量的龐大等等因素,"民族形式"的設計顯現出不適應性。
2、當gg開放,打開國門,"現代主義"設計像開閘的洪水,迅猛發展,遍地生要,大量性建造的建筑幾乎都按"形式服從功能"的思想設計,這一實用經濟的設計思想仍將作為今后相當長時期內大量建筑設計的基礎。
3、受西方后現代主義、解構主義,以及建筑符號學、建筑類型學、建筑心理行為科學等交叉科學理論的影響,建筑設計表現出一種"前衛設計"傾向,這一傾向的特點表現為形式構成模仿西方設計,追求奇特與動感,具有廣告性及標志性,建筑類型集中于娛樂、商業及服務業建筑,具有商業化表現。
4、新西洋建筑指運用西洋古典形式就像商品包裝,或是一種商業標簽,若去掉這些附著物,完全是一付現代建筑的面目,這一設計傾向的出現其社會根源或許在于人們的崇洋心理。
5、"鄉土設計"指在中國特定的地域文化圈中,運用自然生長的鄉土建筑的形式、空間,甚至建造手段設計建造滿足現代生活功能的新建筑,這一傾向試圖留住地域建筑文化的根,但在追尋地方性的同時失去地方性。
6、智能化設計已有萌芽,隨著高科技成果的不斷出現,人們將完全進入信息社會,高科技智能化設計將成為21世紀建筑的主流。

人到暮年容易回首往事,社會發展到了世紀末,必然產生懷舊思潮。世紀末的建筑界表現出濃重的懷舊情緒,被普遍認為影響美國設計領域的四大設計思潮包括后現代主義解構主義、過程設計及智能化設計,其中前三者都帶有不同程度的懷舊傾向,中國建筑盡管處在方興未艾向成熟階段發展時期,但20世紀末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建筑設計同樣較大程度表現出對歷史傳統情有獨衷。歷史何其相似,19世紀末西方折衷主義思潮是對過去的懷戀,隨著工業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產生新建筑運動,現代建筑徹底否定了折衷主義的設計。同樣,隨著信息革命的不斷深入、高科技成果不斷出現,社會必然進入全信息社會,計算機網絡將成為人與人之間聯系的主宰,社會生產方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將徹底改變,公務員及企業職員只需在家辦公,研究人員及學生也只要在家查閱圖書資料和上課,家庭式獨立地居住將多功能化……新的生活方式必然呼喚與之相適應的建筑方式和設計,因而建筑的革命勢在必行,勢不可擋。

21世紀的建筑革命將以與高科技成果密切相關的建筑材料、建筑結構技術、建筑施工技術、建筑智能化管理以及建筑設計等技術手段為基礎,徹底否定20世紀末開始并發展的懷舊傾向;建筑設計思想向宏觀及微觀延伸,建筑師不僅更多地重視建筑的社會影響,建筑對生態的保護以及建筑對人類生存的制約,而且更多地注重與人尺度相關的園林及室內環境的設計;建筑形式走向怪誕及平庸兩個極端,形式的平庸是因為人們更多地重視建筑的軟體和空間,形式可能像微機殼一樣簡單,形式的怪誕是因為建筑藝術為尋求存在的理由而故意創造神秘性,試圖通過怪異的造型引起社會和公眾的注目。

因而這種以高科技為基礎的智能化設計將成為21世紀的必然,但經過一段實踐,像20世紀現代建筑一樣,產生種種問題,比如人與人之間面對面實質性的接觸減少,建筑師又將致力于給人們提供會面場所的建筑努力,由此又將形成智能化設計之后的建筑設計思潮。

歷史似乎在重復,但內容和本質發生了變化。20世紀是人們享受工業革命成果的時代,現代建筑是工業社會的必然產物;21世紀是將人們盡情享受信息革命成果的時代,智能化建筑將成為信息社會的必然產物。

篇2:建筑設計優化作業指導書

  建筑設計優化作業指導書

  1.作業目的

  中標方案既已中標,自有其高人一籌的亮點,作為建設單位應該尊重設計師的設計成果,不要大刀闊斧地隨意修改,避免將原創概念抹殺詒盡,除非設計師主動請纓更有高招。但中標方案也并非完美無暇,總有拾遺補缺的優化和細化的可能,要求總建筑師和本主辦崗位多方聽取意見,在眾說紛紜,七嘴八舌中提煉精華,環繞設計任務書中明確的理念目標,和設計師平等地研究探討,把建筑方案設計到滿意為止。

  2.主管崗位總建筑師:主持專家評議會議,必要時與設計師討論交換意見,決定修改方案的取舍。

  主辦崗位土建設計管理:收集匯總各種優化建議,在總建筑師的指示下和設計師聯絡,完善建筑設計方案。

  3.規劃設計優化

  3.1作業依據

  規劃設計的中標方案,評標組專家建議。

  3.2緊前工作條件

  規劃建筑設計方案招標結束,規劃審批之前。

  3.3重點是路網和建筑相互關系的精細調整:

  3.3.1規劃設計中道路布局是龍頭,區內主干道不宜靠近建筑,沿途應有景觀布置;彎曲的主干道不僅有利于景觀的變化,而且也便于限制車速;建筑物的出入口應通過次級道路與主干道連接;住宅前后的三級道路應創造條件設計成盡端形式;形成私密到半私密半開放到開放三種層次的環境氛圍;道路的規劃還須注意轉彎半徑、路口的視線遮擋、車燈和噪聲干擾、人車交叉穿越等細部的設計。

  3.3.2要使建筑融入環境,環境設計必須提早加入。為給環境設計的創新提供空間條件,在不違反規劃技術規定的前提下,容許建筑和道路的位置稍作改動,使二者兼顧。

  3.3.3以鳥瞰的俯視眼光去審視規劃圖或規劃模型,往往容易忽略人性化方面的缺陷。只有降低視點高度,象行路人或乘車人一樣地走近或走進規劃模型,甚至登上陽臺,身臨其境一樣地環顧四周,才能感覺視線是否遮擋,視野是否開闊,氣流是否暢通,是否有壓抑的感覺。特別是板式建筑群。從俯視的視角去看,各列建筑前后錯位,蜿蜒曲折,活潑流暢,但以行人平視的視角去看,則可能變成高山峽谷,重嵐疊障。

  3.3.4過分強調人車分流,往往違反了便捷的原則,減少了綠化的共享程度,結果事與愿違,反而人車混雜。

  3.3.5建設和維護城市綠地是政府的職能,房產開發企業沒必要不惜緊縮建筑的間距和占地,在小區內部開辟大型綠地和人工水景,使小區居民長期承擔很高的維護費用。盡管景觀很秀麗,但利用率不高,缺乏公眾的共享和參與,這是對土地這種寶貴的社會資源的浪費。

  4.房型設計優化

  4.1作業依據

  已通過審批的規劃設計方案。`

  4.2緊前工作條件

  從規劃方案審批通過起,直至施工圖設計開始之前。其中擴初方案審批之前,主要是對房型的舍取,軸線的調整,擴初審批之后,主要對細部尺度的調整。

  4.3優化的重點是更加突顯人性化:

  4.3.1按照客戶定位,掌握舒適型和緊湊型的區別,逐戶審視面積標準和功能標準。

  4.3.2就算是特定的客戶群體,其職業、生活習慣、人員結構也有所不同,所以房型的布局一定要有變化,品種必須多樣。

  4.3.3每個房間的長寬尺度既要滿足功能需要,也要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原理。特別是廁所、廚房和次臥室等小面積的房間更要精心布置,協調好門、窗、墻、家具、設備的相互關系。

  4.3.4把最需要陽光的房間布置在南側,不少家庭認為單身老人和兒童的次臥室比客廳和書房更需要陽光。

  4.3.5敞開無必要封閉的空間,審視每扇門和窗的位置,有時只需稍作改動,室內通風立刻得到改善。

  4.3.6審視每垛內墻,可取消的盡量取消,可減薄的一定減薄,可改成輕質的一定改成輕質。

  4.3.7注意避讓不便取消的柱和梁。

  4.3.8室內管道井應盡量利用死角和暗角,不能為了縮短水平管距而擠占顯要位置。

  4.3.9難以修改的房型要舍得放棄,推倒重來比勉強修改效果更好。

  5.立面造型優化

  5.1作業依據

  規劃方案,擴初方案和建筑施工圖。

  5.2緊前工作條件

  規劃方案審批通過后可一直延續到結構封頂。其中,擴初方案審批之前,側重于立面方案的比較,擴初方案審批通過之后,側重于立面用料,質感和色彩搭配等的方案比較。

  5.3優化的重點是更加突顯個性化:

  5.3.1傳統的協調觀只是讓新的建筑被動地迎合和融合到現有的周圍環境里去,這長期以來束膊了設計師的創新意識。應該倡導一種主動的協調觀念,那就是讓現有環境和新建建筑相互烘托和陪襯,既可以有似曾相識的回味無窮,也可以有標新立異的強烈對比。只是在特定的環境下選擇哪種感覺更適宜而已。

  5.3.2高層建筑的屋頂是立面造型的點睛之筆,也是最顯個性之處。上海地區的建筑屋頂從最早的鴨頭頸到道士帽,從鉛筆頭到一柱擎天,從轉*到蒼蠅拍,大家生搬硬套,跟風逐流,以至舉目皆類同,缺乏創新,更何談個性。

  5.3.3清一色的板式建筑不僅使戶型品種單調,缺乏選擇余地,而且外觀造型也是大同小異,個性特征難以體現。

  5.3.4減少甚至取消如屋頂飄板等華而不實的非功能性裝飾,但遮陽板,空調架,花盆架等有實際功能的外墻附件應該有細部的裝飾設計。

  5.3.5注意外窗與墻面的尺度比例,在滿足自然通風的前提下減少開啟窗扇的面積,以降低能源損失。

  5.3.6精心布置用于墻面綠化的附屬構件


,當建筑投入使用后會使立面質感和色感產生畫龍點睛的意外效果。

  5.3.7不同的陽臺形狀和布列會使立面產生不同陰影的效果。陽臺欄板和扶手的用料最能調節建筑立面的虛實搭配。

  5.3.8仔細研究空調外機的位置,既要就近,又要相對隱蔽,還要便于客戶自行安裝和檢修。拖接的冷媒供徊管應嵌入統一安裝的墻面管線槽內,或在墻內預埋套管內穿接。

  5.3.9外墻采取保溫構造后要注意所有墻面附屬構配件安裝的節點設計是否牢固和可靠。

  5.3.10把握外墻裝飾材料的質感和色彩關鍵在于搭配巧妙,并非價格貴的一定好。利用電腦技術做多方案比較,一定會有滿意的效果。

  5.3.11廣開思路,多請幾位建筑師創作立面方案;廣開言路,多請幾位不同年齡層次的專家審視評判。在這方面多花些時間和費用非常值得。

篇3:建筑設計優化作業指導書

  建筑設計優化作業指導書

  1.作業目的

  中標方案既已中標,自有其高人一籌的亮點,作為建設單位應該尊重設計師的設計成果,不要大刀闊斧地隨意修改,避免將原創概念抹殺詒盡,除非設計師主動請纓更有高招。但中標方案也并非完美無暇,總有拾遺補缺的優化和細化的可能,要求總建筑師和本主辦崗位多方聽取意見,在眾說紛紜,七嘴八舌中提煉精華,環繞設計任務書中明確的理念目標,和設計師平等地研究探討,把建筑方案設計到滿意為止。

  2.主管崗位總建筑師:主持專家評議會議,必要時與設計師討論交換意見,決定修改方案的取舍。

  主辦崗位土建設計管理:收集匯總各種優化建議,在總建筑師的指示下和設計師聯絡,完善建筑設計方案。

  3.規劃設計優化

  3.1作業依據

  規劃設計的中標方案,評標組專家建議。

  3.2緊前工作條件

  規劃建筑設計方案招標結束,規劃審批之前。

  3.3重點是路網和建筑相互關系的精細調整:

  3.3.1規劃設計中道路布局是龍頭,區內主干道不宜靠近建筑,沿途應有景觀布置;彎曲的主干道不僅有利于景觀的變化,而且也便于限制車速;建筑物的出入口應通過次級道路與主干道連接;住宅前后的三級道路應創造條件設計成盡端形式;形成私密到半私密半開放到開放三種層次的環境氛圍;道路的規劃還須注意轉彎半徑、路口的視線遮擋、車燈和噪聲干擾、人車交叉穿越等細部的設計。

  3.3.2要使建筑融入環境,環境設計必須提早加入。為給環境設計的創新提供空間條件,在不違反規劃技術規定的前提下,容許建筑和道路的位置稍作改動,使二者兼顧。

  3.3.3以鳥瞰的俯視眼光去審視規劃圖或規劃模型,往往容易忽略人性化方面的缺陷。只有降低視點高度,象行路人或乘車人一樣地走近或走進規劃模型,甚至登上陽臺,身臨其境一樣地環顧四周,才能感覺視線是否遮擋,視野是否開闊,氣流是否暢通,是否有壓抑的感覺。特別是板式建筑群。從俯視的視角去看,各列建筑前后錯位,蜿蜒曲折,活潑流暢,但以行人平視的視角去看,則可能變成高山峽谷,重嵐疊障。

  3.3.4過分強調人車分流,往往違反了便捷的原則,減少了綠化的共享程度,結果事與愿違,反而人車混雜。

  3.3.5建設和維護城市綠地是政府的職能,房產開發企業沒必要不惜緊縮建筑的間距和占地,在小區內部開辟大型綠地和人工水景,使小區居民長期承擔很高的維護費用。盡管景觀很秀麗,但利用率不高,缺乏公眾的共享和參與,這是對土地這種寶貴的社會資源的浪費。

  4.房型設計優化

  4.1作業依據

  已通過審批的規劃設計方案。`

  4.2緊前工作條件

  從規劃方案審批通過起,直至施工圖設計開始之前。其中擴初方案審批之前,主要是對房型的舍取,軸線的調整,擴初審批之后,主要對細部尺度的調整。

  4.3優化的重點是更加突顯人性化:

  4.3.1按照客戶定位,掌握舒適型和緊湊型的區別,逐戶審視面積標準和功能標準。

  4.3.2就算是特定的客戶群體,其職業、生活習慣、人員結構也有所不同,所以房型的布局一定要有變化,品種必須多樣。

  4.3.3每個房間的長寬尺度既要滿足功能需要,也要符合人體工程學的原理。特別是廁所、廚房和次臥室等小面積的房間更要精心布置,協調好門、窗、墻、家具、設備的相互關系。

  4.3.4把最需要陽光的房間布置在南側,不少家庭認為單身老人和兒童的次臥室比客廳和書房更需要陽光。

  4.3.5敞開無必要封閉的空間,審視每扇門和窗的位置,有時只需稍作改動,室內通風立刻得到改善。

  4.3.6審視每垛內墻,可取消的盡量取消,可減薄的一定減薄,可改成輕質的一定改成輕質。

  4.3.7注意避讓不便取消的柱和梁。

  4.3.8室內管道井應盡量利用死角和暗角,不能為了縮短水平管距而擠占顯要位置。

  4.3.9難以修改的房型要舍得放棄,推倒重來比勉強修改效果更好。

  5.立面造型優化

  5.1作業依據

  規劃方案,擴初方案和建筑施工圖。

  5.2緊前工作條件

  規劃方案審批通過后可一直延續到結構封頂。其中,擴初方案審批之前,側重于立面方案的比較,擴初方案審批通過之后,側重于立面用料,質感和色彩搭配等的方案比較。

  5.3優化的重點是更加突顯個性化:

  5.3.1傳統的協調觀只是讓新的建筑被動地迎合和融合到現有的周圍環境里去,這長期以來束膊了設計師的創新意識。應該倡導一種主動的協調觀念,那就是讓現有環境和新建建筑相互烘托和陪襯,既可以有似曾相識的回味無窮,也可以有標新立異的強烈對比。只是在特定的環境下選擇哪種感覺更適宜而已。

  5.3.2高層建筑的屋頂是立面造型的點睛之筆,也是最顯個性之處。上海地區的建筑屋頂從最早的鴨頭頸到道士帽,從鉛筆頭到一柱擎天,從轉*到蒼蠅拍,大家生搬硬套,跟風逐流,以至舉目皆類同,缺乏創新,更何談個性。

  5.3.3清一色的板式建筑不僅使戶型品種單調,缺乏選擇余地,而且外觀造型也是大同小異,個性特征難以體現。

  5.3.4減少甚至取消如屋頂飄板等華而不實的非功能性裝飾,但遮陽板,空調架,花盆架等有實際功能的外墻附件應該有細部的裝飾設計。

  5.3.5注意外窗與墻面的尺度比例,在滿足自然通風的前提下減少開啟窗扇的面積,以降低能源損失。

  5.3.6精心布置用于墻面綠化的附屬構件


,當建筑投入使用后會使立面質感和色感產生畫龍點睛的意外效果。

  5.3.7不同的陽臺形狀和布列會使立面產生不同陰影的效果。陽臺欄板和扶手的用料最能調節建筑立面的虛實搭配。

  5.3.8仔細研究空調外機的位置,既要就近,又要相對隱蔽,還要便于客戶自行安裝和檢修。拖接的冷媒供徊管應嵌入統一安裝的墻面管線槽內,或在墻內預埋套管內穿接。

  5.3.9外墻采取保溫構造后要注意所有墻面附屬構配件安裝的節點設計是否牢固和可靠。

  5.3.10把握外墻裝飾材料的質感和色彩關鍵在于搭配巧妙,并非價格貴的一定好。利用電腦技術做多方案比較,一定會有滿意的效果。

  5.3.11廣開思路,多請幾位建筑師創作立面方案;廣開言路,多請幾位不同年齡層次的專家審視評判。在這方面多花些時間和費用非常值得。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