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解讀庫哈斯央視新總部大樓

4016

雷姆-庫哈斯是荷蘭建筑師,五十多歲了,為了支持中國的建筑現代化事業,不遠萬里,來到中國?!獢M*《紀念白求恩》

眾多人被庫哈斯央視總部大樓的“怪相”激怒,有兩個原因:外因是庫哈斯的設計“怪”。首先,庫哈斯本來就是劇作家和記者出身,他深知“戲劇性”和“聳人聽聞”在一個傳媒社會中的重要性。其次,庫哈斯被公認為是當今世上最“前衛”的建筑師。為了“激進”,必須“激進”。30年來,不管是建筑理論還是建筑設計,庫哈斯一直堅持著“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作風。如果這次他的央視總部大樓落得一個“雅俗共賞”、全國上下“拍手稱快”的結局,豈不是庫哈斯的最大失敗?

內因是那些被激怒的人“少見多怪”。他們多是持一種衰老的心態,表面上聲稱不喜歡“招搖”的東西,偏好“寧靜致遠”,實際上是他們的眼光早已被周遭充斥的平庸的大樓、甜媚的建筑裝飾物給毀了。

平心而論,相比庫哈斯的許多其他極富創意的作品來說,央視總部大樓在設計構思上并不算一個“石破天驚”的作品。當然,庫哈斯從前的所有最激進的設計都局限在多層建筑上,而對央視大樓這一超高層項目,技術和經濟上的限制當然會在設計構思中起巨大的制約作用。

暫且不管該建筑扭曲的形體,撇開庫哈斯本人充滿夸飾的解釋,央視總部大樓的總體設計構思其實很簡單明了:不重復通常摩天樓作為單棟塔樓向空中追求絕對高度的老套做法,而是將摩天樓設計成一個高度適中的綜合體——一個“巨環”?;蛘?更直截了當地說,是將整個項目先分為兩棟摩天樓,然后分別在地面和空中將兩棟樓聯結起來。

摩天樓在地面相聯結的做法實在平常不過,沒有討論的意義。而拋開具體的形式不談,摩天樓在空中相聯結這個總體思路也并不是橫空出世的想法,而是眾多建筑師們長期對摩天樓設計進行不懈探索的一個延續。

事實上,在20世紀初,當摩天樓這種建筑類型剛在美國出現不久,一些建筑師和藝術家便開始幻想起各種高層建筑在空中聯結的場景了,不過那時還只能停留在浪漫的想象階段(圖1~5)。

到了20世紀60年代,越來越多的建筑師開始意識到單棟摩天樓的局限性:樓層越高便越失去與城市地面和其他建筑之間的聯系,而成為完全孤立的“空中樓閣”。當時甚至有建筑理論家批評美國城市中的摩天樓群已經成為從城市生活中“異化”出來的“失去魅力的山峰”。1960~1970年間,在技術進步的樂觀情緒鼓動下,建筑師們改天換地的雄心呈指數般地增長,一時間關于摩天樓群在空中相互聯結而形成一個“立體城市網絡”的設想蔚然成風(圖6,7)。但深具諷刺意義的是,實際上當時很少有建筑師以真正切實的態度直面經濟、技術、政治、生態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因而眾多“空中城市”的設想并沒有可實施性,而僅僅是圖面上的狂想。

20世紀80~90年代,在少數發達國家中,一些建筑師開始利用其成熟的經濟、技術條件,以一種更務實的態度探討摩天樓的空中聯結問題(圖8),并且其中有幾個作品最終得以建成,成為當地的標志性建筑(圖9,10)。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對結構安全的考慮、經濟與技術條件的限制和審美觀念的影響,長期以來絕大多數建筑師對摩天樓空中聯結的設計都局限在“垂直塔樓+水平聯結”的單一思路中。特倒是1992年美國建筑師彼德.埃森曼為柏林設計的摩天樓(圖1 1)。它本質上仍是一個空中相連的雙塔樓,但其外墻表面連續的折面,形成一個極富整體感和動感的形象:一棟塔樓自地面向上騰起,在空中扭轉,自然地“變”成另一棟塔樓,然后降回地面。該設計終究未能建成,技術的難度和造價問題是導致該方案流產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趣的是,當有人詢問該設計的構思時,埃森曼半開玩笑地解釋道:“所有的摩天樓都是垂直向上‘勃起’,以顯示陽具般的威力,而我堅決反對男性中心主義,所以我的摩天樓是一個單性生物。它折疊向上之后再扭曲回來,插入自身,從而可以自我繁殖、生生不息……”②

埃森曼的說法雖然過于玩世不恭,卻與庫哈斯對央視總部大樓設計的構思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將電視制作的所有部門都囊括在一個連續的巨環中,使它們可以自我運轉不息?!?/p>

怎樣使地面、空中均相聯結的雙塔樓在形象上成為一個富于動感的“連續的巨環”呢?庫哈斯的做法如下:首先為了強調動感,兩棟主體塔樓呈傾斜狀;然后,更引人注目的是,兩棟塔樓之間的空中聯結部分不是從各塔樓平面的幾何中心處通過直線直接相連,而是經過一個巨型懸挑出去的“空中拐角”問接相連的。與此同理,兩棟塔樓之間的地面聯結則是經過另外一個與“空中拐角”相對應的“地面拐角”相連的;最后,作為聯結體的兩個“拐角”與兩棟塔樓的截面粗細程度相近、立面處理一致,于是一個看似連續的、極富動感的“巨環”形象便誕生了(圖12)。庫哈斯的央視總部大樓的設計,不是埃菲爾鐵塔式的技術革命,也不是悉尼歌劇院式的藝術創新。它最大的特點在于一個“難”字。埃森曼的柏林摩天樓雖外形看似復雜,但雙塔樓的空中聯結體的重心基本上落在兩棟塔樓的幾何中心連線上;而相形之下,庫哈斯的北京摩天樓的技術挑戰性更大,因為其雙塔樓的空中聯結體——“空中拐角”的重心是懸挑在兩棟塔樓的幾何中心連線之外的。盡管“巨環”的整體結構是均衡的而不至于傾倒,但要保證巨型懸挑出去的“空中拐角”不在轉折部位折斷,必須采取相當的結構加固措施。當然,這里技術的挑戰歸根結底是對經濟性的挑戰。換句話說,對于本設

計,再難的技術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只要資金充足。

錢對于中央電視臺也許不算難事,央視不是曾自豪地宣布過:僅憑他們的春節聯歡晚會,“按指定的廣告征訂方案,晚會前后12分鐘廣告時間,將價值1億多元,平均1秒約20萬”[1]!它的春節聯歡晚會,可算是地球上最壯觀的文化事件了——9億觀眾同時沉醉在一臺鶯歌燕舞的節目中,進行文化圖騰膜拜或接受集體心理撫慰;另外,它每晚7:00的“新聞聯播”一直不都是全國人民晚餐不可或缺的調味品嗎?僅憑這兩項節目的廣告收入,央視便足可以實現任何一個建筑師的偉大夢想了。

這里有必要指出一件逸事:1996年,庫哈斯曾接到一個與央視總部大樓類似的項目,為好萊塢巨頭環球影業公司(Universal Studios)在洛杉磯設計新的總部大樓。在1996~2000年間,庫哈斯事務所的設計一直是“變化比計劃還快”,因為那幾年恰逢互聯網通訊迅猛發展的時期,環球影業公司在管理上日趨靈活化,一些工作室開始陸續離開總部,有些下屬機構干脆搬到佛羅里達……集中式的總部大樓的實際操作意義在急劇減弱,而最后剩下的更多的是一種文化象征意義:建一所與眾不同的總部大樓用以體現獨特的公司形象。終于,2000年1月10EI的一條新聞徹底改變了一切:美國娛樂巨頭時代華納公司(Time Warner Inc)與互聯網巨頭美國在線公司(AOL)宣布合并,成為一家網絡、娛樂媒體合一的超級公司,意欲在數碼時代以全新的經濟運作形式稱雄于全球市場。環球影業的董事會立刻意識到,在這樣一個經濟快速轉型的時代,將巨額資金投入到一個規模龐大、運作緩慢的不動產業上實在是一個不’智之舉,于是他們徹底放棄了總部大樓計劃。在隨后對該事件的反省中,庫哈斯的合伙人伍德說道:“如果微軟公司換在50年前事業成功的話,他們肯定已經修了一個富麗堂皇的總部大樓。但是微軟公司沒有這樣做,是因為今天如果一個公司可以通過另外的一套復雜網絡建立起它獨特的形象,那么它固定在某處的標志性建筑就變得沒那么重要了。資金應該集中地投向公司的組織關系而不是一個實體結構?!笔聦嵣?在20世紀末,歐美各國超大規模工程數量的銳減,正反映了全球尖端經濟從“實體經濟”向“虛擬經濟”的巨大轉變。而這種劇變,在庫哈斯看來,“標志著建筑師這一行業的巨大失敗”。③

然而,庫哈斯在中國找到了“希望”。確實,我們正沿著現代化的道路跑步前進,我們加入了WTO,我們要承辦奧運會和世博會,我們要在每個城市都建設高樓林立的CBD,我們要投巨資修起別人想都不敢想的巨大的文化象征物——我們不僅要現代,更重要的是要顯得現代。我們要向全世界顯示出我們的富裕和強大、前衛和開放。

設想在20**年,舉國歡慶奧運會的時刻,中央電視臺新總部大樓矗立在嶄新的北京中央商務區中。這對具有非凡才華和夢想的建筑師庫哈斯來說,無疑是一個大大的躍進。而這棟宏偉的建筑,像一個邁開大步的巨人,正是我們這個“大躍進”時代的最佳寫照。

篇2:房地產產品建筑風格策劃

規劃設計

一.引領市場潮流的樓盤規劃理念

理念一:“均好性”理念

強調景觀的均享,弱化組團,強化半私秘空間,強化窗前的視覺效果,強調日照、朝向均好。人車盡可能分流,以停車不破壞景觀為主。

理念二:“新街坊”理念

新街坊包括“城市街坊”和“小區內的街坊”

理念三:“價值定位”理念

規劃過程中,不單追求平面構圖,更重要的是確定價值區域,依確定的價值區域確定每棟住宅中每戶的戶型,而不是現確定戶型比。重視草地、樹林、水面、硬質景觀的價值。

理念四:樓市布局方式應不拘一格

1、影響小區布局的因素

項目規模:大規模多層項目多用行列式或混合式

項目層高:高層項目在布局方式上更靈活,在朝向上不拘

項目性質:高檔多采用圍合式或其他方式,低檔多采用行列式

周邊環境:如項目有良好的自然景觀,布局時應盡量朝向這一景觀。如周邊無自然景觀,常采取圍合式,圍合造景,形成中心庭園。

地塊特征: 如果地形極不規則,或起伏不定,則布局較為混合、散漫。

2、行列式合圍合式各有利弊

3、新理念:從組團式到開放式住宅小區

對于規模較大的項目來說,現在一般都采用組團式布局的開發方式,現在又出現了一種開放式的小區布局方式,即樓宇布局既不是嚴格的行列式、圍合式也不是完全的組團,而是散落分布在小區周邊,但空間仍是有序而不零亂。

理念五:考慮七大環境滿足人的七個要求

1、空間環境滿足人的活動要求

健身文化必不可少

2、生態環境要有益于人的生理需求

3、視覺環境滿足人的心理需求

4、文化環境要達到陶冶人的要求

5、人文環境要照顧人的交往要求

6、智能環境要預計人的信息需求

7、管理環境要符合人的方便需求

理念六:方便、舒適、安全

理念七:突出自身特色

理念八:注重生態環境系統的建設

多種樹

理念九:交通道路應該合理分流,減少對居住區影響

居住區停車設計:(1)半地下停車場與綠化組合(2)全地下車庫(3)架空平臺下停車庫(4)在綠化搭棚架停車。

理念十:以耐久適用為標尺

理念十一:提倡本土文化

建筑風格策劃

一.建筑風格主要類別

1.按國家(民族)和地區分

中國風格、日本、新加坡風格、英國風格、法國風格、美國風格、等。

常用一個地區概括,如:歐陸風格、歐美風格、地中海式風格、澳洲風格、非洲風格、拉丁美洲風格等

2.按建筑物的類型分

住宅建筑風格、別墅建筑風格、寫字樓建筑風格、商業建筑風格、宗教建筑風格、其他公共(如學校、博物館、政府辦公大樓)建筑風格等

3.按照歷史發展流派分

(1)古希臘建筑風格,約公元前800年至公元300年

(2)古羅馬建筑風格,約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65年,羅馬建筑風格正是歐洲建筑藝術的重要淵源

(3)歐洲中世紀建筑風格,公元400年至1400年,封建領主經濟占統治地位,城堡式建筑盛行

(4)文藝復興建筑風格,公元1420至1550年,建筑從經驗走向科學化,不斷沖破學院式、城堡式的封閉

以上四類可稱為古典主義建筑風格

(5)新古典主義建筑風格。

這一風格曾三度出現,最早一次是1750至1880,他是歐洲古典主義的最后一個階段,其特點是體量宏偉,柱式運用嚴謹,而且很少用裝飾。另一次出現在1900-1920年,帶有一定的復古特征。第三次出現在1982年,其主要特征是把古典主義和現代主義結合起來,并加入新形勢,這一風格在當今世界各國頗為流行。

(6)現代評論風格,1960-1975。緣自西方60年代興起的“現代藝術運動”他是運用新材料、新技術,建造適應現代生活的建筑,外觀宏偉壯觀,很少使用裝飾。

(7)后現代主義風格,亦稱“后現代派”,1980年開始出現。這一 

; 風格的建筑在建筑設計中重新引進了裝飾花紋和色彩,以折衷的方式借鑒不同的時期具有歷史意義的局部,但不復古。

4.按建筑方式來分

(1)哥特式建筑風格。

盛行于眾世紀1050-1550,以宗教建筑為多,最主要的特點是高聳的尖塔,超人的尺度和繁縟的裝飾,形成統一向上的旋律。

(2)巴洛克建筑風格。

1600-1760,他是幾乎最為講究華麗、裝飾的一種建筑風格,即使過于繁瑣也要刻意追求。

(3)洛可可建筑風格。

1750-1790,主要起源于法國,代表了巴洛克風格的最后階段,主要特點是大量運用半抽象題材的裝飾。

(4)木條式建筑風格。

一種純美洲民居風格,主要特點是水平式、木架骨的結構。

(5)園林風格。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流行,這種風格在深圳場當作概念炒作,其特點是通過環境規劃和景觀設計,栽植花草樹木,提高綠化,并圍繞建筑營造園林景觀。

(6)概念式風格。

90年代開始在國際上流行,其實是一種模型建筑,它更多的來余人的想象,力求擺脫對建筑本身限制和約束,而創再出一種個性化色彩很強的建筑風格。

當今中國建筑風格分類解析

1.歐陸風格

“粉紅色外墻,白色線條,通花欄桿,外飄窗臺,綠色玻璃窗”,這種所謂歐陸風格的建筑類型,主要以粘貼古希臘古羅馬藝術符號為特征,反映在建筑外形上,較多的出現山花尖頂、飾花柱式、寶瓶或通花欄桿、石膏線腳飾窗等處理,具有強烈的裝飾效果,在色彩上多以沉悶的暗粉色及灰色線腳相結合,另外,這一類建筑繼承了古典三段式的一起表象特征,結合裙樓、標準層及頂層、女兒墻加以不同的裝飾處理。

2.新古典主義風格。

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筑外觀吸取了類似“歐陸風格”的一些元素處理手法,但加以簡化或局部適用,配以大面積墻及玻璃或簡單線腳構架,在色彩上以大面積線色為主,裝飾味相對簡化,追求一種輕松、清新、典雅的氣氛,可算是“后歐陸式”較之前者則又進一步理性。目前國內這種建筑風格較多,屬于主導型的建筑風格。

3.現代主義風格。

現代風格的作品大都以體現時代特征為主,沒有過分的裝飾,一切從功能出發,講究造型比例適度、空間結構圖明確美觀,強調外觀的明快、簡潔。體現了現代生活快節奏、簡約和實用,但又富有朝氣的生活氣息

4.異域風格。

這類建筑大多是境外設計師所設計,其特點是將國外建筑式“原版移植”過來,植入了現代生活理念,同時又帶有其種種異域情調空間。

5.普通風格。

這類建筑很難就其建筑外觀在風格上下定義,他們的出現大概與商品房開發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環境或開發商的認識水平、審美能力和開發實力有關。建筑形象平淡,建筑外立面樸素,無過多的裝飾,外墻面的材料義務細致考慮,顯得普通化。

6.主題風格。

主題型樓盤是房地產策劃的產物,2000年流行一時。這種樓盤以策劃為主導,構造樓盤的開發主題和營銷主題,規劃設計依此為依據展開。

篇3:房屋經紀人培訓教程:西式建筑風格

  房屋經紀人培訓教程:西式建筑風格

  二、西式建筑風格特點:

  1、羅馬式建筑

  羅馬式建筑興起于公元九世紀至十五世紀,是歐洲基督教堂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羅馬式建筑線條簡單明確,造型重厚、敦實,其中有一部分最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會威力的化身。如天津老西開教堂,它的平面呈長十字形,正面和后部聳立高大的塔樓3座。樓座以黃、紅花磚砌成,上砌翠綠色圓肚形頂,檐下為半圓形拱窗,色彩對比鮮明。堂內為三通廊式,內墻彩繪壁畫,裝飾華麗。

  2、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也是歐洲中世紀的主要建筑風格之一。哥特式建筑與羅馬式建筑造型穩重、線條圓渾的風格恰恰相反,它以動式取勝,統貫全身、直刺蒼穹的垂直線條,鋒利的尖頂是其主要特征,是超凡入勝的宗教情緒的集中表現。如黑龍江哈爾濱市的南崗尼古拉教堂,為哥特式全木結構的建筑,它的外表是兩根交叉曲線復雜結合,線條輕快的尖拱形拱門,內部具有龐大的空間,頂上是巨大的蒼隆,光線通過彩色玻璃窗射入,變作血紅、紫石英和黃玉的華彩,造成一種向上的、天國的神秘幻覺,從而突出上帝的至高無上的權威。

  3、復興時期的建筑

  此類建筑是十五世紀至十七世紀流行歐洲的建筑風格。其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權至上的哥特式建筑風格,以人體美的對稱、和諧為其意表。如矗立在上海外灘的浦東發展銀行大樓,大理石外墻,古典式圓柱、半圓形拱穹,以拱穹為中心的對稱的建筑形式,顯示出莊重、華貴、典雅的審美趣味。建筑物的內頂及回音壁上有展示宗教故事的作品,表現了文藝復興時期所提倡的人文***。

  4、巴洛克式建筑

  巴洛克式建筑,著意追求在建筑空間組合中產生復雜變化的效果。如上海和平飯店,就具有巴洛克式建筑風格。它圓形屋頂,柱子很多,在不同的光線下產生各種明暗變幻。色彩運用也十分大膽,以紅色和白色為主調。更值得注意的是窗子,不僅式樣多,而且呈現波浪式曲線,使整個建筑物充滿了活力。

  5、西式現代建筑

  以新型的高層摩天大廈為代表。這些高樓大廈以鋼筋混凝土、鋼材、玻璃、塑料、預制構件為材料,采取與基本結構體系無關的建筑物內部空間分割法,強調材料本身的質感和比例的美。如深圳的國際貿易大樓,它高160米,有53層樓面。外形線條簡潔、明快、挺拔流暢,象征著這座新型城市的開拓精神。大廈設有觀光電梯,即使是在乘坐電梯的片刻也能欣賞到室外風光。

  6、庭院式建筑

  是指運用幾何圖形,把古代傳統的建筑藝術與現代化的最新技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建造成各種自成體系、獨具風格的庭院式建筑物。如北京香山飯店是庭院式建筑物的代表。這座擁有325房間的大飯店,因山就勢,由5座式樣不同的斜頂樓群構成,最低的一層樓高,最高的只有4層。屋頂采用中國式的歇山式頂、懸山式頂、硬山式頂、墻面上的窗子仿照中國江南的花窗、漏窗建造?;彝甙讐?,色彩淡雅別致,多走廊,擁有精巧的庭園,充滿了江南書卷氣息。它的內部設施卻很現代化,如溢香廳,上用透明玻璃頂,充分運用電腦、空調、光感應等新技術。走進飯店,江南秀氣撲面而來;踏入房間,又能得到最現代化的享受。

  三、中西合璧

  把西式建筑風格和中式建筑風格揉和在一起所建造的建筑物,如坐落在上海西區的龍柏飯店就是典型。它的外形運用參差不齊的幾何圖形組成。主樓周圍是一片綠色的大草坪,上面有數只白色的躺椅,供旅客休憩。主樓旁還建有水池、靜中有動,生機盎然。大樓的北側,有一幽靜小道通向“小村”。在“小村”中,有許多棟小巧別致的日本式鄉村別墅,充滿了東方情調。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