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淺論居住小區人性化景觀設計

7022

  淺論居住小區人性化景觀設計

  1 居住小區設計的研究分析

  現在許多的居住小區在設計中都遵行了一個設計流程——規劃、建筑、景觀。在最后才開始建設甚至規劃景觀,這種和整體規劃和建筑脫節的設計流程使許多的小區的景觀設計和主體建筑脫節,缺少統一感,出現很多問題。有許多的居住小區的景觀設計都趨向西方園林形式靠攏,許多小區打著“法國小鎮”、“荷蘭小鎮”等旗號采用大量的模紋花壇、歐式花架及方尖碑等元素。如果一味追求高品位,洋文化,而忽視居民的文化底蘊,忽視當地的氣候環境、人文環境,單純照搬最終不會得到居民的認同;許多的開發商和設計者沒有空間綠化的意識,出現綠化面積不達標,綠化率縮水的情況,為了滿足綠地率要求, 道路、停車場的用地被壓到最低的指標, 摳出來的用地擴充為綠地, 要么用來滿足綠地率的指標, 要么被開發商作為“高綠地率”來炫耀自己的實力以期達到其商業目的,同時選用的樹種也不符合實際的小區的情況;設計師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風格、手法、形式等問題, 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當作設計追求的最大目標總之,。居住小區景觀缺少與人的交流,不僅包括人與景觀的交流還包括人與人的交流,一個人性化的居住小區景觀必須要考慮景觀中的交流的部分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生活理念的更新,人們追求一種時尚、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現代小區環境空間設計應遵循“可觀、可行、可用”的原則。如有的小區水景做得很漂亮很壯觀,但是水聲比較大,居民白天在家睡覺會受到干擾,夏天在外面散步蚊蟲也比較多,因此建筑師在設計時應多考慮細節問題,把水聲比較不妨設計一些淺水池、旱噴泉,這樣夏季可滿足兒童戲水的需求,冬季又可改為冰場或廣場。另外現在的社區很少有專門針對老年人設計的活動設施和物業服務,這一點不夠人性化、小區普遍缺乏無障礙設計;應創造一系列空間來滿足人們不同‘的活動,包括體育運動、散步、騎車、練操、*、閱讀、休息、交談、賞鳥、私人會面、公眾聚會等,但建筑師不應簡單地將這些空間羅列,而要真正地深入生活,感受生活,用心體會,才能設計出真正的、適宜的、富有人情味的環境空間,讓居民在公共環境空間內體味無微不至的關懷。

  2 人性化設計

  人性化的設計是以人為軸心,注意提升人的價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會需要的動態的設計哲學。人性化是人類在改造世界過程中的追求的目標,是設計發展的更高階段,是人們對設計師提出的更高的要求。當然在人性化的設計中也是有層次的,以人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慮個體的人,而是綜合考慮社會的人、群體的人,考慮群體的局部和社會整體的結合。因此,人性化設計應該站在人性的高度上把握設計的方向,以協調景觀設計所涉及的深層次問題。在城市設計中 ,擁有無可挑剔的建筑外形和無可挑剔的組合的形式,并不意味著城市設計就一定優秀。評判設計的優劣,首先要看人們是否自愿愉快的在設計師所提供的空間中的活動、生活,因此,在設計中首先要考慮的是人的需求、人的行為等因素,從而得出真正進行人性化的設計。

  人性化的設計包括行為活動的物理空間、需求以及思維活動的心理層次需求。

  物理層次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尺度宜人的空間:

  2)適度圍合或開敞的空間:

  3)宜人的物理空間環境、聲環境、光環境和熱環境等:

  4)安全、方便的活動設施:

  5)考慮不同情況的人群需要,設計無障礙設施、兒童游樂場、注意動靜分區等等。

  人心理層次需求對景觀的心理感知是一種思維的過程,心理感知是人性化景觀感知過程中的重要一環。無論夕陽、清泉、急雨、蟬鳴、竹影、花香都會引起人的思維變化,引發心理感知。

  主要的心理層次:

  視覺形象帶來的愉悅感、對場所的認同感、獲取更多的信息、心里的安全感、社會歷史的延續等 。

  2.1小區綠化設計

  綠化是實現生態住宅區建設的重要途徑,也是評價居住環境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一個好的小區必須擁有好的園林設計。用于綠化的植物不僅可以在凈化空氣、吸收塵埃、調節局部溫濕度“小氣候”、減少噪音、美化環境等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且可以滿足人們觀景、親近大自然的“親綠情結”。作為人性化的設計,不僅僅要求綠化面積和綠化率的達標,而是應該在此基礎上,增加植物的多樣性,組合的合理性,空間的趣味性、以及環境的舒適性。努力實現生態綠化和景觀綠化的綜合運用,例如:根據地域特點實現不同植被、不同樹種的合理搭配,實現喬木、灌木植被的立體化、交叉化、層次化。使居住小區外部空間環境成為一個流動的生命空間,實現人與環境的有機結合。

  居民在小區內的活動是多種多樣的, 每種活動都各自對場所有所要求, 實難面面俱到。但其基本活動主要以散步、停留、小坐、交談等為主。這些基本活動是構成其它活動的基礎, 如交往活動、游戲活動、休息活動等, 都是由基本活動組成。

  散步:散步是居民在小區綠地中的大量活動, 分為有目的性和無目的性兩種。有目的性的散步和步行距離及步行路線有關。對小區綠地的大量調查表明, 人們走捷徑的愿望是非常執著的,如果看到目標, 他們總是逞直走向那里。因此, 在綠地規劃中, 在各目的地之間應按最短距離組織人流。無目的的或目的性不明確的散步, 人們希望有景可觀、清靜幽雅或是柳暗花明, 因此應重點考慮在各景點設計中, 力求避免漫長而筆直的步行線路。

  停留:小區綠地作為兩點的過渡區,充當一定的滯留空間便于交談,休息之用。在小區綠地的具體布置中, 讓居民逗留的方法有為居民提供戶外的支持物, 如一棵樹、一個小品等, 都是很好的支持物??臻g邊緣地帶因其既可提供防護, 又具有良好的視線, 因而成為較好的逗留場所。細節設計也能創造較好的逗留場地。如座凳、植物、樹木之類的精心設計等。

  小坐:小區綠地能否為居民小坐提供更多、更好的條件, 是評價綠地規劃的重要因素之一。

  2.2道路及鋪裝設計

  居住區內的道路路網也是環境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自人車分流的方式被廣泛運用以來,有效的,避免了車流對居住生活環境的影響,保證了居住小區的安全和安靜。然而車道上排斥了行人,成為單純的交通空間,街道上就缺乏生活氣息,失去了活力。因此設計強調將交通空間和生活空間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通過阻止無關車輛的進入,并對街道的線形、寬度、小品等進行精心的設計、處理以降低車速,達到人車共存。以枝狀或環狀道路伸入小區或住宅組群內,結合網格式、多樣化的人行道和自行車道路系統,在空間形態特征上,枝狀或環狀道路設計時結合住宅樓的入口、停車位、廊道等,擴展出形態各異的院落空間,同時結合綠化、鋪底劃分空間并提供人的尺度等,作為滿足多種功能的居住性公共空間。由此道路空間作為鄰里交往、臨時停車、及兒童和老人活動場地,在這里變成了多義、含混的空間,道路上增加了人的活動,而顯得更富有活力。

  居住區的鋪

裝設計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居住區的鋪裝要根據交通對象的要求和氣候特點,為居民提供堅實、耐磨、防滑的路面,保證車輛和行人的安全舒適的通行;鋪裝要通過鋪砌圖案給人以方向感,劃分不同的性質的交通區間,增加居住小區空間的可識別性;地面鋪裝要為居民創造適宜的交往空間,合理的鋪裝材料可以使枯燥的空間環境“化腐朽為神奇”,創造出符合人們心理的理想交往環境。如在居住區的入口的主要作用是小區聚焦和分散,道路具有明顯的方向性,鋪裝要以簡潔明快,有聚集感,并且要加強道路的方向性;在居住區園林小路要自然化,要多采用卵石、碎師、木板等鋪裝,追求和園林環境的協調統一。

  2.3街道空間設計

  2.3.1 主要界面

  居住小區街道的主要界面是由地面、建筑物、綠化、小品、設施等實體組成,它承擔了社區街道空間的認知的功能,給人們印象,為人們記憶,形成人們社區生活。

  側立面——建筑立面

  作為街道側立面的建筑立面是社區街道空間最主要的組成部分。既是街道空間輪廓線的組成,也是人們對街道意象感知的主要的對象。良好的街道空間離不開完整連續的建筑組合,產生不同的空間效應,街道兩邊的住宅和公共設施以及底層空間的開敞或是封閉,對人們的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

  底界面——地面或水面

  水面或地面作為街道空間的底界面,是人們融入街道生活的主要的落腳點,是構成街道的肌理組織,通過自身形狀、尺度、色彩以及質感的變化來營造豐富多彩的街道空間。

  2.3.2 節點

  節點作為街道的核,是給人印象深刻的,是整個街道的高潮,對人們的環境的認知和活動的組織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街道交叉或者轉折節點

  街道交叉或者轉折節點的擴大可以形成廣場,不僅可以組織交通,還可以利用廣場的鋪地、雕塑、小品等設施來加強街道的可識別性和導向性。

  街道局部的節點

  在連續的街道將局部的空間擴大形成小廣場,這種廣場或者是社區重要的入口的結合設計,或者是考慮人的心理學,為人們提供可以逗留、休憩的場所,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2.3.3 細部設施

  細部設施與人的接觸更加接近,其色彩、尺度、質感、紋理、形式以及是否與周圍環境協調都會給人最直接的印象。一般來講,街道的細部的設施可以分為實用的設施,如路燈、坐椅、電話亭郵筒、垃圾筒、路障等;審美的設施,如花壇、行道樹、噴泉、雕塑等藝術品,地面的鋪裝設計等;視覺傳達系統設施,如路標、路牌、地面標志等。

  2.4公共活動場地設計

  廣場是居住小區的標志,沒有廣場的小區是不太健全的小區,缺乏高潮與序列感,從而使居民生活的心理感受平淡,認為生活缺少變化。良好的活動場地,豐富的活動內容,把居民從電視機旁、麻將桌前吸引到廣場上來,電視機里的人物是假模假樣,廣場上的人真實自然,要比演員灑脫生動。把廣場設計成為小區中心、交往中心、娛樂中心、健身中心、游憩中心,是居民休閑的好去處。

  這一類場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滿足小區的人車集散、社會活動、老人活動、兒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規劃設計應從功能出發, 為居民的使用方便和舒適的小空間?;顒訄龅氐亩喙δ苁褂檬蔷用袷褂眯^的特點之一,道路上散步跑步的人流、廣場晨練群、宅前路上的羽毛球賽、夜晚路邊燈下的棋局、樹間路邊跳皮筋、草地上翻滾、墻樹上攀爬。無論你設計時是否考慮,不管你愿不愿意,居民的使用行為是一種自由與創造并舉的行為。設計時必須有意引導,否則會造成破壞,給管理者帶來許多麻煩,盡可能多的設施是疏導不良行為的有效方法,想爬有爬的方便,想跳有跳的工具,想滾有滾的場所,設計者的預見性高于居民的創造性時,居民的不良行為則沒有滋生的土壤?;顒訄龅貞苊庠谑捝那锒竟澴兂煽諘绲耐L道,在炎熱的夏季則成為一個大熱鍋,采取各種手段使之秋冬避風向陽,夏季通風陰涼,一般退休老人有怕孤獨及與社會生活隔離開的心態,他們喜歡聚集在休憩娛樂以及方便熱鬧和向陽的地方,而一些專門為之考慮的、相對安靜的場所,逐步被他們拋棄,原因在于設計不符合老年心理。

  2.5 模糊性空間的塑造

  人具有要求界定自身活動范圍的本能,這就是空間的歸屬感和領域感。缺乏有效的圍合是許多不盡人意的空間或地段的關鍵所在。公共空間的設計思想與空間的領域感和歸屬感并不矛盾。公共空間屬于一種界定的開放空間,透空的梁、柱形成的是一種弱性的邊界,從而使空間具有了流動性,它所創造的一種更豐富的、更富有內涵的空間感受,是與含混復雜的生活相對應的。

  模糊性空間是居民心理學的要求。模糊性空間設計是人們居家心理的一種回應,是人性化居住環境的必要的組成部分,是對功能主義、國際主義缺乏公共性空間的批判,其自身的空間的形態即可構成人們心中的認知圖式,是作為一種人性化的空間而存在的,并在住戶的參與下向人性化空間的轉化。

  2.5.1 空間界定的不確定性

  界面是限制建筑空間的物質實體,空間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界面的性質。如傳統民居中的廊道,街道與廊之間所形成的界面由若干柱形成,這種界面是不明確、不完整的,空間特性也模糊了,廊空間成為既非室內、又非室外的中介過渡空間,形成室內外空間的水平過渡和滲透,人們得到了一個伸展到街道上的公共宅間和內部私密空間之間的特殊聯系的體驗。柱、梁架等線性構件對空間說的極弱的界定并不影響到空間的滲透,因而空間具有了流動性。

  2.5.2 空間的功能多義性

  空間的使用性質和功能要求由其中所容納的人的行為活動決定,這種行為活動是發展變化的,于是就導致了空間功能的含混多義。例如街道上交通與日常生活相混雜,私人生活與公共空間交融;廊空間中交易市場、人際交往、日常生活、茶館、酒樓等諸多功能容納于其中。在同一空間內功能多樣并存。功能的復雜性意味著它們之間聯系的多樣性,彼此之間并非完全獨立,體現了空間的廣泛適應性,最大限度的將人的行為活動融合其中,具有濃郁的人情味。

  2.5.3 空間感受的含蓄性

  空間界定的不確定性及空間功能的含混多義性為空間承載大量的、復雜的信息提供了可能性。因此,人對于這一空間的感受就不是可以明確描述的,而相應地表現出的是一種含蓄性,也可說是模糊性的特征。從認知活動的主體來說,人本身是一個復雜變化的有機系統,具有大量模糊性思維,很難用精確的語言來表達,語言本身就是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抽象,往往是多義化、含糊不清的,豐富性正是由此而來。由于空間的模糊性以及人的認知能力的模糊性,使得人們對空間的感受成為一個具有大量模糊性的,含蓄的機理過程。

  2.6 小區規劃應注重服務系統的完善

  在住宅小區規劃中,社會服務環境的營造也是不可忽視的內容,因為它不僅是解決居民日常生活活動需要的基本保證,也是小區穩定的物質基礎。在服務設施的設置上要考慮居民的生活要求

和行動軌跡,如小區級商業服務設施應布置成外向型,設在人流交通必經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順路購買。自行車、摩托車存放與垃圾處理也是小區服務環境的關鍵問題之一,住宅小區中的自行車庫應遵循集中與分散的布置方式,因地制宜,采取多種途徑。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臺下部等。以往住宅的垃圾處理通常是將垃圾道附設于住宅的樓梯平臺處,因而經常發生堵塞而造成臭氣四散、影響居住環境,在住宅小區規劃中可以將垃圾道改設在住宅內部生活服務陽臺處,避免公共場所的交叉污染,也可以放棄垃圾收集方式而采用室外垃圾桶、垃圾箱和中轉站來處理。在垃圾中轉站的設置上應注意便于垃圾清運和處理,不要使清運垃圾的車輛橫穿小區,造成污染的擴散。

  3 結語

  居住小區景觀無論以何種形式和面貌出現,人性化都要受到更加廣泛的關注,不同的景觀設計方法類型都將在人性化設計的理念下進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對居民居住環境的關注和研究,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將滲入到小區景觀設計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部,居住環境將充滿了生理層面、心理層面、社會層面的關懷。

篇2:地下商業街人性化規劃設計要領

  地下商業街人性化規劃設計要領

  地下商業街的設計應反映所在城市的文化特質,要通過該城市的建筑文化符號和城市文化觀念來綜合體現,也就是說,各個城市的地下空間要有自己的風格和個性。

  地下商業街缺乏人性化設計剖析

  形象單調,整體效果不佳。地下街外觀缺乏統一的 形象、出入口不明顯、地上顯現物布置分散,不利于人們識別和對空間內部布局的整體把握。從外部空間進入地下空間時,缺乏過渡空間的處理,沒有很好的考慮到 人的心理因素,加劇了人們的恐懼心理。

  尺度不當,環境質量低。內部空間的尺度缺乏人 性,可識別性差,缺少與外界的聯系,從而極易使人迷失方向,造成人們的情緒不穩定和恐懼。多數地下人防空間尺度小而封閉,通風差、自然光線不足、濕度大、 空氣污濁、環境惡劣。

  缺乏交往,場所精神不強。在現實的地下街規劃 中,無論從地下商業街的整體景觀環境上,還是每一層級的景觀環境設計中,都存在著諸多問題。如視覺審美、心理安全的滿足、社會交往場所的設計的缺乏。人在進入地下商業街的空間內 部時,地上空間環境向地下空間環境轉變讓人產生對生理和心理變化,無法尋求交往場所。

  內外空間割裂,可識別性差。在地下空間中,人們 看不到外界的景觀,從而大大喪失了外界景觀對視覺常有的一種引導作用,人們的視覺容易受到局限,如確定方位所需的外界參照物大為減少甚至沒有,無法確定空 間的對應關系,使其定位能力變差,方向感變弱,容易加強人的緊張感。

  地下商業街人性化規劃分析

  按照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論,可以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低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這也為地下空間的人性化設計提供了參考框架。人性化的地下商業街規劃就要從地下環境對人的心理、生理的影響入手,依據人們 在地下商業街的需求層次:生理需求、行為心理需求、情感需求層次,來塑造良好的空間環境。

  生理需求可以通過一般的建筑空間設計方法來解決。由于地下商業街特殊生理環境,如天然光線不足、空氣質量較低、濕度大等缺點,所以對地下商業街的設計中,注意通風、采光、除濕等技術手段保證良好的舒 適度,對于滿足人們最根本的需要,對于提高地下空間環境質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滿足人的生理需求是人性化設計必須做到的初級層次,那么關注人行為和心理需求便是人性化設計的中級層次。地下商業街環境設計應體現對人的行為心理和行為習性的關注,對人的環境認知和環境體驗規律的考 慮。既要有充滿個性的、豐富多樣的地下商業街,又要全面考慮城市地下空間形態和功能的整體協調關系。

  情感層次主要體現在人們對地下空間的個性化、審 美、交流等各種高層次的需求。在對地下商業街的采光、通風、舒適氣候等生理需求,對空間的尺度、可識別性、空間的多樣性等行為心理需求得到滿足之后,就要 對空間的藝術性、空間體現的地域文化性、人的參與性和親自然性進行考慮,塑造出滿足人們 情感需求的地下街空間環境。

  地下商業街人性化規劃設計方法

  1. 生理需求人性化設計

  在地下商業街人性化設計的最基本層次就是滿足人 的生理需求設計,消除人們對地下街的種種不良心理。因此,引入天然光線,進行采光設計是解決該問題的主要方式。

  天窗式采光設計。對于淺埋式地下建筑,設置天窗 是向地下街引入天然光線的一種常用方式。天窗布局可以分為點狀、條狀和面狀,按房間的大小和功能靈活處理。天窗的造型可為平面形、錐形、弧形、拱形等等。

  天井式。地下建筑圍繞一個與地面相通的下沉式庭 院或天井布置,并朝向庭院天井開設大面積的玻璃門窗以攝取光線。在通過天井獲取自然采光的同時,也可通過在庭院中栽植植物,使人與自然界保持聯系,減輕恐 懼感等不良心理反應。同時,植物花草的植入也可以為地下建筑提供宜人的空氣環境。

  中庭式。地下中庭可以結合大廳、通道和入口進行 設計。應確定中庭在整個地下商業建筑的位置,盡量使之布置于平面幾何中心,保證其服務半徑不大于200m。地下商業街中庭平面形式宜采用矩形、圓形和方形。如采用三角形 則會產生動感空間,在具體的設計中也是可以嘗試的。

  2. 行為心理人性化設計

  滿足人們的行為心理的地下街規劃設計,既要符合人的認識規律,也要符合人的經歷體驗,創造出讓人感到舒適和愉悅的心理環境,重視空間的舒適性、可識別性與尺度的適宜性。

  空間的舒適性。在地下商業街的設計中,應采取一 些技術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這些不良反應,將地下商業街的環境盡可能地營造成與地面空間環境一樣舒適。如在香港名店街的設計中通過入口下沉式廣場引入自然 光、布置綠化,設置座椅,創造了舒適的活動空間。港匯廣場貫通地上地下的商業空間中,通過在中 庭等公共空間布置綠化、輕質裝飾,營造熱鬧的氛圍來使人忘記身處地下的不良心理感覺,感到舒適愉悅。

  空間的可識別性。凱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將形成人們城市意象的物質要素概括為五個方 面:路徑、區域、邊界、節點和標志。我們可以將城市意象五要素延伸至地下街空間使用,形成地下街空間可識別性的五個意象要素,從五要素本身的特征和處理手 法出發,改善現階段我國地下街空間形態整齊劃一、缺乏可識別性的窘境。

  地下街空間的方向感,可以通過地下空間內、外部 環境的設計實現。通過入口與外觀設計以及內部空間的布局創造出一個布局清晰、組織良好、簡潔而富于變化的空間結構來增強人在地下的方向感。

  和諧的比例和尺度。日本的蘆原義信曾提出在外部空間設計中采用20-25m的模數是最合適的。以靜安寺下沉式廣場的設計為例,設計者很好 地符合了這個模數,下沉式廣場基本上就是20m見方。靜安寺下沉式廣場約20m的寬度,相對于下沉式廣場約7.2m的深度,D:H小于3,人們在廣場中能夠看清廣場圍合的界面的整體,整個廣場既有一定的封閉感,又能形成整體感。

  3. 地下商業街情感文脈性設計

  城市地下空間作為城市空間的一部分,代表著非語言的文化符號,其空間形式中也包含著一定的意義或象征,同樣對人們的行為與個性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刻影響。所以,城市地下空間的設計也應反映所在城市的文化特質,文化特質包括文化符號和文化觀念兩個方面。城市的地下空間環境的文化特質就要通過該城市的建筑文化符號和城市文化觀念來綜合體現。也就是說,各個城市的地下空間要有自己的風格和個性。

  地下街在外觀上具有的低可視性,使得其在保護歷 史性建筑和傳統城市風貌方面具有很好的優越性,對于延續城市文脈,體現城市文化特色起到積極的作用。如法國巴黎盧浮宮的擴建、英國愛丁堡市中心公主大街的 擴建、美國華盛頓東方藝術中心和非洲藝術博物館等等都是很好的范例。

  當前我國地下街規劃設計中依然存在許多問題,人 性化的設計手法,有助于提高地下街的規劃品質。人性化設計分為滿足人的生理需求

、行為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三個層面。滿足人的生理需求必須從引入自然光線和 創造健康的環境進行整治;滿足人的行為心理需求必須從和諧的 空間創造、適宜的比例尺度進行景觀設計;通過文脈創造具有活力的空間環境,以滿足人的情感需求。

篇3:南部灣萬科城項目人性化設計16個魔鬼細節

  南部灣萬科城項目人性化設計的16個魔鬼細節

  在住宅產品設計人性化方面,萬科一直走在行業前列。經過這些年的實踐,萬科對人性化設計又有了新的理解與提升。通過大量人性化設計,將客戶生活細節一一呈現的同時,最大程度地為未來使用客戶提供了舒適和方便。

  前一段時間,zz分享了《龍湖20**版豪宅的27處驚人細節》一文,一舉斬獲近5萬的點擊率后,就經常在后臺收到這樣的“勾搭”:來我們這里看個項目唄,我們做得更好~

  zz怎可能是這種隨便的人?要勾搭,也必須拿出能打動客戶,讓他們心動、甚至是感動的作品。直到一個春日的午后,zz在東莞虎門邂逅了南部灣萬科城。

  看完這個項目后,zz不禁感嘆:萬科對客戶需求的洞察之深,甚至已經超越了客戶自身的認知。在這樣理念下設計出的產品,怎么可能不大受追捧?

  此篇,zz將詳解南部灣萬科城項目這款97㎡的主力產品精裝修戶型。

  約91%的得房率亮了

  南部灣萬科城項目位于虎門城南片區,是一個占地面積近35萬㎡,總建面達近80萬㎡的超級大盤,其產品形態囊括了商業、別墅、洋房、多層和高層,其中,一期產品為162㎡的和院別墅,95-97㎡的高層和142㎡的多層。

  zz看到的這套97㎡小戶型,是位于2梯6戶的標準層,一般來說,這類高層小戶型的得房率在80%左右就很不錯了,但萬科城將這套97㎡的小戶型做到了約91%的得房率。

  它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是控制核心筒面積。南部灣萬科城采用了十字單體設計,將電梯和樓梯間集中擺放在樓棟的中間,同時,對核心筒雙梯的擺放采用了剪刀梯形式,這種錯開式設置省去了不少空間。加上雙電梯并排設置,邊角空間設置公共管井、電井之類,在符合防火規范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縮小了過道空間,從而降低了公攤面積。

  其次,南部灣萬科城在做戶型設計時,從平面和立體兩條路徑上進行戶型創新設計,提高了附加值空間。在這個97㎡的戶型中,主臥、兒童房和餐廳都設計了大飄窗,同時在客廳設計了一個面積約11㎡的大陽臺,從而極大提高了臥室和客廳的進深。同時,這種大面寬設計,本身對面積浪費就相對更少。

  南部灣萬科城這款97㎡的產品不僅在得房率上有所提升,而且在產品的使用舒適度及產品體驗上都做出了亮點。下面,zz將摘取其產品設計中的16個細節亮點,與粉絲分享。

  入戶前

  1.愛心掛鉤:愛心掛鉤是很多房企在做HD設計時都會想到的一個細節——當主人手提大小包不方便開門時,有了愛心掛鉤,就可以用來掛購物袋,方便他們入戶時掏鑰匙開門。

  但南部灣萬科城在原來那版設計上,還花了一點小心思——在掛鉤外圍設計了一個圓形保護圈,這樣一來,掛鉤不用時就可以收回保護圈里,以此降低被掛鉤誤傷的可能性。

  玄關區

  玄關區往往是精裝設計中的重點和亮點。南部灣萬科城在萬科精裝原有的玄關設計基礎上,結合客戶的使用方便度和舒適度,進行了一系列優化。

  2.凹形臺面和鑰匙掛鉤:凹形臺面設計方便業主進門后,可以第一時間將肩上的包包和手上物品放在臺面上,非常方便,而且臺面內側的鑰匙掛鉤設計,方便出入時的鑰匙擺放,使鑰匙不易丟失。

  3.傘柜:在之前zz發過的一篇萬科精裝人性化設計文章中,其玄關柜設計是這樣的:

  在南部灣萬科城的精裝房中,玄關柜的設計得到進一步優化,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傘柜設計,柜子高度被拉長,并在內部設有掛桿,如此一來,長短雨傘均可輕松收納。

  4.活動換鞋凳:之前的版本中,換鞋凳是一個簡易矮凳。但在南部灣萬科城中,這個設計得到進一步優化——不僅可用作換鞋凳,還可以收納干凈的襪子和鞋刷、鞋油等,這樣每個家庭成員都可以坐著換鞋,出門前穿鞋就更方便了。

  5.大容量鞋柜:一般的小戶型玄關,最多能收納30雙左右的鞋子。在南部灣萬科城,他們設計的超多層鞋柜能收納約50雙鞋子,比傳統鞋柜容量多35%,同時設置了可自行調動的隔板,可以收納高腳鞋,真是女性福音吶!

  6.行李箱柜:萬科做的一個調查顯示,有43.7%的人認為,家中最難收納的家用物品是行李箱,而名列第二的則是燙衣板。針對于此,南部灣萬科城在玄關柜的底部設計了行李箱柜,方便收納又規整了空間;而柜子尺寸足夠容納兩個大型行李箱,滿足了三口到五口之家的旅行需求。

  7.燙衣板、較高電器收納區:如上所說,萬科城在玄關處特別為燙衣板、掛燙機及較高的小電器設計儲藏空間;下層放燙衣板的同時,上層還可以放熨斗,更方便收納;通過活動層板的挪動,還可以放置大型的物品。

  廚房

  在廚房這塊,除了根據中國人體工學原理進行設計,萬科還有幾個人性化設計細節讓人眼前一亮。

  8.轉角拉籃:每個廚房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使用黑區占用了角落的空間,使空間白白浪費掉。南部灣萬科城運用1200長度設計出一個轉角轉盤位置,將里面黑區空間充分利用。通過人性化設計,這個轉角拉籃可收納平時家中的各種鍋、榨汁機、豆漿機等小電器。

  9.短邊開放柜+抽屜:

  很多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平時買菜回來,手中的菜要不放在臺面上,要不就放在地上。

  針對此種情況,南部灣萬科城專門設計了一條短邊的開放柜,開放柜設計了擋板,防止買回來的菜,如土豆、雞蛋等摔落。同時在開放柜的第一層設計了一個小抽屜,可以收納廚房常用開瓶器、削皮器、研磨器等小五金。

  衛生間

  10.吹風筒的收納:吹風筒一般都被收納在抽屜里??赡阌袥]有預想過這樣的情景:當你披著一頭濕漉漉的頭發準備吹干時,還得到處找吹風筒。萬科城預想到了這個情景,因此在潔柜的臺面上特別設置了吹風筒收納——在一塊簡單的鋁合金托板上,設計一個直徑8厘米的圓孔,不但可以收納吹風機,還能防止遇水漏電;

  11.鋁合金托板:選擇這種材質的托板,就是為了避免傳統托板遇水發霉、爆邊等問題。

  12.馬桶伴侶:要說還是萬科貼心,對于zz這類馬桶族,沒廁紙不是大事,沒手機才是。但玩手機卻沒有收納臺怎么辦?萬科提前想到了,因此在衛生間特別設置了一個馬桶伴侶(如下圖),書啊、蘇菲啊、手機啊,統統可以收納,這也太洞悉人性了~

  13.漏水口設計:在潔柜的漏水口設計上,萬科也做出了一個微創新。下圖中的漏水口不像一般的設計處理做在中間,而是做在了水槽邊上,這是為柜體騰出多余空間。由于漏水口設計在邊上,如此一來下水管就可以設計在里側,下身柜體的空間利用率就提高了。像衛生間常用的紙巾就可以直接存放在柜子里。

  14.懸掛式柜體:懸掛式柜體設計,使得柜體下面能騰出30到40厘米的空間,這個空間可以放放孩子的浴盆、水桶、小板凳等物件??紤]到這個面積段的客戶通常為三

-四口之家,這些年輕家庭是需要用到這些物件,但儲存不便,這個懸掛式柜體設計就幫助他們解決了這個問題,既增加收納空間又能使浴室整潔干凈。

  陽臺

  15.陽臺家政柜:南部灣萬科城在陽臺引入了HD家政柜,可以將所有的家務勞動必需品收納于此,這大大簡化了動線,提高了家務的效率。

  16.家政柜洗衣池:考慮到有些襯衫之類的衣物需要手洗,因此,南部灣萬科城特別在洗衣池中設計了一個凹凸搓衣位,方便洗刷衣物。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