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研究性學習培訓材料
根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相關文件要求,高中學生要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高中階段共計15學分。
一、什么是研究性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是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在中學設置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目的在于改變同學們以單純地接受老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同學們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運用于實踐的機會,促使你們能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概括地說,一方面是要改變大家的學習方式,使你們學會主動學習;另一方面是培養同學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把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是指目前同學們已經在各科學習中進行的探究學習;把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課程形式,就是我們這里講述的研究性學習活動。
二、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類型
目前,在中學所開展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主要有兩種類型:課題研究類與項目設計類。
?。ㄒ唬?、課題研究類:
課題研究類以認識和解決某一問題為主要目的,包括調查研究、實驗研究和文獻研究等等。
1、調查研究法:為了解中學生上網的主要目的,于是對各地中學生上網目的進行問卷調查,將收集的調查問卷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從而獲得問題答案的這種研究方式就是調查研究;
2、實驗研究法:每當我們夏天走到久放的垃圾堆旁邊時,總能聞到排放的氣體所產生的一股刺鼻味,為了弄清這些氣體到底含有哪些主要成份,對我們身體有無傷害,我們可以收集該垃圾堆排放的氣體,并在實驗室對這些氣體進行一系列的化學實驗,通過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推斷,最后得出結論。這種研究方式就是實驗研究;
3、文獻研究法:基督教宣稱耶酥是人類的救世主。如果我們想知道歷史上是否真的有一個叫耶酥的人,這時前兩種研究方法都不太適合,我們只能借助于古人所留下的文獻資料,無論是正面的還是反面的,抑或中立的都要先進行大規模地收集整理,然后進行客觀地研讀分析、批判推敲、反復考證,從而得出結論。像這樣的研究方式就是文獻研究。
?。ǘ?、項目設計類:
項目設計類則是以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包括社會性活動設計和科技類項目設計。比如,馬路中間現有一道綠化帶把路道分隔成兩半,但又不是全隔開,還是會有行人或車輛從綠化帶的間隔區域在東、西兩邊串過,現有的設計到底是否合理呢?我們可以經過調查、分析,設計出更好的方案,這就是一項社會性的設計項目。又如,下雨時,人們出行很不方便。打雨傘吧,必須犧牲我們僅有的兩只手中的一只手,穿雨衣吧,雨衣的透氣性差而且防雨性能也不好,有錢人坐汽車,即使汽車的雨刮器再好,司機還是無法忍受汽車玻璃上的雨水。我在想,雨傘能否改進,改進后能解放出我們的一只手。雨衣與汽車玻璃能否使用新的材料,這種材料就像荷花葉那樣水不能沾上去。那多好??!
將來你們中無論是誰發明了這種材料,或在這方面的研究有所突破而獲得專利時,你一定一定要記得感謝研究性學習噢,因為是研究性學習為你啟迪了思路啊。
三、我們學校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
根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結合我校的實際,高中三年共進行3個課題的研究,高一年級兩個課題每個課題5個學分,共10個學分;高二年級第一學期一個課題5個學分,共計15個學分。
我們希望這項活動不占有同學們太多的在校學習時間,所以有一部分日程安排在雙休日和假期由你們自行獨立完成。但如果這項活動全部安排在假期,小組活動過程中成員之間的交流不太方便,更不能留下開展這項工作旁證材料,如將來必須要你們提供的照片、視頻等相關資料。所以假期結束后還需要利用課余時間或自習課時間進行交流、材料整理、成果展示和學分認定等過程。
在組織形式上,我們建議采取小組合作研究或個人獨立研究兩種形式。以小組合作研究為主要學習形式時,同學們自己按所喜歡的學科組成5-6人的課題小組(班主任適當調配),并推選組長,每組原則上由所選學科的老師為指導教師。成員各有分工,各展所長,并團結協作。分組后人員不宜流動。也可適當采取個人獨立研究形式,采用“開放式長作業”,同學們各自相對獨立地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研究活動。
我校的研究性學習活動程序:
1、按喜好的學科組建課題小組,學科老師為指導老師,并填寫《園區三中研究性學習課題小組申報表》;
2、小組成員與指導老師共同選擇確定研究課題,并填寫《課題研究小組成立用表》,同時確定小組成員分工。班主任老師在此基礎上把全班研究的課題整理填寫好《研究性學習課題匯總表》。必要時,可舉行開題報告;
3、中期,按分工進行研究性學習,保持小組成員之間以及小組與指導老師之間的聯系,及時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填寫《課題研究活動情況記錄表》;
4、后期,進行小組交流、材料整理、撰寫《課題研究(論文)報告》或進行其它形式的成果展示,并在指導老師的參與下完成學分認定等過程。
四、研究性學習活動一般步驟:
研究性學習活動一般分三步完成:以問題為中心,從進入問題情境,到實驗體驗,直至最終的表達與交流。
在進入問題情境階段:
篇2:高級中學研究性學習管理制度
高級中學研究性學習管理制度
(一)、每學期開學初,研究性學習教研組(學校課題組)負責高一年級基礎知識課的教學內容、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制定課程講義,上報教務處。
(二)、教科室和教務處討論并選拔研究能力較強的教師專門負責基礎知識課程的教學工作。
(三)、負責基礎知識課的教師在課堂中積極引發學生研究興趣,組織學生成立課題小組,收集各小組的課題目,上報學校課題組。
(四)、所有高一、二年級的任課教師在規定時間內向各教研組長提交擬研究的課題目,各教研組長整理后上報學校課題組。
(五)、研究性學習教研組負責收集和整理全校師生遞交的課題,進行篩選后融入學校課題庫,并向高一、二年級所有班級公布,各課題小組再次挑選并確立課題。
(六)、研究性學習教研組針對各課題小組最終匯報的課題目,為每個小組選定指導教師,并確保每位指導教師指導的課題組數量不超過4個。
(七)、指導教師有責任聯系各課題小組,認真指導各小組完成課題研究,按時填寫《指導教師手冊》,完成"師生聯系卡",課題研究結束后根據課題組成員的表現負責對每位成員進行成績評定。
(八)、指導教師必須認真指導各課題小組完成對開題報告、課題研究中期報告以及研究成果報告。
(九)、研究性學習教研組負責根據各課題小組的開題報告內容挑選重點課題,并組織舉行重點課題的開題論證會和結題答辯會。
(十)、結題答辯會后,研究性學習教研組負責對課題研究的表彰工作,評選出"優秀個人獎"、"優秀團隊獎"、"優秀指導教師獎"等獎項,并給予一定的獎勵。
(十一)、教務處根據指導教師所帶課題數量和質量統計課題指導費,并上報校長辦,對于所指導課題被評為學校重點課題、優秀課題的教師,在學年結束給予一定的獎勵。
篇3:物業管理專業研究性學習初探
物業管理專業研究性學習的初探 廣州市旅游商貿職業學校 黃國庭
21世紀是激烈競爭的世紀,科技進步、專業知識和技能日新月異,導致職業演變速度加快。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并能不斷更新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已成為當今時代高素質勞動者的重要標志。美國學者約翰耐斯比特指出:"在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沒有一種或一組技能能為你服務一輩子,因此,現在最重要的技能是學會如何學習。"
職業學校必須幫助學生改變傳統學習方法,學會學習,具備自我更新知識、技能的能力。而研究性學習強調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和研究精神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著力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并以"學會學習"為總目標,無疑是從根本提高勞動者素質的重要方法。不但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而且也是落實職業學校注重培養學生鉆研精神、務實精神、創業能力的必要手段。
本著這種精神,我在物業管理專業知識課程的教學中采用了產學研結合做法,即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產學研活動。
一、確立學習模式
在眾多的研究性學習模式中,我選擇了"基于項目活動的研究性學習",即:"以解決一個比較復雜的操作問題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會性活動的設計和科技類項目的設計兩種類型"。項目(活動)設計模式,源出于當今國際教育界十分流行的"項目教學法",就是組織學生真實地參加項目設計、履行和管理的全過程,在項目實施過程完成教學任務。
項目教學法的前提是"項目",我選擇了物業管理專業二(8)、二(9)班作為主要的實驗對象,將"項目"確定為建立模擬物業管理公司作為主要的課程活動內容:
A、契機:以新教學辦公樓落成為契機,以承擔新辦公樓、教學樓物業管理作一個大膽的嘗試,即建立學生主持的物業管理公司,讓學生在本校開展物業管理的工作。
B、該年級學生有一定的物業管理基礎知識,能獨立完成一部分工作。
C、把握機遇在學生群體中開創"創業"教學模式。
由學生在校建立一個基本成形的物業管理公司并邀請相關單位共同組成項目小組,深入實際,完成指定項目的同時,學習和應用已有的知識,在實踐的第一線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種"真刀實槍"的演練。
二、實施學習模式
實踐能力是創新能力的基礎,是創業能力的前提。研究性學習著力于工作方法、學習方法的提高,還強調團隊合作精神、自我控制能力、適應變化的能力、抗挫折能力、競爭能力等社會能力的形成,引導學生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一)健全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
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教師,我采用了分散和集中結合的辦法進行。
"分散"即每周抽出若干課時,用于學生專業課程學習、查閱資料、交流討論、研究分析等;為了在有限的課時中增強學生所學習的知識,我借助于眾多的教學光盤資料,利用因特網的巨大信息資源進行教學活動,既豐富了教師的授課素材,學生也有了比以往更多的信息作自己知識的補充點,使學生們查閱比書本知識更豐富的信息源,幫助學生對各種問題有一個更深層次的了解,并對問題作多方位的回答。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將使學生的知識面更廣、思路更開闊。
"集中"即在每個學期集中幾天,用于外出調查、考察、撰寫調研論文、參加答辯等,并在學期末,將學生的調研成匯集成冊,向全校師生展示。這樣可引導學生廣泛涉獵,主動獲取知識,重視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