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Z學年第一學期
“研究性學習”計劃
研究性學習作為新課改背景下與傳統的接受性學習相輔相成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它打破了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以講授為主的教學老套路,構造以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在過程上,它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過程;在時空上,它必將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在內容上,它必將書本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會。所以,我們認為這種學習方式至少有以下幾個目的:
1、在于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老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法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而積極主動地學習,為學生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所學知識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
2、通過對本地資源和校本資源機的開發利用,增強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通過小組討論、集體研究培養學生樂于與他人合作的團隊精神。
3、通過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是學生形成善疑、樂探、勤動、努力求知的積極的科學態度,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激發學生探索、創新的欲望,而培養學生積極的創新精神正是素質教育的宗旨所在。
4、由于研究性學習的研究內容大多數要通過社會調查等形式而獲得,因此必須要求學生深入了解社會、了解自然、關心時事、關心國事天下事,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的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感。
5、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索性、實踐性等特點。同一個主題下,由于個人愛好、社會閱歷和研究角度不同,會有不同的結論,也就是說研究性學習不僅具有過程開發的特點,而且結果也是具有開放的特點。正因為如此,研究性學習的又一目的是在小組合作的同時培養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勇于發表個人見解的能力。
一、工作落實
1.領導管理專職化的落實:
學校成立以一把手校長為首、分管主任具體負責操作的綜合實踐活動管理委員會,全面負責和監控課程的實施,各課程老師全面配合,積極開展活動,做到責任到人,管理到位。
2.專職輔導老師的落實
高月新老師擔任研究性學習的專職輔導老師,作為課時任務,由他們具體負責各課題研究小組的活動時間安排和協調,做到有專人負責這門課的開設和活動。
3.成立課題研究小組的落實
在高月新老師負責下,各班級的課題研究小組實現了三個落實:班級中課題研究小組的人數落實、各個小組負責人的落實、各個小組研究課題的落實,使得“研究性學習”這門課不再“空轉”。
4.課程時間的落實
學校實行彈性課時制,集中使用和分散使用相結合。如有需要,則將每周的時間集中在一個單位時間使用,或將幾周的時間集中在一天使用,或根據需要將研究性學習活動與某學科打通使用。本學期擬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具體的小組活動,課上則用于教師提供有關本課程的指導性意見,各小組的交流等活動。但不管哪種形式,一定保證每周三課時的教學任務。
二、以評帶督,促進發展
我們認為:較好地促進研究性學習真正開展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用評價來監督、檢查活動開展的的真實性,關鍵就是評價一定要和指導緊密結合,重視三個環節的評價:
一是開題階段的評價與指導。這一階段主要評價課題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
二是中期檢查與指導。我校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是全校性的多個課題組分別進行的,周期為一個學期,所以在中期加強檢查、交流、匯報制度,同時引入適度的組間競賽及相互啟發幫助。教師對有困難的課題組及時指點,或要求各課題組至少在中期主動向指導教師請教一次。
三是結題時的評價。既要看最后的論文、研究報告,也要看其他的材料。要求學生課題組及指導老師在結題時要遞交5個方面的材料:①開題報告(或研究計劃,它應反映為什么要提出該課題和打算怎樣實施這個課題兩方面的內容);②每次課題研究活動的記錄;③課題研究中所具的資料,包括原始資料(如調查、測試數據、實驗數據)、處理過的資料、參考文獻及出處等;④最后的總結性成果;⑤具體反映每一成員參與研究的感受、體會的小結。
篇2:X中學X學年第一學期研究性學習計劃
**中學Z學年第一學期
“研究性學習”計劃
研究性學習作為新課改背景下與傳統的接受性學習相輔相成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它打破了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以講授為主的教學老套路,構造以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在過程上,它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過程;在時空上,它必將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在內容上,它必將書本走向自然,走向生活、走向社會。所以,我們認為這種學習方式至少有以下幾個目的:
1、在于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老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法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而積極主動地學習,為學生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所學知識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從而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
2、通過對本地資源和校本資源機的開發利用,增強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通過小組討論、集體研究培養學生樂于與他人合作的團隊精神。
3、通過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是學生形成善疑、樂探、勤動、努力求知的積極的科學態度,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激發學生探索、創新的欲望,而培養學生積極的創新精神正是素質教育的宗旨所在。
4、由于研究性學習的研究內容大多數要通過社會調查等形式而獲得,因此必須要求學生深入了解社會、了解自然、關心時事、關心國事天下事,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的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感。
5、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索性、實踐性等特點。同一個主題下,由于個人愛好、社會閱歷和研究角度不同,會有不同的結論,也就是說研究性學習不僅具有過程開發的特點,而且結果也是具有開放的特點。正因為如此,研究性學習的又一目的是在小組合作的同時培養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勇于發表個人見解的能力。
一、工作落實
1.領導管理專職化的落實:
學校成立以一把手校長為首、分管主任具體負責操作的綜合實踐活動管理委員會,全面負責和監控課程的實施,各課程老師全面配合,積極開展活動,做到責任到人,管理到位。
2.專職輔導老師的落實
高月新老師擔任研究性學習的專職輔導老師,作為課時任務,由他們具體負責各課題研究小組的活動時間安排和協調,做到有專人負責這門課的開設和活動。
3.成立課題研究小組的落實
在高月新老師負責下,各班級的課題研究小組實現了三個落實:班級中課題研究小組的人數落實、各個小組負責人的落實、各個小組研究課題的落實,使得“研究性學習”這門課不再“空轉”。
4.課程時間的落實
學校實行彈性課時制,集中使用和分散使用相結合。如有需要,則將每周的時間集中在一個單位時間使用,或將幾周的時間集中在一天使用,或根據需要將研究性學習活動與某學科打通使用。本學期擬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具體的小組活動,課上則用于教師提供有關本課程的指導性意見,各小組的交流等活動。但不管哪種形式,一定保證每周三課時的教學任務。
二、以評帶督,促進發展
我們認為:較好地促進研究性學習真正開展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用評價來監督、檢查活動開展的的真實性,關鍵就是評價一定要和指導緊密結合,重視三個環節的評價:
一是開題階段的評價與指導。這一階段主要評價課題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
二是中期檢查與指導。我校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是全校性的多個課題組分別進行的,周期為一個學期,所以在中期加強檢查、交流、匯報制度,同時引入適度的組間競賽及相互啟發幫助。教師對有困難的課題組及時指點,或要求各課題組至少在中期主動向指導教師請教一次。
三是結題時的評價。既要看最后的論文、研究報告,也要看其他的材料。要求學生課題組及指導老師在結題時要遞交5個方面的材料:①開題報告(或研究計劃,它應反映為什么要提出該課題和打算怎樣實施這個課題兩方面的內容);②每次課題研究活動的記錄;③課題研究中所具的資料,包括原始資料(如調查、測試數據、實驗數據)、處理過的資料、參考文獻及出處等;④最后的總結性成果;⑤具體反映每一成員參與研究的感受、體會的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