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桃花源記》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課文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ㄒ唬┱n文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桃花源記》是初中語文語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言文課文。這是一篇“記”類文章、文質優美、又居單元之首,學好它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鞏固學生的文言常識和學法,并引導學生利用以往學習現代游記類散文和其他記事散文中掌握的知識,形成的能力,來學習這篇文言課文。
?。ǘ┙虒W內容
《桃花源記》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藝術作品,表達了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它借助虛構的故事來表現作者的社會理想,給作者展現了一個風景奇麗秀美,人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的理想境界,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樣的理想是無法實現的。
作為本單元的重點,又是一篇文言文,在教學上,首先要幫助學生解決文字障礙,然后引導他們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主旨,并從現代的角度對文章的主旨作進一步思考。于是,我把本課共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了解作者,把握“記”文體特點,疏通文意并熟讀;第二課時,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并從現代文的角度對文章作進一步品讀,這里我要講得是第二課時。
?。ㄈ┱f教學設想
1、說教學目標的設置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初二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他們已經能夠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能讀懂課文的意思。同時這篇文章又有著自身的特點:首先,故事性強,頗具傳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虛構的故事表現自己的社會理想,全文籠罩著似有若無的神秘虛構的色彩。最后文章的語言優美雋永,瑯瑯上口,值得品位?;谝陨蠗l件,所以我在處理教材時,將第二課時定為“美文美教”,把本課的目標定位以下的幾點:
?。?)知識目標:熟讀成誦并背誦課文。
?。?)技能目標: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會翻譯課文。
?。?)情感目標:了解 “世外桃源”所寄寓的作者的社會理想。
2、說教學重點、難點
《桃花源記》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千古美文,作者用精妙的筆墨為我們構置了一個令人神往的桃源勝境。怎樣引導學生去品讀這個桃源勝境成了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同時二年級學生的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但是抽象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學生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桃花源記》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可以這樣設定:
?。?)教學重點:感受桃花源的美麗、神奇和幸福。
?。?)教學難點:理解、評價作者心中的理想社會。
3、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啟發學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而激發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4、說課前準備
學生:(1)課前預習,根據注釋及工具書自行通譯課文,找出疑難問題。
?。?)查找出作者及寫作本文的有關資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睘榱诉_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情境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 ,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梢哉f,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象的一把金鑰匙。
三、說學法
眾所周知教法的根本是學法,只有把“學法”教給學生,才能達到不教,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
學情分析:本文是一篇傳誦千古的美文,學生學習的興趣很濃。但是,鄉鎮學生閱讀面窄,寫作水平低,他們對作者思想根源把握不了,造成了對課文的品讀、理解有一定的障礙。因此,我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重在指導學生“美美地聽”、“美美地讀”、美美地品”、 “美美地說”。力爭通過這些環節使學生感受本文的意境之美并在此過程中培養能力。
根據以上學情我把學法確定為:
1、誦讀法:朗讀是學生習得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它具有喚起形象、表達情感、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短一ㄔ从洝肥且黄牢?,只有讓學生熟讀成誦,才能習得語感,在此基礎上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優美意境。
2、想象法: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道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庇纱丝梢?,想象力對人的發展的重要性。本文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虛構故事,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發揮合理的想象,領會作者的意圖,評價桃源社會。
3、自主合作探究法:本課將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學習規律并形成習慣。通過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活躍課堂氣氛。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指導思想是力求實現課堂教學模式從單一“接受”到“創新”發展的轉型。教師作為啟發者和鼓勵者,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主動參與學習,實現知識的能力化、認知和情感的結構化。整個教學過程主要以朗讀為紐帶,以桃源“美”境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
教學基本流程如下:
?。ㄒ唬肭榫?,激發興趣(約5分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始終抓住這點,通過不同的方法,調動學生的興趣。為此,我是這樣設計導入?,F在請大家觀看一段“再現桃源生活”的視頻進入陶淵明筆下描繪的世界。創設情感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神奇的世界,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中。
設計意圖:以視頻渲染情境,引發學
生對所學知識的回想,激起學生對審美的感知和想象。為本節課學生的認知活動尋找一個“??奎c”“發展點”。?。ǘ?配樂朗讀,促進理解(約10分鐘)
這一環節的出發點是以誦讀促理解,以理解促鑒賞,以鑒賞促陶冶,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1、學生聽配樂朗讀,感受畫面,讓學生進入情境;
2、學生聽音樂誦讀。這是尊重學生的“個體”認知個性,引導他們樂于去讀。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走入文本,讀出感覺。
3、“讀”后讓學生寫出一句話,把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感受表達出來,并與本組的同學交流,看誰寫得最簡潔。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設計意圖:此環節既有精美畫面又有名家朗誦,再加上學生對課文的初步感知,為“品味語言”環節做好準備。
?。ㄈ┵p讀課文、品說桃源之美(約15分鐘)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將充分利用中學生好想象特點,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認真揣摩課文中所表達的形象,通過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養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在這里我設計了三個句式“桃源之美,美在……”,“桃源之樂,樂在……”“桃源之奇,奇在……”引導學生從“美”“樂”“奇”三個方面走入文本,品讀課文,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創造性描繪。
由于學生是個靈活的個體,他們的思維無拘無束,語文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預習課文,寫一段描繪桃源之美的文字。經過預習,課堂上學生們描繪了一個又一個優美的畫面。在互相傾聽中,他們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也展現了自己的風采。
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個思考的方向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賞讀中明白桃源之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情;文章之美美在敘事簡明,情節曲折,語言雋永。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創新和語言表達能力。
?。ㄋ模┵|疑探究,評說桃源情結(約10分鐘)
這部分是課文的難點,也是值得探究之處。我將充分利用前面教學環節的鋪墊,形成閱讀期待,鼓勵學生多角度的、有創意的、有批判的閱讀,以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千百年來,“桃花源”已經成為人們在失意時精神的避難所,成為一種“桃源情結”。怎樣評價“桃源情結”也是這個環節的重點。為此我設計了一道探究題。
桃源勝境很美,究竟存不存在?你是如何評價桃源勝境的?
?。ù祟}意在引導學生明白桃源勝境只是虛構的,是作者的理想。)
問題一拋出,學生肯定有不同的觀點,對于他們的看法,我們不能粗暴的否定,只要他們言之有理,應加以鼓勵。同時,在課堂要讓他們互相辯論,拓展思路,弘揚個性,展示自我,以取得思想上的共鳴。
在本環節中,學生可能會提出一些疑問;如“東晉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外人進入桃花源,將會帶來怎樣的變化?”等。對于他們的疑問,可讓他們分組討論,也可輸入課件,作為課后探究題。
設計意圖:此環節重在自主合作探究,進行探究性學習。另外也是語文課程與歷史課程的溝通,課內與課外的結合。
?。ㄎ澹w納總結(約3分鐘)
這節課,我們進一步走近了陶淵明,了解了陶淵明。雖然陶淵明向往的理想社會還帶有局限性,但他對理想的追求,對黑暗現實的否定,還是值得肯定。歲月流逝,滄海桑田。多少年過去了,與東晉時代相比,如今的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志有這樣的詩句:“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鄙裰荽蟮?,山川錦秀,人民富足,陶淵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會感到無比欣慰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思想的高度再一次解讀課文,并了解當今社會不是桃源勝境,卻勝似桃源勝境。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篇2:《養花》語文說課稿
《養花》語文說課稿
一.說設計理念
這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質樸無華的語言,向我們道出了養花的種種樂趣。透過文字感悟作者的生活之道及老舍先生的品格是領會文字內涵的要詣。本文誒饒“樂趣”組材,喜、憂、笑、淚、花、果、聲、色,疏疏朗朗的布局,也如花一樣值得我們欣賞。
二.說教材:
本課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養花的樂趣,學習本文,要了解課文寫了哪些事情,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說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
四.說學習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
2.學習作者敘事具體、清楚的表達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耄?/p>
初讀了課文,我們了解了課文的大體內容。這節課,你們還想知道什么?
?。ǘふ覙啡ぃ?/p>
讀讀課文,想想老舍先生為什么要養花,他從養花中體會到了哪些樂趣。把不懂的地方記下來,與老師、同學討論。
1.討論重點句,“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需勞動,由長見識……”
?。?)作者從養花中體會到了怎樣的樂趣,你能找出來嗎?動筆標出來。
?。?)全班齊讀;誰想讀給大家聽,請你來讀。
?。?)看來養花還真不是一件隨隨便便就能做好的事,老舍先生竟然從中體會到那么多樂趣。這回,我們也來當一名養花人,與作者共同體會養花的樂趣。
?。ㄈw會樂趣
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樂趣寫具體的。找出有關的句子和組內的同學交流。
1、抓住“只要……就……、照管、有益身心、勝于吃藥”等重點詞、句,體會“情趣之樂”。
2、“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的成果之樂,你體會到了嗎?
送牛奶的同志進門就夸好香,秉燭賞曇花,增給友人自己養的花……使作者心里感到喜歡,談談你的看法。
我們也來分享其中的樂趣你可以把自己主人,也可以把自己當客人,想想這樂趣有什么不同。
3、作者說自己有腿病,卻甘愿為養花“腰酸腿疼,熱汗直流”,還說這樣“有意思”,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ㄋ模┥罨瘶啡?/p>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一想自己學到了什么。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談自己的收獲。
?。ㄎ澹﹦撛鞓啡?/p>
生活中的樂趣無處不在,誰能簡要地說一說你從哪些事物中得到了樂趣,是怎樣的樂趣。把自己想到的寫出來,念給同學聽,與大家共同分享你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