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學習體會

3344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學習體會

  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融合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這一融合顯得尤其突出。但目前存在的問題是:有些教師只是追求在教學手段上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比如使用多媒體設備改進教學手段,通過豐富多彩的課件將知識呈現給學生,或者通過多媒體手段豐富師生的課堂對話交流等等。從信息技術學科的角度看,如何讓學生樂于參與其中,能主動操作探索,學以致用,在實際操作中獲得知識技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才是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課堂應該追求的目標。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融合,具有很多優點.

  一、信息技術與數學的整合使傳統的課堂教學得以優化

  傳統的課堂教學存在許多弱點,諸如教學內容表達方法較為有限,基本上限于依靠口語和黑板表達教學內容,全班學生被迫以同樣的速度學習同樣的內容;教師無法了解每個學生的理解程度,無法向學生提供針對性的練習和及時的反饋,等等.利用信息技術支持課堂中的課堂教學,可以利用多媒體演示來增強教學信息的表現能力;利用計算機支持進行分組學習,有助于適應學生在學習速度方面的差別;利用自動化練習手段,可以提供及時的自我反饋,同時使教師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等.

  利用多媒體演示,化靜為動,化抽象為直觀。靜態的圖形、圖像使原本相互聯系的知識割裂開來,失去了知識之間的聯系,會使學生只注意事物的局部而忽視整體.利用多媒體演示就可以克服這一缺陷,通過化靜為動,揭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

  可以把本節課內容制作成超文本,將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有機地集成,有助于實現分層次教學、個別化學習,為每個學生提供盡可能的選擇學習內容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在加強對“知識的理解,能力的培養”的要求下,教學實踐中教師基本都能做到或有意識做到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卻被一些教師忽視或認為根本不必要.“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

  二、數學是思維的科學,數學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學生會思考.數學在培養人的思維的深度、廣度與系統性等方面是其它學科所無法相比的.運用信息技術,特別是使用幾何畫板,一方面可以架設數形結合的橋梁.另一方面,在教師設置的問題情境下,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動質疑,提高自身“信息素養”,提高判斷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良好思維習慣,即培養學生的信息獲取和分析加工能力、協作能力、探索和創新能力.

篇2:語文《絕招》的教學體會

語文《絕招》的教學體會

  通過下面的教學設計,我完成了教學任務,可喜的是我又做到了延伸,獲得了意外的收獲: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絕招是練出來的,要練有用的絕招的道理。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一、理解課文,導入新課

  1.“絕招”的意思。

  2.通過課題,你還理解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畫下來。

  2.分段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錯的自音。

  三、根據閱讀提示,再讀課文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小組討論: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幾個孩子都比賽了那些絕招?你最佩服誰的絕招?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小柱子是怎樣練絕招的?

  四、全班討論交流

  圍繞上面比較簡練的語言,概括全文內容。

  1.引導用比較簡練的語言,概括全文內容。

  2.重點引導想象小柱子是怎樣克服困難,虛心求教,持之以恒,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悅。

  3、通過兩次比絕招的閱讀,談談自己的體會和收獲。

  五、指導有感情能過的朗讀課文

  課文有很多處描寫了人物的動作和對話,要通過這些動作和對話體會人物的內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體會讀出來。

  六、擴展延伸

  說說自己有哪些絕招,平時有過像課文描寫的那樣的比賽嗎?

  此次的擴展延伸非常成功 ,孩子們紛紛展現自己的絕招,課堂氣氛活躍,下面介紹幾個學生的絕招:

  大家好我是Z,我的絕招是騎自行車撒把,我可以不用扶把,其很遠的路,為了練這個絕好,我摔了很多的跟頭,練習的第一步是在自行車上站著讓車停在原地手左右搖晃,這就是練習平衡。第二部就是慢慢的試著不讓手摸著車把,這樣每天上午和晚上放學都要去屬于我的那個練習場去練習,半個月下來,我就學會了,那時我非常高興,我可以撒著把在車上做些小動作,可以做大鵬展翅,做個鬼臉等,這就是我的絕招。(這種絕招可要好好磨練,是個技術活。)

  大家好,我是Z,我的絕招是翻跟頭,一下子能翻二十幾個,我還會一個手連著翻十幾個呢!你們別驚訝,我是一手一手練出來的,我在家里把身子倒著貼在墻上,這樣反復練習就會翻了,還要持之以恒,翻得才會熟練。 希望大家也來練一練,我們的身體會更強健的!(這種絕活大家到可以練一練,強身健體嘛!)

  每個人的絕活不一樣,我www.zonexcapitaltr.com的絕活是畫畫,我覺得畫畫不是用眼而是用心,我從六歲開始學習,每天堅持畫從沒間斷,當別的小朋友在玩時,我在畫,所以我的畫才畫得好,我還要努力畫出更好的畫。--李是達(畫畫要靠天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幺。)

  我非常喜歡運動,尤其喜歡滑旱冰、滑滑板,讓我給你露一招吧!我學滑滑板時,買了一張光盤,專門教怎樣滑的,我就照著練,但還是摔了很多跟頭,我沒有放棄,終于學會了,我又學了兩個絕招,一個是蹲著滑,一個是玩障礙物來回滑。最近我在學拐彎時加速,滑滑板不容易,但是可以練習我的平衡能力,我會加油的!等著看我更好的絕招吧!......(這個雖然難點,但認真練習,可以做到,大家不妨一試。)

  下課后,在操場上,孩子們紛紛表演了自己的絕招,翻跟頭,滑滑板等他們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在場老師和同學們的熱烈掌聲,增強了他們繼續練習的決心。

  把課文內容延伸到了生活中,學中玩,玩中學,玩中學到了技巧,玩中鍛煉了身體,鍛煉了意志,這不正是新課程標準所追求的嗎?我做到了遷移,取得了成功。

篇3:《課程與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

《課程與教學論》讀書心得體會

  假期中讀到這本書,使自己對我國的課程安排與國外的課程區別有了進一步認識,它對提高教師的專業地位和社會地位,增強教師職業的吸引力有著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我對其中的兩個例子非常感興趣,第一個例子,澳洲的課程故事:“稻米”的綜合課程,這節課的流程大概是這樣的,老師在黑板上寫了“稻米,全球性的作物”就讓學生討論為什么稻米是一種世界性作物和每天有24億人要吃米。然后讓學生在一張世界地圖上找出主要的產米地區,說出來能在這些地方生產的原因。接著進行一場簡短的辯論,問題是:米應該在澳大利亞生產嗎?列出同意和反對的理由,再讓學生對澳洲的產米技術和傳統的亞洲的產米技術進行對比。討論、辯論、比較等活動結束后,老師讓同學們拿出練習本,做一些小測試。

  是有關稻米話題的判斷題。1全世界生產了足夠的食物來滿足所有的人。2世界一些地區遭受食物短缺是因為那些地區的人口密度太高。3現代西方農場每公頃生產的米的產量要比東南亞傳統方法生產的米的產量高。4谷類作物是非常重要的食物來源,世界還有50%的股類產品最后成了動物的食物。5許多國家不能提供稻米給他們的人民,而出口幾十噸的商品作物,比如茶、梨、菠蘿、花生、香蕉、棉花等。做完后,老師就讓學生一題一題討論,明白第1、4、5是對的,第2、3題是錯的。因為世界上食物短缺的地方恰恰是人口密集的地方。世界上每公頃土地生產米的產量最高的地方是東南亞的金三角地區。

  老師發給每位學生一張學習資料,是關于印度尼西亞稻米生長過程的描述,要學生把這些標題按一定的順序排列,有些學生還用彩筆畫出了生動的稻米生長的圖畫。老師拿出了稻米和各門課程之間整合的專題、內容和具體的課程設計。整個綜合課程的專題框架如下:稻米在課堂教育中:社會與環境、數學、科學與技術、音樂與美術。稻米與文化、稻米種植的用途、稻米與健康、稻米藝術畫廊、世界各地的米、米的加工過程......就看到這些標題,大家一定能體會課程開發的價值。一個稻米的專題與各門課程結合起來,開發出一門完全綜合化的新課程。特別是與相關國家的稻米歷史、飲食文化緊密結合,讓小學生從小對世界多元文化有一個具體的感受。

  這是何等寬松的課程政策環境!與時代和生活緊密結合,靈活開放。而我們國家的課程教材依然是學生的主食,那種結構式、系統式、科學化的經典內容太多,如果老師在實施過程中只是教教材,那些鮮活的內容永遠也進不了課堂。而我們國家的考試制度,也無形之中制約了老師的積極性,課程的改革不徹底,一方面是教材上適當的放手,另一方面還是用一次考試的成績衡量老師的水平,考察的還是學生死記硬背的東西,對學生的成長無益,對我國的基www.zonexcapitaltr.com礎教育更無力,這些矛盾處理不好,我們國家素質教育收效就會甚微。

  第二個例子:劉老師是一位從教不滿五年年輕的教師,孫老師是一位從教二十多年的中年教師,兩人同上《貨幣的職能》,老師采用事先與學生一起走訪了鎮上的幾家銀行的儲蓄所,并認真制作了有關的教學課件。上課他在銀幕上出示小題做鋪墊,讓學生通過閱讀后自己解答,主要是讓學生在老師精心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去閱讀、思考、爭辯、訓練、評判、歸納。

  孫老師主要以講解為主,介紹貨幣、貨幣的含義、人民幣的主幣和輔幣、當今世界主要國家隊貨幣......思路清晰,表達生動,學生回答的好,課堂氣氛烘托的愉快而熱烈。評課中,大家意見不統一,認為孫老師知識淵博,思路開闊。不贊同劉老師的課。但抽測學生則表明,劉老師所教班級學生成績超過了孫老師的學生。

  這個故事表明,自主學習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只能讓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理,自己分析,自己掌握知識。新的教學手段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更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具有自身的規律性、原則性和藝術性。因此,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提高學生認識美的水平,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體現教師職業美和自身價值。

  通過讀《課程與教學論》我明白了,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論知識,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在整合教學模式中創造一塊屬于自己的天地。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