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
話說信息技術應用
學科
信息技術
授課人
饒柳秀
課時
一課時
班級
初一16到24班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感覺和描述身邊的信息,感知信息,了解信息及其特征
2、了解信息技術及其發展過程
3、感受信息技術帶來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的變化;
4、能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活動的方式,從學生身邊熟悉的例子切入,讓學生通過多“看”,多“說”,最后達到能悟出自己對信息及其特征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接著,通過詳實的例子和體驗活動,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應用,以及信息技術帶給我們的積極及負面影響,倡導樹立正確的信息技術觀,強調文明使用網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2、幫助學生建立良好、文明的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的習慣;
教材的地
位與作用
本節是初中信息技術的第一節課,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特別是網絡帶來的層出不窮的負面影響。本節的學習,對學生學會關注信息、關注信息技術,并樹立正確地對待信息技術、合理合法地應用信息技術的意識。上好本節課,不僅提高了學生對信息、信息技術的認識水平,也為學生開好第一節信息技術課、為激發他們今后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為后面的教學奠定好基礎。
教學重點
了解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術及其發展,能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教學難點
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
教學方法
教法
1、例子、問題導學法:通過展示例子和案例,由問題引導思考、分析討論、解釋身邊的信息,信息的特征,以及信息技術的應用。
2、演示講授法:通過演示,講解介紹信息的基本特征。
3、交流法:鼓勵學生參與活動,討論信息及其特征的例子、信息技術的應用及其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4、小組合作教學法:通過小組合作、比賽搶答,完成和推動教學任務。
學法
初一的學生對事物主要還是感性認識,他們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發育階段,注意力容易轉移,要想讓他們耐心地理解抽象的信息概念、信息特征,將會有一定的困難。
1、交流法: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討論討論信息及其特征的例子、信息技術的應用及其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2、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課文,與身邊的同學合作討論,完成和推動教學任務。
3、觀察法: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觀看視頻,從直觀上加深認識和理解。
教學
準備
教具
1、教學環境:多媒體教室……。
2、教師準備:課件……。
學具
每位學生一臺電腦。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1、展示課件
2、出示三個任務:說明通過三個任務來探計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術?
任務一:探計信息的奧秘;
任務二:信息技術發展歷程;
任務三:展望信息技術發展;
接受教師的問題,討論、思考并回答問題。
傾聽教師講述,接受課題
讓學生明確本課的主要學習目標
任務驅動
層層深入
1、課件顯示任務一:探討信息的奧秘
2、課件展示:觀看視頻《豐富多彩的信息世界》
3、提問:說說你身邊每天都接觸到、應用到哪些信息呢?
4、引導學生結合身邊的實例閱讀課文P2-P3并回答問題
5、傾聽學生的發言,適當點評,課件小結:
生活中信息無處不在,我們每一天都在與信息打交道,人類離不開信息!!!
接受任務
觀看視頻
思考并回答問題
閱讀教材,思考、積極參與回答
傾聽教師的總結
通過視頻,讓學生明白信息是當今人類必不可少的,通過讓學生尋找和發現身邊的信息,突破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進一步培養學生建立信息意識。
什么是信息
1、提問:既然人類離不開信息,那什么是信息呢?
2、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查閱并收集到的“信息”概念,結合自己的理解,七嘴八舌說“信息”。
3、教師進行總結,課件顯示: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運動狀態以及運動狀態形式的變化,
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物。
思考問題,理解信息概念
傾聽老師的歸納及小結
通過總結讓學生再次強化信息的概念。
信息的特征
1、教師引導學齡前生閱讀P3-P4的信息特征,鼓勵學生談一談信息具有的特征,并列舉能解釋該特征的例子。
2、教師展示課件,歸納總結信息的特征:
可存儲、可傳遞、可利用、可共享、可識別、可轉換、可處理。
3、課件展示:以小組搶答的方式引導學生談一談案例所表現的信息特征:
(1)、花木蘭烽火傳信;
(2)、孫臏“減灶退敵”、諸葛亮“空城計”嚇退司馬懿;
(3)、盲人摸象
(4)、看圖寫作文
(5)、上網瀏覽,下載等……
閱讀教材,思考、尋找身邊的信息,積極參與回答活動,參與組與組搶答活動,學會傾聽他人的匯報。
通過閱讀與舉例,讓學生形成并強化信息特征的知識,突破教學目標及教學難點
什么是信息技術
1、引導學生知道:信息技術是指一切與信息獲取、加工、處理、存儲、傳輸、交流乃至應用有關的各種技術。
2、課件展示任務二: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
思考并總結
古代信息技術
1、分組游戲活動:一、三組傳悄悄話,二、四組傳紙條。
2、同組比對第一個發出的信息和最后一個收到的信息是否一樣?再比對一、三組與二、四組信息傳遞過程發生差錯的情況。
3、課件展示:
(1)不同的信息技術對信息的讀取、傳遞、處理、保存和展示的效果不一樣
(2)討論填表
(3)請你說出其他的古代信息技術例子:
驛傳、烽火、飛鴿傳書……
信息技術
信息形式
效果
傳悄悄話
自然語言
易出錯
傳紙條
文字
準確性好
參與游戲
核對信息
傾聽教師介紹,參與討論并搶答,舉古代信息技術例子
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信息的傳遞和存儲
通過游戲與搶答,讓學生了解了古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
近代信息技術
1、課件展示圖片:無線通信、電話、電報機等
2、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4的“認識近代信息技術”的內容,了解近代信息技術的發展
科學家
國籍
技術發明或科學發現
莫爾斯
美國
莫爾斯電碼
貝爾、沃森
美國
電話
馬可尼
意大利
無線電通信
波波夫
俄羅斯
無線電通信
費森登
美國
無線電廣播
看圖片,感覺近代信息技術帶來的通信領域的變化
閱讀教材,積極回答問題
通過看圖、閱讀,幫助學生梳理教材知識點,從而了解近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期應用
現代信息技術
1、提問:了解了古代、近代信息技術,現代信息技術又有哪些呢?
2、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5的“了解現代信息技術”
3、課件展示:現代信息技術主要包括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自動控制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等
4、課件展示搶答問題:請你列舉你知識的現代信息技術實例
通信技術:電話、手機、通信衛星等;
計算機技術:現網絡結合,功能強大,瀏覽信息,下載,共享……等等
微電子技術:電子筆記本、手提電腦、微芯片在醫學上的應用等
人工智能技術: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
閱讀并思考問題
回答
通過閱讀以及傾聽教師、同學們的介紹,幫助學生了解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及期影響。
展望信息技術的發展
1、提問:未來的信息技術會是什么樣的呢?
2、課件展示:展望未來信息技術
3、引導學生閱讀教材P5-P6的“展望未來信息技術”
4、圖片展示,師生討論,引導學生暢談未來信息技術將會給人類生活帶來什么新變化?
(1)虛擬現實技術
(2)云計算
(3)物聯網
5、教師鼓勵學生發言,適時積極評價學生發言。
6、完成P6表1-2物聯網應用案例
7、完成創新活動
接收任務
閱讀并回答問題
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思考未來信息技術應用,加深學生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及對社會產生的影響,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信息技術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1、課件展示:信息技術改變了我們的學習、生活方式,對社會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2、交流討論:引導學生討論并舉例信息技術對社會產生的積極影響:
(1)上網查資料;
(2)網上購物;
(3)通視頻電話
(4)看網絡新聞
……
3、交流討論:引導學生說說自己或身邊朋友遭遇的信息技術帶來的負面影響;
(1)不良網頁信息;
(2)垃圾郵件;
(3)網絡游戲成癮
(4)手機控制癮
……
4、教師適時補充學生看法
交流討論,搶答
交流討論,搶答
聽教師的見解
通過學生交流討論,加深認識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在帶給人們方便的同時,負面的影響也隨之而來。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信息技術對社會的影響,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體驗信息技術的應用
1、體驗1:以小組為單位,訪問小I機器人網站,與小I聊天,體驗人工智能;
2、體驗2:登錄百度地圖網站,查找自己學校的地理位置、查找你家到學校的公交路線,體驗GoogleEarth衛星地圖
3、完成創新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體驗現代信息技術
通過體驗現代信息技術,加深學生感受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及影響
歸納總結梳理知識
1、總結: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有什么收獲?
2、激勵學生小組搶答引導學生進行總結
3、課件展示:
(1)信息技術是指一切與信息獲取、加工、處理、存儲、傳輸、交流乃至應用有關的各種技術。
(2)信息技術發展經歷
古代信息技術
近代信息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
展望信息技術的發展
(3)信息技術帶來的正、負面影響;
(4)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文明上網
4、課堂評價:完成P12的“活動評價”
回憶前面的所學知識點,讓學生回答完成總結
完成評價表格
通過小結,讓學生再次回顧所學知識點并突破教學重難點;
通過評價檢閱學生的學習情況
教學反思
篇2:青島版信息技術三年級上冊《標點小精靈》教案
綜合學科20**—20**學年第一學期之(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授課時間:
20**年12月26日
課題
標點小精靈
課型
新授
主備
執教
學習目標
1.認識并學會輸入標點符號。
2.綜合運用中文輸入知識完成文章的輸入。
重點
認識并學會輸入標點符號。
難點
綜合運用中文輸入知識完成文章的輸入。
教學準備
小學信息技術(青島地區使用)三年級上冊課本。
自主學習小研究
1.怎樣輸入雙字符鍵上的標點符號?
2.怎樣輸入前引號和后引號?
3.把你的故事讀給同學聽一聽,比一比誰寫的精彩。
4.說一說,怎樣才能將文章保存到電腦中?
教學過程
補充完善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計劃用時3分鐘
教師活動:我輸入了一篇文章,可是文章中沒有標點符號。你能幫幫我嗎?當然可以,別忘了,辛苦輸入的文章一定要保存好。
學生活動:快速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
二:合作探究,新課教學。計劃用時20分鐘
教師活動:讓學生完成課本102頁的任務:在鍵盤中找到你認識的標點符號。提出問題:怎樣輸入雙字符鍵上的標點符號?老師進行巡視并予以指導。
學生活動: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并小組討論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完成103頁的實踐應用。
教師活動:要求學生完成103頁的任務:“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比喻時間寶貴的一句名言。請你在寫字板中軟件輸入這句話,并仿照下圖為這句話加上標點符號。提出問題:怎樣輸入前引號和后引號?老師進行巡視并予以指導。
學生活動: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并小組討論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完成104頁的實踐應用。
教師活動:讓學生完成104頁的任務:觀察下面的圖片,發揮想象力,編一則小故事。提出問題:把你的故事讀給同學聽一聽,比一比誰寫的精彩。
學生活動: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并小組討論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完成105頁的實踐應用。
教師活動:讓學生完成105頁的任務:將編寫好的小故事保存到電腦中,保存文件名為“助人為樂”。提出問題:說一說,怎樣才能將文章保存到電腦中?
學生活動: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并小組討論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完成106頁的實踐應用。
三:自評互評,作品展示。計劃用時10分鐘。
教師活動:找兩個學生上臺演示他的操作步驟,并讓他談談自己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案。老師進行講解并補充。
學生活動:觀看演示并小組討論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四:回憶拓展,小結作業。計劃用時7分鐘
教師活動:采用隨機提問的方法來歸納本節課的重難點。對操作過程中的易錯點加以概括總結。
板書設計:
1.標點符號在哪里
2.標點符號我會用
3.保存文件
教后心得:
在教學過程上,通過“趣味導入——學習新知——鞏固練習——小結提升”四個部分開展教學。通過一個故事導入,揭示標點符號的重要性,再引出同學們知道怎樣在鍵盤輸入標點符號嗎,一步一步揭示上檔鍵的作用及擊鍵要領。在學習了如何利用上檔鍵輸入上檔符號和大寫字母之后,通過闖關訓練進行練習與操作。闖關訓練分為三關,按照難易程度設置,讓學生一步一步的掌握上檔鍵的用法。根據難度,設計不同的加分機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最后,進行課堂小結。說課之后,我先進行一個簡單的自評??傮w來說,整節課基本實現教學目標,課堂紀律、學生精神狀態良好。根據闖關訓練反饋的結果來看,這節課的內容還需要強化,可以適當增加課時進行訓練。在小組闖關環節,有同學提早完成任務,讓他們自己利用標點符號設計一些表情.
篇3:信息技術基礎中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案
表格式教學設計模板
案例名稱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科目中學信息技術
教學對象高中生
提供者常桂麗
課時40分鐘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教科版《信息技術基礎》中的第三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
一、教學內容:
1.要求學生了解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學科的歷史。
2.能夠各種途徑體驗人工智能技術給人類帶來的便利,認識到人工智能對人類學習、生活的影響。
3.通過感受人工智能技術的豐富魅力,增強對信息技術發展前景的向往和對未來生活的追求。
二、教學重點:
人工智能、利用人工智能加工信息
三、教學難點:
1.智能和人工智能
2.提升學生對人工智能的認識,并且發展他們的辯證思維
二、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
1、客觀的認識人工智能技術,了解其實際應用價值;
2、了解人工智能的研究領域,如模式識別、機器翻譯、人機博弈等;
3、能夠列舉出人工智能技術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一些應用實例。
4、學會評價智能工具處理信息的優劣,避免盲目崇拜技術,樹立正確的科學技術應用觀。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節內容的教學對象是高中一年級學生,大部分學生都使用過智能手機、都能運用其中一些常見的功能,其實是運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其實生活中人工智能的技術還有很多,但真正能運用這些智能工具來加工信息為自己的生活、學習服務的學生并不多。大部分學生對人工智能技術充滿了好奇及濃厚的興趣,但對其中的機理不甚了解,認為這部分知識是很高深的內容,故而望而卻步,認為離自己太遙遠。我們正好利用學生的好奇和“矛盾”心理,通過展示我們生活中的應用實例,簡要剖析個中奧秘,“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紗,引領學生們進入該領域,是學生對人工智能的認識由感性認識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1、講演法:通過講解讓學生了解基本的理論和概念;
2、任務驅動法:布置任務,讓學生把學到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培養學生的動手能
通過本堂課的教學,意在滲透一種學習理念、學習方法。即在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培養他們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學習方法。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多媒體教室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1、教師提問
2、學生回答
1、導入:播放卡斯帕羅夫和“更深的藍”比賽的新聞報道片段;教師簡單敘述“人機大戰”的歷史。
2、教師提問:“更深的藍”是如何戰勝卡斯帕羅夫的呢?
學生答:計算機具有超強的計算和存儲能力,也就具備了很高的智能,能針對對手下出每一步好棋,并且不會范錯誤。
從網上下載卡斯帕羅夫和“更深的藍”比賽的新聞報道片段
1、教師講解并演示
1、引入:基于大家對“人工智能”概念的了解和其未來的暢想,那么在我們目前的現實生活中智能技術擁有哪些應用呢?
2、模式識別技術。第一章曾經提到的語音識別技術也是屬于模式識別范疇的。
指紋識別(演示)
語音識別(演示)
手寫識別(演示)
學生認真聽課并做記錄
準備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材,并收集有關指紋識別、語音識別、手寫識別相關資料。
1、教師說出操作步驟
2、學生實踐
?、侔才艑W生體驗“機器翻譯”的智能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興趣”教師安排實踐:把中文翻譯成英文之后的英文重新利用百度翻譯成中文,然后把翻譯后的中文和原文相比較。課堂的效果是學生哈哈大笑,因為翻譯的結果很離譜,教師順勢啟發學生,以后可以從事專門開發有關翻譯的智能技術的事業,使世界真正成為溝通無限的村落。
?、跈C器翻譯是利用計算機把一種自然語言轉變成另一種自然語言的過程。(課堂引入時提及)
常用軟件:金山快譯等(學生了解一些)
實踐:
1、使用金山快譯,練習中文翻譯成英文(先演示后操作思考)
2、再把翻譯過來的英文再譯成中文
3、思考:與原來的中文是否有區別?為什么?怎樣提高翻譯質量?
啟發、討論、分析:
a、有區別-----機器無感情------因為使用軟件-----人編寫的------(進一步認識本質)
b、原理:在詞庫中搜索
c、提高質量:進一步完善軟件
準備金山快譯,練習中文翻譯成英文(先演示后操作思考)
教師講解
其他應用
?、傺菔荆簷C器人滅火大賽視頻片段、機器人跳舞視頻片段。激發學生對機器人技術的興趣。
?、谟嬎銠C博弈。指導學生從教師機下載“五子棋”游戲程序,給學生實踐一下和計算機對戰的樂趣,體驗智能信息技術。
?、壑悄艽砑夹g
計算機發展趨勢:個性化,人性化
舉例:OFFICE助手
學生看視頻、實踐和計算機對戰
機器人滅火大賽視頻片段、機器人跳舞視頻片段、下載“五子棋”游戲程序。
教學流程圖
導入:
(播放卡斯帕羅夫和“更深的藍”比賽的新聞報道片段;教師簡單敘述“人機大戰”的歷史)
提出問題(“更深的藍”是如何戰勝卡斯帕羅夫的呢?)
學生回答
教師講解并演示(指紋識別、語音識別、手寫識別)
教師說出操作步驟(金山快譯,練習中文翻譯成英文)
學生實踐(金山快譯,練習中文翻譯成英文)
教師講解(其他應用)
播放(機器人滅火大賽視頻片段、機器人跳舞視頻片段、下載“五子棋”游戲。)
總結
七、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課學生的參與度都比較高,本節課以“提問——思考——總結”的教學方式貫穿著整堂課,在引導、分析、探究與討論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人工智能技術的獨特魅力,也讓他們對其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如果有具體的體驗產品,讓學生更具體的體會到機器的智能是人賦予的,那就更好了。
八、幫助和總結
本課在設計時,從解決生活問題為出發點,引入知識。整個教學過程,充分關注學生認知基礎,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銜接自然、合理、緊湊、前后貫穿、環環相扣、層層啟發、釋疑解難。在引導、探究與討論、講授、啟發的過程中,各方面融合自然,整個教學結構嚴謹有序、平實無華而又幽默風趣。本教案經過實踐驗證,教學目標達成較好,對學生意識和素養的提升自然而到位、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