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的曼珠沙華》讀書筆記
無意中,在書店里看到《跳舞的曼珠沙華》這本書??戳艘院笥X得還不錯,尤其有我喜歡的佛經,讀了以后,心真的很平靜。兩個女孩就像火紅的彼岸花一般,花開不見葉,見葉花又落。她們的一生仿若一場錯位的劇情,在最美好的年華里,不問緣由的背離對方,硬生生的錯過友情,錯過愛情,最終錯過彼此的人生,直到翩翩離去,咖啡館中虛無與現實的對話,才解開這一生相遇是所有的答案:“唯愛而已!”人的一生,造下的業障太多,所以無法救贖自己,也無法救贖別人。這冥冥人世間,或喜,或悲,亦看不透,唯有西天佛祖超脫出萬丈紅塵,蓮座之上,一慈悲之心,才能救贖世人吧……
《跳舞的曼珠沙華》講述翩翩和湘裙是兩個好姐妹,她們樣貌酷似,都是美麗的姑娘,但是命運卻相差甚遠。翩翩家境殷實,而湘裙卻清貧。用湘裙的話說,翩翩是蝴蝶,而她是工蜂。女孩子的友情是微妙又細膩的,她們相信相愛,但是卻為了一個男人而反目。最終湘裙贏得了愛情,但是卻永遠的失去了翩翩。兩次巧妙的時間輪回,讓湘裙又看到了翩翩,并與她重歸于好,而此時的翩翩卻已因為車禍喪生……
我想,《跳舞的曼珠沙華》這個故事或許能幫助那些處于掙扎和羈絆中的女孩子放下執著,看淡怨恨,既然命運早已安排……
《跳舞的曼珠沙華》讀書筆記
曼珠沙華,別名彼岸花,很好聽的名字,花朵也很好看,我喜歡這個美麗的名字,也喜歡這種花,赤紅色,花瓣略顯單薄,耀眼卻不妖嬈,有一種驚世之美。
作者以這種花為名,延伸出了兩個綺麗絢爛的故事,短小卻足以動人心魄,看完以后腦海中還能想象出書里所描述的種種畫面。作者對于文字的運用真的是很厲害,看字如畫,栩栩如真。
書中兩個有著相似背景卻又各自獨立成篇的小故事,短小精悍。
曼珠沙華,傳說中的引魂之花,又名彼岸花。相傳自愿投入地獄的花朵,被眾魔遣回,但仍徘徊于黃泉路上,眾魔不忍,遂同意讓她開在此路上,給離開人界的魂們一個指引與安慰。
這個世上,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一夢過十年,到最后,那個毛丫頭兇巴巴的臉都在記憶中模糊起來,唯一清晰的是那一日她撲上來在他手腕上惡狠狠咬下的那一口。
南宮陌陡然有一種非人世的恍惚,仿佛眼前所經歷的這一切都并非真實。唯獨手心那一縷頭發,那一縷偷偷從那個紅衣女童頭上割下的頭發,將成為這一切唯一的紀念,和手腕上難以磨滅的牙痕一樣,伴隨他直至死亡來臨。
一次錯誤的牽手,一個荒謬的決定,造就一個惡魔的靈魂。妖紅遍地,百鬼夜行,神劍辟邪,幻蠱攝魂。正與邪,情與誤,道與魔,死與生。殘酷江湖中——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
這個世上,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而如今,在這荒蕪的彼岸,她如一朵花般在黑暗里默默成長,默默開放,又默默老去——雖然這一切只有身畔的扶南可以看見,但即便只是這樣,她也不會覺得孤獨了。
彼岸花里紅蓮幽獄里,沉嬰教主,昀息大祭司和澈的情節令人心痛。其實單純的人可以被保護得更好,兩個同樣單純的人在一起會很幸福的。小妖女也好,小仙女也罷,都可以好好地活下去。只是昀息不應該欺騙澈去吸取沉嬰的靈力,我不忍心看到一對親密關系的破滅。最后想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互相信任其實是一件很簡單也很幸福的事情。
怨憎會,愛別離。因愛而生恨,也因愛而化解恨。我們都是孤島,四處飄蕩,終不過是想要尋找一份溫暖吧。
整理書柜發現這本可能快十年前看的小說,又重溫了一遍,溫暖和感動的點依舊。
篇2:《誰動了我的奶酪》之讀書筆記
《誰動了我的奶酪》之讀書筆記
這本書中提到了四個小人物,嗅嗅、匆匆、哼哼和唧唧。嗅嗅和匆匆是兩只小老鼠,思維簡單,嗅覺強大。他們不會去想太多的東西,只是憑借著天性的本能去尋找奶酪。但是也就因為如此,他們的跑鞋經常掛在脖子上,以便可以隨時出發去尋找新的奶酪。
而哼哼和唧唧這兩個聰明的小矮人卻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正是因為他們聰明,所以在尋找到奶酪C站之前,哼哼唧唧比匆匆嗅嗅節約了很多時間,少跑了很多路。但同時,也正因為哼哼唧唧自己也覺得不同與匆匆嗅嗅而瞧不起他們。
當奶酪不見了的時候,笨笨的嗅嗅匆匆因為本能立刻出發去尋找新鮮的奶酪,因為他們原本就發現奶酪在一天天減少,總有一天會全部消失。而哼哼和唧唧卻是在發現奶酪C站之后,在這個幸福的奶酪站中迷失了,漸漸變的不知進取,只會守著固有的奶酪山坐享其成。
原來的追求代表物跑鞋和運動服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當奶酪在一天突然不見了的時候,哼哼唧唧只是在抱怨與懊惱,而不是馬上動身出發去尋找新的奶酪。日復一日,奶酪不會回來的,每天不斷的去奶酪C站尋找不見了的奶酪只會讓人更加郁悶和暴躁。而且因為沒有食物,哼哼唧唧的狀況越來越糟糕。
這就像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很幸福的時候,但是幸福不是一直停留在那里不變的,當時光故去,幸福不在的時候,我們需要馬上行動,去尋找下一個幸福的站點。
篇3:《美國人是如何培養精英的》讀書筆記
《美國人是如何培養精英的》讀書筆記
《美國是如何培養精英的》是薛涌美國政治筆記一系列著作中的其中一記,描述的,是美國新精英集團的崛起和社會貧富的進一步分化。中高產階級將他們在荊棘、社會和文化上的優勢轉化為他們對子女從小奠定的教育上的絕對優勢,把子女培養成下一代的社會精英,從而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就會立于不敗之地,別的階層很難與之形成有力的挑戰,而鞏固中高產階級的社會地位,造成美國社會貧富分化愈來愈嚴重,各階層之間的流動也愈來愈小。
只有終身學習,才能“腹有詩書氣自華”。這句話對一名教師來說尤為受用。對中國教師來說,最緊迫的任務是了解“別國的教育”,而不是簡單地排外。沒必要因害怕“全盤西化”而排斥“別國的教育”。
在《美國人是如何培養精英的》的序中提及到,美國家庭供孩子上鋼琴課的事例。家長一年花5000多美元。對于普通家庭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但上鋼琴課的孩子還是絡繹不絕。這是為什么呢?有位鋼琴老師十分得意地說:“我的學生長大后干什么的都有,都非常出色。因為學了這些以后,學什么都快?!薄 ′撉僬n實際上是塑造美國未來精英的文化品味的過程。家長希望孩子不僅有世俗的成功,而且有一個感性豐富的靈魂,既能創造生活,也能享受生活,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將來的一切競爭都是全球性的。孩子必須有全球的競爭力。創造力、想像力、領導才能、人文價值、藝術品位等綜合性素質,成為他們從小訓練孩子的根本。
美國的教育專家認為,每個孩子都具創造力,父母、老師、孩子結成三位一體對其進行引導與開發,孩子的創造力將會得到大大的提高。在美國,多數孩子都是幸福的。例如以彈鋼琴為例,家長不會逼迫手指不長的孩子天天練鋼琴,而是依據孩子自身的特性為他們量身打造適合自己的特長。在中國,很多家長在孩子還不是很了解這個世界需要家長的引導時,會讓孩子去做一些孩子不喜歡,或者是不適合孩子自身發展的一些事情。獨具慧眼的家長是讓孩子做自己擅長的事,自然健康成長,不是主觀代替孩子確立發展目標,更不是貪大求全,要求孩子全能,而是真正幫助孩子成為他自己。
公平、公正的觀念在美國教育的觀念中是必須的,不可缺少的。每個孩子從小就知道隱私的重要性。在美國,由于很好的保護了每個孩子的個性,讓他們在自己擅長的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每個孩子都是生活的昂首挺胸的,如果在我們有些地方可能就不會了。在美國,家長在孩子心中樹立的都是你只是平凡的一員,任何你想要的都得通過你的努力付出才能得到。在我們這里,有些人總想再窮也不能窮孩子,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寧愿自己苦,也要為孩子營造奢侈的環境,十多歲就開豪車,這就造就了“我爸是李剛”“藥家鑫”等。
這些事件的發生雖然不是普遍,但確實值得我們深思。我覺得,我們應該多學學美國的教育之長,放手讓孩子去鍛煉,培養孩子的吃苦耐勞精神和動手能力,讓孩子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多操作與嘗試,使他們遇到挫折是能積極面對,不消極,努力解決困難。孩子長大后始終要獨立的,該來的問題始終也會呈現的,我們應該借鑒書中的教育理念,培養出一個個對生活熱情的,面對問題樂觀的,不死板,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新一代青年,。要想實現這些,她需要父母的引導,每個教育者的辛勤付出。
精英是開放社會競爭產生的,貴族是世襲的。精英集團的興起,像是一場文藝復興,以塑造完整的個人為宗旨,并不僅僅是傳授手藝。耶魯大學的學生,選歷史專業的竟達15%,高居第一。政治學和經濟學(這是純理論的經濟學,并非教你怎樣做生意)緊隨其后。明擺著,這些精英將來是要統治世界的。教育給他們的是價值觀念、社會理念、對未來的遠見、對人類命運的關懷,而不是怎樣在那里數錢。
讀了此書后,我覺得培養孩子做一個完整的人,尤其做一個有能力的人,這是今后發展生存之根本。尤其覺得我們現在的教育是在培養一些高分低能的學生,一個個書呆子,還有一些靠吃自己家里的老家本的,我也很想做一個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