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管理效率改善:計測器的管理辦法
計測器的管理方法
這是以ISO9001的認證取得為目標的公司,但請告訴其中規定的計測器的具體管理方法。
1.ISO9001的規定事項
在ISO9001規格中就有關計測器的管理進行了如下的規定:
〔4.11檢查、測定及試驗裝置的管理〕
4.11.1 一般
為了實際證明產品符合規定要求事項,供應者(針對制造廠家而言)應把使用的檢查、測量及試驗裝置進行管理、校正、維護的順序用文件的形式定下來并維持下去。檢查、測定及試驗裝置是一種確實能了解測定的不確切性,且能滿足所需的測定能力的使用方法。在把試驗用軟件或者試驗用硬件之類的基準器作為適于檢查的方式來使用的情況下,為了證明那些具有檢證產品是合格品的能力而制造安裝的,并有附帶服務的使用前,要點檢,再是,每隔規定的時間應再點檢。
供應者應確定這些點檢的范圍及頻度,并作為管理的依據保存記錄。能利用與檢查、測定及試驗裝置相關的技術數據在規定要求事項的時候或顧客以及其代理人要求的時候,就能提供數據,以檢證的功能上檢查、測定及試驗裝置是適合的設備。
4.11.2 管理順序(一部份省略)
供應者應進行如下的事項:
a)應明確測定項目及必要的精度,選定具有所需的準確度和精密度的合適的測定裝置。
b)應識別對產品的質量有影響的測定儀器,并在規定的間隔內進行校正、調整。
c)為了顯示校正狀態,應用適當的標識來識別。
d)應保持測定裝置的校正記錄。
2.有關測定器管理的規程、規格的作成
要是根據ISO9001規定的內容來作成管理系統,有一種作為公司內部規程在“品質管理規程”項目中設置“測定器的管理”,并在其中規定“測定器管理細則”和“測定器校正規格”的方法。規程、細則等中的規定項目如下:
(1)品質管理規程中的“測定器的管理”
1測定器記錄。
2作成測定器檢定基準表。
3測定器校正的實施方法。
4校正結果的記錄。
5測定器管理細則作成和實施。
(2)“測定器管理細則”
1目的。
2適用范圍。
3測定器的登記方法。
4測定器的叫法(采用號碼的規則等)。
5有效期限和表示方法。
6校正時,與規格偏離時的處理方法。
(3)“測定器校正規格”
1的指定(只指定與產品的品質保證相關的主要測定器。名稱、編號、規格、保管部門等)。
2各機種的校正方法和合格與否的判斷基準。
3校正周期。
3.測定器的合格表示方法
測定器的檢定合格后,要對測定器本身表示使用有效期限的話,應根據如下方法:
1現物表示方法:每年度指定合格的顏色來表示現物(顏色表示用色片或彩色膠帶)。
2合格顏色的現場標示:以“現在的校正合格色是××色,有效期是×年×月×日”的樣式來大大的揭示到各工作場所。
圖80 測定器管理規程、規格
TPM的推行方法
我公司在生產作為設備工業的某種材料的東西,作為公司的歷史并不短。過去,一直是依靠前人的經驗做過來的,但此時我想以新的方法來努力推行TPM.。關于TPM是什么樣的東西?怎樣去推行它較好呢?請教導之。
1.PM是什么呢
(1) 用語的意思
略作為TPM的有以下2個用語:
1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
2TPM=Total Productive Management
對于以上提問,決定以1TPM(全員參加的設備保障)的意思來回答。
(2)TPM的基本概念
1建立追求生產系統效率化的企業體質。
2以生產系統整體為對象,構筑防患災害、不良、故障的發生為零的, 防患于未然的組織(包括自動化、無人化)。
3以生產部門為主的包括開發、營業、管理等所有的部門的活動。
4從經營到現場第一線作業員全體參加的活動。
5通過小集團活動來達到的損失為零。
(3)TQC和TPM的比較
1目的:是全公司的體質改善,TQC和TPM是同樣的。
2對象:TQC是針對品質結果(output);而TPM是針對設備原因(input).。
3TQC是針對軟件方法,而TPM是針對硬件方面。
4TQC是管理技術中心,而TPM是固有技術中心。
5TQC是自主團體活動,而TPM是工作制度和現場集體活動的一體化。
6從目標來說:TQC是極力減少降低不良率,而TPM則是徹底排除損失、浪費。
2.TPM展開的程序
(1)導入準備階段
1經營者的導入宣言
2導入教育
3TPM推進組織建立(TPM委員會)
4TPM標準計劃的作成
(2)導入開始:舉行TPM(Kickoff)大會
(3)導入實施階段
1生產效率化活動(為診斷、改善的小集團活動)
2新產品、新設備導入的初期管理體制的建立
3品質保證體制的建立
4向自動化、無人化的挑戰
5建立災害為零、公害為零的體制
(4)TPM活動定居階段
3.TPM導入時的期待效果
1建立在品質、交期、成本上有競爭力的工廠
2建立有新產品開發力的工廠
3建立開發嶄新的生產技術的工廠
4實現無人動作的工廠
5實現無災害、無公害
6實現從業人員的富裕生活
4.PM活動成功的要點
(1)經營上層理解TPM的本質,抱有堅定的決心帶頭推行
(2)TPM委員長、委員會及事務局長的人的狀況決定著活動的成功與否
(3)TPM委員長的事務局長道德應針對TMP學習
(4)學習的方法
1有關TPM的圖書讀3冊(如讀3冊級別不同的書,能抓住整體的面貌)。
2訪問在TPM方面成功的企業詢問經驗之談來作為參考。
3出席TPM大會了解人們做的事情,從而作為參考。
(5)現場的管理監督者的指導能力是重要的要點,但是特別重要的是第一線的監督者的指導能力。
篇2:現場管理效率改善:設備管理TPM
現場管理效率改善:設備管理TPM
評價設備管理狀態的方法有許多的種類,既有直接指標,也有間接指標。
再是,因指標不同,既有與制造現場相連結的東西,也有維護保養部門相關的東西。在此試著進行分類:
1.表示設備管理狀態的指標
(1)表示設備管理狀態的指標
1設備綜合效率=〔(作業時間-不運轉時間)/作業時間〕(%)
2每小時生產量=〔生產量/作業時間〕(%)
3每小時加工量=〔(生產量-材料費)/作業時間〕(%)
(2)關于設備的故障停止時間=停止時間(H/月)
1每1個月因故障停止時間=停止時間(H/月)
2每1個月因故障停止件數=停止件數(件/月)
3故障度數率=〔故障次數/作業時間〕(回/H)
4故障強度率=〔故障停止時間/作業時間〕(%)
5每個月長時間(3H以上)故障件數=件數/月
6每個月短暫(局部)停止件數=件數/月
7由故障引起的品質不良率=不良率真%)
8故障原因究明件數=〔故障究明件數/故障件數〕(%)
9初期故障件數(件)
(3)關于設備的維護保養的指標
1每個月的維護保養時間=維護保養時間×人數(MH/月)
2每臺生產量的維護保養費=〔維護保養費/生產量〕(%)
〔維護保養費=支付修理費+維護保養的材料費+維護保養的勞務費〕
3每臺制造成本的維護保養(保金)費=〔維護保養費/制造成本〕(%)
4每臺生產數量的保養費=〔保養費/臺數〕(千日元/臺)或〔保養費/噸〕(千日元/噸)
5每1個保全人員的保養費=〔保養費/人數〕(千日元/人)
6每臺設備原價的保養費=〔保養費/設備買價〕(千日元/千日元)
7保養資材庫存回轉率=〔庫存額/生產額〕(千日元/千日元)
(4)其它的指標
1故障損失金額=減產金額+保養費(千日元)
2故障對策有效率=〔有效對策件數/總對策件數〕(%)
3決定對策未實施率=〔未實施件數/總對策件數〕(%)
4未對策件數=未對策件數值/件年)
5自主保養點檢率=〔自主點檢地方個數/必需點檢地方個數〕(%)
6安全作業遵守率=〔安全作業遵守件數/樣品數〕(%)
7設備改善提案件數=提案件數/年
2.評價關于設備管理狀態的問題點
1缺乏對原因因素的評價指標。
2從事涉及到與設備管理相關的品質評價的工作較少。
3沒有確立通過減少故障來把握經濟的效果方法。
4對設備保全的貢獻度評價不充分。
5與設備保全相關的評價指標的使用方法不充分。
3.設備保全活動的目標
以如下事項為目標來實施設備保全活動:
1.關于設備管理易陷入的誤解
1即使是由于機械的保養、點儉不充分而導致壞的,也把“機械設備(下面都只縮寫成'機械')壞了”歸結為自然現象之類的事。
2機械出故障時,不理會之前處理的不善,而只說制造廠家不良窳造成的)。
3機械即使發生了故障,不管稍微一點點的異常而繼續生產。
4機械故障后不對機械采取措施,什么也不做就叫來制造廠家發牢騷。
5機械不制造到“即使外行人胡亂地使用也不會壞”的程度就不好辦。
6機械是用堅硬的金屬制造的,所以可以不考慮壽命。
2.設備管理的正確思維方法
1機械與人同樣有狀態的好壞,有壽命。努力維持機械的健康是必要的。
2要抱有此想法:與其故障后付維修費,還不如在日常力行保養.點檢,同時,預防故障(實施清掃點檢)。
3機械的管理必須堥使操作順序標準化。
4機械故障的對策或者預防保養的工作,如果不作為全工廠的活動,就不能順利地進行。
3.機械設備保養的實務
(1)在機械使用之際所需的準備
1詢問廠家的說明、掌握一般的使用方法(有時出差到廠家)。
2從廠家聽取關于保養、點檢要領以及故障時的處置說明。
3詢問機械不良時,通知廠家的方法。
4準備與保養所需的材料、部品(如有必要,將庫存一定數量)。
(2)日常運轉時的實施要領
1遵守規定的操作,通過特別清掃來發現微小的缺陷。
2根據規定的日常點檢檢查表每天進行點檢,發現異常后根據操作手冊來處理。
3知道自己修理不了時,立即通知廠家。
4運轉時的異?,F象全部要告知直接上司。
(3)定期點檢的實施要領
1決定定期點檢的主要負責部門(設備的定期點儉、輔修業務,沒有專業知識和經驗,就無法滿意地完成工作,根據情況,需要正式地公開認定的資格)。
2在定期點檢中涉及法律法規的東西要根據法規進行點檢(對于設備來說,委托給點檢的專門公司有時是上策的)。
3作成定期點儉的檢查表(檢查表的作成方法要把機械廠家的使用說明書作為參考,基于過去的故障記錄來作成)。
4根據定期點儉的儉查表來點儉。
5點儉時發現故障,即使對運轉無障礙也要進行維修。
(4)進行點檢記錄
1日常點檢、定期點儉都要進行記錄。
2對異常時或者故障的內容進行分析,這有利于預防保養。
3根據情況,把點檢時發現的事情通報給制造廠家。
設備管理檢查表(年 月 日)
工作場所名 檢查者
檢查項目 檢查方法 評價 備考
組 織 1設備的管理責任者明確嗎? 確認組織圖
2設備操作者確定了嗎? 確認現場表示
3設備的保養擔當者明確嗎? 確認業務分擔
4設備擔當者需要公認資格嗎? 調查相關法規
基準文件 1有設備的操作基準書嗎? 確認操作基準書
2設備的操作是根據基準書進行的嗎? 觀察現場
3有日常點儉基準書嗎? 確認點檢基準書
4有定期點檢基準書嗎? 確認點檢基準書
5有設備制造廠家的使用說明書嗎? 確認使用說明書
管理系統 1有設備管理臺賬嗎? 調查確認管理臺賬
2有設備管理臺賬的管理責任者嗎? 確認業務分擔
3設備管理臺賬是最新版嗎? 確認管理臺賬調查
4確認設備點檢記錄的樣式了嗎? 確認點檢記錄表
5設備點檢按規定在實施嗎? 確認點檢記錄表
6設備的工程能力掌握了嗎? 確認能力調查表
7設備的加工精度是必要充分的嗎? 確認精度測定記錄
故障時對策 1規定了發生故障時的報告路線嗎? 確認故障時順序書
2故障時的處理作成了文件嗎? 確認故障記錄調查
3采取了故障的再發防止對策嗎? 確認故障記錄書
4有設備故障的記錄嗎? 確認業務分擔
5掌握了由故障引起的損害嗎? 確認故障記錄書
輔助用品 1有設備的輔助用品一覽表嗎? 確認輔助用品一覽表
2對輔助用品的進行了庫存管理嗎? 輔助用品倉庫調查
3發單方法標準化了嗎? 確認采購順序書
4輔助用品的基準交貸期確定了嗎? 確認采購交期表
5做輔助用品的進貨檢查在嗎? 確認檢查成績表
6輔助用品有過中斷嗎? 現場詢問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