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IE運作知識

2682

  IE運作知識

  一、IE認知:

  1.IE是以工程技術為基礎,配合科學管理的技巧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預防問題。

  2.IE最終目的是經由管理的運作,使企業能獲得最大的利益,是故與成本或經濟效益有關,包括制度、作業方法、機器、模具、夾具均應予以撐握并加以改善。

  3.IE是一門應用科學,其操作理論均要能符合實際的需要,是故IE工程師均應具備身體力行的能力、而使學理與實務相得益彰,保證管理效果。

  4.IE是運用重點管理的技巧,在任何問題上做重點突破。

  5.美國IE協會(AIIE)對IE下的定義如下:

  ● IE是在工學之中以設計、改善、設定來綜合人、材料、設備等系統的結合。

  ● IE是藉著設計、改善或設定人、材料、機器的工作系統,以求得到更高生產力的專門技術。

  6.IE的基礎也是最早的起源來自于“工作研究”而“工作研究”的主要構成是來自泰勒(F、W、Toylor 1856~1915)的“時間研究”與吉爾布雷斯(F、B、Gilbreth 1868~1924)的“動作研究”。

  7.IE在日本被稱為“生產技術”或“管理工學”。

  8.現階段的工業工程師主要的范圍大致如下:

  a.工程分析 b.工作標準

  c.動作研究 d.時間研究

  e.時間標準 f.價值分析

  g.工廠布置 .h.搬運設計

  二、工作研究(Operation Research OR)

  1.工作研究的目的是人們藉著物料、機器、工具及工作方法而產出產品,而此方法是否是:

  a.生產過程最理想 b.生產工作的最好

  c.機器及工具是否最適當 d.物料是否最正確

  2. 工作研究的目的:

  a.生產工程簡化或省略

  b.工作方法可以更完善

  c.作業可以標準化

  d.決定標準時間

  三、方法研究的技巧

  如何進行“方法研究”。首先應從生產現場的工作系統來探討:

  1.生產對象(物)

  應經由作業過程、時間、空間變化,做逐一的分析研究。

  此部分也就是廣義的“工程分析”也可以說是一種“生產系統分析”,可使用產品工程分析表、生產流程圖等分析工具,從原料到成品來做經濟性的探討。

  2.生產主體(人)

  人是生產的主體,對作業過程在生產對象物的工作方面做分析研究。

  此部分是廣義的“作業分析”也就是“工作方法分析”可藉由作業者的作業規范、工作抽樣、基本動作、PTS或影片進行分析或應用“動作經濟原則”在作業過程人、機的稼動狀況。人與機的配合上追求作業地區或作業者的作業方法合乎目的性和合理性。

  對于檢討的對象及能適用的主要的方法研究,其分析技巧如圖。

  對于各種生產型態研究的一般方向如圖。

  方法研究分析技巧

  探討項目 內容 分析手法

  制造整個

  工程系統 原料 生產 成品

  出貨 制造流程圖分析

  操作標準書分析

  工廠布置

  物料移動 工廠內部門與部門之間及人與物料之活動 流程圖分析

  模型配置分析

  作業區域

  的配置 作業者的位置及作業者周圍物品的放置方法

  作業者物品移動的方法 由基本動作的動作研究

  PTS

  動作經濟原則

  作業簡化原則

  組合作業

  或自動機

  械作業 以組合進行的共同作業或以自動機器作業的人與機器的配合 連合工程分析

  工作抽樣

  作業簡化原理

  作業中作

  業員動作 短的作業周期且高反復度的作業員動作 基本動作分析

  PTS

  動作經濟原則

  注:工作抽樣及PTS雖是作業測定的分析手法,但同樣使用在方法研究中。

  四、方法研究實施步驟

  使用方法研究的技巧,以期解決問題的原則性步驟。

  1.選擇問題,并將問題的目的明確化。問題選擇可來自三種情況:

  a.利用現有的資料,整理出問題點,并把握原因。

  b.將來可能發生的問題并預測潛在的原因。

  c.認為應該解決的問題;

  選定的問題將目的明確化;

  選定的問題對期望的成果(目標)予以設定。

  2.設定理想方法

  應認清目的與手段的關系之后,再去抓住要達成最終目的最經濟手段。也就是說在步驟2里,盡量避免現行方法的影響,應思考如何對所選定問題的理想方法。

  3.現狀分析

  將選定的問題,使用IE的技巧來加以直接觀察,并做成數據分析。

  4.比較分析結果

  將第3步驟的現狀分析與第2步驟所設定的理想方法做比較,可使現狀與理想的方法差異明確化。在此可使用“5W1H”原理加以探討。

  5.改良方法分析

  經過探討的整理后,考慮現在與將來或許是企業限住條件之外,來設計一個最佳的工作系統或方法。下面為一般企業里被考慮的限住條件:

  a.生產數量;

  b.使用空間;

  c.品質機能;

  d.管理復雜化;

  e.過多的人員;

  f.費用;

  g.實施日程;

  h.勞務關系。

  針對上面這些限住條件應加以考慮,并進行改良方法設計、改良方案的設計。應先以試行,并逐項修改才可定案。

  6.標準化的實施

  改良方法,即為新的最佳方法,經過認可后需做成作業標準書,并以此訓練、教導員工執行新的工作方法。新的工作方法也應該給以新的標準時間。

  五、工程分析

  工程分析是指工廠里從原材料至成品這一連串的生產活動,對整個過程進行分析改善的一種手法。

  1.工程分析的主要意義在于:

  a.探討工程系列的組合是否合于目的性、經濟性。

  b.探討個別工程前后的關聯性。

  2.工程分析表一般分為兩種:

  a.產品型的工程分析表:

  此種分析表是以材料零件及制品等以“物”為中心的變化程序圖表。稱為“制品工程分析表”或“尺寸工程分析表”

  b.作業者工程分析表:

  以作業為對象做工作程序所做成的工程圖表稱為“作業者工程分析表”

  六、工程符號

  加工記號

  品質檢查

  數量檢查

  品質與數量的檢查

  加工時需檢查

  T 用卡車搬運

  原材料、零件的存儲

  半成品、成品的存儲

  工程中的滯留

  工程圖示記號(JIS)

  工程分類 工程記號 說明

  加工 一件物品經有意改變其物理或化學性質的過程均可稱為操作,操作使用的材料和零件經加工而成。

  搬運 原料、材料、零件或制品被動至其他位置所發生之狀況。

  箭頭所示為工程流程方向

  檢驗 為鑒定物品性質之規格異同,而用某種方法鑒定。比較或證明其數量與品質稱為檢驗。檢驗須具有標準。而將原料、半成品或成品與原標準比較所做判定。

  停滯 儲存的物品性質之保存或維持,惟此行動仍在控制之下。儲存行動之取消必須經過制度或法定上認可。

  由于預定的行動(主要操作、檢驗或搬運)即刻產生之時間空檔為非必要或非控制情況之下。

  七、制品工程分析

  1.制品工程的型態

  制品的工程流程大致可分為4種:

  a.直列型。

  b.合流型 c.分崎型 d.復合型

  八、IE七大手法:

  1.工作研究:是研究及分析現有生產過程及方法,并找出最佳生產方法,主要對象是整個制造系統。

  2.方法研究:由方法研究和作業測定構成,主要對象是人和物,也就是作業分析。

  3.工程分析:從原材料至被制成成品這一連串的生產活動。包括整個過程及個別過程。

  4.動作研究:分析一個組合性的基本動作,對一個作業者的雙眼、雙手、雙腳的動作加以細分并進行研究,把不必要的去掉。把有必要的變成經濟性動作。

  5.時間研究:工作研究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取得最有經濟、最有效率、最低成本、最輕松的作業方法,這些均要有時間來衡量,其結果是要制定標準時間。

  6.工作簡化法:衡量管理者能力之一,就是化繁為簡的能力,任何一項工作在確定目的后,在執行過程中應盡量力求簡化。

  7.生產線平衡法:工程流動間或工序流動間負荷之差距最小,流動順暢減少、因時間差所造成的等待或停滯現象。

  未完待續。

篇2:鞋企IE工程部運作流程

  鞋企IE工程部運作流程

  一、目的:提供生管計劃依據,控制成本,降低浪費,提高品質,規范生產。

  二、工作內容

  1、用量核算2、工時工價測定3、流程編排

  4、看板制作5、生產復核

  三、內容解析

  l本碼試作

 ?。?用量核算員依據開發提供之《材料說明書》初稿,制作非常規料《型體材料用量明細表(采購版)》。

  1)開發在轉接新款到技術IE部同時將《材料說明書》初稿一同轉接給技術IE部,需填寫部位名稱、材料名稱及規格、供應商。

 ?。?依據調版進度,制作型體裁斷各部件排刀圖。

 ?。?查看新型體,借鑒類似型體,制作《型體工程編制表(預估版)》,提供給生管安排大進度。

 ?。?跟蹤記錄制作《型體試作流程(初稿》》(包括面部與成型)

  l5.7.9碼試作

 ?。?IE工程師全面跟蹤5.7.9碼的每道工序,記錄操作重點、作業標準及操作工具、工法、作業姿勢、物品擺放等。①如刷膠使用膠刷規格,刷膠寬度、長度;②如擁邊邊距;③如針車車線、車針、針距、邊距等。

 ?。?借助用量核算員制作之型體裁斷各部件排刀圖,制作《型體裁斷操作標準說明書》初稿,含下料、批皮、打碼燙金等相關工序。

 ?。?依據跟蹤內容,制作《型體面部技術資料》《型體成型技術資料》初稿,以便制作看板。

 ?。?《型體材料用量明細表(生產版)》初稿制作。

  l刀模試作

 ?。?《型體面部技術資料》《型體成型技術資料》定稿,制作《面部流程操作看板》。

 ?。?《型體材料用量明細表(生產版)》定稿,給生產提供發料、領料之依據。

 ?。?型體(面部、成型)各工序測秒,取得標準工時,制作《型體工程編制表》定稿,提供生管各部標準時產能,以便其安排生產細進度;確定型體各工序工價。

 ?。?提供型體操作品檢重點(面部、成型)。

  l量產

 ?。?型體上線前4個小時,提供技術資料給車間,指導生產;

 ?。?型體上線初期,與技術員一道,協助現場干部進行流程編排,輔導新型體上線,及時對生產車間產能異常進行分析、處理。

 ?。?針對生產車間對于材料用量、工時工價差異,一個工作日內做好復核并修正IE資料。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