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筋工程施工工藝范本5
1施工準備
綁扎前熟悉施工圖及規范,對照鋼筋配料表,核對成品鋼筋形狀、尺寸、數量及質量。如有錯漏,應立即糾正增補。
準備綁扎用的鐵絲、綁扎工具(如鋼筋鉤)、綁扎架等;準備控制混凝土保護層用的塑料墊塊等。
綁扎形式復雜的結構部位時,合理安排好鋼筋穿插就位的順序。
HPB235級鋼筋綁扎后鋪腳手板作為人行通道,不允許直接踩踏鋼筋。
施工作業面已彈好線,水電及其他專業作好交接檢。
2基礎底板梁板、承臺鋼筋綁扎
2.1底板、基礎梁、承臺鋼筋綁扎順序:
基礎放線→承臺鋼筋綁扎→基礎梁鋼筋綁扎→基礎底板鋼筋綁扎
2.2承臺鋼筋綁扎
工藝流程:
承臺放線→承臺下網鋼筋綁扎→承臺側邊架立筋綁扎→柱墻鋼筋插筋綁扎→承臺上網鋼筋綁扎筋?;炷帘Wo層厚度:承臺底面有墊層者為50,無墊層者為70。承臺側面及表面為70。
柱插筋下端直鉤段應置于承臺底鋼筋網上,插筋在承臺內上中下設置三道固定箍。(直徑及型式同柱) 機械連接接頭連接區段范圍為35d(d為縱向受力鋼筋較大直徑),當采用機械連接時,同一區段范圍內的鋼筋接頭百分率不應大于50%。
柱插筋錨入承臺的長度應≥LaE或伸至樁臺底(兩者取大),端腳直鉤長≥8d且≥150。
2.3基礎梁鋼筋綁扎
工藝流程:
排間距→固定彎起筋和主筋→穿次梁彎起筋和主筋→套箍筋→放主、次梁架立筋→綁架立筋→按間距綁扎主筋與箍筋
主、次梁應同時配合進行,主次梁交接處,主梁箍筋在次梁兩側應附加箍筋,設密箍三道,梁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或梁邊緣50mm處。梁端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
當梁的上層和下層鋼筋為兩排或兩排以上時,為滿足兩排鋼筋有足夠的間距,要在相鄰兩排鋼筋之間加放墊鐵,墊鐵采用直徑為25的二級鋼筋,墊鐵水平間距為1m。
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應交錯綁扎,綁梁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采用套扣法綁扎。
各受力鋼筋之間的綁扎接頭位置宜相互錯開。當采用機械連接時,同一區段范圍的鋼筋接頭百分率不應大于50%。
梁主筋保護層厚度采用預制墊塊控制,每隔800mm布置2塊,梁側面采用塑料卡間距800mm,根據梁高布置,不少于2塊。
2.4底板鋼筋綁扎
工藝流程:
底板放線→劃鋼筋分檔線→底板下網鋼筋(含預應力筋)綁扎→底邊中部架立筋綁扎→柱墻鋼筋(含預應力筋)插筋綁扎→底板上網鋼筋(含預應力筋)綁扎
底板鋼筋綁扎前先在墊層上放樣彈出鋼筋位置線,分段按序進行,先綁扎凹坑、梁板、樁承臺鋼筋,再鋪放基礎底板下層筋及基礎加強鋼筋,鋪完綁扎后墊好墊塊(墊塊強度必須足夠)。墊塊間距1m梅花形布置,保證底板鋼筋保護層厚度為40mm。墊塊采用預制墊塊,墊塊型式需征求業主或設計認可同意。
鋼筋馬凳:厚度≥300㎜的板用HRB400Φ20、Φ18筋制作,支撐點間距800mm,保證其剛度。馬凳制作必須保證焊接質量,有足夠強度。馬凳設置間距為1200mm,放置在底板下鐵上,不允許直接放置在模板上。嚴格控制馬凳高度,避免超高。然后綁扎基礎底板上鐵。厚度<300㎜板馬凳統一用HRB400Φ14筋制作,支撐點間距800mm,另外,當板負筋為I級鋼時,配合使用小馬凳,使板負彎距筋得到有效支撐,防止踩踏變形,小馬凳用HPB235φ12筋制作。下支撐架在下筋之上,不允許支在模板上。
排放鋼筋時鋼筋接頭應相互錯開,插筋時要校正準確位置,加設定位筋固定。
3鋼筋直螺紋連接施工工藝
3.1施工準備
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確定要進行鋼筋直螺紋連接的鋼筋位置及數量,對操作工人進行培訓。
連接套筒采用優質碳素結構鋼或其它經型式檢驗確定符合要求的鋼材。
主要機具設備如鋼筋直螺紋機、限位擋鐵、螺紋環規、力矩扳手、普通扳手、砂輪切割機等準備完畢。
3.2作業條件
參加操作人員已經過培訓、考核,可持證上崗。
鋼筋與鋼套筒試套,如鋼筋有馬蹄、飛邊、彎折或縱肋尺寸超大者,應先矯正或用手砂輪修磨,嚴禁用電氣焊切割超大部分。
3.3施工工藝流程
鋼筋端頭平頭→滾壓螺紋→絲頭質量檢驗→帶帽保護→鋼筋就位→接頭連接、擰緊→做標記→質量檢查
3.4施工要點
直螺紋套筒要有產品合格證,套筒兩端有密封蓋,套筒表面有規格標記,進場時需進行復檢。
按規定要求進行現場取樣,同規格、同型號的接頭單向拉伸試驗以不大于500個接頭為一驗收批。鋼筋連接套筒不得有表面裂紋及內紋、不得有嚴重的銹蝕。
鋼筋下料時不得用電焊、氣割焊等方法切斷;鋼筋端面平直并與鋼筋軸線垂直,不得有馬蹄形或扭曲。
鋼筋絲頭加工完畢后,鋼筋套絲的質量,必須由操作工人逐個用牙規和卡規或環規進行檢查,并由專人負責驗收。鋼筋的牙形必須與牙形規相吻合,其小端直徑必須在卡規或環規的允許誤差范圍內。不合格的絲頭要切除重新加工。
達到質量要求的絲頭,應立即用與鋼筋規格相同的塑料保護帽(套)擰上,存放待用,防止裝卸鋼筋時損壞并防止灰漿、油污等雜物的污染。
受拉區鋼筋接頭百分率≤50%,受壓區接頭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連接鋼筋時必須用管鉗扳手擰緊,使兩鋼筋絲頭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頂緊,或用鎖緊螺母鎖緊并加以標記。接頭拼裝完成后,套筒每端不得有一扣以上的完整絲扣外露,當有特殊要求時,依據技術提供單位提交的檢驗標準。
篇2:鋼筋混凝土箱涵施工工藝
鋼筋混凝土箱涵施工工藝
本合同段目前涵洞剩余主要是線外涵。施工前要先改道或改勾,以保證被交道路的通行和當地排水系統的通暢。涵洞的臺背回填須對稱進行,涵頂填土需達到規定厚度后可在其上行車。鋼筋混凝土箱涵施工工藝如下:
1、施工放樣:施工前先放出基坑位置,放出中線樁,并引至不宜破壞的地方以備校核用。
2、基坑開挖:采取機械開挖配合人工修整的方法進行基坑開挖,并進行地基承載力檢測,如地基承載力不符合設計要求,應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
3、基坑施工完后,鋪設砂墊層。支立模板,在涵身中部設變形縫一道,澆注箱涵基礎混凝土,然后測量放樣,并用墨線標出箱涵的軸線、邊線。
4、綁扎底板鋼筋和側板預埋筋,支立模板,采用就地澆注工藝。全箱涵分為兩次澆注。第一層澆至底板的內壁以上30㎝,第二層澆注剩余部分。兩次澆注的接縫處保證有良好的銜接面(粗糙、干凈并且沒有堆落的混凝土、砂漿等)。
5、砼由拌和站集中拌制,砼攪拌運輸車運至現場,汽車式起重機配吊斗進行澆筑,插入式振動器進行振搗,澆筑完成覆蓋并灑水進行養生。
6、進行變形縫處理,采用2㎝寬涂瀝青膏的木板填塞。
7、進行洞口工程施工,洞口砌石及砼工程均應嚴格按照設計及規范要求進行。
8、搭板在臺背回填完工后進行。
篇3:鋼筋混凝土護坡施工工藝
鋼筋混凝土護坡施工工藝
1、素噴施工方案
本工程基坑圍護冠梁上部土方開挖采用放坡素噴圍護,深度85公分,坡度1:1。分層開挖,為保護坡面不受擾動,即時進行邊坡素噴圍護。
1.1工藝流程
1)修整邊坡,埋設噴射砼厚度控制標志。2)噴射第一層砼。3)掛網4)噴射第二層砼5)設置坡頂排水系統
1.2素噴范圍
坡面至-1.95m支撐梁范圍采用素噴混凝土支護,放坡系數1:1。素噴范圍沿基坑四周,噴射高度為0.85米。
1.3工藝要求
面層采用C20噴射混凝土,素噴厚度為60,配雙向鋼筋網片ф6.5@250*250。噴射混凝土采用干噴法,分二層施工。噴射第一層混凝土厚度為30-50mm完成后,綁扎鋼筋網片,然后噴射第二層混凝土至設計厚度。鋼筋網片鋼筋的搭接長度為300mm,橫向加強連接筋的搭接采用焊接。
1.4施工要點
?、佟?.5@250×250鋼筋網片,網片用插入土中的鋼筋固定,并與加強筋焊接牢固,端部應與加強筋互相焊接牢固。每步鋼筋網片均應與上步搭接,給下步留茬,兩步的鋼筋網片接頭應上下錯開焊接,橫向壓筋交叉與錨桿焊接在一起。
?、诿鎸觾鹊匿摻罹W片應牢固固定在邊壁上并符合規定的保護層厚度要求,經檢驗合格后進行面層噴射混凝土施工,表面平整,噴完后按規范進行養護。
?、郾竟こ躺喜克貒姺秶鷥?,土方開挖分段進行,修整后的裸露邊坡能在規定時間內保持自立并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支護,對穩定性不好部位必須立即進行支護。
?、車娚浠炷恋臉岊^距坡面宜再0.8m~1.5m的范圍內,噴射方向應垂直指向噴射面,并從底部向上部噴射。
1.1.5施工注意事項
?、偎貒娛┕て陂g,不得在基坑頂面堆載,以免施工期間邊坡坍塌,施工完成后,支護區應避免重車沿基坑邊行駛,堆載控制在15KN/㎡。
?、谒貒娭ёo應分層施工,分層深度滿足修整后的裸露邊坡在完成支護時間內(及時設置噴射作業)保持自立穩定。
?、垆摻z網片可焊接或綁扎,網格允許誤差±10mm,鋼筋搭接長度不小于200mm,如為焊接則不小于鋼筋直徑的10倍。
?、車娚浠炷两K凝后2h,連續7日養護至達到砼設計強度。
1.1.6工程質量保證措施
?、偈┕び貌牧媳仨毞显O計要求,鋼筋、水泥、砂等具有質保單報告。
?、谂渲粕皾{應符合設計要求,嚴格按配比正確配制,砂應過篩后方可使用,防止大塊材料堵塞壓力泵。
?、蹏栏窨刂苹又車孛婧奢d,對基坑周邊地上建筑、地下工程以及道路工程等應進行監測,采取預防保護措施。
?、茉谑┕ぶ腥缇植康乇硭a給豐富,可在坑壁設置排水孔引出,不宜強堵。
?、輫姖{混凝土的初凝時間不小于5min,終凝時間不小于10min。
?、迖栏癜凑赵O計說明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