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現澆混凝土樓板裂縫產生的原因及預防措施的建議
建筑工程是一個需要經過多工種相互配合、合理安排工序、嚴格的材料篩選以及科學的管理方法等復雜安排才能建成的商品。建筑工程在設計施工中廣泛采用了現澆混凝土樓板,充分利用其房間的大小變化靈活、整體性能好、施工方便等特點,但隨之而來也伴隨著一些問題的出現;“現澆樓板裂縫問題”已成為現今建筑工程中被廣泛關注的問題。在此簡單分析幾點有關樓面裂縫的綜合性防治措施:
目前工程中現澆混凝土樓板出現裂縫的現象已比較常見,特別是全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的裂縫,是目前較難克服的質量通病之一。根據近幾年在工程中遇到的實際情況和查閱相關資料,對現澆混凝土樓板常見裂縫的產生原因和預防處理措施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現澆混凝土樓板裂縫形成特征
?。?)縱橫向比例大于1:3.5的住宅樓在靠近端部大轉角處的現澆樓板,會發生與轉角處成45°夾角的條形裂縫,多數是沿樓板厚度貫穿性的裂縫。
?。?)在住宅樓現澆樓板內預埋塑料電線管方向的板面上部有通長裂縫。
?。?)在現澆樓板后澆帶界面上,也可能發生沿樓板厚度的貫穿性裂縫。
?。?)產生在板角處的裂縫,其走向與板的對角線相垂直。
?。?)溫度及混凝土收縮作用,往往也使一些板塊在長邊或短邊方向跨中產生一些貫穿性裂縫。
2、樓板產生裂縫的原因
2.1材料方面的因素:
2.1.1水泥品種。因水泥具有快硬、高強、水化熱大的特點,水泥的選擇是關系到收縮問題的關鍵。水泥的收縮值通常取決于C3A、SO3、石膏的含量、堿含量及水泥細度等。而且,隨著砼強度等級提高、單位體積水泥用量的增加,所產生的水化熱也越高,混凝土的收縮變形也越大。而板的四周由于受到支座的約束,不能自由伸展,就會引起現澆板的開裂。
2.1.2砂粒過細,砂的含泥量超過標準,不僅降低強度,也會使混凝土產生裂縫,這是因為泥的膨脹性大于水泥膨脹性的緣故。
2.2施工方面的因素:
?。?)配筋、樓板厚度、施工工藝不合標準。在施工中未能按照設計要求及有關規范進行施工,鋼筋安放位置不正確、鋼筋間距偏大、樓板澆筑時厚度控制不符合設計要求、澆筑震搗不密實等原因也容易導致樓板產生裂縫。
?。?)施工時模板的處理。模板施工因素對產生的影響主要是由于以下幾方面產生的:
a.由于樓板模板支撐剛度不夠,梁板支撐剛度差異或模板撓度過大,造成模板支撐下沉變形過大;
b.如果模板支撐的穩定性不夠,在施工期間過度震動使支撐剛度變異部位出現多次瞬間相對位移,這樣也會引起樓板的裂縫;
c.拆模過早,在混凝土沒有完全硬化的時候就進行拆模板,混凝土硬化前過早承載或受到振動,很容易產生裂縫。
?。?)鋼筋保護層偏大。施工人員在鋼筋上踩踏,致使板面負筋下沉混凝土保護層變厚,引起板面開裂。
?。?)保護措施不到位?;炷翝沧⒑?,沒有按規定的要求進行養護,導致樓板收縮開裂。
a.養護不及時,使混凝土養護初期過早脫水,使混凝土出現干縮
b.混凝土養護初期受凍。
c.樓板施工完成后,混凝土終凝初期,施工機具和材料集中,或過早進人下道工序施工,造成較大施工荷載和震動,使其產生裂縫。
2.3設計方面的因素:
?。?)溫度應力引起的裂縫。夏天時,構筑物外墻面表面溫度高于室內溫度,外墻面在高溫下發生受熱膨脹作用,在縱橫兩個方向墻面的膨脹變形對樓板產生的牽拉力作用下,使得縱橫兩垛外墻夾角處的樓板呈現向外墻方向拉伸。當主拉應力大于混凝土極限抗拉強度時,造成樓板的轉角處出現接近45°條形裂縫,因樓板與外墻體接觸,板的上下面又均存在墻支承的約束,造成此類45°裂縫是上下貫穿的。
?。?)混凝土收縮引起的收縮裂縫。由于預埋塑料管與混凝土之間無粘結力,使樓板的計算厚度減少,當混凝土收縮時,在混凝土中產生拉應力,在這種拉應力作用下,就會在樓板內預埋塑料管的斷面的薄弱部位產生裂縫。
?。?)建筑設計方面。建筑師出于建筑采光和建筑造型需要,單體布置凹凸較多,即轉角也越多,這些轉角處應力集中形成薄弱部位,一受到混凝土收縮及溫差變化易產生裂縫。
?。?)結構設計方面原因。在結構設計中為了控制造價指標節省投資,板厚多取設計下限。還有板的構造措施設計時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例如:板角未設置放射鋼筋,板表面未設置溫度收縮鋼筋,板的最小厚度未考慮樓板中大量預埋管線從樓板中穿過的影響等。
3、預防樓板混凝土裂縫的措施
3.1材料措施。適當提高材料的抗裂能力和材料的收縮能力,配置混凝土所用的水泥,盡量避免使用收縮性較大的礦渣水泥,采用硅酸鹽水泥和普通硅酸鹽水泥。減少水灰比,混凝土所用的骨料應控制其含泥量和級配,因為含泥量太大會使混凝土的“干”縮性增加。另外盡量減小鋼筋的直徑,加密鋼筋間距等,這些都是防止樓板產生裂縫的有效措施。
3.2施工方面:
?。?)加強商品混凝土質量管理,嚴禁運輸過程和現場澆搗混凝土時擅自加水,保證混凝土配合比不被人為破壞,確?;炷翝矒v的質量,以防止裂縫的產生。
?。?)施工中應注意做到防止早振,過振造成的板混凝土出現分層而降低混凝土的軸心抗拉強度;同時,混凝土澆筑完工后,必須派專人澆水養護,必要時用塑料薄膜覆蓋,可減少和防止水分蒸發過快和溫濕差變化過大引起的主拉應力。一般混凝土澆筑完畢24小時后方可進行施工放樣,48小時進行模板制作、安裝等其他作業,嚴禁集中堆載及施加沖擊荷載。
?。?)鋼筋制作安裝時,板面負筋<<
/SPAN>Φ12,距梁200mm外設置600×600mm方格網,≥Φ12設置1000×1000mm馬凳筋,以保證板面負筋的位置。?。?)嚴格控制板面負筋的保護層厚度。應采用鐵架子或墊塊等措施來固定負筋的位置,保證在施工過程中板面鋼筋不會下沉,從而有效控制保護層厚度,避免支座處因鋼筋下沉,保護層厚度變大而產生裂縫。
?。?)應提高模板制作、安裝工藝,保證其具有足夠的剛度和穩定性,使之能承受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荷載,以避免由于模板的彎曲變形造成混凝土的開裂。
?。?)應加強混凝土施工現場管理,對混凝土施工的每個環節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范進行,嚴禁野蠻施工,以盡量避免人為因素造成混凝土施工質量下降,而引起裂縫的產生。
3.3設計方面:在使用小直徑鋼筋的情況下,可適當提高配筋率,來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拉伸應變;角部負筋應雙向配置,單向板也應四面均配置負筋。在相同配筋率的情況下,采用直徑較小的鋼筋,縮小鋼筋間距,可提高現澆板的抗裂能力。
4、樓板混凝土的裂縫處理措施
對產生的裂縫要全面分析,仔細研究產生裂縫的原因,裂縫是否已經穩定,是否仍處于發展狀態,并做好檢查記錄。針對混凝土裂縫的分析,常見的有以下處理措施:
4.1表面處理法:表面涂抹適用范圍是漿材難以灌入的細而淺的裂縫,深度未達到鋼筋表面的發絲裂縫,不漏水的縫,不伸縮的縫及不再活動的縫。常用材料有環氧樹脂類等。進行裂縫處理時混凝土表面應堅實、清潔,有的表面根據材料要求還要求干燥。
4.2填充法:用修補材料直接填充裂縫,一般用來修補較寬的裂縫(>0.3mm),這種方法操作簡單,而且費用低。對于寬度小于0.3mm,深度較淺的裂縫、或是裂縫中有充填物,用灌漿法很難達到效果的裂縫、以及小規模裂縫的簡易處理可采取開V型槽,然后作填充處理。
篇2:家裝中導致墻面裂縫原因預防辦法
家裝中導致墻面裂縫的原因及預防辦法
紛紛抱怨自家的墻面產生了形態各異的裂縫,墻面裂縫:一般情況裂縫為面層裂縫,整墻裂縫較少,多為非承重墻,及內保溫墻。墻面裂縫是家裝中的常見病,施工中首先要檢查墻面基層。
導致墻面裂縫的原因很多,但總體上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由房屋建筑本身結構問題造成的。這種原因導致的墻面裂縫一般呈直線,且比較深。通常,施工工人會對建筑墻體上的裂縫進行處理,但也無法確保日后墻面不會出現裂縫。另一類是由使用劣質材料或采取不標準施工工藝造成的。這種情況產生的墻面裂縫一般呈龜裂狀,其深度較前一種略淺。在施工過程中,可以通過對建筑材料質量的嚴格把關,以及對施工工藝的嚴密控制來最大限度地避免此類墻面裂縫的產生,將其扼殺在“搖籃”中。
一、家庭裝修如何避免裂縫的產生
1.選用優質裝修材料:
專家建議,在選用裝修材料時,一定要通過正規銷售渠道購買,選用質量合格的建材產品,并嚴格按照產品說明進行使用。
2.嚴格控制施工過程
毛坯墻刷墻的標準步驟是:刷一遍界面劑→墻體裂縫處理→石膏找平→貼布→刮2-3遍膩子→打磨→刷底漆→找補打磨→刷兩遍面漆。界面劑是一種膠粘劑,起固化和粘接作用。涂抹時,可按照產品廠家使用說明少量加水,但如果加水過量,就會造成日后墻面產生裂紋,嚴重的還會出現墻面剝皮甚至脫落的情況。在找平過程中,不可一次性找平,而應分多次進行。誤差較大的地方,一般先用石膏找平,再用膩子分2-3次找平。找平層不牢固或者涂抹不均勻,很容易造成日后墻面裂縫的產生。對于非承重墻,是必須全墻貼布的。盡量選擇質量好的墻布和白乳膠,這樣防裂效果會比較好。
3.合理處理原有墻面
目前市場上,裝飾公司的普遍做法是:針對老房裝修,裝飾公司都會建議業主先將墻面徹底鏟除后再進行后續施工;針對新房的裝修,考慮到開發商已對墻面做好基層處理,如業主沒有特殊要求,裝飾公司一般采取局部處理的方法,即只在現有基層出現裂縫的地方進行修補處理。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為了最大限度防止日后墻面開裂,無論新房、舊房,最好將原有墻面全面鏟除。因為,如果新房原有基層使用的建筑材料質量不好或是偽劣產品,會造成后續涂抹與基層粘接不牢,從而導致墻面裂縫。
4.注意細節處理:
不同基層的接縫部位很容易產生裂縫,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特殊處理。例如壁柜木框與墻面的接縫,若不加處理,經過四季變換,很容易產生裂縫。在施工過程中,一般采取鑲嵌木貼臉的方法,用來掩蓋可能產生的裂縫。此外,墻面開槽后的修補不當也會導致墻面出現裂紋。理論上,修補開槽使用的水泥砂漿應與建筑墻體水泥的配比相同,這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實現,因此,施工中一般使用1:3配比的水泥砂漿回填,并在開槽處貼布或牛皮紙以避免水泥收縮造成的墻面裂縫。
專家表示,如果每一個工人都嚴格按照標準工藝進行施工,就能夠最大程度避免后期墻面裂縫的產生。
二、家庭裝修施工后需要注意的事項
驟然的溫度、濕度變化都將成為墻面開裂的誘因。因此,專家建議裝修完畢后,應對居室進行適度通風。若居室一直處于密閉狀態,裝修材料中的水分無法揮發,造成居室環境溫度較高、濕度較大,入住后,突然通風,居室中水分急速減少,很容易造成墻面干裂。當然,通風也不宜過度。
保持室內正常溫度、濕度,加上高質量的裝修材料和標準的施工工藝,就會最大可能地避免裂縫的產生。
墻面暗埋線管也是造成墻面裂縫的主要原因,暗埋的線管首先要在入墻出墻處固定死,中間有一個固定點,然后用水泥找平。表面貼切不小于20厘米的牛皮紙或的確良,再刮膩子。
篇3:砌塊填充墻裂縫原因分析預防措施
砌塊填充墻裂縫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
鋼筋混凝土框架梁與加氣混凝土砌塊填充墻之間容易出現水平裂縫、墻中間和柱邊的垂直裂縫以及墻中的不規則裂縫等。
原因分析
1、填充墻下承重構件的變形對上部砌體的影響:鋼筋混凝土梁在受彎時,會出現彎曲變形,其變形值根據上部荷載大小及梁長度不同而異。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10─89)規定,其受彎變形允許有不大于L[_0]/200~L[_0]/300的撓度(允許撓度限制根據梁的計算長度L[_0]長短而有所不同),這部分撓度是由填充墻施工完畢的地面恒荷載和使用時的活荷載造成的。如后期這部分荷載過大,會使梁下撓導致墻體出現水平裂縫和墻中垂直裂縫。
2、加氣混凝土砌塊出釜時的含水率為35%左右,以后砌塊逐漸干燥而收縮。造成體積不穩定。有些施工單位對新出釜的砌塊邊采購進場邊砌筑,或進場的加氣混凝土砌塊隨意堆放,任其淋雨,使砌塊砌筑時的含水率較高,體積相對較大。更有甚者,為了加快施工進度和減少工序,將填充墻一次性砌至梁底,用砂漿塞實梁下縫隙后即進行墻面抹灰。這種作法不僅加大了砌塊自重,不便施工,而且會使加氣混凝土砌塊填充墻因砌塊失水體積收縮而出現水平及垂直裂縫。此類水平裂縫一般出現在梁底,垂直裂縫因承重墻、柱與填充墻之間有拉結筋作用,一般出現在拉結筋長度外或墻中。
3、因施工人員疏忽、將不同出廠日期干密度不同的砌塊或不同強度等級的砌塊混砌于同一道墻上,造成含水率較高的塊體收縮變形較大;反之收縮變形較小,這種不均勻變形會使墻中部產生不規劃裂縫。
4、施工前不做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排列組砌設計,致使上下砌塊的搭接長度在某些部位偏短,而填充墻使用的砌筑砂漿強度等級較低,施工時如未按要求加設鋼筋網補強,會使墻體收縮產生軸心受拉,沿齒縫出現垂直裂縫。
5、因布設電線管,在加氣混凝土填充墻上面剔鑿線槽,因線槽較深而沿槽開裂。有些線管布設不牢固,使布設線管處抹灰層空鼓、開裂。
6、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吸水的特點是先快后慢,容量大且延續時間長。如果在抹灰前對基層表面不做處理或處理不當,抹灰層中砂漿的水分會過早被加氣混凝土砌塊吸走而失去凝結硬化條件,抹灰層達不到預期的強度,從而引起空鼓、開裂。
預防措施
1、要消除砌塊體積收縮產生的裂縫,主要應降低砌筑時砌塊的含水率。施工時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含水率要控制在15%以下,嚴禁提前大量澆水濕潤。要在砌筑之間向澆筑面適量澆水,這樣既保證砌筑砂漿有良好的硬化條件,又何使砌體不致含水率過高。填充墻砌至接近梁、板底部時,留出小于一皮砌塊高度的空隙,待砌體再收縮變形,抹灰前1~2d用側磚或立磚斜砌頂緊。補砌梁、板下部空隙時應從建筑物的底層開始向頂層補砌,使上部承重梁、板對填充墻有擠壓作用,抹灰順序一般也從底層向上進行。
2、砌筑前應根據墻面尺寸設計砌塊排列圖,設計排列圖時要考慮砌塊上下搭接錯縫,要求搭接長度不小于塊體長度的1/3,并且不小于150mm。當某些部位搭接無法滿足以上要求時,可在水平灰縫中設置2根直徑6mm的鋼筋或直徑4mm的鋼筋網片加強,加強筋長度不小于500mm。
3、電線管敷設時使用專用鏤槽工具,鏤槽寬度、深度要與線管吻合,敷管后在管槽兩側釘釘子并用鐵絲扎牢,再在管上用100mm寬鍍鋅鐵絲網加強。
4、抹灰前基層表面必須進行處理,處理方法有澆水刷素水泥漿、刷108膠水泥漿和刮糙處理等。其中以澆水刷素水泥漿的工藝最簡單可靠。操作方法是抹灰前一天在墻面均勻澆水2─3遍,每遍澆水之間的間歇時間不少于15min,在抹灰前再澆水1~2遍,澆水后立即刷素水泥漿,在素水泥漿干燥前抹灰。一次抹灰厚度應不大于10mm,如果厚度超過10mm要分層抹灰,下一層抹灰要在上一層砂漿終凝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