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塊填充墻裂縫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
鋼筋混凝土框架梁與加氣混凝土砌塊填充墻之間容易出現水平裂縫、墻中間和柱邊的垂直裂縫以及墻中的不規則裂縫等。
原因分析
1、填充墻下承重構件的變形對上部砌體的影響:鋼筋混凝土梁在受彎時,會出現彎曲變形,其變形值根據上部荷載大小及梁長度不同而異。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10─89)規定,其受彎變形允許有不大于L[_0]/200~L[_0]/300的撓度(允許撓度限制根據梁的計算長度L[_0]長短而有所不同),這部分撓度是由填充墻施工完畢的地面恒荷載和使用時的活荷載造成的。如后期這部分荷載過大,會使梁下撓導致墻體出現水平裂縫和墻中垂直裂縫。
2、加氣混凝土砌塊出釜時的含水率為35%左右,以后砌塊逐漸干燥而收縮。造成體積不穩定。有些施工單位對新出釜的砌塊邊采購進場邊砌筑,或進場的加氣混凝土砌塊隨意堆放,任其淋雨,使砌塊砌筑時的含水率較高,體積相對較大。更有甚者,為了加快施工進度和減少工序,將填充墻一次性砌至梁底,用砂漿塞實梁下縫隙后即進行墻面抹灰。這種作法不僅加大了砌塊自重,不便施工,而且會使加氣混凝土砌塊填充墻因砌塊失水體積收縮而出現水平及垂直裂縫。此類水平裂縫一般出現在梁底,垂直裂縫因承重墻、柱與填充墻之間有拉結筋作用,一般出現在拉結筋長度外或墻中。
3、因施工人員疏忽、將不同出廠日期干密度不同的砌塊或不同強度等級的砌塊混砌于同一道墻上,造成含水率較高的塊體收縮變形較大;反之收縮變形較小,這種不均勻變形會使墻中部產生不規劃裂縫。
4、施工前不做加氣混凝土砌塊的排列組砌設計,致使上下砌塊的搭接長度在某些部位偏短,而填充墻使用的砌筑砂漿強度等級較低,施工時如未按要求加設鋼筋網補強,會使墻體收縮產生軸心受拉,沿齒縫出現垂直裂縫。
5、因布設電線管,在加氣混凝土填充墻上面剔鑿線槽,因線槽較深而沿槽開裂。有些線管布設不牢固,使布設線管處抹灰層空鼓、開裂。
6、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吸水的特點是先快后慢,容量大且延續時間長。如果在抹灰前對基層表面不做處理或處理不當,抹灰層中砂漿的水分會過早被加氣混凝土砌塊吸走而失去凝結硬化條件,抹灰層達不到預期的強度,從而引起空鼓、開裂。
預防措施
1、要消除砌塊體積收縮產生的裂縫,主要應降低砌筑時砌塊的含水率。施工時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含水率要控制在15%以下,嚴禁提前大量澆水濕潤。要在砌筑之間向澆筑面適量澆水,這樣既保證砌筑砂漿有良好的硬化條件,又何使砌體不致含水率過高。填充墻砌至接近梁、板底部時,留出小于一皮砌塊高度的空隙,待砌體再收縮變形,抹灰前1~2d用側磚或立磚斜砌頂緊。補砌梁、板下部空隙時應從建筑物的底層開始向頂層補砌,使上部承重梁、板對填充墻有擠壓作用,抹灰順序一般也從底層向上進行。
2、砌筑前應根據墻面尺寸設計砌塊排列圖,設計排列圖時要考慮砌塊上下搭接錯縫,要求搭接長度不小于塊體長度的1/3,并且不小于150mm。當某些部位搭接無法滿足以上要求時,可在水平灰縫中設置2根直徑6mm的鋼筋或直徑4mm的鋼筋網片加強,加強筋長度不小于500mm。
3、電線管敷設時使用專用鏤槽工具,鏤槽寬度、深度要與線管吻合,敷管后在管槽兩側釘釘子并用鐵絲扎牢,再在管上用100mm寬鍍鋅鐵絲網加強。
4、抹灰前基層表面必須進行處理,處理方法有澆水刷素水泥漿、刷108膠水泥漿和刮糙處理等。其中以澆水刷素水泥漿的工藝最簡單可靠。操作方法是抹灰前一天在墻面均勻澆水2─3遍,每遍澆水之間的間歇時間不少于15min,在抹灰前再澆水1~2遍,澆水后立即刷素水泥漿,在素水泥漿干燥前抹灰。一次抹灰厚度應不大于10mm,如果厚度超過10mm要分層抹灰,下一層抹灰要在上一層砂漿終凝前進行
篇2:廠房車間填充墻砌體工程施工方法
廠房車間填充墻砌體工程施工方法
外墻除注明外均采用240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辦公區除注明外均采用輕鋼龍骨石膏板隔墻。
?、?、施工條件準備
?、?、選用設計規定的砌塊,并按施工計劃組織進場;
?、?、墻柱拉結筋設置完畢,現場彈線、門窗、預留洞口標志已進行分劃;
?、?、組織施工現場進行施工技術交底;
?、?、施工機具調試;
?、?、施工照明布置就緒;
?、?、水電預埋管線及材料準備就緒。
?、?、施工生產組織
?、?、砌墻階段設置6臺砂漿攪拌機供應砂漿;
?、?、外墻砌筑利用外腳手架及工具式鋼腳手架;內墻砌筑采用工具式鋼腳手架;
?、?、砌筑方法
砌筑砌塊時,根據墻體尺寸及洞口尺寸畫出編排立面圖,上、下皮搭接不少于150mm;
砌筑時,先對第一皮砌塊進行試排,立皮數桿,每道墻兩端比中間先砌數皮高,然后雙面掛線砌中間墻,邊砌邊校正墻面的垂直度、平整度及灰縫平直度。
?、?、施工注意事項
?、?、依照軸線彈墻體中心線,彈線兼顧已澆筑結構外形尺寸;
?、?、砌墻時鋪漿厚度適當,鋪砌時加壓,灰漿飽滿度大于80%。
篇3:填充墻施工方法
填充墻的施工方法
?。ㄒ唬M足《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20**的要求;
?。ǘ﹪栏駡绦蠫B50203-20**中以下條款:
1、4.0.1水泥進場使用前,應分批對其強度、安定性進行復驗。檢驗批應以同一生產廠家、同一編號為一批。
當在使用中對水泥質量有懷疑或水泥出廠超過三個月(快硬硅酸鹽水泥超過一個月)時,應復查試驗,并按其結果使用。不同品種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2、4.0.8凡在砂漿中滲入有機化劑、旱強劑、緩凝劑、防凍劑等,應經檢驗和試配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有機化劑應有砌體強度的型式檢驗報告。
3、5.2.1磚和砂漿的強度等級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4、5.2.3磚砌體的轉角處和交接處應同時砌筑,嚴禁無可靠措施的內外墻分砌施工。對不能同時砌筑而又必須留置的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長度應不小于高度的2/3。
5、8.2.1鋼筋的品種、規格和數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6、8.2.2構造柱、芯柱、組合砌體構件、配筋砌體剪力墻構件的砼或砂漿的強度等級應符合設計要求。
?。ㄈ┢鲋こ?/p>
1、施工準備
?。?)頁巖磚、水泥、砂已送檢合格,試驗室已出具砂漿配合比。
?。?)砌磚的層段已經通過結構驗收,結構+500線與彈好并已經校核無誤。
?。?)墻身線及門窗洞口線及構造柱位置線已彈好。
?。?)砌體排列方式已確定,加氣砼砌塊已按排列型號運輸到位。
?。?)柱內墻體拉墻筋已全部焊焊接完畢。
?。?)材料、機具、周材到位。
2、作業條件
?。?)主體結構已辦理中間驗收或已經過驗收。
?。?)試驗室已下達砂漿、砼配合比通知單。
?。?)砌塊已到位并提前一天澆水潤濕。
?。?)軸線、墻身線、標高等已施放好并經復測合格。
?。?)匹數桿已設置就緒。
3、質量標準
質量標準為優良。
4、工藝流程
砂漿攪拌 → 放線→ 擺樣磚 → 砌墻 → 下道工序
5、操作工藝
?、賶γ娣啪€:砌體施工前,依據軸線控制點及施工圖,放出軸線及墻身線、門窗洞口線、構造柱位置、標高控制點等。
?、谄鰤K排列:根據頁巖磚尺寸按排列圖在放出的墻身線范圍內,分塊定尺、劃線、排列上下皮應錯縫達接。
?、郯柚粕贊{:根據設計要求的砂漿品種、強度配制少漿、配比應由試驗室試配強度確定。計量精度水泥±2%,砂、石灰膏控制在±5%以內,機械拌制、投料順序先砂、后水泥及滲合料。砂漿攪拌時間不少于1.5min。
?、芙M砌方法:磚墻采用清水墻一順一丁砌筑,上下錯縫、內外搭接、灰縫平直飽滿、水平灰縫厚度及豎縫寬度為10mm。轉角處及交接處同時砌筑,砌筑時將拉墻筋按規定砌入墻內,承重墻最上皮磚及梁墊下應用丁磚。
?、萜鲋霸诮Y構上安裝自制焊接的小鐵件如圖。注意檢查位置是否正確,同時辦理隱蔽驗收記錄,將墻體拉結筋及水平鋼筋帶的鋼筋焊在小鐵件上,如圖。(略)
?、薮u墻砌筑
A、排磚撂底:外墻橫墻排丁磚,前后縱墻排順磚,核對預留洞口是否符合模數,不合模數時,所砍的磚或丁磚應排在洞口中間或不明顯的部位。
B、盤角:砌前應先盤角,且不超過五皮,及時進行吊靠修整,并根據皮數桿控制灰縫,盤角經檢查合格后掛線砌筑。
C、掛線;砌筑時拉通線控制水平灰縫,長線中間設幾個支點,小線拉緊平直。
D、砌磚:砌磚采用擠漿法,砌塊平放線,分段控制游丁走縫,檢查校正。同時在砌筑過程中,預埋好預埋管,并將拉墻筋砌入墻內。當砌至現澆梁或鋼筋磚帶時澆筑好現澆梁,現澆梁砼強度足夠后,再砌筑直至完成。
E、后塞填充墻詳圖。
6、成品保護
1、砌塊運輸,裝卸過程中,嚴禁拋擲至高處傾倒,用專用工具上下。
2、吊放構件及材料時,指揮工程塔吊工認真指揮和操作,防止撞壞墻面,影響砌筑質量。
7、 質量要求
1、磚的出廠合格證,檢驗報告中其品種、標號滿足設計要求。
2、砂漿試塊留置數量,養護應按規定,強度滿足設計要求和《砌體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03-98)的規定。
3、砌體灰縫飽滿度不小于80%,留槎做法符合施工規范規定。
4、預埋拉結筋數量,長度均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的規定。
5、垂直平整度,水平灰縫平直度,門窗洞口寬度及高度均符合規范要求。
8、磚墻砌筑質量通病及防治
1、墻身軸線位移:在砌筑過程中,隨時檢查校核砌體的軸線與邊線的關系,掛準線過長時應反復吊靠,防止墻身軸線位移。
2、水平灰縫厚薄不均勻:在立皮數桿時標高要反復校核,使之一致,砌磚盤角時每道灰縫控制均勻,砌筑時拉緊準線。防止水平灰縫厚薄不均勻。
3、清水墻面游丁走縫:砌筑時,認真挑選磚塊,將誤差較大的剔除,排磚撂底時把豎排列均勻,注意砌時丁磚中心線必須與丁層條磚的中線相重合,沿墻面每隔2m間距豎縫處用托線板吊直彈線向上引伸,控制游丁走縫。
4、出現墻面通縫;砌磚時半磚發散使用。
5、構造柱未按規范砌筑。砌時構造柱兩側應砌成馬牙槎,設置好拉結筋,并按要求先進后退,清除柱內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