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成本管理體系職責權限分配

7642

  成本管理體系職責權限分配

  組織建立成本管理體系的目的是為了有效地開展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而有效地搞好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則需要對相關職能部門和單位賦予相應的職責和權限來保證。在對成本管理體系進行設計時,組織應對已確定的組織機構中所有部門和單位以及人員的職責和權限進行分配并得到規定,以明確各職能和層次的管理職責和權限及其相互關系。

  成本管理體系職責和權限的分配應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1)合理分工。成本管理體系中包含的所有要素都是相互關聯的,只有合理的分工,才能有效地實施這些體系要素,才能使這些體系要素構成一個能自我約束、自我調節、自我完善的運行機制,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管理系統?! 》止さ暮侠硇泽w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所分配的體系要素是否與職能部門的主要管理職能、工作性質、任務和專業能力相匹配?例如:某制造型企業將體系中的定額管理這一要素分配給了主管成本核算的財務部門。這是一個典型的體系要素分配與職能部門的主管職能和專業能力不匹配的現象。我們都知道在制造型企業中,定額的制定過程是技術、工藝、生產等部門對各種消耗進行測定和計算的過程,而且在定額標準確定以后還要按定額去控制各種消耗。主管核算的財務部門是沒有這些方面的管理職能和專業人員的,其專業能力與定額管理不相匹配,如果將定額管理這一要素分配給財務部門,讓財務部門去履行這些定額管理的職責和權限。那么,這個部門在實施定額管理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困難和阻力,很難保證管理的有效性。所以,這樣的分配是不合理的。

  ——各職能之間是否可以相互制約?例如某組織將采購成本放行的職責分配給了采購部,這樣就形成了采購部自己對自己的成本放行進行控制的局面,使本應該起到約束成本發生作用的放行控制失去了約束機制,顯然這樣的職責分配是不合理的。

  ——職責和權限被賦予的層次是否可以保證其履行的有效性?如層次過多、層次過少、層次不清或層次混亂等。

  2)強調協作和溝通。CCA2102:20**標準中規定的體系要素不是孤立的,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輔相成的關系。成本管理活動的實施需要多個職能部門和單位的互相配合,既有實施部門,又有監督檢查部門;既有體系要素的主管部門,又有配合實施的相關部門??傊?,在合理分工的基礎上,要加強協作和溝通,才能促進體系運行的有效運行和效率。

  在對成本管理體系職責和權限進行分配時應確保覆蓋成本管理體系組織機構圖中的所有職能和層次;覆蓋成本管理體系的所有要素條款;明確并區分主管機構和相關機構(包括主管領導和相關領導)。

  組織可采用職責分配表的方式對成本管理體系職責和權限進行分配,以明確組織機構中的各職能和層次在成本管理體系中的管理職責和權限。

篇2:CCA2102:《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監視和測量要求

  CCA2102:20**《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監視和測量要求

  8監視和測量要求

  8.1總則

  標準條文

  組織應策劃并實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監視和測量過程:

  a)證實成本目標的實現情況和實現的結果;

  b)證實成本管理體系、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的符合性;

  c)成本管理體系、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的持續改進。

  這應包括對統計和會計在內的適用方法及其應用程度的確定。

  目的和意圖

  監視和測量是對成本管理體系過程、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所達到的結果進行監視和測量的過程。因此,應通過監視和測量來發現成本管理體系過程、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未滿足要求的問題,為成本改進提供正確輸入,以保持預期的過程能力,最終確保成本水平的符合性。

  本要素條款給出了監視和測量控制的總體要求。

  理解要點

  ●組織應策劃并實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監視和測量過程:

  a)證實成本目標(預期成本水平)的實現情況和實現的結果;

  b)證實成本管理體系、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的符合性;

  符合性主要是指成本管理應符合成本管理體系標準;成本發生過程應符合流程和作業標準、成本動量標準、資源預算;成本水平應符合成本計劃和成本目標。

  c)成本管理體系、成本發生過程和成本水平的持續改進。

  ●這應包括對統計和會計在內的適用方法及其應用程度的確定。將統計核算用于監視和測量主要是研究成本水平規律性的認識和趨勢性的發展,包括實物量和價值量;將會計核算用于監視和測量主要是研究成本水平的價值量是否符合會計準則和滿足政府的要求。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本要素條款應指導以下要素條款:

  ——8.2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8.3成本水平的監視和測量;

  ——8.4成本管理體系審核。

篇3:CCA2102:《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成本發生過程監視和測量

  CCA2102:20**《成本管理體系要求》標準官方解釋: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8.2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

  標準條文

  組織應采用規定的適宜方法對成本發生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這些方法應具有能夠證實成本發生過程滿足要求的能力。

  為確保成本發生過程滿足要求,當監視和測量的結果判定成本發生過程未能滿足要求時,應采取適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見9.3.2)。

  監視和測量記錄應予以保持(見4.3.4)。

  目的和意圖

  對成本發生過程的監視和測量的目的就是使成本發生過程始終處于受控狀態,發現問題或偏差及時解決和糾正,更好地保持和發揮過程能力(包括過程的合理性和穩定性),最終確保成本水平的符合性。

  本要素條款給出了成本發生過程監視和測量的控制要求。

  理解要點

  ●組織應采用規定的適宜方法對成本發生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這些方法應具有能夠證實成本發生過程滿足要求的能力。組織應制定《成本發生過程監視和測量方法的規定》,通常情況下對成本發生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的方法是過程審核或日常檢查。

  ●為確保成本發生過程滿足要求,當監視和測量的結果判定成本發生過程未能滿足要求時,應采取適當的糾正和糾正措施(見9.3.2)予以改進。

  ●監視和測量記錄應予以保持(見4.3.4)。

  與其他要素條款間的相互關系

  本要素條款是以下要素條款的重要輸入:

  ——8.6不合格控制;

  ——9.2成本分析;

  ——9.3.2預防和糾正措施;

  ——9.3.3提高成本因素改進;

  ?——9.4成本業績評價;

  ——9.5成本否決和激勵。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