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成本管理體系事件和不符合控制工作程序

4795

  成本管理體系事件和不符合控制程序

  1、目的

  為了確保成本事件和不符合得到識別和控制,及時、迅速地糾正和處置成本事件及不符合以減少成本損失,防止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重復發生,確保本公司成本水平和成本管理體系的持續改進和保持。

  2、范圍

  本程序適用于本公司的成本事件、成本水平不符合和成本管理體系活動不符合。

  3、職責

  3.1總經理負責組織成本事件的響應和處理。

  3.2體系負責人負責組織嚴重不符合的評審和處置。

  3.3成本部是成本事件和不符合控制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組織一般不符合的評審和處置,并對不符合的處置實施過程進行檢查和監督。

  3.4責任部門和單位負責不符合處置的具體實施。

  4、工作程序

  4.1事件和不符合的分類:

  4.1.1成本事件可分為內部成本事件和外部成本事件。

  4.1.1.1本公司的內部成本事件一般包括:

  a)人身和財產安全事故;

  b)產品質量事故;

  c)設備機損事故;

  d)環境事故;

  d)火災;

  e)突然斷電;

  f)重大勞資糾紛或人員(人才)嚴重流失;

  g)決策嚴重失誤;

  h)壞帳損失;

  i)超儲積壓;

  j)應收帳款陳欠過多,時間很長;

  k)內部治安事件。

 ?。ú幌抻诖耍?/P>

  4.1.1.2本公司外部成本事件一般包括:

  a)材料價格上漲;

  b)能源價格上漲;

  c)顧客索賠;

  d)罰沒款;

  e)法律訴訟;

  f)顧客流失,市場份額急劇減少;

  g)自然災害;

  h)供方緊急漲價;

  i)材料和能源突然短缺;

  j)法律法規緊急限制;

  k)相關方緊急限制;

  l)緊急停電、斷電、限電;

  m)市場環境和顧客要求發生變化;

  n)外部治安事件;

 ?。ú幌抻诖耍?/P>

  4.1.2本公司的不符合可分為嚴重不符合和一般不符合。

  4.1.2.1嚴重不符合一般包括:

  a)成本高于目標值20%以上;

  b)成本管理體系系統性的不符合;

  c)成本管理體系區域性的不符合;

  d)高層領導產生的不符合(包括未實施管理評審);

  e)未開展降低成本活動;

  f)未按消耗定額領料/發料;

  g)未編制成本費用預算;

  h)未滿足法律法規要求;

  i)未制定或不完善成本事件的應急和響應預案;

  j)未規定或缺少成本管理職責;

  k)對重大浪費和損失不考核;

  l)嚴重違反或偏離成本方針;

  m)對潛在的成本事件和不符合未采取預防措施;

  n)對成本事件和嚴重不符合未采取糾正措施;

  o)未實施改進的安排和部署。

 ?。ú幌抻诖?,其他可按檢查或審核人員現場判定為準)

  4.1.2.2一般不符合:除嚴重不符合外的不符合均屬一般不符合。

  4.2不符合的評審和處置

  4.2.1當成本管理體系運行和成本發生過程出現一般不符合時,應由成本部或其責任部門和單位組織有關人員進行評審,并做出處置決定,經體系負責人批準后,由責任部門和單位組織實施糾正,成本部應跟蹤、監督檢查并驗證糾正的結果。

  4.2.2當成本管理體系運行和成本發生過程出現嚴重不符合時,成本部應立即向體系負責人報告,由體系負責人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人員進行評審,并做出處置決定,由責任部門和單位組織實施糾正,成本部跟蹤、監督檢查并驗證糾正的結果。

  4.2.3對不符合的評審,應采用會議方式或會簽方式進行。若采用會議方式,與會人員必須簽到,有關部門和單位應做好《不符合評審記錄》,有關部門及公司領導應在《不符合評審記錄》中簽署意見并簽字確認。

  4.2.4不符合的評審記錄,由成本部負責歸檔保存。

  4.2.5對不符合進行評審后,責任部門和單位必須依據評審結果予以處置和糾正,并且應在糾正后再次驗證其是否符合規定要求或滿足預期的要求。

  4.2.6對不符合進www.zonexcapitaltr.com行處置后,針對不符合產生的原因,責任部門和單位必須按《糾正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制定和實施糾正措施,以消除不符合產生的原因,防止不符合的重復發生。

  4.3成本事件的評審、響應和處置

  4.3.1當本公司出現成本事件時,總經理應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及時響應,迅速啟動實施預案對成本事件進行應急處置,事件主管部門應跟蹤、監督檢查并驗證處置的結果。

  4.3.2成本事件能產生成本風險,對成本事件的預警和響應等控制應按《成本風險控制程序》執行。

  4.3.3當沒有制定預案的成本事件發生時,有關責任部門和單位應立即向主管部門和成本部報告,對重大事件也可直接向體系負責人或總經理或主管高層領導報告,體系負責人應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對成本事件進行評審(除緊急情況外可容許評審的事件),并做出處置決定,由責任部門和單位組織實施,事件主管部門應跟蹤、監督檢查并驗證處置的結果。

  4.3.4對成本事件的評審,應采用會議方式進行,與會人員必須簽到,有關部門和單位應做好《成本事件評審記錄》,有關部門及公司領導應在《成本事件評審記錄》中簽署意見


并簽字確認。

  4.3.5成本事件的評審記錄,由成本部負責歸檔保存。

  4.3.6對成本事件進行處置后,事件主管部門應組織有關責任部門和單位進行調查和報告,并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按《糾正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制定和實施糾正措施,以消除成本事件產生的原因,防止成本事件的再發生。

  5、相關/支持性文件

  5.1《糾正措施控制程序》

  5.2各種預案

  5.3《成本風險控制程序》

  6、記錄

  6.1《不符合評審記錄》

  6.2《成本事件評審記錄》

  6.3《成本事件調查報告》

篇2:OHSMS不符合項報告

  OHSMS不符合項報告

  對審核中發現的問題,審核組將以不符合項報告的方式提交被審核方和審核機構,并在此基礎上寫出對被審核方OHS管理體系是否有效性的結論。因此,不符合項報告應簡單明了,只陳述客觀事實,不進行分析、評判,但又要使被審核方以此為依據分析問題,確定糾正措施。一份不符合項報告只記錄一個不符合項內容。

  OHSMS標準對“不符合”的定義:任何能直接或間接造成傷亡、職業病、財產損失或作業環境破壞的違背作業標準、規程、規章、或管理體系要求的行為或偏差。

  (1)輕微不符合項

  --與OHSMS標準要求輕微不符合或違反OHS管理體系要求的孤立的(單獨的)事件,就保證所審區域的體系有效性而言,是次要的問題。

  (2)嚴重不符合項

  --與OHSMS標準要求嚴重不符合,或可導致OHS管理體系失效,或會產生嚴重事故后果,或違反OHSMS要求的同一性質的一般性不符合數量太多。如某一要素或某一關鍵過程重復出現失效現象,而又未能采取有效的糾正措施加以消除,形成系統性失效;某一部門體系要素全面失效,例如,各層次中培訓失效或某一車間有害物濃度長期超標,又沒有糾正措施。

  (3)不符合項報告內容:

 ?、偈軐徍瞬块T及負責人姓名;

 ?、趯徍藛T姓名;

 ?、蹖徍藴蕜t;

 ?、懿环鲜聦嵉拿枋?

  -寫明是什么事情(只陳述客觀事實,不作任何分析、論斷);

  -寫明是誰說的或是誰做的(只寫工作職務、不寫姓名);

  -寫明規定的要求是什么(寫出規定的具體內容);

  -寫明必要的細節,使之便于追溯(如合同號、圖紙號、設備號、校準證書號、零件號或標準、手冊、程序、作業指導書的名稱和章節號)。

 ?、莶环项愋?

 ?、藿ㄗhwww.zonexcapitaltr.com采取的糾正措施計劃及完成日期;

 ?、呒m正措施完成情況及驗證。

  (4)不符合項報告的要求:

  -應使用被審核方的習慣用語,以便于理解接受;

  -應對被審核方分析問題、采取糾正措施有幫助;

  -應簡明、清晰、語言確切;

  -應有被審核方代表簽字。

  對發現嚴重不符合項的組織,均不予推薦注冊;對一般不符合項的數量尚不足以構成嚴重不符合項的組織,一般均予以推薦注冊,但須待采取糾正措施,并經審核機構跟蹤確認已符合后,才能予以發證。

  不符合項報告參見表10。

篇3:OHS體系事故、事件、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

  OHS體系事故、事件、不符合、糾正與預防措施

  組織應建立并保持程序,用來規定有關的職責和權限,以便:

  (1)處理和調查:

  -事故;

  -事件;

  -不符合;

  (2)采取措施減少由事故、事件或不符合產生的影響;

  (3)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并予以完成;

  (4)確認所采取的糾正和預防措施的有效性。

  這些程序應要求,通過實施前的危險評價過程對所有擬定的糾正和預防措施進行評審。

  任何旨在消除實際和潛在不符合原因的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應與問題的嚴重性和伴隨的危險相適應。

  對于糾正和預防措施引起的對文件化程序的更改,組織應遵照實施并予以記錄。

  1.理解要點

  當體系出現偏差和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及組織的方針、目標和指標時,此條款要求采取糾正措施,并避免再次發生。對發生的事故要嚴格按國家法律、法規和標準進行調查、處理,做到“三不放過”。本標準要求:建立文件化程序,對不符合現象進行處理,做到:

  1)查清不符合的原因;

  2)采取糾正措施;

  3)修改原有的程序;

  4)對不符合和糾正措施進行記錄。

  2.審核要點

  1)組織是否建立并保持了事故、事件調查分析的文件化程序。

  2)組織是否建立并保持了糾正和預防措施的文件化程序。

  3)在程序中是否明確了負責糾正措施的管理部門,責任是否劃分清楚。

  4)對潛在的重大危險因素發展趨勢是否作過分析,用以指導預防措施的實施。

  5)是否有針對相關方投訴所采取糾正措施的程序,如何監督糾正措施實施。

  6)是否有糾正措施實施的記錄。

  7)是否將預防措施提交管理評審。

  8)是否有對由于采取糾正措施而導致程序變更和文件修改的管理程序。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