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地產結構成本10個關鍵點
前期策劃:地質的考慮
規劃階段:建筑物的排放
方案階段:結構的可行性及合理性,避免返工
擴初階段:結構方案的優化
施工圖階段:結構的精細化設計
施工配合階段:變更、簽證的合理控制
關鍵點1:層高
層高的增加不僅僅對豎向構件的長度和體積有影響同時還影響一系列的間接成本,比如對基礎及相關內容、建筑構件、外裝、設備及運營成本等都有成本影響,據行業內有關單位統計,對于中檔房屋來講層高每增加250px,就增加30元/㎡的造價。
控制好層高并不是要犧牲房屋的凈高,因為房屋的凈高是房產客戶極度關注的內容之一,如果犧牲房屋的凈高就降低了建筑產品的價值,就違背了全方位的控制成本的原則,所以一般情況下控制層高從控制結構的梁高和有效利用機電設計的管道空間上面著手。
1.控制結構的梁高
一般情況下設計單位僅僅從結構成本這單一成本考慮結構梁高的經濟合理取值在1/8~1/12梁高,但是若把層高等因素綜合分析宜取1/10~1/16梁高,這是一個經驗取值,如果在實踐中去應用的話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好和設計人員的溝通工作同時也要做定量的方案比較。
設計院通常的做法,是取結構本身最經濟的梁高(一般為1/8-1/12的跨度),綜合各種成本因素,取值應較正常結構本身最經濟的梁高降低10%~30%。(建議為1/12~1/18的跨度)
2.有效利用機電設計的管道空間
對于有效利用和壓縮機電空間要從兩個方面著手:
首先在機電管線設計時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要求設計院做樓層的綜合管線圖(空調、電纜、水管),采用綜合管線圖對機電管線進行認真的優化,這樣一般可節省近200mm的空間高度,采用綜合管線圖進行優化的另外一個目的就是能夠讓各個專業認真溝通,有效避免差錯。
其次壓縮機電管線空間的另外一個途徑就是讓結構梁和管道空間能夠結合起來,綜合利用,基本方法有:
?。?)采用變截面梁、在機電管線通過處,減少梁截面高度。
?。?)在梁中預埋管或預留洞口,使管線穿過。
?。?)采用設柱帽(或不設柱帽)的無梁樓蓋,使管線與結構柱帽在同一高度空間。
?。?)設計使結構梁的布置與空調管線的布置保持一致,以便結構梁與空調管線共同占用一個空間。
關鍵點2:地下室
地下室結構在結構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設計方案對地下室結構成本的影響也最大,而且地下室的結構離散性比較大,對其他部分的影響和關聯不明顯,做好地下室結構的優化設計對于控制整個結構成本至關重要。
1.地下室層高
地下室層高=建筑凈高(2.2m)+結構梁高(0.9m)+空調管高度(0.4m)+消防噴淋高度(0.1m)=3.6m,水電交叉等在次梁部分進行,因此地下室層高在3.8m左右是比較合適的。
2.空間利用率
對地下室的結構成本控制首先要注意公共大地下室的面積的充分利用,做好單層地下室和多層地下室的方案比較。因為地下室的空間利用率一直是業主和甲方都不注意和關注的地方,一般情況下如果利用充足停一輛車一般只需要利用20㎡~25㎡的面積空間,同時還要關注設備用房的面積是否過大,一般情況下地下空間的面積不做考究,往往把設備空間的面積做的過大,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一般情況下對于自然地質條件較好的場地設置多層地下室比設計單層地下室要節約成本,但是使用單層地下室在用戶使用起來比較方便,這就要結合具體項目和具體項目的自然地質條件做好方案比較,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對地下室的結構成本控制要把握好支護成本的降低,盡量抬高整個±0.000的標高,因為這不僅降低了支護的成本還節約了土方的開挖和外運,減少了地下水豐富區域的水壓力的影響,對地下室的底板和抗拔樁的設計都起到了有利影響。
3.地下水位
要利用好地下水位高度的取值和應用,在計算地下室側板的時候總是把側向土壓力和地下水壓力組合起來計算,同樣在計算地下室基礎荷載的時候也可以充分利用地下水有利的方面進行計算,不過這需要一定的經驗和折減,同時也要把握好抗浮設計水位和最低設計水位,這就要求在做地勘報告的時候做好相關數據的要求,為后面的成本控制和精細化設計服務。
4.地面覆土厚度
要把握好地下室頂部覆土厚度和頂部活荷載的控制,地下室頂部覆土的厚度一般與景觀布置和地下管線的埋設要求有關系,這就要求在設計管理過程中把景觀設計和管網設計提前介入,做好精細化設計和專業配合工作,嚴格控制好地下室頂部覆土的厚度。
?。?)地下室頂板覆土厚度
水電管線的走向、交叉布置以及埋置深度以及景觀種植樹木的要求,是決定地下室頂板覆土厚度的關鍵因素,一般地下室頂板的覆土厚度在1.0~1.5m左右是比較合適的。為了避免上部建筑的設備管線直接穿越人防頂板,設計中往往將地下室頂板降低后覆土,在覆土層中完成上部建筑設備管線的轉換,既避免了對管線采取防護密閉措施,又可以節省投資。
另外,大型地下室頂板的跨度一般較大,僅靠中間向兩邊放坡很難解決排水問題。因此設計中考慮將地下室分成幾個區域,利用輕質陶粒砼找坡,坡向頂板外圍水溝,由區域邊的排水暗溝接入小區管網。
地下室頂板的結構布局形式:主次梁布置、井字梁布置、十字梁布置,帶柱帽的無梁樓蓋。當覆土1~1.5米時,較優的經濟性順序為:主次梁布置、井字梁布置、十字梁布置,對于覆土大于1.5米,則帶柱帽的無梁樓蓋最經濟。
?。?)頂部活荷載
對于一般的設計單位地下室頂部活荷載的取值為10kN/㎡(非人防和消防車道部位),規范中規定這個活荷載取為10kN/㎡是因為考慮在上部結構施工工程中加在地下室頂板上的腳手架等施工荷載,但是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這個活荷載往往和覆土荷載不是同時組合的,這樣實際的荷載組合就比設計荷載組合小了不少,所以對于有經驗的荷載取值這里的10kN/㎡可以換為4kN/㎡,這樣就大大減少了結構成本,不過這些覆土厚度和荷載優化的時候要注意做好根據具體情況的靈活運用,不可千篇一律。
對地下室的結構成本控制要把握好地下室頂板和底板的布置方案,對這些結構布置方案要做好多方案成本比較,要全方位的把握方案的可行性,對方案的取舍要慎之又慎。
關鍵點3:基礎選型和方案比較
1.體系選型與結構布局要合理
基礎部分(尤其是樁基礎)在施工過程中往往是最不容易控制成本的,有的項目實際基礎造價會大幅度超過合同價甚至達到原合同價的兩倍,造成成本控制的不準確,這就
要求在設計管理過程中要認真做好地質勘察設計,摸清地下復雜的地質情況,根據地質情況合理選擇合適的基礎形式或樁型,合理選擇持力層,合理選擇樁長,還是要認真做好精細化設計,做好多方案的比較,用總的成本數據與合理施工周期為依據做好選擇。在基礎方案比較的時候一定要耐心的把具體的方案全部做出來,認真的算經濟帳再確定合理的方案,這時候切忌想當然。
2.結構計算與內力分析要正確
一般情況下估算建筑的重量有個經驗值,供參考,對于框架結構單位面積重量的標準值在12kN/㎡~15KN/㎡;框剪結構為13kN~16 kN/㎡;剪力墻結構為15kN/㎡~18 kN/㎡;框筒結構為14kN/㎡~16 kN/㎡;地下室一般在20 kN/㎡左右。這樣基本上根據建筑方案和地質條件在設計初期對基礎方案進行比較了,然后根據設計條件的成熟逐步深入。
在樁(基礎)的設計時要把握好以下幾點,從而對樁的總量進行優化;
?。?)關注柱底內力的取值,考慮好實際的柱底內力組合。
?。?)關注樁承載力的應用,選擇合適的樁徑和樁長。
?。?)關注樁基礎中地下室底板承載力的利用,一般老土的承載力還可以,這時候地下室的底板和活荷載可以利用老土來承載。
?。?)關注水浮力的利用,利用水浮力抬升建筑物,降低樁和基礎的數量,不過這學要一定的經驗,同時在地質勘測的時候要讓地質部門提供一個準確的歷史最低水位值,有時靠地下水的作用可以使樁的數量有一定的減少。
?。?)關注基礎類型的歸并,一般基礎的歸并不宜超過15%,否則就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費。
關鍵點4:梁的布置和配筋方式
1.梁的布置
一般情況下梁的布置不會有什么大的問題,但是在地下車庫和商業大跨度空間,比如在8.5m*8.5m的柱網下,選擇井字梁還是十字梁就要做個方案比較了,一般情況下對于標準層采用十字梁比井字梁較經濟大概綜合成本(計算鋼筋的數量、混凝土的數量和模板的數量)要低10%左右,對于地下室則采用井字梁比較經濟,對于屋面或荷載較小的時候井字梁和十字梁相差不多;在梁布置的時候還要注意對于一些短墻下一般不需要布置梁來支撐這些短墻,因為通過荷載規范可以知道對于樓板局部有集中荷載是沒有問題的,尤其是住宅的樓板通常情況下是構造配筋,也就是在承載力計算上有一定的余量,加墻后計算也應該不存在什么問題,所以一般在墻長度在3m以內的情況下不再墻下加設小梁。
2.梁的配筋
在梁的配筋方式上要做到精細化設計,在設計的過程中做的細致一點,就在梁配筋上能節省幾公斤,每個梁能不浪費(或節?。坠锬钦麄€項目就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例如設計院在梁的配筋習慣上往往造成一定的浪費,一般設計院對于跨中鋼筋就是簡單的把支座鋼筋截斷一些,剩余的通長布置,這樣就存在一定的浪費,這就需要在做設計管理的過程中,請設計院先提供配筋樣圖,仔細核算并進行耐心溝通,以理服人,真正在設計過程中做好項目的精細化設計。同時還要注意在住宅標準層梁寬通常為200或250這是在梁截面配筋要盡量采用小直徑鋼筋;盡量把梁的鋼筋控制在25以內;主次梁相交處是否需要設計吊筋等等。
關鍵點5:勘察報告
地質勘察費用占比很小,但地質勘察對巖土、結構成本的影響卻很大,特別是對基坑邊坡、基礎以及地下室等與土體有關部分的成本造價將起到決定性作用?,F在常見一些勘察單位以低價中標,卻往往土體取樣與實驗不足,只好向甲方提交偏于安全甚至過于安全的勘查成果,對于甲方是因小失大。因此選取一個當地經驗豐富、服務配合意識好的地質勘察單位,并給予合理的勘察費用是做好報告的關鍵因素。嚴格的勘察要求和勘察報告審核是地質報告做好的重要保障。
地質勘察布孔應滿足以下要求:
?。?)有地下室時勘察方案需考慮滿足基坑支護設計要求。
?。?)同一項目分期開發時,其地質勘察應該同時滿足遠期與近期工程開發的要求。
?。?)需進行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的,在進行地質勘察時,應同時考慮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的要求,并將地質勘察鉆孔作為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所需的工程鉆孔,重復利用。
?。?)布置勘察孔時,應結合地下室(有地下室時)范圍、標高、層高綜合考慮,確定孔距、孔深,以及控制性孔與一般性孔的數量比例。
?。?)當地下室有抗浮需要時,應明確要求提供設計抗浮水位。
?。?)對地質報告,設計單位應認真審閱,并應對地質報告內容及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提出意見并及時反饋給甲方。
勘察報告的取值,應關注基礎選型及地基處理建議、關注承載力的取值建議、關注抗浮設計水位的標高,及可否提出最低設計水位標高。
關鍵點6:基坑、邊坡
在基坑、邊坡的設計中,經驗占70%,計算占30%,因此在當地找一個經驗豐富的設計單位和設計人員是相當關鍵的。
支護設計是通過方案招標確定的,其評標標準為“在滿足結構安全可靠及環境綠化要求的前提下綜合造價最低方案為中標方案”。在設計方案確定后為進一步降低造價、方便施工和縮短進度,需要在計算、構造、施工圖設計等方面進行細致的優化,使設計施工圖在滿足安全的前提下更經濟合理。
由于基坑、邊坡設計中經驗占了決定地位,因此請一個經驗豐富的專家小組對重要基坑、邊坡設計方案進行評審是一個重要環節。
關鍵點7:柱的配筋
框架柱設計第一要素是柱截面尺寸不要摳太緊,即軸壓比不宜太接近限值,這不僅可減少配筋,而且還能較易實現強柱弱梁的要求。
縱筋配置也應有適當余量,角筋可選擇較大直徑,其他縱筋根據計算要求設計即可。箍筋在滿足最小配箍率和計算要求前提下,宜I和II(III)級鋼混用,即外圍箍筋選用II、III級鋼,內部箍筋仍采用I級鋼。這樣可利用強度較高的外圍箍筋增加對內部混凝土的約束,而且容易實現配箍率要求。若全部采用I級鋼,為滿足配箍率,有可能箍筋數量會太多或者直徑過大。若全部采用II、III級鋼,有可能不經濟。剪力墻邊緣構件的配箍可采用類似方法。
關鍵點8:剪力墻
優化剪力墻布置的位置數量,一是建筑物的兩端和周邊重點布置,二是建筑物的內部和中間位置減少布置,以保證結構的抗震扭轉指標滿足要求。
優化剪力墻的長度(墻身用鋼量45%~65%),剪力墻太長,結構本身成本增加,同時又使地震力增加,進一步加大結構成本;短肢剪力墻,抗震性能不好,構造配筋成倍放大,成本也會增大。
最優化的剪力墻長度是其寬度的8倍+100;剪力墻的翼緣小于600時,應關注其結構設計結果。
關于剪力墻的厚度取值,《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中提到:底部加強層剪力墻厚度不小于層高的1/16(
一、二級抗震等級)或1/20(三、四級抗震等級)。但底部商業、底層假復式住宅或架空層層墻高較高,按此規定,厚度必須增加較多,同時變成短肢剪力墻,配筋進一步大幅增加。經過《高規》附錄專門的公式驗算,大部分墻厚不需比標準層加厚或加厚一點即可滿足穩定要求,節省本層造價約15%。
關鍵點9:樓板厚度
標準層樓板厚度50px,占標準層總荷載約3.3%;僅考慮構造因素,板的配筋量與板的厚度成比例增加;標準層樓板50px的厚度增加地震力約3.3%。此外,標準層樓板厚度對梁、柱、墻配筋,以及基礎也有間接影響。
在實際工程中的樓板厚度選擇,建議:
普通3~4米跨度的樓板可取100;高層核心筒部位的樓板可取150;客廳處的異形大板可取120~150;普通屋面板可取120;管線密集處可取120;地下室頂板可取180。
關鍵點10:鋼筋、混凝土材料
結構梁、柱、墻鋼筋統一選取原則:6~200px直徑鋼筋統一采用HRB235;10~300px直徑鋼筋統一采用HRB335;350px及以上鋼筋統一采用HRB400。
樓板鋼筋統一選取原則:優先采用冷軋帶肋鋼筋(3級鋼);板底配筋盡量采用直徑小、間距密的方式配置;當冷軋帶肋鋼筋不能滿足承載力要求時,采用HRB400。
混凝土標號對成本的影響:
?。?)混凝土標高增加,單價直接上升,標號每增加一級,單價提高5%~8%;
?。?)提高標號可顯著減小墻柱的尺寸,增加建筑實際使用率;
?。?)正常情況下標號對梁的承載力幾乎沒影響,因此對梁的截面及配筋影響很小,不宜采用高標號;
?。?)正常情況下標號對板的承載力幾乎沒影響,但可能會提高板的構造配筋率,同時還會增加板開裂的隱患,應盡量采用低標號。
實際工程中混凝土標號的選擇建議:
?。?)普通的結構梁板混凝土標號一般為C25、C30。
?。?)受力較大的梁板混凝土標號可采用C30(C35):如地下室的底板、頂板、轉換層、屋頂花園的樓板等。
?。?)剪力墻、柱混凝土標號按軸壓比控制,使其盡量接近軸壓比規定的上限,同時又使絕大部分豎向構建為構造配筋。
?。?)高層豎向構件砼宜按層數分段,下部樓層提高標號以減少截面,上部降低標號以降低成本。(30層左右:C50~[C45]~C40~C35~C30)
篇2:酒店組織結構
酒店組織結構
一、職能部門設立
?。ㄒ唬┍竟窘M織為總經理負責制。
總經理全面負責公司的經營管理工作。對外代表公司,對內任免下屬人員。部門負責人做好各部門的運營管理工作直接向總經理負責。
?。ǘ└鞑块T職責
1、經營部門
負責公司一線營運(包括廚務部),完成總經理下達的計劃任務指標。
2、行政部門
負責公司人力資源開發、物料及原材料的優化購置、財政事務及控制費用的收入支出、物品管理及保證各類設施正常、安全、良好運作。
二、管理層次
?。ㄒ唬┍揪频甑墓芾韺哟纬式鹱炙问?,垂直管理,分為四個層次:
1、操作層(基層員工)
酒店要為客人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必須通過員工的服務來體現?;鶎訂T工對領班/部長或助理負責。
2、督導層(副理或主任/助理或部長/領班)
副理或主任、助理或部長、領班主要負責日常工作安排,監督本班組服務人員的服務工作,隨時檢查其服務是否符合本酒店的服務質量標準。副理或主任、助理或部長對部門負責人負責;領班對助理或部長負責。
3、部門經營管理層(經理)
部門負責人主要負責本部門人員的工作分工、領導、指揮和監督。同時,還要負責制訂本部門的工作計劃,向上一級匯報本部門的工作,確定本部門的經營方針和服務標準,以求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副理/助理主要協助經理工作、處理日常投訴。副理/助理對部門負責人負責;部門負責人對總經理/董事長負責。
4、決策層(總經理/董事長)
酒店的總經理/董事長主要負責制訂企業的經營方針,確定和尋找酒店的客源市場和發展目標,同時對酒店的經營戰略、管理手段和服務質量標準等重大業務問題做出決策。此外,還要選擇、培訓高素質的管理人員,負責指導公關宣傳和對外的業務聯系,使酒店不斷提高美譽度和知名度。
?。ǘ?、酒店的管理原則
酒店是面向社會的服務行業,要完成對客服務工作,需要各個部門的密切合作,由各個崗位共同來完成。這就需要有統一的管理原則來維護酒店的運作。
1、對直接上司負責的原則
每個員工只有一個直接上司,只對自己的直接上司負責。每個員工只接受一個上司的指令;由直接上司來指揮安排、檢查和督導屬下工作,形成一個一級管一級的垂直領導方式。"允許越級投訴、不得越級匯報;允許越級監督、不能越級指揮;"各安職守,各盡其責。
2、二線為一線部門服務的原則
一線部門處于對客的前沿,他們視客人的需求為己任,客人的需求就是命令。為了保證對客服務機制的暢通,二線部門要樹立大局意識、服務意識,要保障一線部門的工作順利進行。
3、授權的原則
為了提高管理效率,調動下屬的積極性,上司不要大事小事都攬在自己手上,要學會授權。要授權給那些有責任心、工作能力強的下屬,要相信他們的能力。
4、時間管理原則
酒店的工作特點決定了任何一項服務活動都是有時間要求的。一是對客服務有時間標準,二是酒店內部的運行也要有時間規定。這就要求管理人員要牢固樹立"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
5、溝通協調原則
酒店的溝通協調十分重要,強調要加強上下級、部門間、部門內的有效溝通、主動溝通、對客服務溝通,保證溝通順暢。
6、目標原則
目標是每個管理人員遵守的要求,對確立的目標每個管理者要認真完成。目標是一種追求,也是一種壓力。
篇3:房產建筑工程結構圖設計檢查要點
精品源自 物業管理條例
房產開發公司建筑工程結構圖設計檢查要點
1.目的
確保結構設計安全、經濟、合理,對結構施工圖的設計質量進行有效控制。
2.范圍
適用于***有限公司開發的建筑工程結構設計圖審查。
3.職責
結構施工圖設計的審查主要由工程部歸口管理,相關部門協助工作;施工圖紙會審及技術交底由工程部組織,其它相關部門人員參與。
4.內容
4.1.檢查依據
4.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J9-87
4.1.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及1993年局部修訂GBJ10-89
4.1.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J3-88
4.1.4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多層磚房抗震技術規程》JGJ/T13-94
4.1.5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程》及1999年局部修訂條文JGJ3-91
4.1.6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
4.2.檢查要點
4.2.1總則
4.2.1.1建筑物的穩定性、安全性審查,包括地基基礎和主體結構是否安全可靠。單位工程最終沉降量計算值是否滿足有關規定。
4.2.1.2檢查工程設計是否嚴格執行國家強制性技術標準、規范、規程、規定。
4.2.1.3檢查地震設防是否明確:建筑抗震設防分類、基本烈度、設防烈度、近震與遠震、場地土類型、結構抗震等級。
4.2.1.4施工中可操作性如何,有無設計上的功能隱患,設計是否經濟。
4.2.2地基、基礎及地下室
4.2.2.1根據地質勘察報告,在需做地基處理時,應充分考慮當地的地質特點,參考周邊同類建筑的地基處理模式,參考專家意見選擇經濟可靠的地基處理方案,對于軟土地基需作地基沉降、變形計算及提出變形控制措施、建議。
4.2.2.2樁基選型
4.2.2.2.1可根據詳勘報告并結合各類樁基的工程特性、經濟性,確定可選用的樁基類型,提出意見;
4.2.2.2.2組織技術討論會或研討會,對各類可以使用的樁基類型進行技術交流,充分吸收專家和其他技術單位的意見(公司各有關部門均可參加);
4.2.2.2.3根據建筑物四周環境條件、建筑物層高、基坑支護等條件綜合考慮,最終審核樁基形式;
4.2.2.2.4樁基的承載力取值是否合理,對預制樁可通過提前試樁來確定,對人工挖孔樁、沖磚孔樁可通過現場施工取樣和地質報告相互對應來確定,持力層的確定應經濟合理,施工參數的取值應合理,且施工時可操作性強。
4.2.2.3地下室部分。
4.2.2.3.1地下室的留洞。
4.2.2.3.1.1管道穿越地下室的外墻必須預留防水套管;
4.2.2.3.1.2管道穿越地下室的頂板,如位置在室外時必須預留防水套管;
4.2.2.3.1.3地下室防排煙洞口、柴油發電機排煙洞口應特別注意,這些洞口較大且在結構圖上容易遺漏。
4.2.2.3.1.4地下室的留洞在施工前,各專業應匯總校對,檢查是否有會簽,以防遺漏;
4.2.2.3.1.5干管穿越地下室梁的留洞在水平方向應考慮留有較大的富裕,以避免施工誤差,使管道安裝困難。管道穿梁的位置是否對梁的受力不利,是否有加強處理措施。
4.2.2.3.2地下室設備房
4.2.2.3.2.1變配電房、水泵房、柴油發電機房不宜放在較低的位置,以免被水淹;
4.2.2.3.2.2變配電房如在地下室應考慮局部的抬高。
4.2.2.3.2.3發電機房應考慮給排水,一般應設置排水地漏,設置環保除塵的給排水,洗手池,排水應首先考慮能自然排到地下室的排水集坑內,但不能排到電梯集坑內。
4.2.2.3.2.4配電房的電纜溝由于多種原因容易進水,應考慮增設排水集坑采用水泵進行排水。
4.2.2.3.3人防
4.2.2.3.3.1人防的洗消間應設置防暴地漏,施工時應特別注意,應委托專業公司預埋或指導;
4.2.2.3.3.2人防的洗消間等通道應設置放暴門鈴,施工時應注意;
4.2.2.3.3.3穿越人防外墻的管道,在人防一側必須安裝放暴閥門,穿越人防分區墻的管道應在兩側增加防暴閥門;
4.2.2.3.3.4穿越人防分區的電纜橋架應進行封堵處理,電纜周遍應用防火棉封堵,穿越人防外墻的電纜應案規范進行處理;
4.2.2.3.3.5人防工程的防暴電井不應遺漏。
4.2.2.3.3.6DN100以上的管道不應穿越人防頂板,如必須穿越時,應在穿越處做變徑處理;
4.2.2.3.3.7排水PVC管道不得穿越人防頂板和外墻;應注意人防門與結構水電的關系,避免相碰,使人防門打不開。
4.2.3鋼筋混凝土結構
4.2.3.1合理確定建筑物抗震設防烈度、場地類別、抗震等級。
4.2.3
.2結構高度應滿足規范要求。
4.2.3.3結構體系布置正確合理。
4.2.3.4合理設置結構變形縫。
4.2.3.5后澆帶的設置應避開水池、凸窗、衛生間等防水要求高的部位。后澆帶是否有防砼開裂措施;
4.2.3.6設計說明與規范規定、施工圖與計算結構應相符。
4.2.3.7結構構造應滿足規范要求。
4.2.3.8正確選用現行標準圖。
4.2.3.8.1突出墻體外側的懸挑構件如窗臺板、窗式空調機盒及其他裝飾挑檐應現澆;
4.2.3.8.2樓層梁布置要考慮到客廳的方正,梁的突出部位應盡量在廚房、衛生間或小臥室內;
4.2.3.8.3框架梁應滿足梁底距本層建筑標高不小于2300;樓梯間的凈高尺寸不應小于2200,如有可能則盡量設采光窗;
4.2.3.8.4現澆板跨度超過規范的相應要求時應有其他構造或施工措施;
4.2.3.8.5在溫度影響較大的部位是否提高了配筋率;
4.2.3.8.6內隔墻盡可能采用合適的輕質材料,內隔墻選用的材料應減少后期收縮變形較大而引起墻面裂縫的可能;
4.2.3.8.7上部結構有大體積砼時,應有對水泥品種的選用,如轉換大梁(可見地下室及外墻防水部分)
4.2.3.8.8地面荷載應滿足裝飾要求;
4.2.3.8.9樓板厚度的確定應考慮,板中預留的穿線管是否有大量集中的地方及相互交差超過2層的情況;
4.2.3.8.10樓層轉角是否設置了加強鋼筋的配置;
4.2.3.8.11部分裝飾構件如玻璃幕墻、大面積通長窗等與主體結構的連接一般要在主體結構中留預埋件來連接。
4.2.3.9.房屋的開間、進深、層高、平面布局等是否滿足《設計任務書》的要求。
4.2.3.10.校對上電梯機房和上屋面的標高尺寸;上屋面處的平臺標高要略高于屋面最上層面層標高,防止雨水倒泛;標準層以上電梯機房或屋面注意橫梁是否碰頭,標高要核準。
4.2.3.11.樓梯踏步的高寬、平臺寬度不宜小于梯段寬度;封閉式剪刀樓梯兩面開門;如利用剪刀樓梯間作為排煙時,必須有對外的窗戶等。
4.2.3.12.面工程防水、隔熱、泛水等設計是否符合規范或《設計任務書》的要求。
4.2.3.13.電梯井內埋件、牛腿、緩沖器及機房的設計是否符合制造廠提供的電梯資料。
4.2.3.13.構件尺寸、鋼筋用料、混凝土強度等級比計算需要值超過太多時,要提出合理化建議;反之用料不足的要提出增補。
4.2.4砌體結構
4.2.4.1房屋的總高度和層數、層高、長度、最大高寬比應滿足規范要求。
4.2.4.2結構體系正確合理。
4.2.4.3抗震橫墻的間距應滿足規范要求。
4.2.4.4按兩個主軸方向分別進行抗震驗算。
4.2.4.5正確進行砌體承載力驗算及構件設計。
4.2.4.6構造柱設置應符合要求。
4.2.4.7荷載傳遞計算準確,加強上部結構整體性,提高剛度。
4.2.5底層框架磚房
4.2.5.1底層框架磚房總高度、總層數應滿足規范要求。
4.2.5.2底層框架磚房抗震墻設置應滿足規范要求。
4.2.5.3框架柱的軸力應考慮地震傾覆力矩引起的附加軸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