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課外興趣活動管理制度
1.學校興趣活動分為校級和年級兩種。校級為提高組,在自愿報名的基礎上擇優選送。年級為活動組,以活躍生活,普及科學知識為主,學校根據情況統一安排。
2.活動內容: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普及與提高相結合。具體可分為五大類:文字類、科技類、藝術類、體衛類、小制作類。
3.活動時間:年級組每周下午4:30~5:30;校級組(隊)在每周四次的課外活動時間內選定兩次;加強組利用雙休日半天進行集中培訓。
4.檢查人員:學校行政領導及部分教師。
5.具體要求:
(1)學期初,各組(隊)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階段性活動計劃,報教導處審批。每次活動要有簡案,檢查組人員要進行不定期抽查。
(2)年級活動組按月進行合理安排。
(3)校級活動組(隊)要參加區級以上的競賽,做到"有賽必參,有獎必爭",使學生在競爭中得到鍛煉。
(4)學期末,各組(隊)輔導教師要寫出活動總結,并組織全校性的觀摩,展示活動成果。
(5)活動效果要與期末質量考核獎掛鉤。
篇2:附小學生課外、假日活動安全管理制度
附小學生課外、假日活動安全管理制度
1.學生課外、假日活動實行"誰組織誰負責"的安全工作原則。
2.學生的活動一般提倡在校內進行,組織者應落實好安全管理責任制,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3.如組織學生外出活動,途中要注意車輛交通安全,嚴禁超載帶人帶物。
4.不提倡學生到公共娛樂場所開展活動,禁止組織學生參加有危險的活動,如集體到野外、河塘游泳等活動。
5.組織集體外出游玩、野炊等活動,不要搞有危害性的攀登、爬山等活動,在野炊中要注意飲食衛生、用火安全,防止發生食物中毒或火災事故。
篇3:學校體育課運動會課外活動安全防范制度
學校體育課、運動會、課外活動安全防范制度
1、加強體育運動安全教育,使學生了解造成運動傷害的原因、后果及預防措施,掌握自我監督和預防傷害事故的方法,進行科學的鍛煉。
2、體育教師及有關老師要全面了解學生身體素質基本情況,適應個別差異,加強個別指導。
3、要做好準備和整理活動,運動量要適中,重視做好體育活動中的保護工作。
4、要加強組織教學和紀律教育,保證體育活動有序進行。學生因病等請假必須履行手續。
5、學生穿著要符合鍛煉要求,如穿運動服和無跟軟底鞋。不戴帽子和圍巾,身上不要佩帶金屬徽章、別針、小刀和其他尖利或硬質物體等。
6、校內運動會時,不要隨意站在跑道上,不來回穿越跑道或投擲場地。不參加比賽的學生不得接近賽場,應在指定地點有秩序的觀看比賽。
7、體育教師應定期檢查學校的體育活動場地和器材,及時發現和消除隱患。
8、體育器械,非老師許可,嚴禁私自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