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寧實小朗讀能力檢測方案
一、指導思想
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營造學生讀書的氛圍,展現學生個性才華,規范學生用語,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學藝術素養,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二、檢測目的
首先,通過比賽,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養成學生愛讀書的習慣,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其次,檢查學生課外朗讀的成效,引起學生對朗讀的重視,不斷提升自我朗讀的水平;最后,通過檢測活動發展學生語言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三、檢測對象:一至六年級(每班抽查四名同學)。
四、檢測時間及地點:第十六周
星期二中午:一年級(老多媒體教室)二年級(新多媒體教室)星期三中午:三年級(老多媒體教室)四年級(新多媒體教室)
星期五中午:五年級(新多媒體教室)六年級(老多媒體教室)
五、檢測內容及要求:
1.檢測內容為課文中的詞語(20個)、重點語段(200字左右)及古詩詞(一首);課外重點語段(100字左右)
2.朗讀必須使用普通話。
3. 讀準確、讀流利、不唱讀。
4. 能夠讀出真情實感。
六、命題安排:
一年級:z 二年級:z 三年級:z
四年級:z 五年級:z 六年級:z
七、評委安排:
一年級:z二年級:z
三年級:z四年級:z
五年級:z六年級:z
八、獎項設置:
以年級組為單位,每組評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4名,評選出團體總分第一名的班級獎勵30元;按總分評選第一名、第二名的年級組分別獎勵200、160元,評委補助20元。
篇2:軟件檢測實驗室能力驗證方案研究
軟件檢測實驗室能力驗證方案研究
王欣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
1.引言
近年來,各地建立了大批第三方軟件產品檢測實驗室,到目前為止已超過50家。這些機構承擔了國內幾乎全部軟件產品的外部測試工作,其中很多實驗室的業務還介入到了企業的開發過程中。這些實驗室檢測能力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某個地區軟件行業的發展。不同于傳統檢測實驗室,軟件產品檢測實驗室的能力往往無法通過傳統的方法得到。例如,針對傳統的檢測與校準實驗室,可以采取不同實驗室對同一標準物質進行測量,然后對測量結果進行比對的手段。而對于軟件產品檢測實驗室,這種方法的意義就顯得并不明顯。因此,需要一種針對軟件產品檢測實驗室的新的能力驗證方案。這種方案目前在國內和國際上都還沒有形成。
本報告通過對軟件檢測實驗室能力驗證方案的現狀、需求和技術發展趨勢的分析,結合曾經舉辦過的一些能力驗證活動的實際數據,列舉出了建立一整套嚴密驗證方案所面臨的幾大重點課題,并嘗試著就這些課題給出了某種可行的解決方案。最終,本報告試圖通過以上分析,給出一條理論上可行的解決途徑,作為建立第三方軟件檢測實驗室能力驗證方案的一種參考,供相關人員研究。
2.正文
2.1.現狀分析
軟件產業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促進了社會發展。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如何來有效地規范市場上眾多的軟件產品,如何有效地鑒別軟件產品質量的優劣,從而保護消費者利益,引導軟件產業健康發展。無疑,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對軟件產品實施檢測。正是基于這個原因,近年來國內成立了很多從事軟件檢測業務的機構。但是如何來驗證這些檢測機構是否真的具備從事相應檢測業務的能力呢?如何來驗證這些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結果是否準確有效呢?這顯然是企業、用戶以及管理部門共同關心的關鍵問題。
目前,為了保證檢測結果的公正、科學,軟件產品的檢測任務通常由中立的第三方軟件檢測機構來承擔。這些檢測機構在開展檢測業務之前須經過國家實驗室認可委員會的認可。認可后的各個實驗室之間,相同業務范圍內的檢測結果應是互相認可并一致的。然而,由于軟件實驗室相對于傳統實驗室的特殊性,很多檢測實驗室通過認可之后,在同樣業務范圍內的檢測能力仍然相差很多,往往造成彼此間的檢測數據不一致。截止到20**年,國內各類第三方軟件檢測實驗室已經達到了一定數量
(超過50家),覆蓋了我國大部分的行政區域,在軟件產業比較發達的地區,實驗室的數量更加集中,例如北京地區,各種檢測實驗室達到7、8家。上海、廣州等地區也有多家實驗室同時開展工作。這些實驗室中,絕大部分是由于“雙軟認證”任務的需要建立起來的,所以實驗室的檢測業務能力范圍多數均為GB/T17544和GB/T16260。但由于這兩個標準本身的一些原因導致的各個實驗室理解上的差異,以及實際檢測能力上的差別,經常出現某一產品在某地區通過檢測后,在另外一個地區無法通過當地實驗室檢測的情況。為解決這種狀況,除了繼續加強標準化工作以外,急需出臺專門面向軟件檢測實驗室的能力驗證制度。軟件檢測實驗室能力驗證方案的最終用戶雖然是各個第三方軟件檢測實驗室,但這一方案發揮的效果對國內軟件市場的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
在國外,軟件檢測實驗室主要通過市場機制進行約束和調控,有關能力驗證方面的資料非常少。而國內的檢測實驗室統一受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監督管理。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于20**年月13日發布了《實驗室能力驗證實施辦法》,于20**年5月1日起施行。這標志著國家對于各類檢測實驗室能力驗證的重視已經達到了新的高度。
而到目前為止,有關軟件檢測實驗室能力驗證的方法、工具還是空白,所以研制專門面向軟件檢測實驗室的能力驗證工具是管理部門的迫切需求。只有掌控了檢測機構的實際能力,才能規范整個軟件檢測行業,進而促進軟件產業的健康發展。
這一辦法既表明了國家加強實驗室管理的態度,也對軟件檢測實驗室的能力驗證問題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另一方面,軟件檢測實驗室和其他檢測、校準實驗室有很大差別,無法運用傳統手段進行能力驗證。作為實驗室管理機構的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會,目前對軟件檢測實驗室的認可工作基本上仍然以對其他領域實驗室的認可準
則為依據,這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并不適合于軟件檢測實驗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國際標準化組織專門發布了技術文件,國家認可委正在將該技術文件轉化為《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認可準則(CNAL/AC01)在軟件檢測實驗室的應用附加指南》。該文件在一定程度上針對軟件檢測實驗室進行了調整,并提出了部分合乎軟件檢測實驗室實際需求的要求條款。但是一直到目前為止,有關軟件檢測實驗室能力驗證方案的問題,國內外都沒有可借鑒的參考方案。
2.2.總體方案
根據《實驗室能力驗證實施辦法》中第二條的規定,“本辦法所稱的能力驗證,是指利用實驗室間指定檢測數據的比對,確定實驗室從事特定測試活動的技術能力。”參考傳統實驗室的這種比對活動,都是采取標準物質作為測試對象,對各個參加能力驗證的實驗室的實際測量結果進行比較分析,最終得出結論。作為軟件檢測實驗室,其能力驗證的原理也是如此,只是在某些具體問題上與其他實驗室差別較大。這些問題在下面的章節中會詳細討論,這里先給出能力驗證的總體設想方案和其中的幾個主要環節(這些方案和環節中并沒有考慮組織管理上的諸多因素,那部分內容不在本報告的討論范圍之內):
設想方案:
建立一套《軟件檢測實驗室能力驗證用測試對象庫》,也就是一個可以任意組裝和拆卸的軟件模塊庫,這些模塊或大或小對應著GB/T16260中規定的質量特性、子特性或是度量元,當我們要開始一次能力驗證時,確定了要使用的質量模型之后,就從庫中抽取合適的模塊,組裝成測試對象。
主要環節:
(1)設定能力驗證范圍
(2)制備測試對象
(3)分發并實施測試
(4)收集測試結果并進行統計分析針對上面列出的個主要環節,我們一一討論其解決方案及可行性。
2.3.主要課題
(1)設定能力驗證范圍
在這個環節中,我們的任務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a.確定檢測依據和范圍
目前的軟件檢測實驗室,其業務范圍主要是GB/T17544和GB/T16260。其中GB/T16260已經修訂,而與之配套使用的GB/T17544的修訂工作還沒有結束。這兩個標準是針對所有軟件產品的通用標準,覆蓋了軟件產品的全部質量特性。但是一般來說,一個軟件產品并不會涉及到全部這些質量特性。那么哪些質量特性在驗證范圍內,哪些不在驗證范圍內,要給出明確的說明。這些質量特性在GB/T16260中又被分為了子特性和度量元,因此,在確定了檢測依據和范圍之后,應給出本次能力驗證使用的質量模型。
b.確定結果數據的要求
定義了質量特性范圍之后,要對測試結果數據有明確要求。如果測試的依據只是GB/T17544,那么由于該標準并未對測試后產生何種數據進行規定,因此必須在這一環節中給出明確要求。例如,要求給出Buglist,統計錯誤和失效的數量,進行錯誤分布分析等等。同時,由于這些錯誤與失效的嚴重性級別是不同的,因此,還有必要對錯誤的分級進行統一的定義,并要求結果數據中給出相應的級別描述。
如果測試的依據中包括了
GB/T16260,那么由于該標準中將各個質量特性劃分為子特性,并進一步細分為度量元,且給出了將各個度量元測試結果歸結為數值的方法,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應給出進行比對測試時使用的質量模型。也就是說,應列出需要各個實驗室提供結果數據的那些度量元的列表。
(2)制備測試對象
這個環節是整個能力驗證方案中最為艱難的一個環節。其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a.標準結果數據的問題
其他實驗室使用的測試對象是標準物質,其標準的結果數據是已知的;而軟件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標準的結果數據幾乎是無法獲得的。要解決這一問題,方法有兩個。一是向測試對象植入錯誤,并在結果分析時只考慮這些植入的錯誤。
這種方法針對功能性比較有效,但是對于其他質量特性,效果不明顯。二是對測試對象進行反復測試,使結果數據盡量逼近真實數據。這種方法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但是由誰來進行測試是個問題。單獨選取一家檢測機構進行測試很難達到效果;而如果選取多家反復進行測試,測試對象就變得公開。
b.測試對象對標準的覆蓋程度問題
除了結果數據的問題,整套的能力驗證方案必須覆蓋GB/T中規定的所有質量特性,依靠一個單一的測試對象很難達到這一標準,因此,應該采取測試對象庫的方式。也就是說,設計一套可以任意組裝和拆卸的軟件模塊庫,這些模塊或大或小對應著GB/T16260中規定的質量特性、子特性或是度量元,當我們要開始一次能力驗證時,確定了要使用的質量模型之后,就從庫中抽取合適的模塊,組裝成測試對象,分發給實驗室進行比對測試。這部分工作的工作量極其龐大,而且涉及了軟件開發、軟件測試、軟件標準化等不同領域,需要大量的投入。鑒于目前軟件檢測市場上的需求,可以先從功能性方面的模塊入手。
(3)分發并實施測試
這個環節和傳統實驗室的能力驗證沒什么重大區別,可以按照以往經驗進行操作。
(4)收集測試結果并進行統計分析
如果要求結果數據是針對度量元的數值,那么就要給出每個度量元可以接受的結果數值范圍。這個結果數值范圍的確定,應通過嚴密的數學分析,借助統計學的某些概念和公式最終導出。這需要協同其他行業的專家一起來完成。
如果要求的結果數據是Buglist形式,不能只考慮最終發現缺陷的個數,而應對應標準的缺陷列表,為每個缺陷分配權值,再依據加權后的標準缺陷列表,為各個實驗室打分。權值的分配,同樣需要軟件領域和數學領域的專家協同工作來一起完成。
3.小結
通過上述探討,本文提出的解決方案的核心思想,是建立一套《軟件檢測實驗室能力驗證用測試對象庫》。由于工作量和市場需求的問題,考慮先從功能性方面的5個子特性14個度量元入手。
同時,在軟件實驗室能力驗證的實施過程中,還應注意質量模型的設定、結果數據的要求以及結果數據的評判標準等方面的問題。
4.參考文獻表
GB/T16260.1-20**《軟件工程產品質量第1部分:質量模型》
GB/T16260.2-20**《軟件工程產品質量第部分:外部度量》
GB/T17544-1998《信息技術軟件包質量要求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