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自然數的認識》課例研究報告
小學數學教育的改革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我國小學數學教育,既有古代東方數學重視算法的優勢,又有近代教育強調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實踐經驗。但是,面向21世紀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未來,怎樣使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學習,提高認識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時代對未來人才提出了新的標準。我認為數學知識的產生源于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實際的需要,所以我們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自然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通過給學生創設情境,使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數學知識,并從中感受到數學的用處。這樣,一方面使學生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努力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力求把課上的生動、有趣、好懂,提高教學效率。下面結合我所做的河北教育出版社小學數學教材第八冊《自然數的認識》,來談談我們教研組的做法。
在推進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中,我校自20**年11月提出課例研究主題為“創設課堂情景,激發學生興趣”。目的是為了通過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學生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創新素質,一步一個腳印地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有所發展,獲得有價值的數學。本次的課例研究也是圍繞這個主題開展。
我選擇的是四年級的一節數學課作為課例研究的載體,課題為“認識自然數”,主要目的是結合具體情境經歷認識自然數、奇數、偶數,通過認識自然數,能用直線上的點表示自然數,知道奇數、偶數,能判斷一個數是奇數還是偶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節課的重難點是認識自然數,知道奇數和偶數,并會判斷。對學生來說這些都是新的知識,并且都很生硬,怎樣能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本課知識呢?我校課例研討小組在一起進行了集體備課,主要針對解決以上問題做了研究。最后達成了共識,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引起學生的驚奇、興趣、疑問、新鮮等情緒,使教學進程始終對學生有足夠的吸引力,發展他們主動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趣,提高學習效率,我做了以下設計:
教學伊始,為了調動學生的興趣采取了師生互動猜謎的形式,很自然的引出星星問題,出示亮亮和紅紅在星空下數星星的掛圖,引發學生關于星星的很多經驗,通過數星星自然的帶出數字1、2、3、4、5、6,然后用兔博士的話來介紹什么樣的數是自然數。播放紅紅和藍靈鼠的對話,來揭示0也是自然數。接著介紹用直線上的點表示自然數,引導學生觀察畫圖的過程和畫出的圖,來發現自然數的特征,使學生初步感受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出示電影院的插圖,引導學生觀察,然后發給孩子們每人一張電影票,讓他們也像丫丫和聰聰那樣拿票去排隊。然后由兔博士的話很自然的引出奇數和偶數的概念,并讓學生記住0也是偶數。最后大家一起來總結怎樣判斷一個數是奇數還是偶數。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中,我通過創設數星星情境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數學學習不再是單調的老師講,學生聽,而是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也可以說是在玩兒中就可學到許多數學知識。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并且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除了學生平常無意識的觀察、感受以外,有意的生活體驗的積累也很必要。在課中可以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感受生活的機會。但是在嘗試區分電影票中的單數和雙數時,應注意引導。
教師互評:
課后,我校的課例研討小組又在一起進行了評課活動,大家暢所欲言、有感而發,針對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情境等提出了一些建議。有的老師認為教態自然大方,有利于和學生交流溝通,有的老師認為通過創設課堂情境,營造出一種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接受知識,效果佳。還有的認為課堂中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思考,積極參與。
不足之處是:1、在認識自然數后沒有及時的練習;2、在引出自然數概念時太生硬;3、電影院環節應通過創設情境來展開;4、在學生拿票站隊時教師對課堂秩序的把持上有些松弛;5、在每一環節進行前應給學生布置好任務再進行。
針對以上不足之處,我們課例研究成員進行了認真分析,重新修改了教案,再次授課。
二次授課教學片段:
第一環節:認識自然數
一、 激趣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這兒有一條謎語(出示教具)請一名學生來讀一讀,引出“星星”問題。
二、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在晴朗的夜空中閃爍著無數顆星星,你們看(出示掛圖)
2) 引導看圖:大家仔細觀察,圖中的亮亮和紅紅在干什么?(學生充分發言)
3) 請兩名學生來讀一讀他們的對話。
4) 引入“數星星”兒歌,讓學生發現數星星的方法。
5) 板書:1、2、3、4、5、6……(提問:還能繼續數下去嗎?)
6) 聽聽兔博士怎么說(放錄音)
7) 教師總結:像1、2、3、4、5、6……這樣一個一個的數,都是自然數。強調自然數是一個一個數出來的。(重點認識,學生舉例)
8) 播放紅紅和藍靈鼠的錄音,提問:你們聽明白什么了?教師板書:0也是自然數。
9) 介紹用直線上的點表示自然數:
引導學生觀察畫圖的過程和畫出的圖,并小組討論發現了什么,數軸上的箭頭表示什么,來發現自然數的特征,使學生初步感受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第二環節:看電影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 我們認識了自然數,你知道自然數在我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嗎?今天“大眾電影院”要上映一部新的兒童片,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掛圖)
2) 把教材中呈現的插圖重新進行了“情境再現”,這一小
小的改變就使課本上不動的插圖活了起來,和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一樣,有場景,有情節。3) 引導學生邊看邊思考:大家認真觀察,仔細思考,從上面的情境中你發現了哪些問題?(給學生充分交流、發言的時間,讓他們去發現其中的數學知識。)
二、親歷其中,學習知識:
1) 發給孩子們每人一張電影票,讓他們也像丫丫和聰聰那樣拿票去排隊,教師適時地進行采訪,學生說明去區分單號、雙號的理由。這里是為了讓學生們親臨其中來感受單數和雙數的區別和特點。
2) 由兔博士的話很自然的引出奇數和偶數的概念,明確單數又叫做奇數,雙數又叫做偶數。并讓學生記住0也是偶數。(教師板書)
3) 強化練習:教師出示數字卡片,讓學生來判斷是奇數還是偶數。
4) 最后大家一起來總結怎樣判斷一個數是奇數還是偶數。
第三環節、師生互談學習收獲:
?。?、什么樣的數是自然數。
?。?、怎樣判斷一個數是奇數還是偶數。
?。?、通過談話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聯系的重要性。
課后,課例研討小組的教師又一次來評課,認為這次的教學把目標落到了實處;新課程呼喚有情有趣的數學教學,我把教材中呈現的插圖重新進行了“情境再現”,這一小小的改變就使課本上不動的插圖活了起來,和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一樣,有場景,有情節,孩子們情緒高漲,氣氛熱烈;并且學生們活動有收有放,體現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各種手段的運用切實有效,抓住了學生的心理;整堂課上的是生動活潑,通過創設情境,數學知識的溶入就顯得十分輕松與自然,使枯燥的數學問題趣味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聽了大家的合理化建議后,對我的幫助和啟示很大,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要多磨練,多積累,多學習,多反思,勤總結。
這次的課例研討活動使我更加明確通過創設和諧的課堂情境,使學生處于興奮和求知的進取狀態,不但了誘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還能使他們以最佳心理狀態投入到探索新知識的學習之中。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直觀教具,讓學生親身參與,通過一定的實踐,使學生獲得知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既順應了學生好奇愛動的心理特點,引發了學生的興趣,又能使他們在親自感知事物的同時,開拓思維,開發智力,主動地獲取知識。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社會實際聯系起來,激發學生課后積極思考,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有利于小學生鞏固消化知識。從學生們在課堂上興趣盎然、積極投入的表現看出,他們是這么喜歡這樣的課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創設教學情景也是激勵、喚醒、鼓舞的一種藝術。
良好的教學情境,使學生以純真的情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使整個課堂成為一個多方向的感染場所。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帶著自己內心感受和情感去觀察、想象,去理解、掌握,有利于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將學生置于主體,讓學生來充分展示自我才華,是以學生為本的重要體現。
研究前景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給我們廣大數學教師提出的教學建議。的確,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認識數學知識,體驗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的魅力,從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愛玩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為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境,把數學知識“蘊藏”在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中,無疑是讓學生樂學、愛學的最佳途徑。因此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既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又把學習的氣氛推向高潮。
實際上,創設情境的途徑是各種各樣的。還有角色扮演情境、電腦模擬情境、圖畫再現情境等等,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情境創設就在我們的身邊。
篇2:縣中心小學學生數學作業管理規定
縣中心小學學生數學作業管理規定
一、作業布置
l、課堂作業內容要精選。教師要按照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根據學生實際學習狀況,分層布置作業,提高作業針對性,不布置或少布置機械重復性作業,更不能把做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
2、課堂書面作業要有統一的作業本,作業本封面一律用鋼筆清晰填寫校名、班級、姓名。封面封底不得亂涂亂寫,保持整潔。一本作業本一定要用一種色筆書寫;、每次均寫上批改日期。三~六年級學生畫好分數格。長3厘米、寬1.5厘米的長方形對分,后面寫好日期。每次作業與上次作業中間空1行,同一次作業中的兩題之間空1行。
3、作業難易要適度。要根據學生實際能力選取作業題,合理搭配,由易到難,難易適度。對作業規范、完成時間等要提出明確要求,對作業中的難點和疑點要進行必要的提示??刂谱鳂I量,平衡作業負擔。布置作業要有全局觀念,
4、作業總量要適當。要控制課堂作業總量,突出重點,精選精練,課堂作業盡量當堂完成,時間安排在8-10分鐘,每次作業的量不能過大,也不能太少,要能起到鞏固和檢測的作用。
二、學生作業要求
1、每次作業中的書寫力求端正,字跡清楚:每題前都應寫上該題的題號。每次作業應書寫清楚,字體規范,大小勻稱。一般數學要寫在橫格三分之二位置上(偏向下方,上面空出三分之一)。漢字或數字均應靠近下邊的橫線。高年級進行分數四則計算時,分數應占兩格(即分數線在橫線上),同時等號、運算符號也相應移動;但在其它情況中出現分數的書寫(如填空)與一般的數字相同,只占一格即可。
2、在進行脫式計算時,算式不要頂格寫,等號要頂格寫并且上下對齊,不要出現同一行中有兩個或以上的等號的現象;在解方程時,要先“解”字,再求解,不要出現連等的現象。式題,橫式抄題一般前空兩個字位置,如算式較長需換行時必須把整個數字連同運算符號一起換行,不能將數字分開寫;豎式計算一般列在橫式下面居中位置,如驗算可將豎式位置適當移向左邊,驗算豎式必須并列在算式豎式的右邊,豎式中的較長橫線要求用直尺劃。作圖必須使用工具,作線段也應用直尺。
3、應用題的單位名稱、最后答語要書寫完整。
4、有錯題需訂正:若在面批時有錯,則只要將原題擦去后訂正在原處即可;若在其它情況下需訂正,在教師批語下一行寫上“訂正”,另起一行訂正。
5、關于作業本中有錯時,面批的可以讓學生將原來的錯題擦去后訂正在原處;也可以在教師規定的地方訂正,但一定要寫上題號。
三、作業批改
1、作業批改必須認真、規范,批改符號要規范美觀,要用紅筆逐道批改,不要打大而長的對和錯號。
2、評定等級“甲、乙、丙、”和“優秀、良好”及鼓勵性的批語一定要寫規范字。
3、批改日期,當天作業,當天批改。每次均寫上批改日期。低年級作業批改日期寫在作業等第的右下方。中、高年級將等第寫入分數格。
4、訂正要求
當學生作業有錯誤,時,應換行頂格寫上“訂正:”,提醒并督促學生及時訂正。再次批改時,如訂正正確,要在正確的解法上打上“√”;
若訂正后仍舊錯,則請學生在剛才訂正的地方重新訂正。對學生作業要有規范化要求,嚴格訓練。書寫要工整,作業要整潔,格式要規范。不合規范的要求重做,未做的要求補做、補交。
5、作業必須教師親自批改,不能讓學生代教師批改,不能聘請
別人代批。學生數學課堂作業次數不少于所上課時數的80%,補充習題全批全改,《與課堂同行》或《練習與測試》不少于所做作業的60%,
例:
練習×
1、解方程
一個數的4.6倍比9與0.3的積多4.2,求這個數?
解:設這個數為*
4.6*-9×0.3=4.2
4.6*-2.7=4.2
4.6*=2.7+4.2
4.6*=6.9
*=1.5
2、 脫式計算
[0.84+(3.8-7.7÷2.5)]×4.5 12.56-7.8+8.44-2.2
=[0.84+( 3.8-3.08)]×4.5 =(12.56+8.44)-( 7.8+2.2)
=( 0.84+0.72)×4.5 =21-10
=1.56×4.5 =11
=7.02
3、 .問題解決。(題目省略)
解 C=(a+b)×2 解 S=ab
=(4.4+2.5)×2 =4.4×2.5
=6.9×2 =11(cm2)
=13.8(cm)
答:長方形的周長是13.8厘米,面積是11平方厘米。
篇3:中心小學數學作業管理辦法
中心小學數學作業管理辦法
一、作業布置
l、.課堂作業內容要精選。教師要按照數學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根據學生實際學習狀況,分層布置作業,提高作業針對性,不布置或少布置機械重復性作業,更不能把做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
2、課堂書面作業要有統一的作業本,作業本封面一律由任課教師用鋼筆清晰填寫校名、班級、姓名。封面封底不得亂涂亂寫,保持整潔。一本作業本一定要用一種色筆書寫;、每次均寫上批改日期。三~六年級學生畫好等第格。格式為:長4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例圖:每次作業與上次作業中間空2行,同一次作業中的兩題之間空1行。
3、作業難易要適度。要根據學生實際能力選取作業題,合理搭配,由易到難,難易適度。對作業規范、完成時間等要提出明確要求,對作業中的難點和疑點要進行必要的提示??刂谱鳂I量,平衡作業負擔。布置作業要有全局觀念,
.4、作業總量要適當。要控制課堂作業總量,突出重點,精選精練,課堂作業盡量當堂完成,時間安排在8-10分鐘,每次作業的量不能過大,也不能太少,要能起到鞏固和檢測的作用。
二、學生作業要求
1、每次作業中的書寫力求端正,字跡清楚:每題前都應寫上該題的題號。每次作業應書寫清楚,字體規范,大小勻稱。一般數學要寫在橫格三分之二位置上(偏向下方,上面空出三分之一)。漢字或數字均應靠近下邊的橫線。高年級進行分數四則計算時,分數應占兩格(即分數線在橫線上),同時等號、運算符號也相應移動;但在其它情況中出現分數的書寫(如填空)與一般的數字相同,只占一格即可。
2、在進行脫式計算時,算式不要頂格寫,等號要頂格寫并且上下對齊,不要出現同一行中有兩個或以上的等號的現象;在解方程時,要先寫“解”字,再求解,不要出現連等的現象。豎式題,橫式抄題一般前空兩個字位置,如算式較長需換行時必須把整個數字連同運算符號一起換行,不能將數字分開寫;豎式計算一般列在橫式下面居中位置,如驗算可將豎式位置適當移向左邊,驗算豎式必須并列在算式豎式的右邊,豎式中的較長橫線要求用直尺劃。作圖必須使用工具,作線段也應用直尺。
3、應用題的單位名稱、最后答語要書寫完整。
4、有錯題需訂正:若在面批時有錯,則只要將原題擦去后訂正在原處即可;若在其它情況下需訂正,在教師批語下一行寫上“訂正”
,另起一行訂正。
5、關于作業本中有錯時,可以將原來的錯題擦去后訂正在原處;也可以在教師規定的地方訂正,但一定要寫上題號。
三、作業批改
1、作業批改必須認真、規范,批改符號要規范美觀,要用紅筆逐道批改,不要打大而長的對和錯號。
2、評定等級“甲、乙、丙、”和“優秀、良好”及鼓勵性的批語一定要寫規范字。
3、批改日期,當天作業,當天批改。每次均寫上批改日期。低年級作業批改日期寫在作業等第的右下方。中、高年級將等第寫入等第格。
4、訂正要求
當學生作業有錯誤時,應換行頂格寫上“訂正:”,提醒并督促學
生及時訂正。再次批改時,如訂正正確,要在正確的解法上打上“√”;
若訂正后仍舊錯,則請學生在剛才訂正的地方重新訂正。對學生作業要有規范化要求,嚴格訓練。書寫要工整,作業要整潔,格式要規范。不合規范的要求重做,未做的要求補做、補交。
5、作業必須教師親自批改,不能讓學生代教師批改,不能聘請
別人代批。學生數學課堂作業次數不少于所上課時數的80%,補充習題全批全改,《與課堂同行》或《練習與測試》不少于所做作業的60%,
例:練習×
1、解方程
一個數的4.6倍比9與0.3的積多4.2,求這個數?
解:設這個數為*
4.6*-9×0.3=4.2
4.6*-2.7=4.2
4.6*=2.7+4.2
4.6*=6.9
*=1.5
2、脫式計算
〔0.84+(3.8-7.7÷2.5)〕×4.512.56-7.8+8.44-2.2
?。健?.84+(3.8-3.08)〕×4.5=(12.56+8.44)-(7.8+2.2)
?。?0.84+0.72)×4.5 ?。?1-10
?。?.56×4.5=11
?。?.02
3、.問題解決。(題目省略)
解C=(a+b)×2解S=ab
?。?4.4+2.5)×2=4.4×2.5
?。?.9×2=11(cm2)
?。?3.8(cm)
答:長方形的周長是13.8厘米,面積是11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