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物業設備設施維修保養方案

6473

  物業設備設施維修保養方案

  一、房屋和公共配套設施管理及維修方案

  (一)房屋管理

  1、巡檢

  每年12月或1月對房屋共用部位、設施設備、道路、公共綠地等進行全面檢查1次,掌握房屋設施設備完損狀況,對完損程度做出評價。

  在冬、雨季和天氣異常時安排組織房屋設施巡視,對質量較差、易出問題的部位重點檢查。每半年檢查清除一次屋面、檐溝內落葉等雜物,疏通雨水口、落水管等排水設施。

  業主已委托管理的空置房,每周戶外巡視1次,發現門窗損壞、鎖被撬、異味等異常情況及時通知業主,并采取必要的緊急處理措施。

  巡檢工作需做到事事有記錄,并對巡檢情況進行總結。將巡檢結果、維修計劃和需要進行大、中修或更新改造的項目報告業主或業主委員會。

  2、裝修管理

  將住宅室內裝修工程的禁止行為和注意事項告知裝修人。

  對業主裝修房屋的申請,應在2個工作日內給出同意意見或修改意見,并簽訂裝修裝飾管理服務協議。

  業主裝修期間每日巡查裝修施工情況。

  裝修結束后組織驗收。

  驗收合格2個月后組織復驗。

  對裝修中的違規行為及時勸阻,已造成事實后果或拒不改正的,及時報告有關部門依法處理。

  3、油漆粉飾

  木門窗、百葉門窗、封檐板、木欄桿等油漆起皮、剝落或更換的新木件需油飾,每5年油飾1次。

  鋼門窗、鐵皮雨水斗、落水管、鐵皮屋面、鋼屋架及支撐等構件出現油漆起皮、剝落或鐵件銹蝕應除銹、刷防銹涂料后再油飾,每3年油飾1次。

  鑄鐵污水管、水管、煤氣管在刷防銹漆后應刷兩道銀粉。

  樓梯間、共用走廊的室內墻面每5年粉刷1次。

  4、建筑物外立面

  建筑物外立面為玻璃幕墻、瓷磚、仿石、大理石的,至少每年清洗1次。

  外立面為水刷石、干粘石和噴涂材料的,原則上每5年粉飾1次。

  外立面為其他材質的,視材質情況定期清洗。

  因施工等原因致使建筑物、構筑物外立面有明顯污跡的,應當及時進行清洗、粉飾。

  委托合同另有約定的按合同約定執行。

  (二)房屋設備分類

  房屋設備是對房屋建筑內部附屬的和相關的市政、公用設施、設備的簡稱,主要劃分為房屋建筑設備和房屋建筑電氣設備兩大類。

  1、房屋建筑設備

  給水設備:用人工方法提供水源的設備,包括供水箱、供水泵、水表、供水管網等,組成生活給水系統、生產給水系統、消防給水系統。

  排水設備:用來排除污水和雨水、雪水的設備,包括排水管道、通風管、清通設備、抽升設備等,組成生活污水排水系統、生產污水排水系統、雨(雪)水排水系統。

  消防設備:包括供水箱、消防箱、噴淋頭、滅火機、滅火器、消防龍頭、消防泵等。

  2、房屋建筑電氣設備

  供電及照明設備:給房屋提供電源及照明的各種裝置,包括線路、開關、配電箱、安全保護裝置、照明器等。

  弱電設備:給房屋提供特定功能的電子設備與裝置,包括通訊設備、廣播設備、共用天線及閉路電視系統、自動監控及報警系統、電腦網絡系統等。

  防雷裝置:包括避雷針、線路、避雷器、地線等。

  (三)公用設施設備的保養與維修

  1、房屋設備的保養

  實行三級保養制:日常維護保養、一級保養和二級保養。

  日常維護保養:設備操作人員進行的經常性保養工作,主要包括定期檢查、清潔和潤滑,發現小故障及時排除。

  一級保養:設備操作人員與維修人員按計劃進行的保養維修工作,主要包括對設備進行局部解體、清潔和調整。

  二級保養:設備維修人員對設備進行全面清洗、部分解體檢查和局部修理。

  2、房屋設備的維修

  根據設備的完損狀況,分為小修、中修、大修、更新改造。

  小修:對設備進行日常保養、檢修及為排除運行故障而進行的局部修理。

  中修:對設備進行正常的、定期的全面檢修,對設備部分解體修理和更換少量磨損零部件,更換率一般為10%-30%。

  大修:對設備進行定期的全面檢修,對設備全部解體,更換主要部件或修理不合格的零部件,更換率一般超過30%。

  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設備使用到一定年限后,技術性能落后、效率低、耗能大等問題日益嚴重,須更新設備,提高和改善技術性能。

  此外,還有當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發生突發性故障時的故障維修。

  二、設備安全運行管理方案

  對公用設施設備進行日常管理和維修養護。

  設立服務接待中心,公示24小時服務電話。急修20分鐘內到達現場,其他報修按雙方約定時間到達,有完整的報修、維修和回訪記錄。

  建立公用設施設備檔案(設有臺賬),設施設備的運行、檢查、維修、養護等記錄齊全。

  設施設備標志齊全、規范,責任人明確。操作維護人員嚴格執行設施操作規程及保養規范,設施設備運行正常。

  對公用設施設備定期組織巡查,做好巡查記錄。需要維修的,屬于小修范圍的及時組織修復;屬于大、中修范圍或者更新改造的,及時編制維修、更新改造計劃和住房專項維修資金使用計劃,向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提出報告和建議,根據業主大會的決定組織維修或者更新改造。

  消防設施設備完好,可隨時啟用,消防通道暢通。

  設備房保持整潔、通風,無跑、冒、滴、漏和鼠害現象。

  道路平整,主要道路及停車場交通標志齊全、規范。

  路燈、樓道燈完好率不低于98%。

  容易危及人身安全的設施設備有明顯警示標志和防范措施。對可能發生的各種突發設備故障有應急方案。

  三、電氣系統管理方案

  1、供電系統管理

  通過對供電設備設施運行、維護、保養過程的控制,確保供配電系統處于良好運行狀態,滿足xxx所有機電設備、設施正常運作的要求。

  供電管理服務思想:安全第一,用戶至上,精心管理,周到服務。

  (1)供電運行管理

  電氣工程師根據不同設備、設施的性能、技術資料、要求,合理制定《供電設備設施的周期檢定計劃》及相應的操作規程、維護保養規程。

  運行值班人員嚴格按照《運行值班管理規定》實行24小時值班制,對xxx變壓器室、高低壓配電室等有關設備、設施進行巡回檢查,并做好相應記錄。

  運行值班人員在日常設備、設施操作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供電系統《高、低壓配電安全操作規程》進行,并嚴格執行《工作票》、《操作票》制度,確保人身和設備設施的安全。

  運行值班人員必須密切留意和掌握供電設施、設備的運行狀況,發現隱患、故障要及時報告,并做好詳細記錄。

  (2)供電系統維護保養承諾

  維修人員進行日常維護保養工作時必須嚴格按照《電氣維修管理規定》及各種設備、設施的《維護、保養規程》進行,保證供電系統運行正常,設施設備完好率98%。

  維修人員必須熟悉、掌握xxx各系統所有照明器具情況,認真、及時做好維修、更換工作,保證照明系統外觀整潔無缺損、無松落,達到光源完好率、維修更換及時率100%。

  (3)供電應急措施

  在有臺風、暴雨災害時,電氣工程師須及早組織人員對所有供電系統進行預防檢查,做好搶修準備工作。災情過后,對供電系統全面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發生火災時,運行值班人員立即報警并切斷火災區域電源,積極滅火。事后對供電設備、設施全面檢查方可恢復供電。

  2、弱電系統管理

  操作人員受過專業培訓,持證上崗。

  工作時認真負責,精神集中,對異常情況能及時識別,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有切實可行的維修保養計劃,保養、檢修及時。

  對相關設備、設施定期進行調試,使系統處于最佳工作狀態。

  工作、維修、養護有記錄,特殊系統、設備的進入經過授權,密碼有有效保護。

  分系統定時檢查和記錄各部分、各監控點的工作及運行狀態,定期對各類信息、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形成日、月報表。

  3、避雷接地系統管理

  每年雨季來臨之前,對整個避雷接地系統進行檢查維護。在大雷雨過后也要及時對系統檢查,發現嚴重腐蝕、松脫等立即更換或緊固。

  四、給排水系統管理方案

  1、服務承諾

  保證給排水設備設施正常運行,設備設施完好率達98%。

  2、給排水系統運行管理

  給排水系統包括生活給水系統、消防給水系統、消防噴淋系統、排水系統。

  設備運行由專人專職管理,嚴格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定崗定人。

  消防系統定期進行試運行,確保系統安全可靠。

  3、給排水系統的維修保養

  制定科學合理的維修保養計劃并組織實施,合理配置維修操作人員,嚴格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加強日常巡視、檢查。

  (1)給水系統

  每年對共用明裝給水管道進行1次全面檢查維修,對輕度銹蝕應將脫皮清理干凈,在管道干燥的情況下,涂刷防銹漆兩遍,然后再刷兩遍面漆。

  各類閥門定期開關,出現故障的閥門及時修復,閥門應開關靈活。

  建立巡視制度,發現樓內壓力供水管道及泵房、水塔、水箱等損壞、漏水、脫落等及時修復,定期維護保養。

  (2)排水設施系統

  化糞池每年清理2次,出入口暢通,井內無積物浮于面上,池蓋無污漬、污物,清理后及時清潔現場。

  樓面落水管落水口等保持完好,開裂、破損等及時更換,定期檢查,每5年全面更換1次。

  每周清掃1次排水明溝內的泥沙、紙屑等垃圾,拔出溝內生長的雜草,確保排水暢通,無積水。

  每季度對地下管井清理1次,撈起井內泥沙和懸浮物。每半年對地下管井徹底疏通1次,清理結束地面沖洗干凈。清理時地面豎警示牌,必要時加護欄。清理后達到目視管道內壁無明顯粘附物,井底無沉淀物,水流暢通,井蓋上無污漬、污物。

  4、供水系統應急處理措施

  遇有事故及時搶修,一般情況下限水、停水需在24小時前通知用戶。

  檢查漏水的準確位置及所屬水質,立即設法制止漏水。若不能制止時立即通知控制中心尋求增援。

  觀察四周環境,漏水是否影響各項設備。

  利用沙包防止漏水滲入升降機等設備,并需將升降機立即升上最高層。

  利用現有工具設法清理現場。

  如漏水可能影響日常操作、保養及申報保險等問題,須拍照存檔。

  通知清潔人員清理現場積水,檢查受影響范圍,通知受影響單位。

  日常巡視、檢查時留意渠道是否有淤泥、雜物,隨時清理干凈。

  如該地區及建筑物曾經有水浸記錄,平日必須準備足夠沙包備用。

  五、智能化系統管理方案

  針對xxx智能化系統的特點,結合智能化系統管理的經驗,制定如下管理及維護方案:

  建立設備運行及維護人員隊伍,由高素質專業人員負責設備運行及維護。

  對客戶進行多種形式的培訓,通過詳細的使用操作指引、舉辦培訓班、上門指導等方式,讓所有客戶都能全面了解室內智能化系統的各種功能并熟練操作。

  嚴格監控裝修及其他施工工程,監管人員每天至少兩次到裝修現場查看,防止線路被破壞。

  建立供應商檔案,對所有的器件、配件建立詳細檔案,并與供應商、制造商保持聯系。

  日常巡視及定期保養,日常的巡視檢查是及時發現缺陷的最佳途徑,而定期維護保養是發現、解決軟性隱患的最佳辦法。

  六、消防系統管理方案

  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專業消防與義務消防相結合"的方針,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消防管理的法規、條例為準則,結合物業的結構和特點開展消防設施管理工作。

  1、消防機構的建立

  管理處經理負責設立消防設施管理機構,并指揮相關工作。

  護管主管負責監督日常消防設施設備的維護保養,負責執行日常的消防管理工作、值班運行和義務消防隊的工作。

  維修部負責對消防設施設備進行檢查、維護和故障排除。

  消防監管員負責巡回檢查、器材管理、直觀設備設施的檢查、動火作業及相關檔案管理。

  全體員工都是義務消防員,擔負防火、滅火義務。

  2、消防設施器材的配備

  管理處經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建筑防火規范》,配備相應的消防設施、設備、器材。

  結合物業具體情況以及設備運行情況,需要更新、改造、增補等較大項目,由護管主管提出提案,管理處經理審批后實施。

  消防設施器材的管理由消防監管員負責檢查,主要項目有:消防栓、各種滅火器、防火門、各種標識等,并做好相應記錄。

  3、消防設備日常管理

  消防設備的運行由值班人員負責,保證24小時有人值班。

  建立交接班制度,認真填寫消防設備運行記錄。

  如發現設備運行出現故障,及時報告護管主管,護管主管現場確認后通知技術人員及時維修。

  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使用各系統設備。

  按照《消防設備設施維護保養手冊》實施管理。

  發現火警的人員有義務迅速向消防隊報警并馬上派人前往報警地點,迅速采取措施組織救火。

  消防監控室應保持清潔,每周至少保潔1次,每日填寫工作記錄,建檔備查。

  七、用戶報修、維修及回訪流程

  房屋零修、急修回訪工作由客戶服務中心管理員負責。

  維修項目回訪的主要內容包括:實地查看維修項目,向業主了解維修人員服務情況、征詢改進意見、核對收費情況、請被回訪人簽名。

  管理員于每周五對本周所有的零修、急修項目進行回訪(安全設施維修兩天內完成回訪,漏水項目維修三天內完成回訪),保證維修項目的回訪率達100%。

  回訪可采用電話、信函、上門等方式。

  對回訪中發現的問題,24小時內書面通知維修人員限期進行整改。

篇2:食品用設備設施管理維修保養制度

  幼兒園食品用設備設施管理維修保養制度

  為規范餐飲服務食品用設備、設施管理,保障公眾餐飲安全,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食品處理區應按照原料進入、原料處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應的流程合理布局設備、設施,防止在操作中產生交叉污染。

  二、配備與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防蟲、洗滌以及處理廢水、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備或設施。主要設施應易于維修和清潔。

  三、有效消除老鼠、蟑螂、蒼蠅及其他有害昆蟲及其孳生條件。加工與用餐場所(所有出入口),設置紗門、紗窗、門簾或空氣幕,木門下端設金屬防鼠板,排水溝、排氣、排油煙出入口應有網眼孔徑小于6mm的防鼠金屬隔柵或網罩;距地面2m高度可設置滅蠅設施。

  四、配置方便使用的從業人員洗手設施,附近設有相應清洗、消毒用品、干手設施和洗手消毒方法標示。宜采用腳踏式、肘動式或感應式等非手動式開關或可自動關閉的開關。

  五、食品處理區應采用機械排風、空調等設施,保持良好通風,及時排除潮濕和污濁空氣。

  六、用于加工、貯存食品的工用具、容器或包裝材料和設備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無異味、耐腐蝕、不易發霉。食品接觸面原則上不得使用木質材料,必須使用木質材料的工具,應保證不會對食品產生污染。

  七、各功能區和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操作臺、刀具、砧板等工用具,應分開定位存放使用,并有明顯標識。

  八、貯存、運輸食品,應具有符合保證食品安全所需要求的設備、設施,配備專用車輛和密閉容器,遠程運輸食品須使用符合要求的專用封閉式冷藏(保溫)車。每次使用前應進行有效的清洗消毒,不得將食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同運輸。

  九、應當定期維護食品加工、貯存、陳列、消毒、保潔、保溫、冷藏、冷凍等設備與設施,校驗計量器具,及時清理清洗,必要時消毒,確保正常運轉和使用。

  十、用于食品加工操作的設備、設施不得用作與食品加工無關的用途。

篇3:消防設備設施維護保養制度

  消防設備、設施維護、保養制度

  消防設備、設施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公司的整個安全,公司生產技術部應該定期或不定期組織人員進行檢查。規定如下:

  第一條對生產區、庫房旁滅火器材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應該立即并報告部門領導及公司領導,并立即組織人員進行充裝、更換。

  第二條負責對消防水池、手臺消防泵、消防栓、消防水帶、消防戰斗服進行檢查,發現問題應該立即并報告部門領導和專(兼)職安全員,并立即組織人員進行維修、更換。

  第三條 滅火器材檢查內容:

  1、滅火器是否擺放到生產區指定位置、庫房門口,是否被挪動;

  2、滅火器數量是否與記錄一致;

  3、滅火器是否在有效期內,是否適合用于對生產區、庫房內物品進行滅火;

  4、消防水池是否注滿水,水池是否存在跑、冒、滴、漏現象,是否有坍塌現象。

  第四條檢查人員必須嚴格記錄檢查情況,并簽字留底存檔。

  第五條生產技術部應定期檢查消防設備、設施維護、保養工作。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