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CT增強掃描的臨床意義和注意事項介紹

785

CT增強掃描的臨床意義和注意事項介紹

一、CT檢查分幾種?

CT檢查分為CT平掃、增強掃描和CT血管造影(CTA)以及CT三維成像等。病人不做任何準備直接到CT進行檢查稱為CT平掃,哪些情況可以直接平掃,腦外傷、出血性或缺血性腦血管病、腦發育異常,全身骨骼病變,肝內膽道結石、泌尿系統結石,全身各器官上的囊腫,肺間質纖維化、支氣管擴張,頸、腰椎間盤突出,頸腰椎椎骨性椎管狹窄,各實質性器官腫瘤篩查等。

二、哪些情況需要做增強CT檢查,增強CT掃描的意義如何?

凡是懷疑腦腫瘤、腦血管畸形、炎癥,肺腫瘤、縱隔腫瘤,心腦血管病變,全身外周血管病變(阻塞或出血),肝膽胰脾腎、膀胱、前列腺子宮、卵巢以及胃腸道的腫瘤性病變都需要先做CT平掃,再做增強掃描。

怎樣做CT增強掃描呢?增強CT掃描是指經靜脈注射含碘對比劑(造影劑)后再行CT檢查的成像技術,使病變組織與鄰近正常組織間的密度差增加,從而提高病變的顯示率。病變組織密度增加稱為增強或強化,其機制是病變組織內血管豐富或血流緩慢,血腦屏障破壞,含碘造影劑在病理組織中停滯、積蓄而強化。因此增強掃描可反映病理組織性質。常用的碘對比劑有兩種:水溶性離子型對比劑泛影葡胺和非離子型對比劑歐乃派克、優維顯、碘海醇、歐蘇等。由于非離子造影劑泛影葡胺副反應多,現已很少應用。增強CT掃描檢查的目的和臨床意義有哪些?

1、提高等密度病灶和小腫瘤的檢出率

CT雖然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率,但很多病變在CT平掃圖像上由于病灶與所處器官之間沒有明顯的密度差異,CT平掃不能顯示出病灶或腫瘤的大小和形態,需要經靜脈注射對比劑后的增強CT掃描,人為地增加了病變與正常器官之間的密度差異,就可以清楚地發現CT平掃不能顯示的等密度病灶或小腫瘤。CT使用四十年的實踐證明,腦、肝、胰、脾、腎等實質臟器內的小病灶尤其是實質性占位,在平掃圖像上呈等密度的例子比比皆是,單純靠平掃難免有漏診情況,因此,凡是懷疑實質性器官腫瘤需要先做CT平掃,再作增強就不會漏掉等密度的腫瘤。

2、提高良惡性腫瘤性病變的定性診斷能力

CT平掃不僅檢出率低,而且對病灶的定性和鑒別能力也是有限的,動態增強掃描根據病灶增強的有無、程度和增強方式或類型可以提高病灶的定性能力,對典型病例不難作出定性診斷。

3、惡性腫瘤的分期

在已確診的惡性腫瘤增強CT掃描的目的在于提高腫瘤分期的準確性,為腫瘤進行分期、判斷腫瘤手術切除的可能性。

4、鑒別血管還是腫大淋巴結:對于血管性病變的診斷和顯示,動態增強掃描更是必不可少的;對血管性和非血管性病變的鑒別,增強掃描同樣很重要,如血管和小的淋巴結的鑒別是一個明顯的例子。肺門、頸部、盆腔等部位的淋巴結與血管的鑒別在圖像上常常遇到困難,通過增強掃描,濃度高的血管與強化不明顯的淋巴結之間密度差異增大,很容易區別。因此,在日常工作中,CT增強掃描是必需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CT增強目的及適應癥

增強CT掃描的目的是增加病灶與周圍正常組織的對比度或增加供血豐富病變與正常器官之間的對比度,以利發現病灶,或更清晰顯示病灶的范圍和性質。胸部增強目的在于增加病變與正常組織密度相近的病灶、鑒別病變與血管斷面、觀察病變血供情況、血管本身有無病變;肝臟增強目的在于增加病灶與正常肝實質之間的密度差,顯示平掃不能顯示或可疑的病灶、根據增強鑒別病灶的性質、顯示肝內外血管結構、區別囊性病變和實質性病變。

適應癥:

1、顱腦:腦腫瘤、腦血管病變、顱內感染性病變和先天變異等;

2、胸部:適應于病變與正常組織密度相近的病灶、鑒別病變與血管斷面、觀察病變血供情況、血管本身有無病變;

3、腹部:肝癌、肝血管瘤、局限性脂肪肝、肝門癌栓、膽管及膽總管病變、胰脾占位性病變及腹腔腫塊等。

CT增強無絕對禁忌癥,對急性腦外傷、腦卒中、藥物過敏、哮喘、腎衰、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增強要慎重。

三、CT增強掃描流程

1、確定增強CT掃描患者:在日常工作中遇到需要增強的患者,當班醫生應在前一天對需要CT增強的患者交代清楚,提前到CT室待診、且要空腹;并在讀片時對病例進行科內討論。

2、與患者及家屬簽定增強檢查知情同意書:患者及家屬到CT室后,當班醫務人員負責將增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碘過敏反應以及意外、過敏反應及搶救措施等與患者家屬談清楚,讓患者家屬在增強協議書上寫下“同意增強”字樣并簽字,增強知情同意書患者家屬簽字后生效。

3、增強CT后的注意事項:CT

增強結束后患者應按壓針口,防止針孔出血;增強者多飲水,有利于對比劑快速隨尿液排泄;囑病人取CT診斷報告時間及地點,照取增強CT片若干張(根據情況而定),測量病變大小、CT值(包括動脈期、靜脈期、延遲期),片子照好后送診斷室出具診斷報告。

四、CT增強掃描對比劑的副反應

造影劑毒副反應分三類:輕度反應、中毒反應、重度反應;

1、輕度反應的主要癥狀:有全身熱感與發癢,充血,少數紅疹,頭痛頭暈,噴嚏咳嗽,惡心嘔吐等;

2、中度反應的主要臨床表現:全身出現尋麻疹樣皮疹,眼瞼、面頰、耳部水腫。胸悶氣急、呼吸困難、發音嘶啞,肢體抖動等;

3、重度反應的主要臨床表現:面色蒼白,四肢無力,手足厥冷,呼吸困難,手足肌痙攣,血壓下降,心搏停止,知覺喪失,小便失禁等。

五、CT增強掃描造影劑毒副反應處理措施

輕度反應:應使患者安靜休息,吸新鮮空氣或給氧,并觀察發展動態;檢查結束后大量飲水;服用抗組織胺藥物(撲爾敏,苯海拉明等);或再次靜注地塞米松10mg,以防進一步發展。

中度反應:

(1)對無高血壓,無心臟病,無甲亢患者用腎上腺素0.3-0.5ml皮下注射;

(2)靜脈注射地塞米松10-20mg或氫化可的松50mg;

(3)靜脈點滴氫化可的松100mg+5%-10%葡萄糖鹽水;

(4)給氧;

(5)注意保暖;

(6)喉頭水腫者加用地塞米松5mg,腎上腺素1支(1mg)做喉頭噴霧。

重度反應:

(1)繼續上述方法處理,并立即通知領導、有關專家及急診科參加搶救處理;

(2)對血壓下降,心跳微弱者用鹽酸腎上腺素,阿拉明,新福林,多巴胺等,必要時另開一路靜脈點滴5%碳酸氫鈉250ml;

(3)對喉頭水腫嚴重,窒息,青紫應考慮做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

只要認真重視上述預防措施,一旦發生毒副反應及時正確處理,嚴重的危機生命的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六、CT增強掃描造影劑毒副反應的預防措施

1、對每一例需增強掃描的病人均應詳細詢問病史:了解有無高危因素,以便選擇應用造影劑及預防用藥;

2、術前給以皮質激素及抗組胺藥物:動物試驗表明,增強掃描前用皮質激素可減輕造影劑的毒副反應??稍谠煊扒坝闷べ|激素地塞米松10ml靜注。

3、我院全部應用非離子型做增強CT掃描(歐乃派克、優維顯和碘海醇及歐蘇):研究與大量臨床應用表明非離子型對比劑更安全、可靠,即使高危病人,使用也很少發生中、重度反應。但非離子造影劑并非絕對安全,也有極個別死亡病例的報道,故使用時應注意觀察,不能麻痹大意。

4、嚴格控制造影劑用量,掌握注射速度:造影劑應用量應控制在能達到診斷目的的水平即可,盡量少用;

5、注射造影劑時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一旦有副反應者,立即停止注射或停止掃描,立即進行搶救。

篇2:醫療管理:臨床檢驗危急值報告制度

  醫療管理-35 項二十、臨床檢驗危急值報告制度

  1. “危急值”是指當這種檢驗結果出現時,表明患者可能正處于有生命危險的邊緣狀態,臨床醫生需要及時得到檢驗信息,迅速給予患者有效的干預措施或治療,就可難挽救患者生命,否則就有可能出現嚴重后果,失去最佳搶救機會。

  2. 醫院要建立危急試驗項目表與制定危急界限值,并要對危急界限值項目表進行定期總結分析,修改,刪除或增加某些試驗,以適合于本院病人群體的需要,關注來自急診室、重病監護室、手術室等危重病人集中科室的標本。

  3. 建立起實驗室人員處理、復核確認和報告危急值及了解臨床對患者處理情況的程序,并在《檢驗危急值結果登記本》上詳細記錄(記錄檢驗日期、患者姓名、病案號、科室床號、檢驗項目、檢驗結果、復查結果、臨床聯系人、聯系電話、聯系時間(min)、報告人、備注等項目),有關人員都應按此程序辦理。

  4. 臨床醫生接到危急界限值的電話報告后應及時識別,若與臨床癥狀不符,要關注樣本的留取存在缺陷?如有需要,即應重留取標本進行復查。

  5. 在實驗室操作手冊中應包括危急界值試驗的操作規程,并對所有和危急界值試驗有關的工作人員,包括醫護人員進行培訓。

  6. 醫院醫療管理職能部門應該定期檢查和總結“危急值報告”的工作,每年至少要有一次總結,重點是追蹤了解患者病情的變化,或是否由于有了危急值的報告而有所改善,提出“危急值報告”的持續改進的具體措施。

  7. 臨床檢驗的“危急值報告”作為醫院管理評價的重要條件,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建立檢驗醫師制。

篇3:醫療管理:臨床實驗(檢驗、病理)標本采集、運送制度

  醫療管理-35 項二十一、臨床實驗(檢驗、病理)標本采集、運送制度

  1. 臨床實驗(檢驗、病理)部門應制定標本采集規范,包括對患者的準備要求、標本采集的方式與途徑、標本處理、運送、保存環境等內容,要對相關醫務人員進行教育與培訓,使員工能知曉和遵循,避免由于標本采集環節因素而影響分析前的質量控制。

  2. 采集到的標本應有唯一性的識別標志,對有條件的醫院應推行條形碼識別系統。

  3. 標本應在規定的時限內及時送達檢測,避免因暫存環境與時間的延緩,而影響標本檢測結果的真實性,不得將明知是可能是“失真的”檢驗標本送檢。

  4. 建立標本驗收、登記、處理的工作程序,對不符合標本采集規范的標本應及時通報送檢醫師或其它相關人員明確處理意見,不得上機檢測,更不得將明知是“失真的”檢驗結果簽發報送臨床,危及救治質量與病人安全。

  5. 為確保生物安全性與嚴防醫院感染,應逐步采用真空管采血,盛放標本運送工具應加蓋密閉,不得敞開運送,檢查申請單不得與標本容器卷裹混放。

  6. 具有高危傳染性標本、傳染病醫院的標本以及急診搶救病人的標本,在采集后應由專人用專門盛具及時送檢。

  7. 各類標本在采集、暫存與運送過程中發生標本灑漏、標本容器破損等緊急意外事件,有緊急處理的程序與措施。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