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是針對事故制定的事故應急方案,方案就是對事故進行響應應遵循的程序。標準化的事故應急響應程序按照過程可分為接警、確定響應等級、報警、應急啟動、救援行動、擴大應急、應急恢復和應急結束幾個過程。一個標準的預案應該包含的程序及流程如圖所示。
1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
20**年4月8日,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頒布了《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單位版),規定了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的基本要求。導則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危險化學品的生產、儲存、經營、使用、運輸和處置廢棄危險化學品單位。主管部門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一般化學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要求參照該導則。其他類型事故的應急救援預案尚無編制導則出臺,其編寫要求和編寫提綱可以參照《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單位版)。
1)編寫要求
在編制預案時,應分類、分級制定預案內容,上一級預案的編制應以下一級預案為基礎。危險化學品單位應根據導則及本單位實際情況,確定預案編制內容。編寫或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時,應具體描述意外事故和緊急情況發生時所采取的措施,其基本要求是:
(1)具體描述可能的意外事故和緊急情況及其后果;
(2)確定應急期間負責人及所有人員在應急期間的職責;(3)確定應急期間起特殊作用人員(例如:消防員、急救人員、毒物泄漏處置人員)的職責、權限和義務;(4)規定疏散程序;
(5)明確危險物料的識別和位置及其處置的應急措施;(6)建立與外部應急機構的聯系(消防部門、醫院等);(7)定期與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公安部門、保險機構及相鄰生產經營單位的交流;(8)做好重要記錄和設備(如裝置布置圖、危險物質數據、聯絡電話號碼等)等的保護。
對各危險場所要進行重大危險源的辨識、評估或評價,針對辨識、評估或評價結果制定預案,這是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基礎和出發點。對已確認的重大危險源,應預測發生重大事故的狀態和損失程度以及對周邊地區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
對事故的處理和救援,國家鼓勵“重大事故處理專家系統”的開發。“重大事故處理專家系統”是利用計算機系統,對已確定的重大危險源的原始數據和事先預測事故發生后可實施的救助方案進行編制儲存,在事故發生后及時輸入現場數據,經過計算機的邏輯計算和推理,模擬專家思維而做出可行的應急救援措施,優化所需最佳方案,提供給事故救援指揮者進行事故緊急救援的決策選擇。
2)編寫提綱
導則規定預案編制具體提綱如下:基本情況;危險目標及其危險特性,危險目標對周圍的影響;危險目標周圍可利用的安全、消防、個體防護的設備、器材及其分布;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報警、通訊聯絡方式;事故發生后應采取的處理措施;人員緊急疏散、撤離;危險區的隔離;檢測、搶險、救援及控制措施;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現場保護與現場洗消;應急救援保障;預案分級響應條件;事故應急救援終止程序;應急培訓計劃;演練計劃;附件。
3)預案編制前的準備
預案編制前的準備工作包括:成立預案編制小組;制定編制計劃;收集資料(包括所有的下級預案);初始評估;危險辨識和風險評價(包括危險品的狀態、數量、危險特性、工藝流程等;發生事故時的可能途徑、事故性質、危害范圍、發生頻率、危險等級;確定一般、重大、災害事故危險源;對因危險化學品種類不同或同一種危險化學品引起事故的方式不同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劃分類別;對同一類別危險化學品事故危害程度劃分級別);應急救援能力與資源評估。
4)預案的主要內容
(1)基本情況。主要包括單位的地址、經濟性質、從業人數、隸屬關系、主要產品、產量等內容,周邊區域的單位、社區、重要基礎設施、道路等情況。
(2)危險目標及其危險特性,危險目標對周圍的影響??筛鶕σ韵虏牧系姆治?,確定危險目標:生產、儲存、使用危險化學品裝置和設施的安全現狀評價報告;健康、安全、環境管理體系文件;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文件;重大危險源辨識結果;其他。再根據確定的危險目標,明確其危險特性及對周邊的影響。
(3)危險目標周圍可利用的安全、消防、個體防護的設備、器材及其分布。
(4)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
?、賾本仍M織機構設置。依據危險化學品事故危害程度的級別分級設置應急救援組織機構。
?、诮M成人員。主要負責人及有關管理人員;現場指揮人。
?、壑饕氊?。組織制訂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負責人員、資源配置和應急隊伍的調動;確定現場指揮人員;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批準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事故狀態下各級人員的職責;危險化學品事故信息的上報工作;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調動;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負責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數據。
(5)報警、通訊聯絡方式。依據現有資源的評估結果,確定以下內容:全天24小時有效的報警裝置;全天24小時有效的內部、外部通訊聯絡手段(休息日、突發停電、雷電暴雨等特殊情況)。
(6)事故發生后應采取的處理措施。根據工藝規程、操作規程的技術要求,確定采取的應急措施。
(7)人員緊急疏散、撤離。依據對可能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場所、設施及周圍情況的分析結果,確定以下內容:事故現場人員清點,撤離的方式、方法;非事故現場人員緊急疏散的方式、方法;搶救人員在撤離前、撤離后的報告;周邊區域的單位、社區人員疏散的方式、方法。
(8)危險區的隔離。依據可能發生的危險化學品事故類別、危害程度級別,確定以下內容:危險區的設定;事故現場隔離區的劃定方式、方法;事故現場隔離方法;事故現場周邊區域的道路隔離或交通疏導辦法。
(9)檢測、搶險、救援及控制措施。依據有關國家標準和現有資源的評估結果,確定以下內容:檢測的方式、方法及檢測人員的防護、監護措施;搶險、救援的方式、方法及人員的防護、監護措施;現場實時監測及異常情況下搶險人員的撤離條件、方法;應急救援隊伍的調度;控制事故擴大的措施;事故可能擴大后的應急措施。
(10)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依據事故分類、分級及附近疾病控制與醫療救治機構的設置和處理能力,制訂具有可操作性的處置方案,應包括以下內容:接觸人群檢傷分類方案及執行人員;依據檢傷結果對患者進行分類,確定現場緊急搶救方案;接觸者醫學觀察方案;患者轉運及轉運中的救治方案(含傷員轉送途中的醫護技術要求);患者治療方案(包括職工自救、互救方法);人院前和醫院救治機構確定及處置方案(現場急救點的選擇和標志;醫護人員的常規值班表、詳細地址、聯絡途徑);信息、藥物、器材儲備信息。
(11)現場保護與現場洗消。
?、偈鹿尸F場的保護措施;
?、诿鞔_事故現場洗消工作的負責人和專業隊伍。
(12)應急救援保障。
?、賰炔勘U?。依據現有資源的評估結果,確定以下內容:確定應急隊伍,包括搶修、現場救護、醫療、治安、消防、交通管理、通訊、供應、運輸、后勤等人員;消防設施配置圖、工藝流程圖、現場平面布置圖和周圍地區圖、氣象資料、危險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互救信息等資料的存放地點及其保管人;應急通信系統;應急電源、照明;應急救援裝備、物資、藥品等;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的安全,消防設備、器材及人員防護裝備;保障制度目錄(包括責任制;值班制度;培訓制度);危險化學品運輸單位檢查運輸車輛實際運行制度(包括行駛時間、路線,停車地點等內容);應急救援裝備、物資、藥品等檢查、維護制度(包括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的安全,消防設備、器材及人員防護裝備的檢查、維護);安全運輸卡制度(安全運輸卡包括運輸的危險化學品性質、危害性、應急措施、注意事項及本單位、生產廠家、托運方應急聯系電話等內容。每種危險化學品一張卡片;每次運輸前,運輸單位應向駕駛員、押運員告知安全運輸卡上有關內容,并將安全卡交駕駛員、押運員各l份);演練制度。
?、谕獠烤仍?。依據對外部應急救援能力的分析結果,確定以下內容:單位互助的方式;請求政府協調應急救援力量;應急救援信息咨詢;專家信息。
(13)預案分級響應條件。依據危險化學品事故的類別、危害程度的級別、評估結果和可能發生的事故現場情況,設定預案的啟動條件。
(14)事故應急救援終止程序。包括確定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結束;通知本單位及相關部門、周邊社區人員:危險已解除。
(15)應急培訓計劃。依據對從業人員能力的評估和社區或周邊人員素質的分析結果,確定以下內容: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員工應急響應的培訓;社區或周邊人員應急響應知識的宣傳。
(16)演練計劃。依據現有資源的評估結果,確定以下內容:演練準備;演練范圍與頻次;演練組織。
(17)附件。包括組織機構名單、指揮層次示意圖;值班聯系電話;組織應急救援有關人員聯系電話;危險化學品生產單位應急咨詢服務電話;外部救援單位聯系電話;政府有關部門聯系電話;本單位平面布置圖、危險源分布圖;消防設施配置圖、防護設施分布圖;周邊區域道路交通示意圖和疏散路線、交通管制示意圖;周邊區域的單位、社區、重要基礎設施分布圖及有關聯系方式,供水、供電單位的聯系方式;保障制度。
2其他生產經營單位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
其他生產經營單位編制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可參照《危險化學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導則》(單位版)進行編寫。
(1)預案的內容主要應包括:基本情況;危險目標及其危險特性,危險目標對周圍的影響;危險目標周圍可利用的安全、消防、個體防護的設備、器材及其分布;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報警、通訊聯絡方式;事故發生后應采取的處理措施;人員緊急疏散、撤離;危險區的隔離;檢測、搶險、救援及控制措施;受傷人員現場救護、救治與醫院救治;現場保護與現場洗消;應急救援保障;預案分級響應條件;事故應急救援終止程序;應急培訓計劃;演練計劃;附件。
(2)編制預案時應該注意的事項:
?、賾槍Ρ締挝惶攸c進行編制。煤礦行業、非煤礦山行業、建筑行業、民爆行業都有各自的特點,危險目標和危險源都不盡相同。在煤礦、非煤礦山和建筑等行業,危險隨著生產的進程而變化。
?、谑鹿拾l生后應采取的處理措施,其出發點也不相同。煤礦和非煤礦山行業在事故發生后更多的應立足于救人,民爆行業更多的是立足于防止二次事故的發生。
?、廴藛T緊急疏散和撤離方面。地下作業人員的疏散和撤離比地面作業人員的疏散和撤離難度更大,更需要周密的準備和安排。
?、苁鹿示仍矫?。國家現已組建了多個專業救援隊伍,救援基地也正在建設之中。預案編制時,要認真考慮如何充分利用這些專業救援力量。
?、葆t療救護方面。礦山有礦山醫療救護隊伍,國家局礦山醫療救護中心指導協調全國礦山事故傷員的急救工作;省級礦山醫療救護基地根據需要指導、協調省內礦山事故傷員的救治工作;礦山企業醫療救護機構負責企業礦山事故傷員的醫療急救。其他行業根據實際情況對醫療救護進行安排和準備。
篇2:小學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z小學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一、學?;厩闆r
戶部小學共有四處完全小學,九處幼兒園,其中獨立設置的幼兒園五處。
二、學校應急指揮部
應急指揮部是學校整個應急救援工作的指揮中心,負責向上級部門報告和請示,負責與應急部門、鄉政府、縣教育局聯絡,負責協調應急期間各救援隊伍的運作,統籌安排各項應急行動,保證應急工作快速、有序、有效地進行。
(一)組成:
指 揮:**
副指揮:**
成 員:**
(二)學校應急指揮部職責
1.決定安全應急預案的啟動和終止;
2.統一領導事故應急救援工作,確定現場指揮人員,負責應急隊伍和資源的調動;
3.向教育、當地政府、公安、消防、醫療救護、安監等有關應急部門報告,并保持密切聯系;消防等部門人員到達單位后,配合這些部門指揮應急救援工作;
4.向有關部門和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和要求提供救援事項;
5.向單位員工通報事故情況;
6.根據戶部鄉中心小學授權,向新聞媒體公布事故情況;
7.配合戶部鄉中心小學和相關部門負責事故原因調查和善后工作。
(三)事故現場指揮職責
事故現場指揮由應急指揮部確定,其職責是:
1.根據安全應急救援預案,在事故現場指揮救援行動,把事故消滅在初始狀態。
2.指揮現場無關人員有序疏散,撤離到安全區域。
3.負責救護受傷人員和尋找失蹤人員。
4.負責現場應急救援任務分配和人員調度。
5.把事故情況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求援事項向應急總指揮報告。
6.與消防等應急部門合作,提供建議和信息。
7.維持現場秩序,負責事故現場的警戒和保護。
8.負責事故后的現場清理工作。
(四)日常及節假日值勤人員職責
1.在事故發生初始階段,擔當事故現場指揮。
2. 在確認事故即將發生或已發生后,及時向單位領導報告,向上級部門報告。
3.按照應急預案的規定,啟動學校事故應急預案。
4.維持現場秩序,負責事故現場的警戒和保護。
(五)應急救援小組
根據學校特點和需要,分別設置:
1.通訊聯絡組 組長:** 成員:**
2.疏散引導組 組長:** 成員:**
3.醫療救護組 組長:** 成員:**
4.警戒保衛組 組長:** 成員:**
5.搶險救援組 組長:** 成員:**
6.后勤保障組 組長:** 成員:**
(六)應急責任制
1.校長是學校安全第一責任人,負責保證學校安全,是實施學校應急預案的指揮者。
2.事故現場指揮承擔本預案規定的職責,指揮有關人員進行搶險排難。
3.安全工作納入學校年度考核,年度內無安全責任事故,工作成績優良者,作為考核評優的基本條件之一,實行安全事故一票否決制度。
4.對校內發生安全事故,根據責任大小,實施批評或行政處分、經濟上處罰等措施。
三、應急救援通訊錄
應急人員聯系電話:(附表略)
篇3:(學校)電梯意外事件或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 學院(校)電梯意外事件或事故的應急救援預案一、電梯困人應急預案
1、接到報警或發現有乘客被困在電梯里,一方面了解電梯困人地點、人員情況,以及電梯所在樓層,另一方面聯系維保單位前往解救。
2、電梯管理員立即趕赴現場與被困人員取得聯系,并安慰乘客,要求乘客保持冷靜,耐心等待救援,尤其當被困乘客驚恐不安后非常急躁,試圖采用撬門等非常措施逃生時,要耐心告誡乘客不要驚慌和急躁,不要盲目采取無謂的行動,以免使故障擴大,發生危險。注意在這一過程中,現場始終不能離人,要不斷與被困人員對話,及時了解被困人員的情緒和健康狀況,同時向領導匯報。
3、維保單位人員接報后,應立即前往現場解救,在解救過程中,若發現被困乘客中有暈厥、神志昏迷(尤其是老人或小孩),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到場,以便被困人員救出后即可進行搶救。
4、被困者救出后,立即請電梯維保單位人員查明故障原因,修復后方可恢復正常運行。
5、管理員應記錄事情經過,包括接報時間、維修人員到達現場時間、被困人員的解救時間、電梯恢復正常運行時間。若有公安、消防、醫護人員到場,還應記錄到場和離開的時間、車輛號碼,被困人員有傷者,應記錄傷者情況和被送往的醫院。
6、維修單位人員應詳細記錄故障發生時間、原因、解救辦法和修復時間。
二、突發停電應急預案
1、在接到停電通知的情況下,管理部門應事先通知各部門,并在主要出入口發布停電通告,同時,維保單位應做好停電前的應變工作。
2、在沒有接到任何通知,突然發生停電的情況下,維修單位應立即確認是內部故障停電還是外部停電,若系內部故障停電,應立即查找原因采取措施,防止故障擴大。若系外部停電,一方面要防止突然來電引發事故,一方面致電電力公司查詢停電情況,了解何時恢復供電,以便隨時應變。
3、管理部門立即會同維修單位人員分頭前往各樓檢查電梯運行情況,發現電梯關人立即按照電梯困人應急預案施救。
4、管理部門安排員工到主要出入口、電梯廳維持秩序,保安加強保安措施,嚴防有人制造混亂,渾水摸魚,必要時關閉大門。
5、突發停電的預防措施
(1)各部門應配合維修人員經常檢查應急照明和緊急廣播系統,確保正常。
(2)管理部門應提醒各系部備置一些應急照明燈,以防停電。
(3)保安部、維修單位除配置巡邏、檢修用的電筒外,還應配置手提式應急照明燈,并及時充電保養,保持完好。
三、發生火災時的應急處理
1、及時與消防部門聯系并報告有關領導。
2、按動有消防功能電梯的按鈕,使消防電梯進入消防狀態,以供消防人員使用,對于無消防功能的電梯,應立即將電梯直駛至首層并切斷電源,或將電梯停于火災尚未蔓延的樓層。告誡轎廂內乘客保持鎮靜,按救援程序實施后,組織、疏導乘客離開轎廂,沿安全通道撤走,將電梯至于“停止運行”狀態,用手關閉廳門、轎門、切斷電梯總電源。
3、井道內或轎廂發生火災時,應即刻停梯疏導乘客撤離,切斷電源,用滅火器進行滅火。
4、對于有共用井道的電梯發生火災時,應立即將其余尚未發生火災的電梯停于遠離火災蔓延區,或者交給消防人員用以滅火使用。
5、相鄰建筑物發生火災時,也應停梯,以避免因火災而停電造成困人故障。
四、發生地震時
1、根據地方人們政府向預報區發布的緊急處理措施,決定電梯是否停止,何時停止。
2、對于震級和強度較大,震前有沒有發出臨震預報而突然發生的地震,一旦有震感就近停梯,乘客離開轎廂就近躲避,如乘客被困轎廂內則不可自行逃出,保持冷靜等待救援。
3、地震過后應對電梯進行檢查和試運行,正常后方可恢復使用,當震級為四級以下,強度為6度以下時,應對電梯檢查,供電系統有無異常,井道、導軌、轎廂有無異常,已檢修速度上下全程運行,發現異常即刻停梯,并使電梯反向運行至最高站停梯,由專業人員檢查修理,待上下合程運行無異常并多次往返試運行后,方可投入使用。
五、發生濕水時
1、在遇到臺風、雷暴、洪水等惡劣天氣時,應實施預防性措施,加強電梯巡視檢查,關好機房窗戶和門。電梯機房主屋頂或門窗漏雨而進水,底坑因建筑防水層處理不好而滲水,暖氣及上下水管道、消防栓、用水等泄露造成電梯濕水事故時,除對建筑設施采用堵漏措施外,還應采取應急措施。當底坑內發現少量進水或滲水時,應將電梯停在二層以上,終止運行,切斷總電源。
2、當樓層發生水淹而使井道或底坑進水時,應將轎廂停于進水層站的上二層,停梯斷電,以防止轎廂進水。
3、當底坑井道或機房進水很多,應立即停梯,斷開總電源開關,防止發生短路、觸電事故。
4、發生濕水時,應迅速切斷漏水源,設法使電氣設備不進水或少進水。
5、對濕水電梯應進行除濕處理,如如采取擦拭、熱風吹干、自然通風、更換管線等方法。確認濕水消除,絕緣電阻符合要求并經試梯無異常后,方可投入運行,對微機控制電梯,更需仔細檢查以免燒毀電路板。
6、電梯恢復運行后,詳細填寫濕水檢查報告,對濕水原因、處理方法、防范措施記錄清楚并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