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經濟學院教師說課規范

4017

  經濟學院教師說課規范

  一、說課準備

  在認真領會課程標準精神,深刻理解教材內容,全面了解學生實際的基礎上,精心設計說案;說案字數2000左右。

  二、說案包括以下內容

  1、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大綱、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2、課程資源的組織與應用:闡明所選用的主要課程資源的目的以及這些資源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闡述教材重點和難點,以及它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教法設計: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設計恰當的教學方法,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提倡教學中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效整合;

  4、學法指導: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科學探究、合作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5、教學過程:教學總體思路及主要環節設計的理論依據;教學思路主要包括:課前準備、課堂導入、師生雙邊活動的具體進程、學法指導(實驗操作指導)具體步驟、板書設計、作業布置、預期教學效果等,注意預測教學過程中師生體驗的過程性課程資源的利用;

  三、按說案進行說課,要求重點突出,條理清楚,語言規范、簡潔,用詞準確,有表現力

  說課時間: 15-20分鐘;

篇2:學校小學青年教師說課比賽方案5

  學校小學青年教師說課比賽方案5

  一、指導思想: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說課”已經成為教師鉆研教材,探討教學方法,實踐教學手段,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一種好方法,也是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有效途徑,更是廣大教師進一步學習新課程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夯實教學基本功,提高教科研水平的一項內在要求。為了提高我校教師的教學水平,加強教師的校本培訓工作,促進和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水平,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學校將于5月11日開展青年教師說課比賽活動。為確?;顒拥捻樌_展,特制定本方案。

  二、參賽人員

  數學學科青年老師

  三、比賽內容

  由參賽教師按現行教學內容自選一節課。

  四、比賽方式

  每位教師通過抽簽方式決定比賽順序,按說課原則和要求進行15分鐘說課。

  五、比賽時間

  5月11日下午

  六、比賽地點

  學校多媒體教室。

  七、評比辦法

  1、原則:公正、公平、公開;

  2、評比打分:比賽采用評委評分的方法進行。

  八、評委組成:

  ***

  九、評分標準:(見附表)

  十、有關要求:

  1、說課要以教學實踐為基礎,全面把握說課內容。

  2、分析應有充分的理論依據或本人教學實踐經驗總結的成熟觀點。

  3、教學目的、教法、學法及教學程序設計要根據學情,堅持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指導思想,充分體現對學生的能力培養。

  4、詳略得當,重點突出,表現專長,鼓勵創新,顯示特色。

  5、體現參賽者的基本功:教育理論水平、實際教學業務能力和教學組織能力。

  6、可以采用多媒體課件輔助,優化教學過程。

  7、說課限時15分鐘以內。

  8、說課結束之后,上交說課稿

說課評分標準

參賽者姓名

說課內容

評委

項目

分值

評分要點

分值

得分

主要優缺點

說教材

20

講清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

5

教學目標全面、明確、恰當,符合教材和學生實際,并能說出依據

5

教學重點、難點把握準確

5

教材處理恰當,符合教學實際

5

說教法、學法

25

本課時的教法選擇及理論依據

5

面向全體,因材施教,主體突出

5

注重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5

重視學習興趣和道德情感培養

5

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5

教學程序

45

整體設計新穎、合理,有理論性

10

教學方法、教學媒體的選擇符合教學原理,切合學生實際,適合教學要求

10

重要教學環節的設計合理,能用教學理論加以闡述

10

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10

注重反饋、矯正,使學生對教學目標有較高的達成度

5

語言儀表

10

普通話準確,語言規范、流暢、邏輯性強

5

教態自然大方

3

儀表端莊

2

總分

100


篇3:北京版八年級下冊《桃花源記》說課稿

  北京版八年級下冊《桃花源記》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桃花源記》是北京版八年級下第七單元四篇游記中的一篇,本文描寫生動優美,記敘簡潔,線索清晰,語言較為淺顯,是單元開篇。書中明確指出:“這個單元學習的重點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大綱》對閱讀能力的要求:“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有意識的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在《桃花源記》中,詩人“以文為辭”,虛構了一個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園詩《歸園田居》所描寫的田園生活更美,更理想。詩人以洗煉的筆墨,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沒有塵世羈絆的人間樂園——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記》更具有文學的欣賞性,對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培養文言散文的審美情趣有著重要的作用,而課文所蘊含的作者的社會理想及矛盾心理較為含蓄。

  由于初二年級學生知識積累有限,形象思維能力仍占主導地位,抽象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學生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依據《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桃花源記》的教學重點、難點可以這樣確定:

  教學重點:感受桃花源的美景,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教學難點:理解評價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教學目標: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準確的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感受桃花源的美景,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達的美好理想。學會積累遷移,培養想象能力、創新能力。

  二、學情分析:

  初二學生已學過幾篇文言文,已初步懂得結合注釋學習文言文,但是學生的注意還是以無意注意為主,思維逐漸由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過渡,對感性的問題有興趣,有思維力度的問題也易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另外,學生的具體水平及差異不同,因此,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問題設計有梯度和層次,引發思考,鼓勵培養學生自信,感受成功,感受作品之美,成為教學的關鍵。

  三、教學設想:

  教學這篇名作,要引導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懂課文大意,然后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教學中采用誦讀、討論和合作探究的方法,激情增趣,領會情感,學懂課文。由于本文故事性強,語言淺顯易懂,學生學起來定會覺得興味甚濃,疏通文意決非難事。同時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可持續學習能力。因此,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疏通文意、了解內容、探討主題、拓展延伸。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1、誦讀法:朗讀是學生習得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它具有喚起形象、表達情感、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短一ㄔ从洝肥且黄牢?,只有讓學生熟讀成誦,才可能習得語感,在此基礎上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優美意境。

  2、想象法: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庇纱丝梢?,想象力對人的發展的重要性。本文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虛構故事,教學時引導學生發揮合理的想象,領會作者的意圖,評價桃花源社會。

  3、“時空連線”電視采訪情景創設的方法,注重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投身其間。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又富有個性的火花閃現。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指導思想是教師作為啟發者和鼓勵者,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主動參與學習,攝取知識,培養能力。整個教學過程主要是以朗讀為紐帶,以桃源美景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教學基本流程如下:

  教師導:誦讀感知—— 分步品讀 —— 積累遷移

  學生學: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

  具體操作如下:

 ?。ㄒ唬胄抡n,激發興趣

  好奇心是想象的起點。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教師口述桃花源的故事,創設情感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神奇的世界,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中。

 ?。ǘ┓磸驼b讀,整體感知

  從認識的心理過程來說,這一環節是學生的感性認識階段,它是學生進行想象的基礎。設計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掃清字詞的障礙,習得語感,積累感性材料。其具體步驟是:

  1、學生聽配樂朗誦,以此為示范向導,讓學生進入情境;

  2、學生自由讀,讀法自定,或朗讀,或默讀。這是尊重學生的“個體”認知個性,引導他們樂于去讀。此時,教師用幻燈片把一些易讀錯的字(如阡陌、語云、郡下、詣、驥、邑人)投影出來,供學生參考。

  3、小組內互評,看誰讀得最清楚、流利。通過討論比較優劣找差距,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4、“讀”后寫出一句話,把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感受表達出來,并與本組的同學交流,看誰寫得最簡潔。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ㄈ┓植狡纷x,理解、欣賞文章精妙的意境之美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將充分利用中學生好想象特點,化身主持人進行采訪,學生以漁人或桃源人身份說話,從而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認真揣摩課文中所表達的形象,通過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養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一環節分兩步進行:

  1、帶領學生欣賞桃源的自然美

  這一環節的設計以“桃源美景”為核心,讓學生入情入境,展開豐富的想象,運用句式:“這里的……美,你看(聽)……”進行創造性的描繪。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2、引導學生體會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畫卷——社會美。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理解桃源的社會美,才能真正理解本文的主旨。因此我將進一步引導學生發揮合理的想象,理解“世外桃源”的內在美—社會美,深化學生的美感,形成初步的理性認識。具體的做法是:

  先啟發學生思考:“桃花源除了景美,還能讓我們感受到什么美?”讓學生以漁人或村人的身份講述這里生活的美。目的是讓學生入情入境,去發現“美”,創造“美”,培養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這里沒有戰亂,沒有階級,人們過著怡然自樂的生活,此時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利用這一點讓學生把全文再誦讀一遍,使學生加深對桃源“美景”的體驗。在學生還陶醉在環境幽美、其樂融融的桃源勝景時,進入下一步的學習。

 ?。ㄋ模┱显u讀——理解評價作者的理想

  這是教學的難點,主要通過啟發思考和學生自己的討論來突破,同時使用多媒體幻燈片輔助教學,提供背景資料。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內涵,通過想象誘導學生的發散思維,從中得出有規律的認識,即上升為理性的認識。

  分組討論:這么美的地方它存在嗎?你有什么根據?如果不存在,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虛構呢?此時我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對學生的思路、表達等方面點撥。并進一步對學生進行理想的啟迪和熏陶,啟發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陶淵明的理想社會能實現嗎?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怎樣的社會?

 ?。ㄎ澹w納總結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對文章的認識已從開始的感知形象過渡到理性的認識。此時由學生自我總結已是水到渠成,因此我通過問題的形式啟發學生思考: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談學習這一課的感受,也可以談學習方法等等。

  在學生正感受到“收獲”的滿足感時,我讓學生在以下的兩件事中作出選擇,把“收獲”變為創造。

  1、 選一段你最喜歡的文段有感情地讀給全班或本組的同學聽

  2、 用你的筆畫出你心目中的桃花源,制作一期墻報。

  這一環節設計主要是讓學生把心中想象的“世外桃源”或者用心讀出,或者用筆繪出,使課文蘊涵的美育價值在學生的讀、寫、畫中充分顯現出來,實現“美”的再創造,培養創新能力。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以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n后延伸

  現代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睆恼J知心理來說,這是學習的必然,也是能力的延伸。因此我將通過布置課后作業,把學生對桃源美的感受延伸至課外,開闊視野,了解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閃光的藝術魅力。具體說就是要求學生課后選讀以下詩作:陶淵明的《桃花源詩》,王維的《桃源行》。

  板書設計:

  自然美——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桃花源人間樂園

  社會美——和平恬靜,怡然自樂

  各

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課文是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ㄒ唬┱n文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桃花源記》是初中語文語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文言文課文。這是一篇“記”類文章、文質優美、又居單元之首,學好它是極其重要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鞏固學生的文言常識和學法,并引導學生利用以往學習現代游記類散文和其他記事散文中掌握的知識,形成的能力,來學習這篇文言課文。

 ?。ǘ┙虒W內容

  《桃花源記》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藝術作品,表達了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它借助虛構的故事來表現作者的社會理想,給作者展現了一個風景奇麗秀美,人民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的理想境界,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作者十分清楚地看到,在當時的條件下這樣的理想是無法實現的。

  作為本單元的重點,又是一篇文言文,在教學上,首先要幫助學生解決文字障礙,然后引導他們把握文章的大意,了解文章的主旨,并從現代的角度對文章的主旨作進一步思考。于是,我把本課共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了解作者,把握“記”文體特點,疏通文意并熟讀;第二課時,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并從現代文的角度對文章作進一步品讀,這里我要講得是第二課時。

 ?。ㄈ┱f教學設想

  1、說教學目標的設置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初二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他們已經能夠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能讀懂課文的意思。同時這篇文章又有著自身的特點:首先,故事性強,頗具傳奇色彩。其次,作者借虛構的故事表現自己的社會理想,全文籠罩著似有若無的神秘虛構的色彩。最后文章的語言優美雋永,瑯瑯上口,值得品位?;谝陨蠗l件,所以我在處理教材時,將第二課時定為“美文美教”,把本課的目標定位以下的幾點:

 ?。?)知識目標:熟讀成誦并背誦課文。

 ?。?)技能目標: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會翻譯課文。

 ?。?)情感目標:了解 “世外桃源”所寄寓的作者的社會理想。

  2、說教學重點、難點

  《桃花源記》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千古美文,作者用精妙的筆墨為我們構置了一個令人神往的桃源勝境。怎樣引導學生去品讀這個桃源勝境成了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同時二年級學生的知識有了一定積累,但是抽象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學生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依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桃花源記》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可以這樣設定:

 ?。?)教學重點:感受桃花源的美麗、神奇和幸福。

 ?。?)教學難點:理解、評價作者心中的理想社會。

  3、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啟發學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而激發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4、說課前準備

  學生:(1)課前預習,根據注釋及工具書自行通譯課文,找出疑難問題。

 ?。?)查找出作者及寫作本文的有關資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點燃的火把?!睘榱诉_到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確定本課教法的指導思想是:想方設法引起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積極思維,熱情參與,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具體做法如下:

  情境設置法——激發感情,引起興趣

  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點撥法——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其中點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謂點撥法,就是在關鍵處進行恰到好處的啟發引導 ,讓學生展開聯想,拓展思路,把問題引向深入,高質量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梢哉f,點撥法是開啟學生智慧,點燃思維火花,提高教學效率,解決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現象的一把金鑰匙。

  三、說學法

  眾所周知教法的根本是學法,只有把“學法”教給學生,才能達到不教,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

  學情分析:本文是一篇傳誦千古的美文,學生學習的興趣很濃。但是,鄉鎮學生閱讀面窄,寫作水平低,他們對作者思想根源把握不了,造成了對課文的品讀、理解有一定的障礙。因此,我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重在指導學生“美美地聽”、“美美地讀”、美美地品”、 “美美地說”。力爭通過這些環節使學生感受本文的意境之美并在此過程中培養能力。

  根據以上學情我把學法確定為:

  1、誦讀法:朗讀是學生習得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它具有喚起形象、表達情感、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短一ㄔ从洝肥且黄牢?,只有讓學生熟讀成誦,才能習得語感,在此基礎上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優美意境。

  2、想象法: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道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庇纱丝梢?,想象力對人的發展的重要性。本文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虛構故事,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發揮合理的想象,領會作者的意圖,評價桃源社會。

  3、自主合作探究法:本課將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學習規律并形成習慣。通過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活躍課堂氣氛。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指導思想是力求實現課堂教學模式從單一“接受”到“創新”發展的轉型。教師作為啟發者和鼓勵者,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主動參與學習,實現知識的能力化、認知和情感的結構化。整個教學過程主要以朗讀為紐帶,以桃源“美”境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

  教學基本流程如下:

 ?。ㄒ唬肭榫?,激發興趣(約5分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始終抓住這點,通過不同的方法,調動學生的興趣。為此,我是這樣設計導入?,F在請大家觀看一段“再現桃源生活”的視頻進入陶淵明筆下描繪的世界。創設情感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神奇的世界,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中。

  設計意圖:以視頻渲染情境,引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回想,激起學生對審美的感知和想象。為本節課學生的認知活動尋找一個“??奎c”“發展點”。

 ?。ǘ?配樂朗讀,促進理解(約10分鐘)

  這一環節的出發點是以誦讀促理解,以理解促鑒賞,以鑒賞促陶冶,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1、學生聽配樂朗讀,感受畫面,讓學生進入情境;

  2、學生聽音樂誦讀。這是尊重學生的“個體”認知個性,引導他們樂于去讀。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走入文本,讀出感覺。

  3、“讀”后讓學生寫出一句話,把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感受表達出來,并與本組的同學交流,看誰寫得最簡潔。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設計意圖:此環節既有精美畫面又有名家朗誦,再加上學生對課文的初步感知,為“品味語言”環節做好準備。

 ?。ㄈ┵p讀課文、品說桃源之美(約15分鐘)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將充分利用中學生好想象特點,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認真揣摩課文中所表達的形象,通過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養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在這里我設計了三個句式“桃源之美,美在……”,“桃源之樂,樂在……”“桃源之奇,奇在……”引導學生從“美”“樂”“奇”三個方面走入文本,品讀課文,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創造性描繪。

  由于學生是個靈活的個體,他們的思維無拘無束,語文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預習課文,寫一段描繪桃源之美的文字。經過預習,課堂上學生們描繪了一個又一個優美的畫面。在互相傾聽中,他們提高了自己的寫作水平,也展現了自己的風采。

  設計意圖:給學生一個思考的方向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在賞讀中明白桃源之美美在自然,美在人情;文章之美美在敘事簡明,情節曲折,語言雋永。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創新和語言表達能力。

 ?。ㄋ模┵|疑探究,評說桃源情結(約10分鐘)

  這部分是課文的難點,也是值得探究之處。我將充分利用前面教學環節的鋪墊,形成閱讀期待,鼓勵學生多角度的、有創意的、有批判的閱讀,以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千百年來,“桃花源”已經成為人們在失意時精神的避難所,成為一種“桃源情結”。怎樣評價“桃源情結”也是這個環節的重點。為此我設計了一道探究題。

  桃源勝境很美,究竟存不存在?你是如何評價桃源勝境的?

 ?。ù祟}意在引導學生明白桃源勝境只是虛構的,是作者的理想。)

  問題一拋出,學生肯定有不同的觀點,對于他們

的看法,我們不能粗暴的否定,只要他們言之有理,應加以鼓勵。同時,在課堂要讓他們互相辯論,拓展思路,弘揚個性,展示自我,以取得思想上的共鳴。

  在本環節中,學生可能會提出一些疑問;如“東晉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外人進入桃花源,將會帶來怎樣的變化?”等。對于他們的疑問,可讓他們分組討論,也可輸入課件,作為課后探究題。

  設計意圖:此環節重在自主合作探究,進行探究性學習。另外也是語文課程與歷史課程的溝通,課內與課外的結合。

 ?。ㄎ澹w納總結(約3分鐘)

  這節課,我們進一步走近了陶淵明,了解了陶淵明。雖然陶淵明向往的理想社會還帶有局限性,但他對理想的追求,對黑暗現實的否定,還是值得肯定。歲月流逝,滄海桑田。多少年過去了,與東晉時代相比,如今的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志有這樣的詩句:“陶令不知何處去,桃花源里可耕田?!鄙裰荽蟮?,山川錦秀,人民富足,陶淵明若是地下有知,一定會感到無比欣慰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思想的高度再一次解讀課文,并了解當今社會不是桃源勝境,卻勝似桃源勝境。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