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序言:
為使工程質量得到更好的控制,根據**市建設局"中建【20**】25號文件和《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統一標準》GB50300-20**的要求,針對本工程的特點,制定本工程的樁質量檢測方案。
二、編制依據:
1、《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
2、《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00-20**
3、《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 106-20**。
三、工程概況:
**B型1、2、3幢位于**市**鎮**村。本工程的樁基礎采用PHC(A型)高強管樁,樁的規格為Φ400×95和Φ500×125,設計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為∮400=1300KN、∮500=2400KN,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80 。設計基樁349根,樁徑∮400(106根)、∮500(243根),樁端持力層為強風化巖層。
四、編制說明:
本檢測方案作為控制樁基礎工程質量和指導施工的技術性文件,編制時對本工程特點、樁基礎分部分項工程施工方法、工程質量控制措施等因素盡可能充分考慮,突出針對性、是確保樁基礎質量的重要技術文件。
本檢測方案中,我們主要有以下檢測工作內容
1、基樁樁身完整性(低應變法)檢測
2、基樁單樁豎向承載力檢測。
五、檢測方案:
1、基樁單樁豎向承載力檢測
基樁單樁豎向承載力檢測采用高應變法。具體實施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JGJ 106-20**《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有關規定進行?;鶚陡邞兎z測,是使用相當于樁的極限承載力的瞬態高能量沖擊荷載來檢驗樁土體系,揭示樁土體系在接近極限階段的實際工作性能。根據設計和規范要求,在本工程349條樁中,由設計、監理、建設、施工單位隨機抽選16條樁,報質監部門確認后進行高應變試驗。
2、基樁樁身完整性(低應變法)檢測
基樁樁身完整性檢測采用低應變反射波法。具體實施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JGJ 106-20**《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及JGJ/T 92-95《基樁低應變動力檢測規程》有關規定進行。在檢測前對所需檢測的基樁必須做好測前處理,鑿除樁頭浮漿至堅硬的混凝土層,清除浮渣及松動的混凝土,鑿平修平樁頭,所檢測的基樁樁頭必須平整。同時對儀器設備進行檢查,性能正常方可使用。檢測時將傳感器穩固地安置在樁頭上,連接好儀器,用手錘或棒錘對樁頭進行豎向激振,并通過測試儀器采集記錄激振所產生的信號。每一根被檢測的單樁均應進行二次及以上重復測試。出現異常波形應在現場及時研究,排除影響測試的不良因素后再重復測試。重復測試的波形與原波形應具有相似性。
基樁低應變法檢測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樁身頂部進行豎向激振,激振所產生的彈性波沿著樁身向下傳播,當樁身存在明顯波阻抗變異的界面時,如樁底、斷、裂樁和嚴重離析等部位,或樁身截面積變化,如縮徑、擴徑部位,將產生反射波。經測試儀器接收放大、濾波和數據處理,可識別來自樁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依據檢測結果波列圖中的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形、相位、振幅、頻率及波的到達時間等特征進行分析,判定樁身的完整性。
混凝土樁的樁身完整性檢測的抽檢數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柱下三樁或三樁以上的承臺抽檢數量不得少于1根;2、設計等級為甲級或者地質條件復雜成樁質量可靠性較低的灌注樁,抽檢數量必應少于總樁數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其他樁基工程的抽檢數量不應少于總樁數的20%,且不得少于10根。根據設計和規范要求,在本工程349條樁中,由設計、監理、建設、施工單位隨機抽選66條樁,報質監部門確認后進行低應變反射波試驗。
基樁全部施工完畢后,將相關部門確認的檢測樁報檢測中心,辦好檢測手續,現場做好檢測前的準備工作,爭取檢測順利進行。
篇2:鉆孔灌注樁質量控制方法
鉆孔灌注樁質量控制方法
1、斷樁的原因有:
1)初灌未封底
2)導管堵塞
3)導管漏水
4)導管拔除混凝土面
5)導管被混凝土埋住、卡死
6)坍塌
7)機械故障和停電造成施工不能連續進行,突然井中水位下降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斷樁
8)天氣影響
2、斷樁處理
1)灌注初期的斷樁處理
灌注初期由于初灌未封底、導管堵塞、導管拔出混凝土面、坍塌、機械故障和停電、天氣影響原因造成斷樁,而此時孔內混凝土面高度較小,鋼筋籠可以拔出這時應終止澆注,拔出鋼筋籠,重新成孔。
2)孔內混凝土面高度較高時的斷樁處理
孔內混凝土面高度較高時若由于導管拔出混凝土面而斷樁,在混凝土初凝前可以用二次導管插入法,將導管底端加底蓋閥,插入混凝土面約1.0m,導管料斗內注滿混凝土時,將導管提起約0.5m,底蓋閥脫掉,即可繼續進行水下澆注混凝土施工。當斷樁后停頓時間較長而不能采用二次導管插入法時,可采用補樁的辦法,即在設計樁位兩側補做兩根加樁,頂部設蓋梁以扁擔樁的形式對原樁進行補強。
3)斷樁位置距地面不深時的斷樁處理
此時可采用接樁的辦法。接樁一般用人工挖孔的辦法處理,清除樁頂殘渣,接鋼筋籠,澆筑混凝土至設計標高。
3、孔壁坍塌原因
1)由于泥漿稠度小,護壁效果差,出現漏水;或護筒埋置較淺,或周圍封堵不密實而出現漏水;或護筒底部的粘土層厚度不足,護筒底部漏水原因,造成泥漿水頭高度不夠,對孔壁壓力減少。
2)泥漿相對密度過小,致使水頭對孔壁的壓力較小。
3)在松軟砂層中鉆孔時進尺過快,泥漿護壁形成較慢,孔壁滲水。
4)鉆進時未連續作業,中途停鉆時間較長,孔內水頭未能保持在孔外水位或地下水位線以上2m,降低了水頭對孔壁的壓力。
5)操作不當,提升鉆頭或吊放鋼筋籠時碰撞孔壁。
6)鉆孔附近有大型設備作業,或有臨時通行便道,車輛通行時產生振動。
7)清孔后為及時澆注砼,放置時間過長。
4、鋼筋籠上浮的原因
1)混凝土質量
容易離析、初凝時間不夠或塌落度損失大的混凝土,當混凝土表面上升至鋼筋籠底端時,鋼筋籠往往難以插入或無法插入混凝土而造成鋼筋籠上??;有時鋼筋籠雖已插入一定深度的混凝土,但混凝土表面初凝結硬,也會攜帶鋼筋籠上浮。
2)操作不當
導管過猛提升不慎鉤掛鋼筋籠而又未及時剎車也會造成鋼筋籠的上浮。
3)灌注速度與導管的埋深
排除混凝土質量與操作的原因,單從鋼筋和混凝土的比重看,灌注過程中不應該發生上浮事故,但由于灌注過程中孔內的泥漿和導管底部以上的混凝土是向上運動的,鋼筋籠在孔內受到了浮力、重力和由于混凝土運動產生的頂托力;如果頂托力和浮力的和大于鋼筋籠的自重,就會發生鋼筋籠上浮事故。
在灌注過程中,混凝土的灌入速度是我們追求的,所以導管的埋置深度是控制鋼筋籠上浮的重要手段。施工中,常常在灌注很順利時候發生鋼筋籠的上浮事故,就是因為導管的埋置深度過大而引起的。
5、鉆機
1)旋挖鉆機施工有兩種,一是干成孔,一是濕成孔。
2)泥漿或水從鉆桿進入,從井口流出,為正循環。
3)泥漿或水從鉆桿吸出,從井口流入,為反循環。
6、樁的檢驗目的
1)了解其承載力
2)檢驗樁本身混凝土質量是否符合要求
3)查明樁身的完整性,查清缺陷及其位置,以便對影響樁承載力和壽命的樁身缺陷進行必要的補救,以保證工程質量,不留下事故隱患。
7、目前國內外常用的樁基檢測方法
1)鉆芯檢測法
2)振動檢測法,分為敲擊法和錘擊法、穩態激振機械阻抗法、瞬態激振機械阻抗法、水電效應法
3)超聲脈沖檢驗法
4)射線法
篇3:樁質量檢測方案
一、序言:
為使工程質量得到更好的控制,根據**市建設局"中建【20**】25號文件和《建筑工程施工質量統一標準》GB50300-20**的要求,針對本工程的特點,制定本工程的樁質量檢測方案。
二、編制依據:
1、《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
2、《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300-20**
3、《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JGJ 106-20**。
三、工程概況:
**B型1、2、3幢位于**市**鎮**村。本工程的樁基礎采用PHC(A型)高強管樁,樁的規格為Φ400×95和Φ500×125,設計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為∮400=1300KN、∮500=2400KN,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80 。設計基樁349根,樁徑∮400(106根)、∮500(243根),樁端持力層為強風化巖層。
四、編制說明:
本檢測方案作為控制樁基礎工程質量和指導施工的技術性文件,編制時對本工程特點、樁基礎分部分項工程施工方法、工程質量控制措施等因素盡可能充分考慮,突出針對性、是確保樁基礎質量的重要技術文件。
本檢測方案中,我們主要有以下檢測工作內容
1、基樁樁身完整性(低應變法)檢測
2、基樁單樁豎向承載力檢測。
五、檢測方案:
1、基樁單樁豎向承載力檢測
基樁單樁豎向承載力檢測采用高應變法。具體實施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JGJ 106-20**《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有關規定進行?;鶚陡邞兎z測,是使用相當于樁的極限承載力的瞬態高能量沖擊荷載來檢驗樁土體系,揭示樁土體系在接近極限階段的實際工作性能。根據設計和規范要求,在本工程349條樁中,由設計、監理、建設、施工單位隨機抽選16條樁,報質監部門確認后進行高應變試驗。
2、基樁樁身完整性(低應變法)檢測
基樁樁身完整性檢測采用低應變反射波法。具體實施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JGJ 106-20**《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及JGJ/T 92-95《基樁低應變動力檢測規程》有關規定進行。在檢測前對所需檢測的基樁必須做好測前處理,鑿除樁頭浮漿至堅硬的混凝土層,清除浮渣及松動的混凝土,鑿平修平樁頭,所檢測的基樁樁頭必須平整。同時對儀器設備進行檢查,性能正常方可使用。檢測時將傳感器穩固地安置在樁頭上,連接好儀器,用手錘或棒錘對樁頭進行豎向激振,并通過測試儀器采集記錄激振所產生的信號。每一根被檢測的單樁均應進行二次及以上重復測試。出現異常波形應在現場及時研究,排除影響測試的不良因素后再重復測試。重復測試的波形與原波形應具有相似性。
基樁低應變法檢測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是,在樁身頂部進行豎向激振,激振所產生的彈性波沿著樁身向下傳播,當樁身存在明顯波阻抗變異的界面時,如樁底、斷、裂樁和嚴重離析等部位,或樁身截面積變化,如縮徑、擴徑部位,將產生反射波。經測試儀器接收放大、濾波和數據處理,可識別來自樁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依據檢測結果波列圖中的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形、相位、振幅、頻率及波的到達時間等特征進行分析,判定樁身的完整性。
混凝土樁的樁身完整性檢測的抽檢數量應符合下列規定:1、柱下三樁或三樁以上的承臺抽檢數量不得少于1根;2、設計等級為甲級或者地質條件復雜成樁質量可靠性較低的灌注樁,抽檢數量必應少于總樁數的30%,且不得少于20根,其他樁基工程的抽檢數量不應少于總樁數的20%,且不得少于10根。根據設計和規范要求,在本工程349條樁中,由設計、監理、建設、施工單位隨機抽選66條樁,報質監部門確認后進行低應變反射波試驗。
基樁全部施工完畢后,將相關部門確認的檢測樁報檢測中心,辦好檢測手續,現場做好檢測前的準備工作,爭取檢測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