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5)
一、技術交底
按照工程重要程度,單位工程開工前,應由企業或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全面的技術交底。工程復雜、工期長的工程可按基礎、結構、裝修幾個階段分別組織技術交底。各分項工程施工前,應由項目技術負責人向參加該項目施工的所有班組和配合工種進行交底。
交底內容包括圖紙交底、施工組織設計交底、分項工程技術交底和安全交底等。通過交底明確對軸線、尺寸、標高、預留孔洞、預埋件、材料規格及配合比等要求,明確工序搭接、工種配合、施工方法、進度等施工安排,明確質量、安全、節約措施。交底的形式除書面、口頭外,必要時可采用樣板、示范操作等。
二、測量控制
1.對于給定的原始基準點、基準線和參考標高等的測量控制點應做好復核工作,經審核批準后,才能據此進行準確的測量放線。
2.施工測量控制網的復測:準確地測定與保護好場地平面控制網和主軸線的樁位,是整個場地內建筑物、構筑物定位的依據,是保證整個施工測量精度和順利進行施工的基礎。因此,在復測施工測量控制網時,應抽檢建筑方格網??刂聘叱痰乃疁示W點以及標樁埋設位置等。
3.民用建筑的測量復核:
(1)建筑定位測量復核:建筑定位就是把房屋外廓的軸線交點標定在地面上,然后根據這些交點測設房屋的細部。
(2)基礎施工測量復核:基礎施工測量的復核包括基礎開挖前,對所放灰線的復核,以及當基槽挖到一定深度后,在槽壁上所設的水平樁的復核。
(3)皮數桿檢測:當基礎與墻體用磚砌筑時,為控制基及墻體標高,要設置皮數桿。因此,對皮數桿的設置要檢測。
(4)樓層軸線檢測:在多層建筑墻身砌筑過程中,為保證建筑物軸線位置正確,在每層樓板中心線均測設長線l~2條,短線2~3條。軸線經校核合格后,方可開始該層的施工。
(5)樓層間高層傳遞檢測:多層建筑施工中,要由下層樓板向上層傳遞標高,以便使樓板、門窗、室內裝修等工程的標高符合設計要求。標高經校核合格后,方可施工。
4.工業建筑的測量復核
(1)工業廠房控制網測量由于工業廠房規模較大,設備復雜,因此要求廠房內部各柱列軸線及設備基礎軸線之間的相互位置應具有較高的精度。有些廠房在現場還要進行預制構件安裝,為保證各構件之間的相互位置符合設計要求,必須對廠房主軸線、矩形控制網、柱列軸線進行復核。
(2)柱基施工測量:柱基施工測量包括基礎定位、基坑放線與抄平、基礎模板定位等。
(3)柱子安裝測量:為保證柱子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安裝符合要求,應對杯口中心投點和杯底標高進行檢查,還應進行住長檢查與杯底調整。柱子插入杯口后,要進行豎直校正。
(4)吊車梁安裝測量:吊車梁安裝測量,主要是保證吊車梁中心位置和梁面標高滿足設計要求。因此,在吊車梁安裝前應檢查吊車梁中心線位置、梁面標高及牛腿面標高是否正確。
(5)設備基礎與預埋螺栓檢測:設備基礎施工程序有兩種:一種是在廠房、柱基和廠房部分建成后才進行設備基礎施工;另一種是廠房柱基與設備基礎同時施工。如按前一種程序施工,應在廠房墻體施工前,布設一個內控制網,作為設備基礎施工和設備安裝放線的依據。如按后一種程序施工,則將設備基礎主要中心線的端點測設在廠房控制網上。當設備基礎支模板或預埋地腳螺栓時,局部架設木線板或銅線板,以測設螺栓組中心線。
由于大型設備基礎中心線較多,為防止產生錯誤,在定位前,應繪制中心線測設圖,并將全部中心線及地腳螺栓組中心線統一編號標注于圖上。
為使地腳螺栓的位置及標高符合設計要求,必須繪制地腳螺栓圖,并附地腳螺栓標高表,注明螺栓號碼、數量、螺栓標高和混凝土面標高。上述各項工作,在施工前必須進行檢測。
5.高層建筑測重復核高層建筑的場地控制測量、基礎以上的平面與高程控制與一般民用建筑測量相同,應特別重視建筑物垂直度及施工過程中沉降變形的檢測。對高層建筑垂直度的偏差必須嚴格控制,不得超過規定的要求。高層建筑施工中,需要定期進行沉降變形觀測,以便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措施,確保建筑物安全使用。
三、材料控制
1.對供貨方質量保證能力進行評定,對供貨方質量保證能力評定原則包括:
(1)材料供應的表現狀況,如材料質量、交貨期等;
(2)供貨方質量管理體系對于按要求如期提供產品的保證能力;
(3)供貨方的顧客滿意程度;
(4)供貨方交付材料之后的服務和支持能力;
(5)其他如價格、履約能力等。
2.建立材料管理制度,減少材料損失、變質對材料的采購、加工、運輸、貯存建立管理制度,可加快材料的周轉,減少材料占用量,避免材料損失、變質,按質、按量、按期滿足工程項目的需要。
3.對原材料、半成品、構配件進行標識進入施工現場的原材料、半成品、構配件要按型號、品種,分區堆放,予以標識;對有防濕、防潮要求的材料,要有防雨防潮措施,并有標識。對容易損壞的材料、設備,要做好防護; 對有保質期要求的材料,要定期檢查,以防過期,并做好標識標識應具有可追溯性,即應標明其規格、產地、日期、批號、加工過程、安裝交付后的分布和場所。
4.加強材料檢查驗收用于工程的主要材料,進場時應有出廠合格證和材質化驗單;凡標志不清或認為質量有問題的材料,需要進行追蹤檢驗,以確保質量;凡未經檢驗和已經驗證為不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構配件和工程設備不能投入使用。
5.發包人提供的原材料、半成品、構配件和設備:發包人所提供的原材料、半成品、構配件和設備用于工程時,項目組織應對其做出專門的標識,接受時進行驗證,貯存或使用時給予保護和維護,并得到正確的使用。上述材料經驗證不合格,不得用于工程。發包人有責任提供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構配件和設備。
6.材料質量抽樣和檢驗方法材料質量抽樣應按規定的部位、數量及采選的操作要求進行。材料質量的檢驗項目分為一般試驗項目和其他試驗項目,一般項目即通常進行的試驗項目,其他試驗項目是根據需要而進行的試驗項目。材料質量檢驗方法有書面檢驗、外觀檢驗、理化檢驗和無損檢驗等
篇2:室外正立面裝飾工程施工過程質量控制體系
室外正立面裝飾工程施工過程質量控制體系
我項目部在本工程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主要包括施工技術管理工作質量 的控制和施工操作質量的控制。
1 成立質量管理小組
我項目部成立質量管理小組:項目經理任組長,巡查員、三個工程段長和 電路班長為小組成員。
管理小組工作內容
1.熟悉圖紙各節點施工大樣、質量標準。
2.掌握各種工序質量檢查的手段。
3.現場施工巡查。
4.發現施工質量現象,分析原因,研究對策,總結經驗。
5.做好施工日記工作。
6.各段長互相交流經驗,定期召開段長會議。
7.對各班組交接工序進行檢查,如玻璃幕墻、干掛鋁塑板幕墻、干掛石 材鋼結構的檢查。
8.對隱蔽工程進行檢查,對應項有隱蔽工程檢查的,需通知監理方、設 計方、甲方、政府質檢部門進行隱蔽工程驗收,并作好隱蔽驗收工程資料的整 理。
9.成品保護的檢查。
10.質量檢查的流程
班組自檢→段長檢查→下工序班組交接檢查→質量管理小組終檢→下工序 可以開始。
2 施工技術管理工作的質量控制
2.1 技術交底流程
技術部向設計師請教→技術部向施工各段長交底→各段長對專業班組長交 底→各班組長對主要工人交底。
2.2 技術交底制度
我項目部在每一道工序施工前,采取向施工人員進行書面技術交底制度。 "技術交底,"是在單位工程或分部(分項)工程正式施工前,對參與施工的有關 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工人進行的一次技術性的交待,交待內容必須使得參與 施工的人員對施工的對象從設計情況、結構特點、技術要求到施工工藝等方面 有一個較詳細的了解,以便科學的組織施工,合理的安排工序,避免發生技術 指導錯誤或操作失誤。
技術交底的具體內容包括:
1.設計交底:由技術負責人主持,施工專業負責人參加,詳細介紹設計 圖紙的要求,工程特點,質量標準。
2.施工組設計交底:由項目部項目技術負責人向各專業工種的班組長進 行技術交底。
3.技術交底卡制度和工序交接卡制度的建立。
(1)技術交底卡制度
使用圖表和書面材料,將具體做法、技術要求、施工方法、材料情況和操 作規程等進行書面交底,寫清楚施工班組按圖表和書面材料內容施工,避免發 生差錯。在施工中,施工工人在一時之間忘記怎么做時,交底資料就能及時有 效地幫助解決問題,做到防患于未然。
(2)工序交接卡制度
班組與班組,工種與工種,工序與工序之間需按時進行交接。執行交接制 度,便于檢查本工序,服務下工序,保護工序成品,明確責任。
3 設置質量控制點,明確難點解決措施對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的某個 工序或環節,設置技術和監理的重點,對操作人員、材料、工具、施工工藝參 數和方法均重點控制。由技術部管理人員輪流值班全工序過程監制,不得有誤 。
3 施工操作的質量控制
裝飾工程的最終效果,施工操作過程起著決定性作用,所以加強施工過程 工操作的質量監控是相當關鍵的。必須從以下措施人手。
3.1 建立"樣板制度"
即在每一道工序開始時,第一天做樣板,邀請監理公司、業主代表、本公 司技術人員一起進行檢查和評定,檢查該項工作所有的材料、工藝是否滿足要 求,通過鑒定以樣板為標準開展大面積施工。建立"樣板制度"是一個確定用料 、施工工藝和質量標準的過程,又是培訓施工隊伍的一種形式。施工過程中班 組人員固定,定人定部位操作,便于提高操作熟練程度和掌握技巧。
3.2 實行班組自檢制度
1.分項工程施工完畢后及每道工序完成后,各班組長帶頭進行自檢,自 檢不合格,不得轉入下一道工序。
2.班組長完成本班組任務后提供自檢結果給項目部,在施工過程中,對 本工序每步操作的自檢記錄留檔。
3.為了檢查本道工序,服務下道工序和鑒定上道工序的結果,項目部組 織三道工序班組長進行檢查活動,檢查結果做書面記錄,有問題馬上整改。此 為三工序檢查制度。
3.3 建立巡查制度
1.質檢員全天候巡視現場,發現問題馬上協助本班組長及時解決,并做 好筆記。
2.項目經理帶領班組成員,每天下午下班前對工地當天工程全部巡視一 次,發現問題填好"現場問題整改卡"在下午班后交給班長整改。
現場問題整。
3.對工程重要部位,施工容易形成缺陷而難于糾正的部位,技術組或質 檢部要認真地全過程監督,輪值當班,保證本工序一次成功。
4.對質檢員的工作要有獎罰制度,出現質量問題,質檢員要向項目部書 面檢討,對工作成績顯著者,要進行表揚和獎勵。
4 終檢制度
由項目部組織,邀請監理工程師、業主代表對完成的分項、分部工程進行 檢查和驗收。本驗收結果作為分項工程獎罰依據。
5 實行掛牌施工,質量獎罰制度
采取班組施工段掛牌、質量與經濟掛鉤的制度。為保證工期、質量和安全 ,對班組工人操作優秀者獎,不合格者罰,重則退場。這一措施必將有力地加 強班組責任心,保障提高一次交驗合格率,提高質量,保證工期。
6 質量事故發生后的處理制度
1.項目部召集技術人員和施工班組人員共同研討問題產生的原因。
2.書面通告事件處理意見,對施工管理人員和班組長進行罰款和書面批 評。
3.召集其他工段段長、班組長召開現場會議,以本事故作為借鑒,杜絕 在其余工段發生同類事故,再次強調要確保質量。
篇3:工程項目門窗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工程項目門窗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1.安裝前檢查門窗扇的型號、規格、質量是否合乎要求,如發現問題,應事先修好或更換。
2.安裝前先量好門窗框的高低、寬窄尺寸,然后在相應的扇邊上畫出高低寬窄的線,對扇門要打迭(自由門除外),先在中間縫處畫出中線,再畫出邊線,并保證梃寬一致,上下冒頭也要畫線刨直。
3.畫好高低、寬窄線后,用粗刨刨去線外部分,再用細刨刨至光滑平直,使其合乎設計尺寸要求。
4.將扇放入框中試裝合格后,按扇高的1/8-1/10,在框上按合頁大小畫線,并剔出合頁槽,槽深一定要與合頁厚度相適應,槽底要平。
5.門窗扇安裝的留縫寬度,應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
6.先立門窗框(立口)
(1)立門窗框前須對成品加以檢查,進行校正規方,釘好斜拉條(不得少于2根),無下坎的門框應加釘水平拉條,以防在運輸和安裝中變形;
(2)立門窗框前要事先準備好撐桿、木橛子、木磚或倒刺釘,并在門窗框上釘好護角條;
(3)立門窗框前要看清門窗框在施工圖上的位置、標高、型號.
門窗框規格、門扇開啟方向、門窗框是里平、外平或是立在墻中,按圖立口;
(4)立門窗框時要注意拉通線,撐桿下端要固定在木橛子上;
(5)立框子時要用線錘找直吊正,并在砌筑磚墻時隨時檢查有否傾斜或移動。
7.后塞門窗框(后塞口)
(1)后塞門窗框前要預先檢查門窗洞口的尺寸、垂直度及木磚數量,如有問題,應事先修理好;
(2)門窗框應用釘子固定在墻內的預埋木磚上,每邊的固定點應不少于兩處,其間距應不大于1.2m;
(3)在預留門窗洞口的同時,應留出門窗框走頭(門窗框上、下坎兩端伸出口外部分)的缺口,在門窗框調整就位后,封砌缺口。
(4)當受條件限制,門窗框不能留走頭時,應采取可靠措施將門窗框固定在墻內木磚上;
(5)后塞門窗框時需注意水平線要直。多層建筑的門窗在墻中的位置,應在一直線上。安裝時,橫豎均拉通線。當門窗框的一面需鑲貼臉板,則門窗框應凸出墻面,凸出的厚度等于抹灰層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