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校園生態型規劃設計

3842

一、概述

進入21世紀,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不斷提高的同時,對人居環境質量亦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標準,把經濟、社會、資源與環境視為一個密不可分的,以人為中心的復合環境。對于我們來說,其理想的環境應該是一個與大自然和諧發展的空間,是一個以人為本,創造寧靜、優美的自然生態空間。人們在其中學習和居住有一種歸屬感、安全感、舒適感,起到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態環境,重塑城市自然生態的功能和作用。

近些年,國家提出“科教興國”戰略決策的實施,為中國高等教育帶來了大好的發展機遇,由此也引發了發展高校新校園建設的熱潮。本文著重運用生態學原理到校園規劃設計的工作中,探索能夠適應21世紀生態文明時代要求的生態型校園規劃設計的思想,指導學校走“以人為本”的環境生態化,符合學校建設百年大計的新型生態型校園之路。

二、規劃的指導思想及原則

1.指導思想

(1)校園是育人的環境,是培養學生具有健康的體魄、豐富個性的空間,它應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一種個性成長的需要和心靈成長的力量。它應是積極向上、充滿知識和趣味的室外大課堂。校園環境應寓教于綠、寓教于樂。它應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自然環境。
校園規劃設計是要給青少年創造一個積極向上、和諧美麗的環境,使它既有視覺效果,又會使置身于此環境者產生心理聯想,它尤如一個無聲的課堂。在這大自然的課堂里,一花一草一木都孕育著豐富的思想內涵,有著高度的啟迪感。它們對青少年的道德、品格、修養無時無刻不在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校園中良好的教育環境、自然環境,能滿足他們生理及心理上的要求,從而使學生心地平和、情感端正、使其個性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根據校園的具體情況將其劃分成不同功能區,并發揮各自的作用,為師生服務。
大學不僅是傳授知識的課堂,更是培養情操、追求真理的場所,環境設計應是校園精神的著力體現。高等院校的校園是教學和生活兼顧的場所,從功能上講,這里是一個文化交流和學習的場所。在學院總體規劃發展目標指導下,依托校園自然及人文環境,充分利用現狀,以植物造景為主,提高綠地率和功能作用,在豐富校園季相景觀和總體景觀的同時,為廣大師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休閉環境。
景觀力求做到造型新穎活潑,為環境增色。作為校園總體環境的一部分,校園休閑綠地除滿足基本要求之外,其功能的實效性亦值得關注。從資料上顯示,國內外高校規劃設計的實踐經驗,高等院的校園環境都具備三個主要功能:滿足教學科研工作的師生員工的生活需求;通過良好的環境陶冶人的精神情操,即“人創造環境,環境又培育人”;給涉足校園的來訪者文明優雅的觀賞環境。因此,設計時在平面布局上就應注重分析這些因素,立足實際,以人為本,創造出不同要求的多樣空間,真正達到美觀、實用。

(2)注重立意,突出環境感染力 “有意無景,形同說教;有景無意,格調不高”,對于校園環境來說,寓教于景、環境育人顯得更為重要。中國古典園林非常講究意境美,現代社會也公認園林是藝術與科學的結合,設計常追求“神儀在心,意在筆先”和“情因景生,景為情造”。校園是育人的地方,具有特定的場所精神,而景觀元素正是表達這種積極向上、富有朝氣和帶有啟迪性環境氛圍的素材,創造人文與自然相結合的環境是校園休閑綠地設計的目標。
校園休閑綠地平面構圖常采用方和圓的組合,小品設計常從引導學生做人、做學問和鼓勵學生勇攀科學高峰等方面尋找創作思路,植物配置也常會運用桃和李,意喻“桃李滿天下”等,不勝枚舉,但目的都是為了實現上述目標。設計時應從構思立意入手,創造能夠產生積極作用的環境氛圍,使廣大師生從環境中也能受到教育和啟迪,從而激發立志成才的信心和決心。

(3)簡潔明快,突出時代性從表現形式上看,校園環境以清新自然、幽靜典雅、尺度宜人為佳。校園內的休閑綠地設計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易簡不易繁,易樸素大方、色彩明快、構思巧妙,從造價上來說也比較經濟,可行性強。同時考慮服務對象的要求,設計時還應注意體現時代特征,運用現代的設計“語言”和材料表現主題,顯現時代的風格。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性這一原則包含兩層含義:通過充分利用現有地形,盡量使用本地樹種,力求突出有一定的特色性。為了達到這一點,在設計時,一是從整個校園以及校園周邊大的環境分析,充分重視體現校園文化因素,讓遠處能看到本綠化地段的人一目了然;二是從小環境分析,充分了解本綠化地段緊臨的空間環境,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種條件來組織景觀,從而形成特有的區域特征。

(5)以綠為主,突出景觀美,校園環境應當是滿目蒼翠、鮮花盛開,以宜人的景觀來消除師生們的各種壓力。創造宜人的室外學習環境離不開綠化,尤其是合理的配置,但要強調的是,校園休閑綠地在以綠為主的基礎上還應注重體現藝術美、自然美和意境美,更進一步講,在綠化配置上還應考慮能夠體現四季常青的校園精神。

2.規劃原則

(1)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校園綠化首先是要為人服務,讓人在繁雜的學習間隙

享受到宜人的景觀環境,身心得到休養;能過利用現狀地形、配植色塊及色葉植物,達到良好的視覺效果和環境效果,營造人性化的空間,體現“以人為本”的景觀設計思想。

(2)適地適樹,因地制宜原則;植物是生命體,每種植物都是進化的結果,它在長期的系統發育中形成了適應各自環境的特性,這種特性是很難改變的。我們應尊重客觀規律,在適地適樹、因地制宜的原則下,合理選配植物種類,避免種間競爭,避免種植不適應本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植物應以本地樹種為主,適當選用經過多年引種和馴化的外來植物品種。

(3)統一規劃,合理安排原則;統一規劃校園內綠地,無論本綠化區域,還是整個圖書館周邊,都是整個校園內綠化計劃的一個部分,營造生態風景時要根據校園總體綠化的具體情況來安排布局。

(4)滲透文化,追求藝術;水域孕育了環境和文化,成為園林發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來,環境因水而發展,商貿因水而繁榮,建筑因水而靈秀,園林因水而曠幽。因此我們借用了中國古典山水畫的特色,在設計時追求意境,講究品位,注重人文景觀的開發。

三、規劃結構分析

在學院圖書館周邊綠化環境改造及布局的指導思想和規劃原則的指導下,充分利用規劃區域周圍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建立一個布局均衡、功能完善的校園綠地系統。校園環境可以為城市環境增色。近幾年,許多城市對學校周邊的圍墻提出“透空化”的要求,即是借重校園環境為城市服務。

而一些學校進而提出的“城在綠中,綠在校園”,也充分展現了校園在城市環境中的重要地位。學院圖書館西側的外圍墻的“透空化”處理,使的位于銀湖北路上的行人與車輛能清晰的看到本綠化區域斜坡上的景觀布置,在坡面的的景觀處理上,通過環境景觀元素的組織,既達到豐富校內景觀,又改善周邊生態。

(一)、植物配置

本地段在結構上可分為四塊,按植物的生長習性,運用生態種植手法,將喬灌木,常綠色葉植物有機的搭配種植,層次分明,以常綠為主,落葉為輔,四季常青。力求達到有花有草有果,鳥語花香的意境:

1.圖書館前廣場西側綠地,由于本綠化地段相對于學校正門前的銀湖北路要高,在圍墻外,較易看到本綠化地段,而在前廣場西的斜坡綠地,面積較廣,特別顯眼,因此是本綠化地段的視點。設計以金葉女貞,蜀檜,紅花繼木,三種灌木,組成對稱式色塊,遠處觀來,似托起太陽,喻意大學生為天之驕子,高校內的教師是將天之驕子托上天空的人。當人站在圖書館前廣場西邊緣時,微風帶來清涼的水汽,讓人精神為之一振,空氣中還夾雜著似隱似現的茶花的香氣,這種感覺不勝美妙。因此,在本地塊上,安排種植茶花,在造近花架一側,還種植了主調樹紅葉李與夾竹桃。

2.圖書館西側綠地,這一塊綠地,既有平坡,又有斜坡,平坡在上,斜坡在下,平坡與圖書館主樓之間有一種水泥過道,斜坡則朝西,面朝水塘與銀湖北路。在平坡上,布置種植了幾株夾竹桃與紫葉李,桃李結實,鼓勵人辛勤的勞動與刻苦的學習,都將會有成功的果實。以紅花繼木與金葉女貞組成花朵狀圖案,“好花不常開”,但是,這些模紋,所構成的圖案,卻會一年四季“開”到頭,花開代表希望到來,祝福每位從本校走出去的同學都能有一個錦繡的前程。斜坡上以簡潔的波紋狀圖案構成一道“靚麗”風景線,由于緊臨水塘,波紋狀圖案就顯的有意義,從遠外看到這圖案,你會發現,圖書館似建水上,有一種海市蜃樓的錯覺,蕩漾在眼前。

3.彎曲的河岸,種植的了大量垂絲楊柳,廣泛的載植于塘畔,其柔軟下垂的枝條,與水景融為一體,很自然的將本綠化地段整體的與水塘相融合了。形成“萬柳垂下綠絲絳”、“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別樣意境。在卵石路的另一側,座椅邊的花壇中,鋪植以三色堇,色彩豐富,給人以炫目,視覺上得到充分享受。座椅后的小花壇,則種植龍柏,與多姿多彩的三色堇在色彩上形成鮮對比,又有一種淡妝素裹的味道。

4.駁岸,由于已經做好,但是,沒有任何植被,因此,我在其上,種植了一些草皮,以起到固土護坡之功效,防止水土流失,景響到卵石路的景觀。

(二)、功能配置與景點做法
在沿塘岸鋪設的的卵石道路,具有按摩做用,有一定的健身功效。卵石路南側設一排座椅,既可讓便于廣大師生在此讀書看報,又可一邊欣賞水景,一邊呼吸略帶濕潤的空氣,陶冶情操的同時也能釋放學習和工作的壓力,換個好心情。在卵石路的北盡頭,前廣場西側斜坡的坡角草坪上,鋪設一段步石,便于從花架方向進入,本地段,滿足人的親水性。步石道旁,設一塊湖石,既能起到導向做用,同時湖石線條渾圓流暢,洞穴透空玲巧,做為孤賞石,也是可為一觀的景點?!皥@可無山,不可無石”、“石配樹而化,樹配石而堅”,一塊好的湖石,為本地段景觀增舔雄壯之勢。

(三)、設計手法
學院圖書館西側空地,主要采用的是西方古典的幾何圖案式構圖方法,即組成模紋的樣式多為圓形、方形或二者組合的形狀?!皼]有規矩不成方圓”,簡潔的圖案也暗含了做人的哲理。

四、規劃布局特征

1.塑造校

園文化氣氛
高等院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而圖書館則是高等院校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一塊重要場所。隨著現代化教育的發展,培養具有綜合性技能的開拓性人才已成為教學的根本目的。校園環境,作為大學生的第二課堂,對師生的健康品質的塑造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而圖書館是校園內人員較為集中的場所,其周邊景觀規劃一個功能復雜的綜合體,不僅僅只注重解決功能問題。圖書館周邊環境不僅要為學習及學術活動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更重要的是為塑造高水準、高標準圖書館提供一定的場所背景。

2.營造一個景觀化校園環境
景觀化校園是指:為滿足知識經濟的時代要求,在校園的規劃設計中,以環境品質的提升為目標,以人本主義為立足,實現校園環境、功能、經濟、技術的優化,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校園環境。
景觀化校園可緩解師生心理疲勞,釋放工作和學習壓力。通過環境的景觀化處理使校園在滿足感官愉悅的同時,可為校內師生提供娛樂、交流、休閑的場所,達到削減壓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韻味的景觀還寓教于樂,這是校園的一種文化潛力,亦即穆爾所提之校園“場所精神”。正是人創造環境,環境又培育人。
一個具有良好環境景觀的校園是校園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校園的環境景觀除了其物質功用外,還有為教職員工提供休閑、娛樂、學習、交往空間的作用,亦即“場所精神”。而學校圖書館所擁有的傳播知識、培養人才的功能更是校園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因此,我們可將校園景觀上升到校園精神文明高度。圖書館周邊綠化改造后的景觀,作為校園景觀的一部分,作用也是猶為重要。

3.營造多層次的交往、學習、游憩空間
時下,建立一種開放、多層次、教學互動的教育模式是我國高等學校改革的目標。校園環境逐步走向社會化并體現出更多的公共性,使我們有必要運用“連續”的概念創造滲透、開放、融合的校園空間環境。連續、整體、符合人的使用與感知的大學校園環境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大學校園作為青年人學習、生活、成長的地方,不僅具有使用功能,而且作為物質存在的實物教材對學生還能起到重要的精神層面上的作用。正如美國斯坦福大學第一任校長約旦(Jordan)在他的曾經在開學獻辭中說到的:“長長的連廊和莊重的列柱也將是對學生教育的一部分。四方院中每塊石頭都能教導人們要知道體面和誠實?!?/p>

五、綠化樹種規劃

1.樹種選擇原則

(1)適地適樹,樹木不僅要與周圍環境協調,景色優美,還要能適應所在地段的封及小氣候等自然條件。
(2)季相變化,植物造景注重季相變化,考慮到四季枝葉的變化,最忌枝葉光禿,根據植物的性狀,以豐富的植物種類,形成春花爛漫、夏蔭濃郁、秋色絢麗、冬景蒼翠的四季景觀。
(3)比例恰當,樹木配置比例恰當,創造植物景觀不僅綠意盎然,而且色彩豐富,較多運用花灌木,既能綠化,又能美化、彩化和香化。
(4)垂直綠化,充分利用攀援植物進行垂直綠化,進一步提高校園綠視率,創造綠色環繞、花團錦簇的宜人環境。

2.樹種造景注意事項

植物的季相變化是植物對氣候的一種特殊反應,是生物適應環境的一種表現。如大多數的植物會在春季開花,發新葉;秋季植物結實,而葉子也會由綠變黃或其它顏色。楊柳會早于其它的植物發芽,預示春天的到來;梧桐早凋,一葉知秋。植物的季相變化成為園林景觀中最為直觀和動人的景色,正如人們經??吹降奈淖置枋鱿罄嬖?、海棠雨、丁香雪、紫藤風、蓮葉田田的荷塘、夏日百日紅遍的紫薇等。這些景色無不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叫人留戀,難以忘懷。

首先要認識到季相的主體是植物,應對植物有明晰的了解。其次是對植物在不同地域的物候習性及生態特點有充分的認識。最后,按照美學的原理合理配置,充分利用植物的形體、色澤、質地等外部特征,發揮其干莖、葉色、花色等在各時期的最佳觀賞效果,盡可能做到一年四季有景可賞,而且充分體現季節的特色??傊?利用植物的季節特征,合理布置,創造變化著的七彩空間,讓人們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和意義。

六、結束語

一個景觀設計的完整過程,首先是進行場地分析,對土地上的水、風、生物、植被進行整體分析,其次考慮人如何在這塊土地上活動。要分析、評價土地的適宜性,這是規劃和設計之前的工作,然后再進行總體研究并提出設計途徑,這是一個典型的景觀設計的過程。

景觀是一本書,是一本關于人類社會和自然交流的書;是一個故事,講述著人與人、人與自然的愛和恨、戰爭與和平的歷史與經驗;是一首詩,用精美而簡潔的語言表達人類最深層的情感;是一幅畫,展示自然與人類社會精彩的瞬間。因此,景觀需要人們去讀、去品味、去體驗,正如讀一首詩,品一幅畫,體驗過去與現在的生活。更因此,景觀需要人們去關愛、去呵護,就象關愛自己和愛人。當然,景觀也需要人們去設計、改造和管理,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參考文獻

&

nbsp;[1] 裘鴻菲,高翅,吳雪飛,華中農業大學綠地規劃,中國園林。
[2] 俞孔堅,城市規劃中的景觀設計,第四屆中國北京高新技術產業國際周建筑師及規劃師論壇。
[3] 趙紀軍,大學校園空間連續體驗的塑造
[4] 支文軍,劉江,胡蓉,大學校園空間連續體驗的塑造
[5] 萬敏,吳亭,許曉林,景觀化校園,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6] 陳孝青,校園環境的生態景觀規劃模式探討,中國園林。
[7] 胡長農,園林規劃設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8] 孫成仁,城市景觀設計,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9] 趙世偉 張佐雙,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與營造,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

篇2:上林湖生態環境規劃設計

  上林湖生態環境規劃設計

  清源·上林湖山水地形

  清源·上林湖地居銀湖上風上水之地,陽坡柔谷,暗溪明湖,山水呼應,對景成色。

  山與谷:清源·上林湖連依午潮山系,三面環山,南山為景,西山為屏,北山為枕。原始地貌自然起伏形成山麓、山谷、山坡,谷中有坡,坡上連谷,為銀湖罕見的自然山景。

  湖與池:清源·上林湖基地含山藏水,山溪縱橫,澗泉遍布,池湖相應。西擁5萬方水面的上林湖,東有傳奇逸事的七星池,自然天成之水源清澈純凈,石上流水之清音輕暢悅耳。

  清源·上林湖草木植被

  樹是年華開始的記憶,清源·上林湖山林蔥郁,花草斑斕,風景秀麗,步入其間,一幅獨具田園風情的水彩畫鋪展而來。千年銀杏,百年香樟,梓樹,修竹,蘆葦,茶園……猶如一個珍藏在銀湖的自然博物館。

  無可比擬的原生態環境,使這片土地生靈紛繁,綺麗動人。區內白鷺成群,飛鳥靈越,夏蛙鳴田,秋蟬叫蟄。清晨有小鳥輕鳴喚醒,夜了有蛐蛐低吟伴睡,置身其間,晃若回到"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田園意境。

  清源·上林湖生態氣質

  清源·上林湖身居銀湖腹地,山水相繞,山林相環,和風麗日,和境悠生。

  光:清源·上林湖東面向陽出口,谷內坡地由東南向西北自然緩抬,視野開闊,日照充分,徜徉薄云華日之下,領略光影散落大地的壯麗和諧。

  水:清源·上林湖南山北坡,東池西湖,風生水,水藏氣,豐富的植被與原生的地質,孕育著天然純凈水源,將靈魂凈化為圣潔的明鏡臺。

  氣:清源·上林湖基地千傾森林氧吧涵養無限清新空氣,溫潤的泥土芬芳,沁心的山間花香,風起而塵不揚,讓人沉醉在久違的深呼吸中。

  聲:清源·上林湖后退九龍大道700米景觀林蔭道,避去車流人聲,同時幽處山谷,靜謐恬隱,超凡脫俗,似銀湖境內的桃源之地。

篇3:昆玉河生態水景走廊景觀規劃設計

摘要:昆玉河是貫穿北京西部城區的重要水系,擁有源遠流長的歷史文脈,其周邊商業、文化、居住資源豐富,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如何使昆玉河緊密地連接起周邊眾多資源,在當代城市生活中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創造更人性化的公共場所并建立現代休閑濱水開放空間模式,是此次項目研究和設計的核心。

關鍵詞:風景園林 昆玉河 規劃設計 聯系 可達性

20**年5月,北京節昆玉河生態水景走廊和清華西門至臥佛寺路兩側綠化景觀規劃“國際招投標方案征集揭曉,ED SA Orient與北京園林古建設計院的聯合方案奪得本次竟賽的第一名,并成為最終實施方案。

通過對本案設計過程中引發的一些對現代中國城市濱水空間存在問題的思考與廣大讀者交流探討,希望共同推動中國城市建設,改善城市居住環境:

1、以昆玉河為例探討國內濱水地區存在的問題

以北京、上海、廣州為代表的一批大中城市在經歷了gg開放初期的快速發展積累階段后,逐漸進入追求城市特色和品質的新階段城市濱水空間必然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大多數國內城市濱水空間長期被湮沒在對規模和速度的盲目追求中,無法在城市生活中發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

昆玉河目前主要存在3大問題:

1.1 與周邊城市資源缺乏聯系
“昆玉河生態水景走廊”北起頤和園新建宮門路,南至八一湖橋西側,全長約lokm該走廊自北向南,將頤和園、萬柳高爾夫及社區、魯迅文化園、玲瓏塔、金源時代購物中心、中央電視塔以及玉淵潭公園串聯起來,囊括了眾多文化、娛樂、商業和居住資源,但目前昆玉河與這些資源的聯系是消極被動的,各種資源孤立地游離于昆玉河之外,小同資源之間沒有互動,缺乏整合。

1.2 可達性差,沒有很好地利用親水空間
目前昆玉河濱河兩岸均為城市道路。嚴重阻礙行人與河道之間聯系,親水空間的可達性很差。
有20多個新老樓盤分布于昆玉河兩岸,居住用地在周邊總用地中約占80%樓盤銷售價格均得益于E}玉河,但居民未能享受到親水環境,跨道的小便阻隔了居民的親水愿望。

1.3 功能單一,缺乏生活配套設施
隨著人們對居住環境的小斷追求,為濱水空間提供了新的舞臺,然而目前昆玉河的單一景觀水道的功能已遠遠小能滿足時代的需求,在長達10km的范圍內除濱角園餐廳外幾乎再無其他濱水服務實施,昆玉河良好的景觀條件所提供的功能價值被嚴重降低,本應成為城市休閑活動中的地帶卻無所作為地沉默著。
以上所述昆玉河的問題在國內其他城市濱水地區中也普遍存在,這些問題正反映了大多數濱水地區目前的尷尬狀態,值得廣大同爪和政府相關部門來共同關注。

2、確立總體日標和規劃原則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提出相應的總體目標和規劃原則:通過引入世界先進的理念和高品質的設計,在歷史風貌的保護、生態環境的保護、整體性設計、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游憩與旅游相結合等基本規劃原則下,樹立起昆玉河真正的京城名勝水上第一游“的形象;整合聯系周邊城市資源,為市民提供豐富的最具活力的城市濱水空間;并可借助20**年奧運的契機,使東方昆玉河”的品牌走向世界。

整個方案依據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的總體要求而設計,將保護古都風貌和展示首都新形象有機結合,按照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借鑒法國塞納河、德國萊茵河等國外著名優秀河道景觀設計案例,充分發揮“水”的生態環境價值,使昆玉河水景生態走廊更能體現新北京的獨特風貌。

3、規劃對策

針對于以上所述存在問題,我們從景觀、交通、功能3個主要方面入手,提出解決措施:

3.1 景觀方面

3.1.1 士曾加親水空間
在昆玉河整體流域的設計中,親水空間的創造始終作為基本的目標之一被加以強調小同區段親水空間的創造都與其周邊的重要城市資源緊密聯系,與它們取得必然目自然的聯系,進而將這些重要城市元素整合歸納到昆玉河濱水空間中來。
如在中央電視塔的節點設計中,以龍躍瀾漪“為主題,以電視塔的圓形臺地為依托,通過改變或增加電視塔廣場入口,圍繞電視塔周圍形成半徑小同的圓形濱水步道,使其與昆玉河產生有機聯系。
長河,玉河交匯處的綠地現狀景色很好,規劃道路的小利影響很大,所以將道路外移,綠地得以保留并擴大成綠島,增加了一處宜人的親水平臺。

3.1.2 岸線多樣化
現狀的昆玉河近10km的駁岸,給

人的視覺感受較為平淡為了給游船上的游客及兩岸車輛創造美好的心理感受,我們對局部地段的駁岸進行了改造設計一方面采用軟化處理的手法。創造與自然和諧的景觀:另一方面。通過增加與駁岸聯系的通道和觀景平臺,增強了親水區域的可參與性。

3.1.3 設置景觀控制點
將河岸兩側周邊主要城市景觀納入昆玉河景觀體系,每隔一段距離設置景觀擰制點,,玉河景觀富于節奏感,也使昆玉河成為展示其兩側資源的重要窗口,引領游人與市民在小斷的興奮中完成昆玉河之旅,充分展示文化積淀深厚又充滿活力的城市面貌。
我們將這些景觀擰制點統稱分,玉十景“,使之像珍珠一樣鑲嵌在昆玉河兩岸,并賦予其充滿詩意和古典情趣的名字獷雙塔玲音”丫松風竹雪州新橋酒簾州長島虹橋州松島草徑州華市燈光州荷風曲淑州蓮舟醉晚叼笙歌水樓“、”萬柳疊翠“。

3.2 交通方面

本方案中,重點強調了交通流線的合理性在可行條件下,對局部規劃道路進行改線,擴大親水空間;通過地下通道、空中步道等方式,解決親水空間可達性。在總體規劃道路結構基礎上,根據設計要求,大量增加地塊內部步行道交通線路,同時在主要節點空間設置步行廣場本次規劃將水上游船線路納入交通設計范圍,在主要地方開設碼頭,方便游客游覽出入由于藍靛廠南路將,玉河河道與周邊居住用地分隔開,規劃中,在局部地段將藍靛廠南路改道,與其輔路相鄰;同時在藍靛廠南路與其輔路間設計了30 40m的綠化隔離帶,以消除改道后形成的小利因素此外,通過地下通道的設計,使周邊居民能很方便地到達濱河綠地。

3.3 功能方面

本次規劃的核心內容,經過嚴謹而富有想象力的構思,確立了“一鏈州六段”的規劃結構,整合或新規劃若卜功能結點,我們用通俗的語言概括為:“望一望、嘗一嘗、逛一逛、游一游”,力圖通過最通俗的語表達最時尚目最具地域特色的城市生活畫卷,展現昆玉河的歷史風韻與時代魅力同時達成旅游項目多元化:既有古跡參觀,又設有商業、文化娛樂、酒后、會展、健身等多個項目,使得整個旅游線充滿活力。

“一鏈”指的是通過昆玉河走廊的形成,構建一條貫穿大小景點、開放空間的景觀鏈“六段”是這鏈條上的6個以水“為主題的各具特點的景觀段,并根據其具體情況實現小同的功能劃分,形成6個風格迥異的核心景觀區域。

位于車公莊橋以南至中央電視塔的雙塔碧水段“被規劃為娛樂人文區,結合中央電視塔、慈壽寺塔和摩訶庵3大旅游景點,構筑兼有中國歷史與現代人文特色的空間,詩詞、書法、評書、古典戲劇及舞蹈等活動都將能在這里找到各自的一塊空間;生活休閑區位于車公莊橋至車道溝橋的”水岸飛虹段“,規劃舫狀的小島,為周邊居民提供,玉河上又一處休閑、放松心情的好去處獷長河水灣段”位于車道溝橋以北至長春橋,設定為文化藝術區,藝術沙龍、藝術展示等相關活動在本段是重點;

長春橋以北至遠大北路的水月華市段“將以金源時代購物中心為核心,通過廣場、休閑吧和茶座等,向游客和周邊居民提供良好的購物環境,成為商業游憩區獷水綠松島段”被賦予運動生態區“的主題,在遠大北路以北至火器營橋的區域內設置濕地觀測、泛舟小溪、臨溪垂釣等生態體驗項目以及室外網球和籃球、慢跑、自行車道、輪滑等體能鍛煉內容;火器營橋以北的區域命名為‘御水宮墻段”,是自然旅游區的所在,通過在頤和園外設計的商業步行街及配套停車場,形成了一個提供旅游配套服務的頤和園入口前區“望一望”即是登上中央電視塔望京城美景,展示北京風貌;接下來嘗一嘗“,享受玉河美食和悠閑的濱水生活;游船上坐乏了,中間再逛一逛”,在金源商貿中心感受北京時尚生活;最后抵達頤和園游一游“,欣賞御園神韻,昆玉河之旅達到高潮。

交通方式實現多樣化,水上線路通過小型游艇組織游客從河源段開始向下游游覽各特色游覽區,并在主要觀景點設置游船碼頭,通過擰制游艇的噸位和馬力來調節游艇與生態型河岸保護的矛盾濱汀游覽線采用步行結合方式,利用藍靛廠南路,開設電瓶車游覽線,做到防洪與旅游、景觀結合。沿河步行道多設置休息觀景設施。

4、結語

作為一定地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及非農業人口聚集地的城市,生態化建設正成為時代潮流和發展方向昆玉河生態水景走廊規劃,力圖通過強調有效利用及再利用地區生態環境的有限資源,從而使昆玉河生態水景走廊成為京城口持續發展與生態建設的典范。

我們小僅追求生態的優化,同樣注重對于歷史和文化的尊重,玉河兩岸分布有密集的古跡名勝。包括世界文化遺產、具有濃郁地域特征的建筑和園林等,這些是北京歷史沿革與文明傳承的生動史料,體現著文化的發展歷程和城市的歷史記憶我們在兼顧昆玉河兩岸的歷史名勝的保護需要和現實社會小同人群的需要的前提下,要給予這些歷史遺產以新的活力和時代定位,讓它們與現實環境共生相容,將來,玉河打造成集休閑、旅游、文化、生態多種功能,時尚與歷史交融的濱水開放空間,它將聯系整合周邊眾多城市資源,成為北京歷史文脈的最佳代西一人。

我們相信,昆玉河生態水景走廊必將獲得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完美統一,成為北京城市肌理中的別具一格的都市大地景觀,并在中國城市濱水開放空間發展過程中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