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知識教材:物業環境管理概念
一、環境的含義
環境,是指周圍的地方及其情況和條件。環境是針對主體而言的,以人類為主體的環境有廣義與狹義之分。
(一)廣義的環境含義
廣義的環境含義包括以下四個層次:
1.第一環境
第一環境即自然環境或原生環境。第一環境既含有對人類有用的自然資源,如土地、森林、礦產、水、大氣、生物、植物等,也含有對人類不利的自然災害,如地震、火山、洪水、泥石流、海嘯等。
第一環境實質上是指自然界生物和非生物兩類物質。這兩類物質雖然從存在形式上可分為生命體和無生命體,從存在特點上可分為可再生物質和不可再生物質,但是總的說來,它們都在以各自的形式運動變化著,并且它們的運動變化又是互相交錯、互相影響和互相制約的。正是自然界的物質在其固有的條件下規律性的運動變化,才保持著第一環境的平衡。如果這種平衡被破壞,就會使物質運動發生紊亂,出現難以預料的后果。
2.第二環境
第二環境即次生環境,是指被人類活動改變或污染的自然環境,如城市上空被污染的大氣,城市周圍被污染的水域和水體,城市郊區(農業用地、蔬菜用地等)被污染的土壤,城區內部被破壞的林木、花木、草地或被綠化的土地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由于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征服自然的能力提高了,但同時破壞自然的可能性也增加了。人們在征服自然的過程中,不斷發現自然新的屬性,擴大了原材料的使用范圍,創立了一系列工業群。與此同時,也產生了新的污染物質。這些污染物質進入自然界,污染大氣、土壤、水流、損害森林、植被,擾亂生態環境的平衡,給生態系統造成難以承受的壓力,并危及人類的生存。
3.第三環境
第三環境是指由人工建造的房屋、道路和各項設施等組成的人工環境。
第三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房屋是供人們生產、工作、休息等各類活動的場所,也是人類發展所離不開的基本要素。而寬廣、通暢的道路和各項配套完善的設施是促進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所不可缺少的條件。因此,創造美好的人工環境是促進社會進步、人類發展的基本保證。
4.第四環境
第四環境是指由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社會因素所構成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環境。
第四環境屬于“軟”環境。政治穩定、經濟健康快速發展、文化素質水平高,人與人之間團結、誠實,必然會導致生產、工作效率高,人們的幸福感會增強,人生價值就會得到充分體現,人類社會就會不斷向前發展。
(二)狹義的環境含義
狹義的環境就是僅指廣義環境含義中的第二環境,即被人類活動改變或污染的自然環境--次生環境。
二、物業環境的內涵
物業環境是城市環境的一部分。一般說來,物業環境包括廣義環境的第二環境、第三環境和第四環境。城市環境是指城市范圍內的情況和條件;物業環境則是指某宗物業,如居住小區、寫字樓、購物中心、賓館等其所在區域內的情況和條件。
物業環境按物業用途的不同,可分為生活居住環境、生產環境、商業環境和辦公環境等。
(一)生活居住環境
生活居住環境是指提供給人們居住的物業環境,包括內部居住環境和外部居住環境兩個方面。
1.內部居住環境
內部居住環境是指居住物業--住宅建筑的內部環境。影響住宅建筑內部環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住宅標準 住宅標準主要有面積標準和質量標準。面積標準一般是指平均每套或每戶建筑面積和平均每人居住面積的大小;而質量標準是指設備的完善程度,如衛生設備、供水、供電、供氣、供熱、電視、電話等設施的完善程度。
(2)住宅類型 住宅類型涉及到住宅的高度和層高。住宅有底層、多層和高層之分。一般來說,低層或多層住宅居住的方便性優點比較突出,而高層住宅因室內容量大、室外視覺效果好,居住起來舒適性特點較突出。
(3)隔聲 住宅建筑的居室上下或前后左右要有良好的隔聲效果,對電梯或樓梯、管道及外部噪聲要有良好的防護效果。
(4)隔熱與保溫 住宅建筑在夏天具有良好的隔熱效果,在冬天具有良好的保溫功能,這是改善居住環境的重要條件。
(5)光照 居住建筑室內必須具有適宜的光照時間和強度,包括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兩種情形。
(6)日照 居住建筑室內必須能夠獲得適時與適量的太陽光的直接照射。日照有自然狀態下的日照和受到人為因素影響下的日照兩種情形。
(7)通風、風向、風力 通風一般是指自然通風。居室應具有良好的通風條件,特別是在炎熱地區而沒有空調的情況下,居室更應具有良好的通風條件。另外,風向與風力也是影響居室環境的重要因素。
(8)室內小氣候 住宅建筑室內要具有適宜的氣溫、相對濕度和空氣對流速度,確保室內居住環境空氣清新,溫度、濕度適宜,不損害人身健康,保持居室內環境的舒適性。
(9)室內空氣量和二氧化碳含量 居住建筑室內要保持足夠的新鮮空氣量,盡量降低對人身心健康有害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有毒的氣體含量,使人們居住在一個安全、舒適的室內環境之中。
2.外部居住環境
外部居住環境是指居住物業所在區域內,與居民生活居住密切相關的各類公共建筑、公共設施、綠化、院落和室外場地等設施與設備的情況和條件。外部居住環境與內部居住環境的有機組合,構成了居住物業的生活居住環境。影響住宅建筑外部環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居住密度 居住密度是指單位用地面積上居民和建筑的密集程度,通常用單位用地面積所容納的居民人數和單位用地面積所建造的住宅建筑面積兩個指標來衡量。從居住的舒適性角度考慮,居住密度以低為優。
(2)公共建筑 居住物業的公共建筑是指為居民生活服務的各類公共建筑,包括中小學、幼兒園、托兒所、醫院、電影院、商店、郵局、銀行等文教、衛生、商業服務、公安、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公共建筑。居住物業的公共建筑能夠配套、完善,是保證居住物業具有良好外部環境的基本物質條件。
(3)市政公共設施 市政公共設施是指居住物業的居民生活服務的設施,如道路、各種工程管線、公共交通等。一般來說,完善、便利的市政公共設施能夠給居住物業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居住環境。
(4)綠化 綠化是指居住物業的室外公共綠化面積和綠化種植。綠化不僅有利于調節小氣候,而且還能美化居住環境,有利于人們的身心健康。
(5)室外庭院和各類活動場所 室外庭院主要是指住戶獨用的室外庭院和公用的生活用地。居住物業的活動場所主要包括兒童游樂和成年人、老年人休息活動的場所。這些都是居民生活居住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6)室外環境小品 室外環境小品主要包括建筑小品、裝飾型公共標志、公共小設施、公共游憩小設施以及地面鋪砌等。
(7)大氣環境 居住物業區域內,空氣中有害氣體和有害物質的濃度與氣味,直接影響著居民的身心健康。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室外大氣環境,應消除空氣中的有害、有毒氣體與氣味,或者最大限度的降低其濃度,確保居民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8)聲環境和視環境 為了確保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應盡可能降低噪聲強度和住戶相互間視線的干擾程度。
(9)小氣候環境 應做好居住區內的氣溫、日照、防曬、通風或防風等狀況的維護工作,確保居住區內優雅、舒適的小氣候環境。
(10)鄰里和社會環境 居住區內的社會風尚、治安狀況、鄰里關系、居民的文化水平和藝術修養等,都會直接影響居住環境。
(11)環境衛生狀況 居住區的衛生狀況好,能夠凈化環境,給居民提供一個清潔宜人的生活環境。
(二)生產環境
生產環境是指提供給企業及其生產者--工人從事產品生產的相關設施與條件,其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物業用途及類型
物業用途及類型是否與使用該物業生產的產品相一致,是影響生產環境的首要問題。例如,假設將一個層高較低的生產用房用于生產一種需要較高層高的廠房才能正常生產的產品生產用途上,則其生產環境一定比較差。
2.隔聲
隔聲要求生產用房之間、生產用房與外界不造成噪聲污染,確保生產者在生產工作時不受噪聲的干擾,同時保證不影響外界他人的活動。
3.隔熱和保溫
隔熱和保溫要求生產用房在夏天能防止室內溫度急劇上升,在冬天能防止室內溫度急劇下降,確保生產者在一個適宜的溫差環境中從事生產活動。
4.光照與通風
光照與通風要求生產者能在具有足夠的自然采光或人工照明和良好的通風條件的生產用房內從事生產。
5.綠化
生產區域內若有足夠的綠地面積和綠化種植,不僅有利于廠區小氣候的調節,而且能夠美化廠區環境,有利于生產者的身心健康,樹立企業良好的形象。
6.環境衛生狀況
良好的環境衛生狀況,能夠確保生產者在一個清潔、衛生的環境中從事生產,是高效率生產高質量產品的重要條件。
7.交通條件
生產型企業通常需要大量運進原材料及燃料,運出產品,因此必須有便捷的交通條件。例如:鄰近公路交通干線或者符合運輸條件的道路與公路干線相連、有鐵路專用線進入廠區、臨近通航河道(或海岸)且有專用碼頭。以上公路、鐵路和水運交通條件若能同時滿足兩項及其以上者,則該物業的生產環境的交通條件達到較好程度。
8.基礎設施
企業生產對基礎設施的依賴性較強,生產用房的電力供應情況、生產用水是否能夠滿足需要、排污及污染治理的可能性、通訊條件等等,都是影響生產環境的因素。
9.行政服務條件
直接為生產型企業服務的公安、銀行、工商、稅務、環衛等行政服務機構的設置,對于確保企業生產有一個良好的生產環境,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商業環境
商業物業環境是指用于商業目的的物業,包括商店(商場、購物中心、商鋪、市場等)、旅館(賓館、飯店、酒店、招待所、旅店等)、餐館(飯莊、酒樓、酒家、茶樓等)、游藝場館(娛樂城、歌舞廳等)和商務寫字樓等,其所在區域的情況和條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物業類型與檔次
商業物業有低層、多層和高層之分,同時其物業檔次也不相同。一般來說,其檔次越高,相關的商業環境就越好,客戶對商業環境的要求相對來說也要高一些。
2.隔聲
商業物業應有較好的隔聲效果,以免影響他人或外界,造成噪聲污染。
3.光照與通風
商業物業在使用中,其室內應有足夠的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同時應具有較好的通風效果。
4.室內小氣候
要求室內具有適宜的氣溫、相對濕度和空氣流動速度。
5.室內空氣含氧量
室內空氣要具有足夠的含氧量,最大限度的降低有毒、有害、有異味的氣體或物質,確保使用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6.綠化
商業物業要有足夠的綠化面積和綠化種植或盆花種類。
7.環境衛生狀況
良好的環境衛生狀況,有利于商業活動的開展和吸引顧客。
8.環境小品
美觀、合適的環境小品,能給商業活動的開展構造一個良好的情景和氛圍。
9.商業設施
完善、配套和便捷的商業設施,為商業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10.交通條件
對于商業物業來說,應考慮兩個方面的交通條件:一是顧客方面,主要是公共交通的通達度(附近公交線路的條數,公交車輛時間間隔,以及公交線路聯結的居民區人數;距飛機場、火車站、碼頭等的距離遠近);自行車、摩托車和汽車的停車場地問題。二是經營方面,要考慮進貨和卸貨的交通便利程度。
11.服務態度和服務水平
商業物業的服務態度越好、服務水平越高,其商業服務環境就越佳,相應的商業效益就越好。
(四)辦公環境
影響辦公環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辦公室標準與類型
辦公室面積較大、室內凈空高度較高,則辦公的空間環境優越,無壓抑感。
2.隔聲
良好的隔聲效果,既起到了保密作用,又不干擾他人和外界。
3.隔熱和保溫
4.光照與日照
5.通風
6.室內小氣候
7.室內空氣今氧量和二氧化碳含量
8.室內景觀
辦公室的盆景、小飾物、壁畫、雕塑等小景觀的合理布置,構成了一個優美的辦公室內環境。
9.辦公設備
配套、完善的辦公設備是構造一個優美的辦公環境的基本條件。
10.室外綠化
11.室外環境小品
12.大氣環境
13.聲環境和視環境
沒有外界的噪聲干擾和良好的視覺環境,是辦公條件的要求。
14.環境衛生狀況
15.辦公區域的治安狀況
16.辦公人員的基本素質
辦公人員的基本素質主要包括思想文化素質、藝術修養以及人際關系等等。
另外,根據我國目前裝修行業的發展,建筑裝修材料對物業環境的影響較大,特別是對人身安全與身心健康有較大影響。1998年4月,武漢市衛生防疫站對某新建小區的5家住戶的室內空氣污染進行了調查,受訪的10位居民每天在家停留13小時,他們稱在家里常感到頭暈、睡眠不好、記憶力減退、皮膚過敏、眼咽鼻不適,且發生率高達50%~90%。經檢測,這種病態反應主要是因為室內的裝修材料和家具釋放的污染物所致。
目前,像此類因建筑裝修污染致病的事例屢見不鮮。山東青島市李滄區某居民一家三口在房子裝修后就馬上搬進新居,開始全家人都有一種不適感,但沒在意,后來出現了胸悶、嘔吐、呼吸短促等癥狀,夜間男主人因有過敏性哮喘病史導致喉頭水腫窒息而亡,妻兒均深度中毒。而北京市每年發生有毒建筑材料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400余起,中毒人數1萬余人,死亡人數約350人,慢性中毒約10萬人次。
研究表明,建筑材料導致的疾病主要有三類:一是癌癥。溶解型涂料(油漆)中的苯、甲苯、二甲苯等苯類物在高濃度時會使血液受到毒害,易造成血癌;天花板、防火材料等石棉材料則可引起肺間質流。二是不良建筑物綜合癥(SBS),俗稱“空調病”、“辦公室病”、“星期一疾病”。它主要是因為建筑物室內空氣交換率低、污染程度高,以致室內人群產生諸如流淚、咳嗽、乏力、疲倦、頭昏、嗜睡等癥狀,而一旦離開該建筑物,癥狀即可消失。這種現象常在一些裝修豪華的寫字樓、卡拉OK廳、錄像廳的包房里出現。三是過敏癥。它和SBS都是由木質人造板的粘合劑、含脲醛樹脂的泡沫絕緣材料、隔音材料等釋放的甲醛所致。甲醛已被確認為室內主要污染物之一。
篇2:邢臺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規定(2015)
邢臺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規定(20**)
河北省邢臺市人民政府
邢臺市人民政府令
(20**)第1號
《邢臺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規定》已經20**年1月16日市政府第二十二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以公布,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市長:孟祥偉
20**年1月31日
邢臺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規定
第一條 為創造和優化無障礙環境,保障殘疾人等社會成員平等參與社會生活,促進社會文明進步,根據國務院《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和《河北省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辦法》,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指為便于殘疾人等社會成員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關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獲得社區服務所進行的建設活動。
第三條 無障礙環境建設應遵循實用、易行、廣泛受益的原則。
第四條 市、縣(市、區)政府應加強對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的領導、組織和協調工作,組織編制和實施無障礙環境建設發展規劃,并將其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保證無障礙環境建設與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
編制無障礙環境建設發展規劃,應征求包括殘疾人在內的社會各界人士和殘疾人聯合會等社會團體的意見。
第五條 市、縣(市、區)政府規劃、建設、房管、城管等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活動的監督管理,依法對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市、縣(市、區)殘疾人聯合會等社會團體及其他有關單位和個人有權對無障礙環境建設情況進行監督,向有關部門、單位提出意見、建議。有關部門、單位應及時辦理和答復。
第六條 市、縣(市、區)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加強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宣傳,增強全社會成員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意識,普及無障礙環境建設知識,鼓勵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為無障礙環境建設提供捐助及志愿服務。
第七條 城鎮新(改、擴)建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設施、城市廣場、城市綠地、居住建筑和居住區,應符合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準,所需資金列入建設項目預算。
鄉、村莊的建設和發展,應逐步達到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準。
第八條 無障礙設施工程應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投入使用。新建的無障礙設施應與周邊的無障礙設施相銜接。
無障礙設施工程未經市、縣(市、區)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或經審核不符合規劃條件的,不得批準規劃許可,建設單位不得發放施工許可證,更不得組織竣工驗收。
第九條 對城鎮已建成的不符合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準的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設施、居住建筑、居住區,市、縣(市、區)政府應制定無障礙改造年度計劃并組織實施。
無障礙設施改造由所有權人或管理人負責。
第十條 市、縣(市、區)政府應優先推進下列機構、場所的無障礙設施改造:
?。ㄒ唬┨厥饨逃?、康復、社會福利等機構;
?。ǘ﹪覚C關的公共服務場所;
?。ㄈ┪幕?/a>、體育、醫療衛生等單位的公共服務場所;
?。ㄋ模┙煌ㄟ\輸、金融、郵政、商業、旅游等公共服務場所。
第十一條 設計單位進行建設工程設計時,應按無障礙設計規范的要求,設計配套的無障礙設施。
對應設置無障礙設施但未作相應設計的建設工程,規劃、建設等有關單位不予審查施工圖設計。
第十二條 施工單位應按批準的規劃設計文件、審查通過的施工圖設計文件、施工規程進行無障礙設施的施工,并對施工質量負責。
第十三條 工程監理單位應按批準的規劃設計文件、審查通過的施工圖設計文件、施工規程對無障礙設施的施工質量實施監理,并對施工質量承擔監理責任。
第十四條 建設無障礙設施應符合安全、適用和便利的基本要求,并遵守下列規定:
?。ㄒ唬┤诵械?、公共建筑和公共交通設施的地面平整、防滑,并在其出、入口設置坡道或緣石坡道;
?。ǘ╀佋O的盲道應保持連續,盲道上不得有電線桿及其拉線、地下檢查井、樹木、垃圾箱等障礙物,既有的障礙物由其產權單位予以拆除或挪移,并與周邊的人行天橋、人行地下通道和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設施的無障礙設施相銜接;
?。ㄈ┕财?、城市軌道交通車輛的??空驹O置盲文站牌的,站牌的位置、高度、內容方便視力殘疾人識別;
?。ㄋ模┕卜請鏊O置服務臺、公用電話的,同時設置低位服務臺、低位電話;
?。ㄎ澹┕步ㄖ?、公共交通設施的玻璃門、玻璃墻、樓梯口、電梯口和通道等處設置警示信號或指示裝置;
?。o障礙設施按規定設置國際通用的無障礙標志,無障礙標志位置明顯,內容表述清晰、規范;
?。ㄆ撸o障礙設施顏色鮮明,方便殘疾人識別;
?。ò耍┰谝暳埣踩送ㄐ休^為集中路段的人行橫道信號燈上設置聲響提示裝置。
第十五條 客運列車、公共汽車等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空军c,應按國家和省有關規定逐步達到無障礙設施的要求,并為殘疾人出行提供必要幫助。
城市的公共汽車應配置字幕報站、語音報站裝置。
第十六條 城市大中型公共服務場所的公共停車場和大型居住區的停車場,應按照無障礙設施工程建設標準設置并標明無障礙停車位。設在地下的,應通過無障礙設施與地面層相銜接。
無障礙停車位為肢體殘疾人駕駛或乘坐的機動車專用,并按規定免收停車費用。
第十七條 無障礙設施的所有權人和管理人應做好無障礙設施的維護管理工作,確保無障礙設施正常使用,并在無障礙設施因自然損毀等原因無法正常使用時及時予以修復或更換。所有權人與管理人自行約定對無障礙設施的維護管理和修復責任的,由約定的責任人承擔無障礙設施的維護管理和修復、更換責任。
第十八條 禁止損毀、擅自占用無障礙設施或改變其用途。
因城市建設、重大社會公益活動等原因需要臨時占用城市道路的,應避免占用無障礙設施;確需占用的,應依法辦理有關手續,并設置警示信號或指示裝置。臨時占用期滿后,應立即恢復無障礙設施的原貌和使用功能。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占用盲道用作經營場所從事經營活動。
第十九條 市、縣(市、區)政府應將無障礙信息交流建設納入信息化建設規劃,引導和鼓勵有關部門、科研單位、企業及個人開展無障礙信息交流的技術、產品、服務的研發、推廣和應用工作,為殘疾人獲取公共信息提供便利。
第二十條 各類升學考試、職業資格考試和任職考試有視力殘疾人參加的,考試主辦單位應為視力殘疾人提供盲文試卷、電子試卷或選派工作人員予以協助。
第二十一條 市和具備條件的縣(市、區)政府設立的電視臺應開辦配播手語的新聞節目,并在播出電視節目時加配字幕。
第二十二條 市、縣(市、區)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應開設視力殘疾人閱覽室,為相關人員提供盲文讀物、有聲讀物,其他圖書館應逐步開設視力殘疾人閱覽室。
第二十三條 市、縣(市、區)政府網站和政府公益活動網站應逐步達到無障礙網站設計標準,按信息交流無障礙的標準為視力殘疾人提供相關信息。
第二十四條 市、縣(市、區)政府應逐步完善報警、醫療急救等緊急呼叫系統,為殘疾人等社會成員報警、呼救提供便利條件。
報警、醫療急救等緊急呼叫系統應具備文字報警、文字呼叫功能,保障聽力、言語殘疾人的報警和急救需要。
第二十五條 市、縣(市、區)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按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對需要進行無障礙設施改造的殘疾人貧困家庭給予適當補助,幫助其對住宅的相關設施進行改造,提高殘疾人的生活質量。
第二十六條 組織各類選舉的部門應為參加選舉的殘疾人提供便利,為視力殘疾人提供盲文選票或根據殘疾人的意愿選派工作人員予以協助。
第二十七條 無障礙環境建設有關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應依法追究責任;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 違反本規定第十四條和第十六條規定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或采取補救措施。
第二十九條 違反本規定第十七條造成使用人人身、財產損害的,無障礙設施的所有權人或管理人應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十條 違反本規定第十八條第一款的,由市、縣(市、區)政府城管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按照規定的職責,予以通報批評,并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非經營性活動中的違法行為,處以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罰款;對經營性活動中的違法行為,有違法所得的,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最高不超過三萬元的罰款;對沒有違法所得或違法所得無法計算的,處以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造成財產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故意損毀無障礙設施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一條 本規定有效期五年,自20**年1月31日起至20**年1月30日止。20**年7月11日印發的《邢臺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無障礙設施建設和管理工作的通知〉》(辦字〔20**〕62號)同時廢止。
篇3:環境管理部職責
環境管理部職責
1)負責小區內的保潔、綠化、消殺工作。
2)負責制訂本部月工作計劃、月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
3)嚴格按照環境管理標準開展工作。
4)按照相關規定使用保潔工具。
5)負責綠化地的死花、樹木、草地統計,并跟整改。
6)負責轄區內垃圾轉運,并監督垃圾清運服務質量。
7)向業主(住戶)宣傳清潔衛生管理規定,制止和糾正違章行為。
8)負責設施設備類突發事件處理。
9)完成上級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