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秋學期第十六周國旗下講話:老師
老師是陽光,
我們是小花。
有了陽光,
小花才能成長。
老師是河流,
我們是小船。
有了河流,
小船才有前進的方向。
老師是化肥。
我們是小樹。
有了化肥,
小樹才能健康成長。
老師是雨水,
我們是小草。
有了雨水的灌溉,
小草才能發芽。
現在我只想說一句:
“謝謝您,老師!”
篇2:老師國旗下演講:愛國 從身邊做起
老師國旗下演講:愛國,從身邊做起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愛國,從身邊做起》。
明天,我們將迎來偉大的共和國母親58周年華誕;昨天,我們的同學用最真誠的歌聲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伴隨著莊嚴的國歌奏響,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涌動在每個人的心中是濃濃的愛國之情。
從古至今,許多仁人志士都有強烈的愛國***,以國事為己任,前赴后繼。古有晏子"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的大聲疾呼,有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實踐,有陸游"位卑未敢忘優國"的千古佳句。正是這種高尚的愛國情操使中華民族歷經艱難而不衰。
十九世紀中期以來,古老的中國飽受外國列強的侵略。二十世紀,五四青年學生的愛國行動喚醒了沉睡的東方雄獅,照亮了中華民族革命的道路。青年,就站在愛國的最前沿!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說過:"少年富則國富,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進步則國進步。"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青年須將自己的人生與國家的命運聯系起來,這樣的人生才最有意義、最有價值!
同學們,我們是跨世紀的一代人,我們又是何其的幸運,無須面對國土的淪喪,滿耳也不再有大眾的嗟傷。但生活在陽光下的我們,更應該去擔當一份偉大、神圣的責任,建設我們的祖國,使她更加繁榮、富強、昌盛!
愛國的內容很廣泛,在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表現。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首先,我們應該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古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應該樹立這種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愛國意識。其次,愛國應該體現在具體行動中,我們應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不要認為愛國只是在空喊口號,也不是只有拋頭顱、灑熱血才是愛國,在和平年代,愛國可以體現在方方面面。作為教師,認真做好工作,用心關愛每個學生的成長就是愛國;學生認真學習文化知識,培養良好的道德習慣,尊重他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就是愛國;甚至說好中國話、吃中國餐、過中國節也是一種愛國的方式;當我們走出國門時,我們的一言一行都關系到祖國的榮辱,愛國就體現在最細微的方面。"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天下任何小事都是大事,集小惡則成大惡,集小善則成大善。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負責我們的責任,這就是愛國。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將我們的理想與祖國的命運相融,做一個無愧于自己、無愧于時代、無愧于國家與民族的人!
篇3:老師國旗下演講:求真求實科研精神
老師國旗下演講:求真求實的科研精神
老師、同學們,大家早上好,我是學校生物科組的zz老師,很榮興在這里在國旗下演講。
本周是推遲了一周舉行的科技節,我想和同學們再來談談科技節所需要的“求真求實”的科研精神!
首先,我給大家重溫一個高中階段每個同學都知道的科學史:100多年前,那時的人們對于微生物的認識還很淺顯,一些科學家認為,高等生物各有自己的祖先,是不能憑空產生的,但是微生物沒有“上一輩”,是可以自己生長出來的,即微生物能夠自生。由于受到當時條件的限制,很多人相信這一理論。
不過,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并不相信,他設計了很多實驗來證明微生物無法自生。在1864年的今天,法國巴黎大學舉行了一次報告會,巴斯德作了著名的實驗報告。只見講臺上擺著的幾個裝有肉湯的玻璃瓶,巴斯德說,這幾瓶肉湯已經擺了很長時間,但卻沒有一點腐敗,原因就是玻璃瓶頸彎彎曲曲,雖然與外界的空氣是相通的,但細菌卻很難落到肉湯里,只要事前充分煮沸殺死微生物,就不會再有微生物產生,肉湯也就不會腐敗了。這個實驗很簡單,卻令人信服的證明了肉湯是不會自己長出細菌來的,微生物不能自生,微生物也是由微生物繁殖來的。后來,人們根據這個理論,找到了許多控制微生物繁殖的方法,不僅能更好的保存食物,還廣泛應用于醫學,戰勝了很多通過細菌傳染的疾病。
因此,善于獨立思考,“不盲信權威,只追求真理”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素質。一個小疑問,就是探索的動力和起點,一個小發現,就可以寫成一篇很好的科學論文。因此,科學研究就在我們身邊。牛頓在發現蘋果落地的時候,我相信他當時也沒有意識到后來會有那么大的發現,同樣,我們也不要小視了自己今天的小小發現。
前一段時間,我和生物組的其他一些老師擔任了科技節生物論文評比的評委,很高興的發現同學們的參與積極性很高,上交了很多文章,非常值得表揚,本周也將與其他學科的論文評比一樣,在校園里進行優秀論文的展示,希望同學們觀看、學習。在此,我指出一些論文中普遍存在的不足之處:1、引用別人的觀點時不注明出處,也不致謝;2、有些論文用第一人稱來寫,不合規范。3、存在抄襲現象,把別人的文章剪裁一下、拼湊一下,甚至出現兩篇近似雷同的論文;4、生物的學名應該用拉丁文,并用斜體表示。
需要作一個解釋的是:論文并非絕對不可以抄,而是你在參考了別人的論文之后,一定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見解,如果完全沒有新的見解、新的觀點,那寫出來的東西還有什么意義呢?
最后,我還想代表學校環境小碩士YMP項目的指導老師在這里向22位YMP的學員們致以問候和鼓勵。一個多學期以來,在學校信息科組等多個部門的支持下,學員們不僅學習認真,而且做項目研究時求真求實的精神特別值得贊揚,比如在研究布吉河污染問題時,利用周末提取布吉河多處的水樣,然后到專門的研究機構做實驗,檢測水質;比如研究電子垃圾的同學們利用周末參觀公司、采訪相關企業的技術人員;研究梧桐山登山道海拔問題的同學利用周六專門從山腳一直爬到山頂,沿途實地考察。這些做法和精神都非常值得其他同學學習。
總之,希望同學們在科技節里種下一個思想的種子,形成一個良好的科研習慣,我相信: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外語學子成為祖國乃至世界科學界的驕子。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