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臨中學課堂有效性校本研討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為深化課堂改革,促進我校學生有效學習,根據《江臨中學20**學年第一學期教科室工作計劃》,我校將開展一次以“教學目標有效落實”為主題的教學研討活動。本次活動將以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為切入點,強化學情分析,以“課末五分鐘”檢測為途徑,積極探索課堂教學目標落實的方法策略,努力提高課堂效益。
二、活動時間
20**年12月16日下午第三、四節
三、活動地點
三樓會議室
四、參加人員
全體教師
五、活動安排
時間內容主持人
第三節
報告《“課末五分鐘”的幾點思考》z
報告《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z
報告《東北行的收獲》z
第四節
六、活動要求
1.主講教師認真準備報告的講稿和演示文稿,為老師們搭建一個交流、研討的平臺,引發老師深層次思考。
2.各位教師必須按時參加活動,因特殊原因不能參加需請假。每一位老師都要帶聽課本、培訓記錄本(藍本)參加培訓活動,并認真記錄。
教科室
篇2:七校聯動 區域推進校本研討活動方案
校本教研“七校聯動,區域推進”研討活動方案
為了全面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切實推進以校為本的研討活動,z中心小學在《安海鎮教委辦校本教研實施方案》的引領下,秉承“以校為本、校際聯動、區域推進、整體發展”的區域性研訓思路,聯系泉州實小等七所學校聯合組建中心教研組。由泉州實驗小學為引領,以安海養正中心小學、金井毓英中心小學、東石中心小學 、陳埭龍林中心小學、龍湖恢齋中心小學、深滬中心小學六中心校為依托,開展“學科聯動教研”活動。為統籌整體、安排活動特擬定本方案,并嘗試實施。
一、組織機構
領導組:z
指導組:z等專家
負責人:z
成員:各校數學教師
二、活動目標
1、以校為本,構建校際間聯動教研互助格局,建立相應的校本教研制度和評價體系。
2、共訓共研,構建以教學點為單位的校本教研共同體,形成校本教研常規化實踐模式。
3、區域推進,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主動學習、發展的良好態勢,提升制度文化。
三、活動主題
探索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教方法、重思維、養習慣”教學策略為研究主題。
四、活動策略
整合資源:校本教研“七校聯動,區域推進”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整體推進行動的策劃;整合七所學校資源,加強教研組人員與學校教師的密切聯系,群策群力,協作攻關。
科研引領:建立健全以校為本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具有導向、激勵和保障機制;建構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模式;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中實踐;探索“校際聯動,區域推進”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設。
階段深化:規范化-任務驅動,特色化www.zonexcapitaltr.com-有效研究,常態化-融入工作。
遞進體系:
學科層面——基于校際聯動教研活動模式和網絡互動的學科校本研修;
學校層面——七所小學形成“七校聯動區域推進”的校本教研;
鎮級層面——安海鎮教委辦校本教研實施方案、校本教研基地校;
市級層面——市進修學校課題《小學校本教研制度建構與實施的研究》。
五、活動方式
1、主題(問題)研討式教研:針對教學中的一個問題,開展集體研討,得出較為清晰的教學思路。
2、同課異構式教研:同一個知識教學內容,由不同的教師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知識背景、情感體驗,結合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建構出教學內容的不同組織、教學方法的不同選擇的設計。
3、連環跟進式教研:選擇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連續研究第一課時、第二課時、第三課時……;或者同一個知識點在不同年級的不同要求的教學研究,通過觀察、分析、比較,不斷地實踐反思,提高教師的教學行為水平。
六、活動安排
1、每學期至少兩次主題(問題)研討式教研:期初研究教研活動計劃,期末小結、材料匯總,階段性專題研討。
2、每學期由一聯動校承辦一次“校際聯動公開周”。
3、定期開展專題講座。
4、本學期定于第十三周泉州實驗小學“送課下鄉” 為“七校聯動,區域推進”的啟動儀式。
七、活動要求
1、各校要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做好工作安排。
2、教研活動中,承辦校精心準備、積極組織,每次活動要做好材料留存(計劃、完整的過程性材料、總結等)。
3、教研活動要重過程、重實效,做到教研活動目的明確化,教研活動開展常規化,教研活動內容廣泛化,教研活動形式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