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一中食品衛生安全應急預案
為了有效應急處置學校內可能發生的食品衛生安全事故,確保事故處理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最大限度地減輕事故造成的損失,切實保障師生的生命安全,維護學校和社會穩定,促進學校教育的健康發展,特制訂本方案。
一、組織領導
1.學校成立食品中毒預防應急小組,學校成立應急小組,由學校主要領導任組長,成員由后勤處、年級組長、班主任老師和食堂管理員等組成。
【附】學校成立食品衛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名單:
組 長:Z
副組長:Z
組 員:Z
年級組長 班主任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全面負責日常工作及領導小組交辦的事宜,辦公室設在總務處辦公室,由侯章炳主任負責。
2.健全食品中毒報告制度,學校的食堂、小賣部要認真貫徹執行衛生部食品衛生以及關于《食品中毒調查報告辦法》的精神,以便及時采取防治措施。
3.廣泛開展預防食品中毒宣傳教育,廣泛深入的開展預防食品中毒宣傳,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廣播、黑板報、主題班會、宣傳畫和實物標本等各種形式,學傳普及有關的衛生知識,提高食品從業人員和廣大師生員工的衛生管理水平,減少食品中毒發生。
二、日常工作開展
1.嚴把食品原料進貨關。學校采購人員要嚴格把關,定點采購,加強索證管理,凡大宗物品,必須索證,確保所采購的原料符合有關的規定,從源頭上把好食品衛生關。
2.嚴把食堂、小賣部倉庫關。學校食堂、小賣部倉庫的鑰匙由專人保管,責任落實到人,庫房門口有明顯標記,規定非食堂工作人員不得進入食堂庫房。定期對庫房里的原料進行檢查,發現變質原料,及時處理,堅決杜絕變質的原料流入餐桌。
3.嚴把餐具消毒關。學校食堂對餐具按規定進行嚴格消毒,確保餐具清潔衛生,防止出現因交叉感染而引發的食品中毒事故。
4.食堂、小賣部應對食品加強衛生管理,特別是肉類、魚類和奶類等動物性食品,要防止再生產加工和銷售過程中污染??刂萍毦廴?,殺滅病原菌??刂萍毦L繁殖措施,主要是低溫保藏。按照食品低溫保藏的衛生要求貯存食品。防止食品腐爛變質。殺滅病原菌的措施主要是高溫滅菌,當肉類食品深部溫度達80度時,經12分鐘可徹底殺死沙門氏菌。各餐的熟食品和剩飯,在銷售或使用前必須充分加熱。
5.實行銷售食品48小時留樣制度。對每餐的飯菜要做好留樣,取每餐的飯菜250克密封好在冷藏箱內保存24小時。
6.重視食堂、小賣部的環境衛生和食堂工作人員的個人衛生,并定期對食堂工作人員進行體檢,發現有不適合從事食品工作的人員,應及時調離。對食堂、小賣部工作人員開展經常性的教育。重點進行食品衛生法制教育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衛生意識和法制意識,做到持證上崗。
三、事故應急處理
1、發生食品中毒事故,立即停止生產活動和銷售,并于第一時間向教育局和衛生防疫站報告。
2、積極配合協助衛生機構救助病人。對食品中毒人員,癥狀屬較輕微的,校醫務室應就地組織力量及時對發病人員進行應急的對癥救治。做好病狀記錄并完好留存病人的吐瀉物。中毒嚴重者,應及時轉到就近的醫院,并攜帶詳細的病案記錄。校辦公室應及時調配車輛,以最短時間送至醫院救治,必要時傳呼120救護車將患者緊急運送醫院救治。
3、現場封存造成食品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品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設備和現場。配合衛生防疫部門現場調查處理。落實衛生行政部門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態控制在最小范圍。
4、配合衛生和教育部門進行調查,按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
5、對發生食品中毒的師生,做好登記工作,分析判斷可能造成食品中毒的原因,對可疑中毒食品進行消毒處理,根據中毒原因,做出現場消毒預防措施。根據現場調查和技術鑒定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確定事故原因,汲取教訓。
四、事故善后處理
1.對中毒食品的處理,在查明情況之前,對可疑食品立即停止食用。在衛生部門已查明情況,確定的食品中毒源,可采取煮沸15分鐘掩埋或焚燒。液體食品可用漂白粉混合消毒。食品用具、容器可用1-2%堿水或漂白粉溶液、消毒液等消毒。
2.根據查明的事故原因,向上級領導和衛生部門遞交書面事故分析報告,對發生的事故做到“三不放過”,對所有食堂、小賣部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引以為戒,并對造成中毒的責任人、當事人進行嚴肅處理,追究其責任。如故意破壞造成中毒事故,將當事人交司法機關處理,如因工作疏忽造成中毒事故,對當事人進行扣發工資、辭退或進行行政處分的處理。
五、事故總結報告
發生食品中毒事件后,應對事件的發生經過后果,自覺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進行總結與完善、強化管理,杜絕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同時向上級有關部門作出書面報告。
篇2:二幼預防食品衛生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 第二幼兒園預防食品衛生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為了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妥善處理我園發生的食品衛生安全事故,達到"預防為主"的目標,有效保障師生生命安全,維護幼兒園正常的教學秩序,按照上級有關部門的要求和幼兒園安全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預案
一、成立組織機構:
(一)成立防食品衛生安全事故領導小組
l、成立由園長z為組長、z副園長為副組長、總務主任z、保健醫生z、炊事班長z、年級組長z、z組成的領導小組。
2、保健大夫協助醫療人員負責救護工作;
3、炊事班長負責保存好食物留樣。
(二)日常工作要求
1、食品原材料要到信譽好的正規廠家或商家購買。除調料外,所有食品全部由食堂加工制作,不購買現成的食品。
2、掌握好食品原材料庫存量及存放時間,妥善管理,不得出現發霉變質現象。倉庫內要做好滅鼠工作。
3、原材料的貯存要分類、分架、離墻、離地。食品的存放、 加工、分發要生熟分開。
4、已加工完的飯菜盛桶后要及時加蓋、離地,做好防蠅防塵工作。
5、飯菜按量制作與分發,不得存放剩飯菜。
6、飯菜實行48小時留樣并做好詳細記錄。
7、非食堂工作人員嚴禁進入食堂。食堂人員禁止一人單獨在食堂。
8、各班教師加強對幼兒的觀察,及時發現異?,F象。
二、可能引發食品衛生安全事故的原因:
購入的食品存在質量問題;食堂工作人員因操作不當引起食物變質、不符合食用要求;及個別人的惡意下毒等原因造成食物中毒事故。
三、食品衛生安全事故的預防措施
1、加強幼兒園食堂食品衛生工作的管理,嚴格執行幼兒園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制度,落實有效措施,責任到人,投入足量經費保障食堂衛生器具、消毒工具及其他設備的添置和更新。
2、非食堂工作人員不得隨意進入廚房。加強對食堂工作人員的培訓、教育工作,嚴禁無健康證人員在學校食堂上崗工作。食堂工作人員應按規定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做到持證上崗。
3、幼兒園食堂、食品供應部門嚴格把好食品質量關,杜絕不潔、變質及三無產品流入學校;規范食品加工、操作程序,做到燒熟煮透,加工好的食品及時放入密封間;嚴格生熟食品的管理,防止熟食二次污染;做好食物留樣工作,留樣食品必須按規定保留48小時;嚴格操作環節中的消毒工作,消毒方法得當、時間保證。
4、保障師生飲用水源,師生飲用水要有專人管理,存放環境整潔,加強日常檢查,一旦發現變質,立即停用。
5、積極開展對師生的食品衛生教育。教育師生不吃無證攤販的不潔食物,培養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四、發生食品衛生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程序
1、就餐后,當幼兒出現嘔吐、腹瀉等現象時,帶班教師要立即通知保健醫生將幼兒送往醫院,并向園長匯報。
2、幼兒園安全領導小組立即介入事故的處理,并根據情況,制定工作方案,落實人員分工。
3、保護現場、保留樣品。保護好現場和可疑食物,吃剩的食物不要急于倒掉,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要急于沖洗,對病人的排泄物(嘔吐物、大便)要保留,以便衛生部門采樣檢驗。
4、幼兒園保健醫生做好食品衛生安全事故的專項登記工作,其內容包括:班級、人數、姓名、發病日期、主要癥狀、處理情況等,并積極協助衛生監督部門做好調查工作,以利于有關部門采取措施、組織搶救、調查分析中毒原則和預防方法。若懷疑為投毒事件,應立即向公安部門報案。
5、組織由副園長、保健大夫、骨干教師組成的陪護隊伍,具體負責陪護事宜。,及時聯系幼兒家長,如實向幼兒家長闡述事故經過,并認真做好幼兒家長的工作,爭取家長的配合、諒解,保證幼兒園正常的生活秩序和工作秩序;
6、及時向教育主管單位及當地衛生防疫部門報告有關處理情況。
7.在查明情況之前對可疑食物、水源應立即停止食用。查明情況后,對確定的引起食品衛生安全事故的食品,應按規定進行處理。
篇3:區一中食品衛生安全應急預案
區一中食品衛生安全應急預案
為了有效應急處置學校內可能發生的食品衛生安全事故,確保事故處理工作高效、有序地進行,最大限度地減輕事故造成的損失,切實保障師生的生命安全,維護學校和社會穩定,促進學校教育的健康發展,特制訂本方案。
一、領導機構與職責:
1、機構設置:
1)教辦成立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z
副組長:z
組員:z
2)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全面負責日常工作及領導小組交辦的事宜,辦公室設在總務處(電話:82***6 )
2、機構職責:
1)領導小組職責:
全面領導街道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工作,根據上級文件精神及街道學校實際,研究制訂工作意見,并對辦公室、預防檢查小組工作提出指導性意見。
統一指揮食品衛生安全事故處理,協調各方力量進行應急救援,控制事態發展。統一組織事故善后處理工作,落實整改措施,盡快恢復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定期組織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工作總結、研討,形成評估和反饋意見,并負責對各校食品衛生安全工作的年度考核與評價。
2)辦公室職責:
下發上級有關文件和本辦制訂的各項文件、通知,指導下屬各校制訂應急處理預案。
接到事故報告,立即向領導小組(組長)報告,隨時掌握應急處理進展情況,協調各方關系,具體負責人員調度,組織后勤保障,保障應急處理工作的有序進行。
根據工作計劃和領導小組的指示,在街道學校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食品衛生安全的宣傳預防工作,并組織人員對各校開展工作的情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及時向領導小組反饋檢查情況,提出階段性工作建議。
二、日常工作開展:
1、完善制度。在教育局下發有關制度和工作意見的基礎上,對本校食品衛生安全制度進行全面修訂完善,并上報市教育局。
2、強化督查。在領導小組的具體指導下,由辦公室牽頭,以各項食品衛生制度落實為重點,結合學校其它安全工作,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督查結果以通報形式反饋到各校。實行積分亮牌制,按照檢查扣分標準,累計滿3分給予黃牌警告,滿5分給予紅牌警告。待整改措施落實后摘牌。
3、落實職責。校長為學校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各校兼職安全員為直接責任人,各教師和從業人員分別在自己的崗位職責內負責,學校、校長考核實行學校食品安全事故一票否決制。
4、加強教育。加強對廣大師生特別是食堂小店從業人員的食品衛生知識的宣傳教育,通過舉辦專題培訓班、知識講座等形式,豐富衛生知識,增強衛生意識,提高自覺性和責任感。
5、添置設備。各校要對照配備標準,逐步落實食品衛生設施的配備。
三、事故應急處理。
1、報告制度。食品衛生安全事故發生后必須及時報告。具體為:發現少量(5人以下)輕度癥狀(如腹瀉)及時向學校校長報告,由學校校長報辦公室備案;發現較嚴重食品衛生事故(指出現嚴重食物中毒癥狀者或出現相同癥狀的群體發病5人以上的情況,下同),應立即向領導小組(組長)報告,由領導小組向上級教育部門及當地政府報告,同時立即啟動學校食品衛生安全應急預案。在事故處理中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定時報告制度。
2、救援措施。一旦發生較嚴重學校食品衛生安全事故,在接到領導小組指令前,由校長負責救援指揮。當機立斷,立即啟動學校應急預案,按照預備方案,各就各位,組織救援行動。初步摸清癥狀,群體發病的還應徹底排查發病人員,并建立動態性名冊,防止遺漏。
3、醫療求援。學校發生較嚴重食品衛生安全事故,應立即向就近醫療機構(衛生院)發出醫療求援,并撥打“120”醫療搶救電話。要及時果斷將發病人員送到醫院搶救。主動向醫療人員報告發病情況,做好秩序維護等工作。
4、聯系家長。學校發生較嚴重食品衛生安全事故,應及時與發病學生家長取得聯系,如實說明發病情況,不盲目猜測。做好學生家長思想安撫,防止過激行為發生。設立家校聯絡處,及時解答家長提出問題,力所能及地為家長做好服務工作。
5、病源保護。學校發生較嚴重食品衛生安全事故后,應立即封存食堂菜肴樣品、小店食品、礦泉水等,以便及時查找致病原因。
6、人員調度。事故應急處理人員由領導小組組長統一調度,辦公室具體安排,必要時可向所屬各校抽調人員支援事故處理。明確分工,落實職責,聽從指揮,確保到位。
7、信息公開。保障廣大師生和家長在事故發生和處理過程中的知情權,及時、準確做好信息公開,并如實向上級部門匯報,不瞞報、謊報。對一些謠傳也要及時澄清,避免不必要的誤解。
四、事故責任追究。
1、對導致事故起因的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追究。
2、對事故瞞報、謊報和不及時上報的行為進行嚴肅追究。
3、對事故處理中的玩忽職守、推委扯皮等影響應急方案順利實施的行為進行嚴肅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