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鄉鎮干部為官不為整改自查報告
為認真貫徹落實區委關于深入開展“四風”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部署要求,消除干部工作作風中“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的懈怠心態,切實解決“不想為”、“不會為”、“不敢為”、“慢作為”等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防止干部職工“為官不為”,區委、區政府積極行動、周密部署,認真開展“為官不為”問題專項整治活動?,F將專項整治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加強領導,統一思想
由區紀委牽頭,區委黨的群眾路線
教育實踐活動辦公室、區委組織部、區效能辦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為官不為”問題專項整治的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任務、工作重點、工作步驟等。要求各鄉鎮(街)、各部門單位“一把手”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帶頭查找問題,帶頭改進作風,領導班子成員按“一崗雙責”要求,抓好分管范圍內的整治工作,堅決克服“老一套”的思想和厭煩心理,進一步鞏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
二、認真對照,深入自查
全區各鄉鎮(街)、各部門單位對照專項整治的內容,重點圍繞群眾觀念淡薄、工作執行不力、工作能力不強、工作標準不高、工作不敢擔當、工作狀態不佳、工作作風漂浮、工作推諉扯皮等8個方面進行自查。自查過程中,以開展“六訪六問”、“三進三服務”活動為契機,在廣泛征求工作對象、服務對象及所屬單位干部職工意見建議的基礎上,采取個人自查、單位自查,召開黨委(黨組)會認真梳理,明確整改措施,建立工作臺賬等方式深入查找“為官不為”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根據工作臺賬,明確整治目標、完成時限、責任部門、責任人等,即知即改,切實抓好整改落實,真正做到了思想認識提高到位、活動內容把握到位、活動整治開展到位。
三、明察暗訪,正風肅紀
由區紀委牽頭,抽調區委組織部、區效能辦、區電視臺等部門人員,組成3個暗訪組,深入到各鄉鎮(街)、各部門單位、服務對象當中,查找線索,明察暗訪,切實強化正風肅紀,堅決糾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制度形同虛設等問題。對違反工作紀律問題“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遷就。截止目前,累計查處上班玩游戲、違反會議紀律、干部走讀等人和事26起,給予黨紀政紀處分4人次、誡勉談話19人次、扣發績效工資17人次,全區通報12人次,并在區電視臺設立曝光臺,對4起典型案例予以媒體曝光,充分發揮教育和震懾作用,營造了干事創業、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
篇2:4月為官不為心得體會
20**年4月為官不為心得體會
一段時間以來,有的地方出現了一些改頭換面的“為官不為”現象,引起各界關注。從中央到地方,多次提出對“為官不為”現象加強整治,這對各級黨員干部是一種警醒和鞭策。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就要堅決整治各種“為官不為”現象,對庸政、懶政“動刀子”“出重拳”。
應當看到,除了久治難絕的“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衙門作派”,“為官不為”也有一些“新變種”:例如有的干部在經濟新常態下發展思路和工作方法調整不及時、不到位,缺乏主動進取精神;有的干部對反腐倡廉的新態勢和新要求有“不適感”,怕擔責任、怕擔風險,甚至抱著“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的敷衍態度。
個別干部“為官不為”,暴露出他們在權力觀、政績觀上的偏差。他們在內心深處沒有牢記“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要求,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為官不為”現象與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背道而馳,危害性不容忽視。任由個別“為官不為”現象滋生,不僅會傷害政府公信力、敗壞干部隊伍形象,更會殃及群眾利益、影響發展改革大計。
整治“為官不為”,既要思想上重視,更要在制度約束和日常監管中抓落實。首先,要建立和推行黨員干部權力清單、程序清單和責任清單的行政權力運行機制,壓縮推諉扯皮空間,提升行政效能;其次,要不斷完善政績考核和干部評價機制,鼓勵勤勉者上、慵懶者下;此外,紀檢監察部門、效能管理部門和社會監督之間要形成合力,對“為官不為”的典型案例及時曝光、嚴肅追責,讓“為官不為”的不良作風沒有立足之地。
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需要廣大黨員干部以身作則、點滴踐行。新形勢下,廣大黨員干部必須不斷增強自身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在思想上、行動上堅決摒棄“為官不為”等庸政、懶政、怠政習氣,以更高標準和要求主動作為,勇于擔當,努力形成人人干事創業、個個奮勇當先的良好氛圍,不斷開創***主義事業的新局面、新風尚。
20**為官不為心得體會范本
組織部整治為官不為心得體會
20**年9月為官不為心得體會范本
20**為官不為心得體會
篇3:整治為官不為心得體會兩篇
20**整治為官不為心得體會精簡稿兩篇
【篇一】
日前召開“為官不為”、“為官亂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部署會,北京將自本月底起至今年年底,開展為期7個月的“為官不為”、“為官亂為”問題專項治理。據悉,“審批難、辦事難”及“濫用職權、辦事不公”將分別列入治理重點。
隨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推進和一系列禁令的出臺,對黨員干部的工作要求更高、作風要求更嚴,于是有的同志發出“為官不易”的感嘆。從“官好做”到“官難當”,說明中央一系列禁令真正產生了效力,反腐反到了一些官員的“痛處”。
治理“為官不為”,就是要求黨員干部必須增強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覺、增強攻堅克難的責任擔當、增強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進取心,始終保持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既是政治品格、官德修養問題,也是精神狀態、工作能力問題。
我認為:“為官不為”歸根結底還是宗旨意識、進去精神的退化,不但損害人民群眾的利益,還敗壞黨和政府的形象。黨員干部應保持真抓實干、務求實效,大興求真務實之風”的良好風氣,不僅是工作和思想方法問題,而且也是領導干部強化立身為官素質的大問題。
作為黨員教師,我們也要從中進行學習反思,要樹立“心系群眾、服務人民”的良好風氣,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學生服好務。在工作既要埋頭苦干,又要嚴肅認真,要有勇于擔當的精神。敬業不是每天準時上班,按時下班,不遲到、不早退,敬業是一份責任感,一份擔當感。每一個職位所規定的工作內容就是一份責任,一個人不論從事何種職業,都應該心中常存責任感,敬重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現出忠于職守、盡心盡責的精神。我們既要遵守章法,又要敢于創新,既要講究方法,又要把握規律,只有這樣,才能一步一個腳印地把我們的事業推向前進,才能為學校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篇二】
一段時間以來,有的地方出現了一些改頭換面的“為官不為“現象,引起各界關注。從中央到地方,多次提出對“為官不為“現象加強整治,這對各級黨員干部是一種警醒和鞭策。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就要堅決整治各種“為官不為“現象,對庸政、懶政“動刀子““出重拳“.
應當看到,除了久治難絕的“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等“衙門作派“,“為官不為“也有一些“新變種“:例如有的干部在經濟新常態下發展思路和工作方法調整不及時、不到位,缺乏主動進取精神;有的干部對反腐倡廉的新態勢和新要求有“不適感“,怕擔責任、怕擔風險,甚至抱著“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的敷衍態度。
個別干部“為官不為“,暴露出他們在權力觀、政績觀上的偏差。他們在內心深處沒有牢記“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要求,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為官不為“現象與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背道而馳,危害性不容忽視。任由個別“為官不為“現象滋生,不僅會傷害政府公信力、敗壞干部隊伍形象,更會殃及群眾利益、影響發展改革大計。
整治“為官不為“,既要思想上重視,更要在制度約束和日常監管中抓落實。首先,要建立和推行黨員干部權力清單、程序清單和責任清單的行政權力運行機制,壓縮推諉扯皮空間,提升行政效能;其次,要不斷完善政績考核和干部評價機制,鼓勵勤勉者上、慵懶者下;此外,紀檢監察部門、效能管理部門和社會監督之間要形成合力,對“為官不為“的典型案例及時曝光、嚴肅追責,讓“為官不為“的不良作風沒有立足之地。
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需要廣大黨員干部以身作則、點滴踐行。新形勢下,廣大黨員干部必須不斷增強自身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在思想上、行動上堅決摒棄“為官不為“等庸政、懶政、怠政習氣,以更高標準和要求主動作為,勇于擔當,努力形成人人干事創業、個個奮勇當先的良好氛圍,不斷開創***主義事業的新局面、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