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三支一扶”工作總結
**年年7月13日,經過崗前培訓后,我被分配到仁化縣周田鎮農技站,正式開始了“三支一扶”中的支農工作。在熟悉了鎮里的基本情況后,因工作需要被抽調到縣農業局辦公室協助工作,在半年繁忙而充實工作中,我能盡自己的能力和職責,熱情地投入到農業工作中,順利地實現了從畢業到就業的過渡。在這半年當中,我學會了許多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得到了很大的鍛煉,下面是半年來我的主要工作總結和感悟:
一、堅定信念,投身到廣闊的山區農村中去
在大學期間,我曾參加過兩次湛江某麻風病康復院的志愿者活動,深深感受到貧困農村的艱苦,有一股想為他們改變現狀的沖動。在看到國家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西部及廣大農村進行“支農、支醫、支教和扶貧”
服務的倡導和《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時,我推掉了當時的國企實習工作,在第二天就報了名。許多親友對我的舉動很不理解,在他們看來在大城市生活得好好的偏偏跑到窮山區工作是一件蠢透頂的事。但我堅持了自己的信念,相信到廣闊的農村一樣能得到鍛煉、能闖出一片天地,更加重要的是能為山區的建設和農民的致富盡到自己的一點綿力。
二、領導、同事關心,工作逐漸適應
剛到服務地仁化時,單位領導十分重視我們參加“三支一扶”的大學生,專門召開了班子成員會議討論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安排,為我們提供了寬敞舒適設施完備的宿舍,并為我們聯系了有職工飯堂的單位,解決了我們生活中兩個大問題。在剛開始工作的那段時間,我對單位里的工作和仁化的農村情況還不熟悉,同事們下鄉工作時會經常“關照”我一起去,讓我在短短的時間內就熟悉了許多鄉鎮和村落,在開展工作時就順利多了。
三、在工作中充實,在充實中提高
當逐漸地適應了當地的工作生活環境后,我的工作由“磨合期”進入到了“成熟期”。我的日常工作主要是負責局辦公室的各項事務,由于是黨員,還要“兼職”政工股的工作。平常兩個股室的工作都比較繁雜,接觸面廣,我在這半年里參加了許多項重要的工作和大型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讓我懂得了要做好農業農村工作至少要具備以下幾點:
一是要多請教、多學習。
作為以農民為服務對象的單位,農業局是最經常與農民打交道的部門。農民群眾文化程度不高,文字理解性差,與他們打交道是應注意講解要有耐心,還要注意語言的通俗化。有一次某個鎮的幾個村民來局里*,向我們反映鎮里征地補償問題的情況,我負責接待他們。村民見我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就把征地合同讓我解釋合同為什么無效,但我解釋了半天,但還是沒有讓他們聽明白,最后我找來專門負責農村合同工作的老同志幫忙,結果他用了幾個簡單的例子就讓*的農民滿意得直點頭了。我這時才明白,原來我的解釋太專業化了,沒有做到言簡意賅,而老同志常年與農民相處,自然了解農民的特點和群體心理。這次之后,我只要有空都會去各個股室“竄門”,向同事們取經,他們也很樂意向我介紹各種鄉風民俗和教我講當地的客家話,半年下來收獲不少。
二是辦事要靈活。
在農業局工作要經常組織科技下鄉、農村普法、農業人員培訓等活動,但農民群體意識薄弱,組織觀念不強,若要他們配合工作,首先要學會靈活、動腦子,才能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例如在農業黨委舉行的政風行風“回頭看”活動向農民征詢意見時,我們針對農民參與活動積極性不夠的情況,向提出意見和建議的農民派發種植養殖技術書籍,這個辦法果然湊效,許多農民主動上前接受我們的調查。
三是態度要熱情。
在許多人眼中,政府部門都是“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地方,但不予群眾方便就是不予自己方便,“金杯銀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所以,每當有群眾要上門辦事時,我都會換個角度把自己當成是一個求助者,就會盡心盡力為群眾解決問題。有時候一個微笑、一句“你好”和一杯熱茶都是與群眾溝通的橋梁。
四是工作要細心。
農村基層的工作繁多復雜,稍不留心很容易出錯,在開展今年的仁化縣農村人才統計工作時,全縣十一個鎮(街)的農村人才數據要全部歸納整理,工作量非常大,有時候一個報表的一個數字出錯整個報表都要重來,重做了幾次后,我掌握了容易出錯的地方,加了幾天班后終于提前完成這項“巨大工程”,并記錄了工作的要點和統計的技巧,在后來的農業系統機關黨內年報統計、人事勞動統計、機關干部統計中都得心應手,較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受到了單位領導的表揚。
五是辦事要高效。
政府機關工作效率低下一直為人們所詬病,但我來到仁化農業局工作后,發現單位的工作效率還是挺高的。因為國家對農業的大力支持,我單位每年負責全縣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貧困房改造等項目建設也逐漸增多,有很多都比較趕,同事們加班是家常便飯的事,但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今年9月我單位利用國家“三電合一”項目在我縣的試點,建立了面向廣大農民的“仁化農業信息網”,我是信息員之一。做信息員最大的感受是嗅覺要靈敏,辦事要高效,通常早上舉行會議或活動,中午就要把信息發布在網上。正是單位氛圍的影響,我改正了以往辦事拖拉的壞習慣。在我們三個“三支一扶”志愿者和同事們的“辛勤耕耘”下,我們單位負責的“三電合一”項目順利通過了國家農業部的驗收,仁化農業信息網的點擊率到目前為止也已經達到了15萬。
四、繼續努力,爭取在服務期間做出優秀成績
在這半年的服務期間,我協助了單位的各項工作順利完成,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認可,自己也在工作當中得到了鍛煉,專業水平得到了鞏固和提高,真正使自己從一個“同學”變成一個“同志”;在這半年的服務期間,我的學生氣沒有了,思想比以前更加成熟了,眼界思維也開闊了,想問題辦事情也更加客觀理性;在這半年的服務期間,我對仁化這個雖然貧窮但是山清水秀、民風淳樸的美麗的地方產生了濃厚的感情。仁化縣近年來在黨的新農村建設政策下經濟發展越來越快,我對仁化的未來充滿了希望,也更堅定了自己繼續做好“三支一扶”工作、爭取作出優秀成績的信心。希望國家、省、市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三支一扶”的各項配套政策,解決“三支一扶”志愿者的后顧之憂,引進更多優秀的大學生到基層去、到山區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中去,為如火如荼的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為實現全面小康社會貢獻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讓青春在“三支一扶”工作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篇2:三支一扶服務工作總結
三支一扶服務工作總結
感謝領導在百忙之中抽空慰問我們三支一扶志愿者,下面我將我的志愿服務工作作一個簡單的匯報:我是20**年三支一扶的志愿者。我現在服務的崗位是仲宮鎮政府民政辦公室。
我是20**年8月10日來到仲宮鎮開始志愿服務的。剛來到仲宮時,黨委、政府熱情接待了我們,為我們安排了宿舍,解決了我們生活的困難。最初我服務的部門是仲宮鎮黨政辦公室,當時,作為一個剛剛走出校園、步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面對著千頭萬緒的辦公室工作,我感到顧此失彼、手足無措,是領導和同事們指導、幫助了我。特別是同為三支一扶的志愿者前輩們,他們身體力行、無私地將自己的工作經驗傳授給我,使我迅速地適應了工作環境、熟悉了工作內容。
工作第三周、送走了兩位服務期滿的前輩后,我開始接手并負責黨政辦的一些工作,具體有人大辦公室衛生、政府辦公樓內部衛生、辦公車輛加油記錄、辦公用品采購、會議安排、飯票出售、食堂訂餐以及協助黨委秘書做一些文字處理工作。
剛剛接手工作就迎來了社會撫養費征收專項行動,我在處理自己業務的同時,常常還要協助執行專項任務的同事完成辦公室工作,經常是辦公室、秘書室、微機室、儲藏室、加油站來回跑。整個九月我們一天未休,十一期間也是照常上班,其中我還連值了五個夜班,創下了自己的一個小記錄。
社會撫養費征收專項行動使我切實地得到了鍛煉,個人業務有了很大提高。隨后的秸稈禁燒專項行動,雖然人在辦公室,沒有包村到第一現場防火,但我通過電話聯絡、第一時間將火情傳遞給包村干部和防火隊員,保證火情被有效控制。也間接地為全運會的召開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常規工作之外、常常有一些機動任務需要完成,11月9日,鎮文化站籌建,需要有人員在晚上值守電子閱覽室,我和三位同事一起接下了這個任務,從11月9日到11月17日,我參與了其中七夜的值守。文化站建在山上,夜間室內溫度很低,又趕上上11月12日一場大雪,值班條件變得更加艱苦。同事們和我克服了困難、完成了任務,確保文化站順利通過了驗收。
11月10日,我被借調到民政辦公室。進入了一個新的環境,我開始了新的學習。民政辦的工作與黨政辦工作的不同,首先在于民政辦經常要參與一些慈善物資的裝卸與搬運,我們搬白菜、搬煤炭、還搬過大理石板,這是對智力和體力的雙重鍛煉。
輔一來到民政,我接手的是大病救助業務,民政辦公室為大病救助設立了專門窗口、安排了專門工作人員,保證申請渠道通暢、快捷;向申請群眾發放明白紙,使群眾清楚、明晰救助所需手續;建立申請人員通訊簿、電話聯系、第一時間將救助信息傳達到申請人。20**年度,仲宮鎮共有120多人申請了大病救助,申請救助金額十五萬余元。
大病救助業務告一段落后,緊接著的是20**年度低保年審和20**年新增低保申請。我參與的工作是農村低保材料登記與整理。整個低保工作要求非常細致,有時要走訪到戶、詢問調查,摸清困難群眾情況;有時要多方了解、綜合研究,作出評定。材料收齊后就是整理、登記工作,這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工作密度高、強度大,我們曾經一天之內,蓋了將近四千個章。最終,領導親自掛帥,同事們通力合作、加班加點,四十多天一日未休,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