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泉鎮死因監測工作實施方案
為全面了解我鎮死因構成,分析其動態變化趨勢,為制定衛生工作政策和規劃提供依據,依據《全國疾病監測系統死因監測工作規劃(試行)、》《全國死因登記信息網絡報告工作規范(試行),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義
通過持續、系統地收集死亡病例,了解人群的健康狀況,以及影響健康因素,并分析收集的相關資料,確定全鎮的主要衛生問題,通過采取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干預措施和衛生發展戰略,提供群眾需求的衛生服務,為制定和評價衛生規劃提供依據。
2、監測目標與指標
1、工作目標
全面開展死因監測工作,定期開展漏報調查,按時上報出生人口和死亡監測資料,上報資料的準確、完整。
2、工作任務指標
?、?、《死亡醫學證明書》項目填寫完整率≥95%,項目填寫正確率≥95%,準確率達100%。
?、?、以鎮為單位網絡報告覆蓋率達100%;各級報告單位從填卡至網絡報告及時率≥95%。要求院內死亡7日內;院外死亡20日之內完成上報工作。
3、機構與職責
鎮衛生院職責
?、殴残l生科為承擔死因監測工作任務科室,成立死因監測工作小組,組織村衛生室開展死因登記報告工作。⑵負責收集村衛生室上報的《死亡醫學證明書》,審核、登記后進行網上填報,對死因不明或主項填寫不全的《死亡醫學證明書》進行入戶調查。⑶每月與公安、民政、婦幼和計生等有關部門掌握的死亡資料核對,及時補報。⑷對村衛生室的醫務人員進行培訓和指導,按區疾病控制中心要求定期檢查指導村衛生室的死因報告工作。⑸負責本轄區的孕產婦及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報告管理工作,及時與村級醫療機構協作,相互提供所需的死亡信息資料。
4、范圍與內容
20**年起全鄉范圍實施,內容如下:
1、監測對象及責任報告人
?、?、檢測對象:居住在轄區內戶籍與非戶籍居民及戶籍內居民在外地死亡人員信息。
?、?、責任報告人:鎮、村醫療衛生機構的醫務人員為責任報告人。
2、報告內容
?、?、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職業、發病日期、診斷日期、報告日期、報告單位。⑵、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與傳染病相關的死因及不明死因)。⑶、對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死亡醫學證明書背面調查記錄)一欄填寫病人癥狀、體征,如果是呼吸系統不明原因死亡病例,須填寫體溫是否超過38℃,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難、抗生素治療無效及肺炎特征。
3、報告程序與時限
?、呕颊咚劳龊?,由診治醫生填寫《死亡醫學證明書》。⑵醫療機構應在開具死亡證明書后7天內完成ICD-10死因編碼及網絡直報。
?、遣痪邆渚W絡直報條件的醫療機構,應于7天內完成死因編碼,并將填寫完整的《死亡醫學證明書》送交鎮衛生院公共衛生科,并在當天完成網絡直報。
4、數據審核
衛生院公共衛生科死因編碼人員應對醫生填寫的《死亡醫學證明書》進行審核,對報告中存在的問題(項目填寫不清或不完整、死因填寫不規范或存在邏輯錯誤等)應及時向診治醫生進行核對。
5、質量控制
1、培訓指導
?、?、村醫、個體醫生醫務人員由衛生院負責培訓。
?、奇傂l生院每季度召開鄉村衛生人員會議,了解、審核報告資料的填寫質量。
2、疑難個案核查
鎮衛生院對村醫報告情況不清的個案,須親自查閱有關資料,或上門面訪核實。
3、資料管理及相關檔案管理
歷年收集的資料應存檔保管,以備分析,原始報表、卡片、計算機數據庫應按檔案管理的要求妥善保管存檔,建立完整的數據庫。鎮衛生院建立登記冊、數據庫。對報告病例個案按要求進行登記,并錄入計算機,定期對轄區內醫療機構人員的報告情況進行檢查和指導。
六、監督與考評
衛生院公共管理中心對轄區內死亡信息的報告和管理情況進行經常性的監督、檢查,每年不少于==次,每年對轄區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年終考核。
雙泉鎮衛生院
20**年月10日
篇2: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實施方案
20**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實施方案
為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落實新課程要求,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科學診斷我?;A教育質量存在的問題和原因,不斷完善新課程教育教學質量測評體系,為教育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目的意義
1、按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形成全面、科學、標準化的新課程教育教學質量監測體系,全面把握新課程實施水平及基礎教育學段教育教學質量及發展狀況。
2、通過教育教學質量測評,推進新課程的全面實施和素質教育的有效落實,促進學校加強管理,深化教學改革,真正達到輕負擔,高質量。
3、發現典型,推廣經驗,促進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生發展,整體提升教育核心發展力。
4、為建立教學質量檔案庫,提供橫向與縱向教學質量評價報告,為各學校橫向發展水平與縱向發展速度目標定位,切實為基層提供優質服務。
5、教育教學質量測評結果納入年度評估,將為評定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狀況提供重要依據。
二、組織結構
由區教育教學質量監測中心統一制定相應監測項目、監測標準和監測程序。區基礎教育研究監測中心小學科在監測中心統一組織和協調下,組織編制相應測評材料。學校負責組織實施有關內容。
三、監測原則
1、發展性原則。測評重在了解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狀況,為調整教學管理策略、改進教學方法提供參考依據,達到促進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生發展的目的。對測評結果的分析,重在分析年度發展水平,不做橫向結果對比分析。
2、綜合性原則。既要關注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的監測,更要關注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的監測,既要關注國家規定課程的監測,更要關注校本課程的監測,確保開齊、開好課程;既要關注知識與技能的監測,更要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監測。
3、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根據監測內容與目的的不同,有的監測以定量評價為主,輔以定性評價;有的監測以定性評價為主,輔以定www.zonexcapitaltr.com量評價。要從量化數據中,關注質的分析與把握。除常規的紙筆測試評價外,還要采用成長記錄、學習日記、情景測驗、實驗操作、口試,課后訪談、作業分析、行為觀察、問卷調查和開放性考試等評價手段,全面評價教育教學質量。
4、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測評既要有關注結果的終結性評價,更要有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通過形成性評價,獲得教與學的反饋信息,改進教與學.實現質量控制。通過終結性評價,了解一個教學階段的質量狀況,完善教學管理措施,改進和調整教學策略及教學方法。
四、監測體系
1、納入全區監測范圍。
2、抽測時間可以安排在一個學期的前期、中期或后期,測評次數要嚴格界定,提前發布監測時間與監測內容。
3、監測方式注重科學性、多樣化??杉埞P測試;可非紙筆測試(或紙筆測試與非紙筆測試結合),如操作、表現性評價、成長記錄、研究性學習檔案抽測等。就學科而言,可抽測某一學段某一區域或某幾區域的全部開設課程;
4、每年發布一次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報告,為教育決策與教育教學工作調控提供客觀的科學依據。
篇3: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實施方案
20**年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實施方案
為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落實新課程要求,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科學診斷我?;A教育質量存在的問題和原因,不斷完善新課程教育教學質量測評體系,為教育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目的意義
1、按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形成全面、科學、標準化的新課程教育教學質量監測體系,全面把握新課程實施水平及基礎教育學段教育教學質量及發展狀況。
2、通過教育教學質量測評,推進新課程的全面實施和素質教育的有效落實,促進學校加強管理,深化教學改革,真正達到輕負擔,高質量。
3、發現典型,推廣經驗,促進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生發展,整體提升教育核心發展力。
4、為建立教學質量檔案庫,提供橫向與縱向教學質量評價報告,為各學校橫向發展水平與縱向發展速度目標定位,切實為基層提供優質服務。
5、教育教學質量測評結果納入年度評估,將為評定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狀況提供重要依據。
二、組織結構
由區教育教學質量監測中心統一制定相應監測項目、監測標準和監測程序。區基礎教育研究監測中心小學科在監測中心統一組織和協調下,組織編制相應測評材料。學校負責組織實施有關內容。
三、監測原則
1、發展性原則。測評重在了解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狀況,為調整教學管理策略、改進教學方法提供參考依據,達到促進學校發展、教師發展、學生發展的目的。對測評結果的分析,重在分析年度發展水平,不做橫向結果對比分析。
2、綜合性原則。既要關注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的監測,更要關注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的監測,既要關注國家規定課程的監測,更要關注校本課程的監測,確保開齊、開好課程;既要關注知識與技能的監測,更要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監測。
3、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根據監測內容與目的的不同,有的監測以定量評價為主,輔以定性評價;有的監測以定性評價為主,輔以定量評價。要從量化數據中,關注質的分析與把握。除常規的紙筆測試評價外,還要采用成長記錄、學習日記、情景測驗、實驗操作、口試,課后訪談、作業分析、行為觀察、問卷調查和開放性考試等評www.zonexcapitaltr.com價手段,全面評價教育教學質量。
4、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測評既要有關注結果的終結性評價,更要有關注過程的形成性評價。通過形成性評價,獲得教與學的反饋信息,改進教與學.實現質量控制。通過終結性評價,了解一個教學階段的質量狀況,完善教學管理措施,改進和調整教學策略及教學方法。
四、監測體系
1、納入全區監測范圍。
2、抽測時間可以安排在一個學期的前期、中期或后期,測評次數要嚴格界定,提前發布監測時間與監測內容。
3、監測方式注重科學性、多樣化??杉埞P測試;可非紙筆測試(或紙筆測試與非紙筆測試結合),如操作、表現性評價、成長記錄、研究性學習檔案抽測等。就學科而言,可抽測某一學段某一區域或某幾區域的全部開設課程;
4、每年發布一次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報告,為教育決策與教育教學工作調控提供客觀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