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高一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計劃

2160

  高一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計劃

  教學指導思想

  二十一世紀,以計算機、網絡和通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并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故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運用所學新課程標準,并通過不同途徑,接受新的教學理念,使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其作用,注重培養學生計算機意識,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通過信息技術教學,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使之具備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能力,能適應現代社會的挑戰。

  教材簡析及教學目的要求

  本教材包括信息技術基礎、操作系統基礎、計算機網絡基礎、文字處理軟件等共四章。其中信息技術基礎、操作系統的運用以及文字處理軟件的使用在高中學習生活中和將來實際工作中都會常常運用到的知識,是該書的重點。而操作系統基礎是所有操作技能的前提,因此學好操作系統這一章是學好后面知識的基礎。

  本學期的教學目標主要培養學生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并用于學習和生活,當然本期最重要的還在于高一信息技術會考,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及教學要求。

  學生情況分析

  本人擔任高一年級五個班級的信息技術課,所任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不一,具體情況如下:

  優勢:現在的學生家庭中擁有電腦的數量較多,平時接觸電腦的機會也比較多,而且電腦學習不需要太多的精力和時間,部分學生比較感興趣。加上計算機是比較特殊的學科,操作性較強,大部分學生對此相當感興趣,學習積極性高,比較熱情,討論和學習的氣氛比較不錯。

  不足:由于學校電腦設備比較落后,對學生學習積極性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致使有些學生厭惡上機實踐操作,從而影響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特別是來自農村的學生,初中時本來就很少有機會接觸電腦,對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更加不重視,何況又不是高考科目。另外,學生對電腦的興趣局限于游戲娛樂和上網聊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對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知識不感興趣,只對娛樂功能強的感興趣。

  教學措施

  1.落實教學“五認真”的具體措施。

  教學中以教學大綱為綱,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在開學初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認真落實“五認真”具體措施:

  一、認真備課:力爭集體備課,明確教學重點、難點關鍵,探索、研究疑難問題及有關微機實踐。分析學生情況,統一教學要求,盡力做到超前1—2周,做到每課必備,寫好教案。領會大綱精神,鉆研教材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做到十備:一備滲透德育;二備重點突出,突破難點方法得當;三備信息技術基本概念;四備信息技術基本操作用語、基本術語;五備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薄弱環節;六備疑難問題的解決思路;七備信息技術實驗操作的增補及成敗關鍵;八備學生自學提綱;九備操作練習作業精選;十備課堂教學的總設計。

  二、認真上課:以啟發式教學為原則,以操作訓練來強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精講多練,前后連接,板書規范清楚,教態親切、自然,采用多種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及時總結,做好教學后記。

  三、認真布置作業:要求學生每節新課前做好預復習工作,以利于鞏固教學重點和克服薄弱環節,有利于強化信息技術術語、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

  四、認真組織信息技術操作考核:對學過的每一單元及時進行考核,及時分析、指正、查漏補缺。

  五、認真組織輔導: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用多元化的輔導,幫助分析原因,啟發思維,尋求正確的操作習慣和方法。采用多關心、多提問幫助學困生,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對于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以培養學生的特長。

  2.提優補差的內容、途徑和方法。

  對于優秀生可以適當學會考標以外的知識來充實自己,并在學習中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能、技巧;對于學困生在課上、課后給予更多關心、幫助和指導,引導優秀生、特長生幫助學困生轉化進步工作。對于特別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興趣小組,以培養學生的特長,并積極參加各種競賽活動。

  3.教研工作目標和計劃。

  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通過探討學習,總結得失,并將自己的實踐活動轉化為理論,學期結束時,至少寫一篇經驗總結或論文。

  教學進度

  單元

  課題

  單元教學要求

  時間

  第一章

  信息與信息技術

  1、信息和信息技術的概念

  2、人類的五次信息技術革命

  3、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簡介

  4、計算機的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學月

  信息處理工具——計算機

  1、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

  2、馮.諾依曼理論體系

  3、計算機硬件系統各部件功能介紹

  計算機軟件系統

  計算機信息安全

  1、計算機軟件系統分為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兩大類

  2、系統軟件介紹

  3、應用軟件介紹

  4、目前危害計算機信息安全的表現有哪些?

  第二章

  操作系統簡介

  1、操作系統的概念、作用

  2、常見的操作系統

  3、操作系統的發展歷程

  4、操作系統的分類

  第二學月

  文件與文件目錄(含上機)

  1、文件的概述與基本組成

  2、文件命名規則及不能使用的符號

  3、文件的基本屬性、文件目錄結構

  4、路徑、當前目錄等概念的理解

  資源管理器(含上機)

  1、資源管理器的組成

  2、利用資源管理器實現文件或文件夾的基本操作

  3、顯示屬性的設置

  復習

  對各單元理論知識重點進行回顧總結復習

  WINDOWS基本知識及其操作

  信息技術基本知識

  第三章

  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

  1、計算機網絡的含義及義意

  2、計算機網絡的主要構成要素

  3、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4、局域網的拓撲結構

  5、計算機網絡協議

  第三學月

  INTERNET基礎知識

  1、INTERNET的起源與發展

  2、中國的四大主干網

  3、普通用戶進入INTERNET

  4、INTERNET上的信息資源

  INTERNET上獲取信息

  1、使用IE瀏覽器查看WWW

  2、下載并保存WWW上的信息資源

  3、申請并利用電子郵箱收發信息

  4、利用QQ等在INTERNET上交流信息

  第四章

  文字處理軟件WORD2000(一)

  1、文字處理軟件簡介

  2、WORD2000的啟動及介紹

  3、編輯文本的各項操作

  4、段落文字格式設置的各項操作

  第四學月

  第四章

  文字處理軟件WORD2000(二)

  1、圖文混排

  2、表格制作

  3、版面設計與輸出

  第四學月

  復習

  理論重點知識

  搜集整理相關重點難點的理論知識,讓學生識記并掌握理論,對重點反復強調,劃出重點的知識,由學生記憶。

  基本操作

  反復練習并掌握各項操作(適當給予考試指點)

  20**年9月

篇2:小學三年級下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小學三年級下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一、課標要求

  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能夠通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學會使用與學生認識水平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初步學會使用網絡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能夠有意識地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我還是任三年級信息技術課,學生在上學期已經開始接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在電腦學習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對于文字輸入我在上學的時候已經教授過,所以本學期在內容安排可以適當加快,加強學生的打字速度練習,增加學生的網絡操作。

  三、教學目標要求

  1、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2、學習漢字輸入,了解常用的漢字輸入法,最少精通一種漢字輸入法,特別是要正確的漢字的標點符號及其他一些常用符號。

  3、學會上網瀏覽網頁,從網上檢索有用的資源,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遵守網絡文明公約。

  4、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5、能夠在他人幫助下使用通訊遠距離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6、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件,養成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四、教材重點和難點

  1、了解計算機的用處,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2、養成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3、學會漢字輸入,了解常用的漢字輸入法。

  4、要正確的漢字的標點符號及其他一些常用符號。

  5、學會上網瀏覽網頁,從網上檢索有用的資源。

  五、教學時間安排

  本學期以20周計算,每周1課時,大約20課時左右。

  六、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認真組織教學,認真對學生進行輔導。

  2、實行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

  3、由于學校存在人多機少的情況,所以采用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注重每個學生的學習,力爭使每個學生都能完成一節課的任務。

  4、對課堂進行實時監控,及時解決一些突發事件,使學生能集中精力學習。

  5、盡可能地多安排上機時間,讓學生更多地熟悉軟件環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篇3:小學五年級下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小學五年級下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一、教學目標

  作為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應以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心理、學習行為和學習方法為背景,把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計算機最新應用融于一體,使之既體現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理論,又吸收現代教育技術的有益經驗。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體現操作性、應用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又因為信息技術這門課的內容非常靈活,需要學生能舉一反三,所以在課堂上盡量讓學生自由發揮。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由青島出版社出版,共分為二個單元15課內容,其主要內容是:1、制作主題網站、2、數據處理初步。

  三、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對計算機的功能及簡單操作已經有了較全面的認識,最重要的是學生對學習計算機這門課程興趣濃厚,對于進一步的教學有一個良好的基礎。

  此外他們現在處于小學高級階段,在課堂中的教學方式、引導方式等方面需要謹慎,加強師生關系的調控,嚴格做到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上驳氖沁@些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且他們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及思維能力上也有所提高。

  四、改進教學方法與措施:

  1、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2、教學時采用教師邊講邊演示(演示計算機應用軟件)的形式向學生介紹知識。

  3、傳授知識時突出一個"新"字、落實一個"趣"字、突出一個"活"字、落實一個"學"字(為學生服務);教學過程突出一個"難"字(找準知能點、難點及關鍵)。

  4、加強自身業務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訓。

  5、教學要切合小學生實際,充分考慮小學生中年齡段的興趣、知識、認知結構等特點,語言要通俗易懂,不必涉及過多過深的專業術語,通過各種手段,培養學生學電腦、用電腦的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敢用、想用、會用、善用電腦。要鉆研新教材、教參和配套光盤,提倡集體備課,發揮集體智慧,又不失個人風格。注意教法研究和學法指導,切忌空講少練,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盡可能多動手操作。信息技術課程宜在多媒體網絡教室(微機房)內進行組織教學,教師可邊講授邊演示操作,學生及時鞏固練習。

  教學進度表

周次

內容

課時

備注

第一周

創建站點

1

第二周

簡歷網頁

1

第三周

圖文并茂的網頁

1

第四周

用表格布局網頁

1

第五周

設置超鏈接

1

第六周

制作網站首頁

1

第七周

機動

1

第八周

認識新幫手e*cel

1

第九周

E*cel新手上路

1

第十周

數據的簡單處理

1

第十一周

巧用函數效率高

1

第十二周

數據排序見伯仲

1

第十三周

表格數據的圖形化

1

第十四周

巧手裝扮工作表

1

第十五周

綜合實踐

1

第十六周

復習

1

第十七周

檢測

1

第十八周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