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級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計劃
一、教學指導思想
信息技術的教學本著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為目的,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以培養學生的信息處理能力為主線,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
二、本學期教學任務
為了提高學生的技能,增強學生的信息素養,掌握利用計算機處理文字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使用互聯網獲取信息,相互交流的能力,本學期初一年級的教學任務是文字處理軟件的使用以及計算機網絡及其應用。各部分的教學目的和主要措施如下:
學習內容;
1、 了解文字處理軟件的主要功能
2、 學會使用Wps2000完成文件的輸入、編輯、排版、演示及打印
3、 了解一般文字處理軟件的操作規律和使用方法。
4、 通過學生自己搜集素材,設計作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計算機網絡及其應用
1、 使學生了解因特網的基本知識;
2、 培養學生利用因特網獲取信息的能力。
3、使學生學會在因特網上瀏覽信息,下載軟件,保存網頁、圖片,收發電子郵件。培養學生使用互聯網進行交流的能力
4、讓學生了解網絡安全的基本知識及有關法規,樹立使用網絡的道德觀念。
任務驅動的方法
三、基本情況分析
本屆初一年級學生雖然在小學已經簡單的學習了WORD文字處理軟件的使用,并基本掌握了文字處理軟件的操作方法,但小學學的好的學生基本轉走,剩下的多數對于計算機的操作仍不熟練,再加上仍有部分農村轉來的學生沒有接觸過計算機,盡管已經經歷了一個學期的信息技術學習,但由于基礎差,掌握的還是不很好,所以本學期還需要詳細的進行講解。
四、具體措施:
針對本學期教學內容主要采取以下教學措施:
1、文字處理部分知識性不多,但操作性很強,為了讓學生快速的掌握操作方法,采取任務驅動的方法,通過一個個任務的完成,一個個問題的解決,逐漸掌握Wps2000的使用。教學中多鼓勵學生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勇于實踐,大膽探索。
2、網絡部分主要從網絡的實際出發,采取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帶著任務上網,給學生充分的上網時間,使其在完成一個個任務的過程中熟練掌握網絡的使用技術,并引導學生利用網絡學習其它課外知識,同時,在網絡的使用中,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網絡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3、開展學生作品展示課。通過安排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使學生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展示自己的能力。
總之,我將盡我所能在現有的課時情況下根據具體內容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把該掌握的內容掌握,從而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
五、教學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課時
1 第1單元、文字處理軟件 第1課、初識Wps2000 1
2 第2課、編輯你的文章 1
3 第3課、設置文字的格式 1
4 第4課、設置段落的格式 1
5 第5課、修飾文字 1
6 第6課、插入圖像 1
7 第7課、插入文字框 1
8 第8課、插入表格 1
9 第9課、修改和修飾表格 1
10 第2單元、計算機網絡及應用第1課、認識計算機網絡 1
11 第2課、在因特網上瀏覽信息 1
12 第3課、保存感興趣的文字和圖片 1
13 第4課、在因特網上查找、下載免費軟件 1
14 第5課、申請一個免費的電子郵箱 1
15 第6課、收發電子郵件 1
16 第7課、管理郵件 1
17 上網查找資料進行綜合板報制作 1
18 復習考試 2
篇2:小學三年級下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小學三年級下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一、課標要求
1.了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
2.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3.能夠通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學會使用與學生認識水平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4.初步學會使用網絡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能夠有意識地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我還是任三年級信息技術課,學生在上學期已經開始接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在電腦學習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對于文字輸入我在上學的時候已經教授過,所以本學期在內容安排可以適當加快,加強學生的打字速度練習,增加學生的網絡操作。
三、教學目標要求
1、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了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
2、學習漢字輸入,了解常用的漢字輸入法,最少精通一種漢字輸入法,特別是要正確的漢字的標點符號及其他一些常用符號。
3、學會上網瀏覽網頁,從網上檢索有用的資源,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遵守網絡文明公約。
4、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使用與年齡發展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
5、能夠在他人幫助下使用通訊遠距離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開展直接和獨立的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
6、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件,養成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四、教材重點和難點
1、了解計算機的用處,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
2、養成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3、學會漢字輸入,了解常用的漢字輸入法。
4、要正確的漢字的標點符號及其他一些常用符號。
5、學會上網瀏覽網頁,從網上檢索有用的資源。
五、教學時間安排
本學期以20周計算,每周1課時,大約20課時左右。
六、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認真組織教學,認真對學生進行輔導。
2、實行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
3、由于學校存在人多機少的情況,所以采用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注重每個學生的學習,力爭使每個學生都能完成一節課的任務。
4、對課堂進行實時監控,及時解決一些突發事件,使學生能集中精力學習。
5、盡可能地多安排上機時間,讓學生更多地熟悉軟件環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篇3:小學五年級下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小學五年級下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一、教學目標
作為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應以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心理、學習行為和學習方法為背景,把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計算機最新應用融于一體,使之既體現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理論,又吸收現代教育技術的有益經驗。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是體現操作性、應用性,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又因為信息技術這門課的內容非常靈活,需要學生能舉一反三,所以在課堂上盡量讓學生自由發揮。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由青島出版社出版,共分為二個單元15課內容,其主要內容是:1、制作主題網站、2、數據處理初步。
三、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對計算機的功能及簡單操作已經有了較全面的認識,最重要的是學生對學習計算機這門課程興趣濃厚,對于進一步的教學有一個良好的基礎。
此外他們現在處于小學高級階段,在課堂中的教學方式、引導方式等方面需要謹慎,加強師生關系的調控,嚴格做到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上驳氖沁@些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且他們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及思維能力上也有所提高。
四、改進教學方法與措施:
1、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2、教學時采用教師邊講邊演示(演示計算機應用軟件)的形式向學生介紹知識。
3、傳授知識時突出一個"新"字、落實一個"趣"字、突出一個"活"字、落實一個"學"字(為學生服務);教學過程突出一個"難"字(找準知能點、難點及關鍵)。
4、加強自身業務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培訓。
5、教學要切合小學生實際,充分考慮小學生中年齡段的興趣、知識、認知結構等特點,語言要通俗易懂,不必涉及過多過深的專業術語,通過各種手段,培養學生學電腦、用電腦的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敢用、想用、會用、善用電腦。要鉆研新教材、教參和配套光盤,提倡集體備課,發揮集體智慧,又不失個人風格。注意教法研究和學法指導,切忌空講少練,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盡可能多動手操作。信息技術課程宜在多媒體網絡教室(微機房)內進行組織教學,教師可邊講授邊演示操作,學生及時鞏固練習。
教學進度表
周次 *ml:namespace prefi*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 內容 | 課時 | 備注 |
第一周 | 創建站點 | 1 | |
第二周 | 簡歷網頁 | 1 | |
第三周 | 圖文并茂的網頁 | 1 | |
第四周 | 用表格布局網頁 | 1 | |
第五周 | 設置超鏈接 | 1 | |
第六周 | 制作網站首頁 | 1 | |
第七周 | 機動 | 1 | |
第八周 | 認識新幫手e*cel | 1 | |
第九周 | E*cel新手上路 | 1 | |
第十周 | 數據的簡單處理 | 1 | |
第十一周 | 巧用函數效率高 | 1 | |
第十二周 | 數據排序見伯仲 | 1 | |
第十三周 | 表格數據的圖形化 | 1 | |
第十四周 | 巧手裝扮工作表 | 1 | |
第十五周 | 綜合實踐 | 1 | |
第十六周 | 復習 | 1 | |
第十七周 | 檢測 | 1 | |
第十八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