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鄉鎮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實施計劃(1)

7739

  20**年鄉鎮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實施計劃(1)

  為深入落實***,建設服務型政府、陽光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創新服務模式,規范服務行為,提高服務效能,進一步優化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根據*羅平縣委辦公室、羅平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縣鄉村三級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羅辦發20**2號文件的有關規定,結合××實際,經鎮黨委、政府研究,決定成立××鎮為民服務中心,在各村(居)委會建立村級服務代辦點?,F就加強××鎮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高舉***主義偉大旗幟,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按照“環節最少、程序最簡、時間最短、服務最好、效率最高”的要求,縱深推動機關效能建設,以打造一支“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鄉鎮機關干部隊伍為目標,以“一個窗口對外、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的工作機制,簡化審批環節,規范辦事程序,提高服務質量。通過整合鄉鎮公共資源,努力搭建服務農村工作的新平臺,進一步提高鄉鎮機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促進鄉鎮機關政務公開工作。

  二、基本原則

  按照“窗口圍繞社會轉,部門圍繞窗口轉”的原則,調整內部運行模式,實現部門與服務中心運行機制的有機銜接,做到“一個窗口對外”,不搞“雙軌運行”。

  (一)有權必進原則。凡是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審批及服務事項、涉及審批服務事項的收費都必須進入為民服務中心辦理。

  (二)進必授權原則。凡在為民服務中心設立服務窗口的部門必須將審批權限充分授予窗口,啟用本單位“行政審批專用章”(在本鎮范圍內使用,在行政審批范圍內與本單位行政章具有同等效力,轉報事項需加蓋單位行政章)。

  (三)依法行政原則。進駐為民服務中心的各部門法定行政許可(審批)職能不變,法定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實施主體地位和職能不變。

  (四)公開透明原則。開展“一套業務告知單、一套申報材料范本本、一套政策法規文件依據、一張辦公流程圖”公示文本活動,并通過服務指南、辦事須知、公開服務事項、辦事程序、申報材料、辦結時限、收費依據和收費標準等事項,增強工作的透明度,方便群眾監督。

  (五)便民利民原則。以方便群眾辦事為目的,簡化辦事程序,減少辦事環節,科學設置服務窗口、篩選服務項目、確定工作流程,實行“一個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條龍服務、一次性收費”,為群眾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

  (六)規范運作原則。鎮為民服務中心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必須按照統一規定的行為規范辦事,遵循管理規則,不得違反規章制度。

  (七)廉潔高效原則。按照規定程序辦理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嚴禁吃、拿、卡、要和以權謀私。

  (八)加強監督原則。鎮為民服務中心工作要自覺接受鎮黨委、政府、人大的監督,接受媒體和監督機關、人民群眾等各種監督,促進服務中心持續、高效、廉潔、規范運行。

  三、機構建設和主要職責

  (一)機構建設

  為加強鎮村兩級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和管理,決定成立××鎮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組建××鎮為民服務中心和各村(居)委會為民服務代辦點,為民服務中心設主任一名,專職副主任一名,主任按照副科級干部配備,由××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朱林兼任,專職副主任按照股所級干部配備,由徐樹貴擔任。為民服務中心對鎮人民政府負責,代表鎮人民政府對中心窗口工作行使管理、協調、服務和監督職能,對村級代辦點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協調、服務,同時接受縣中心的業務指導、工作協調;村級代辦點由村(居)委會班子負責管理,從村(居)委會干部中明確代辦員2名,實行ab工作制,確保崗位不空,方便群眾,在鎮為民服務中心的指導下進行工作,明確代辦項目,真正做到為民服務。為民服務中心是鎮政府的綜合性服務機構,根據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在服務大廳設置民政、殘聯、計生、村建、環保、國土、林業、財政、勞動保障、農經、畜牧、農科12個服務窗口,并設置派出所、衛生院兩個分中心。

  (二)主要職責

  為民服務中心和各村(居)委會為民服務代辦點主要工作職責如下:

  1、直接辦理權限范圍內的簡易事項;

  2、代辦需上級審批的事項;

  3、對申請人提供咨詢、留言、陪同和轉告等服務事項;

  4、圍繞農民增收、發展經濟等方面提供信息、咨詢服務等;

  5、做好群眾工作、處理來信來訪;

  6、知民情、聽民意、說實話、辦實事;;

  7、其它工作。

  四、人員管理及經費保障

  (一)為民服務中心各個窗口由鎮政府各涉及部門選派1—2名素質高、業務熟、協調能力強、行政審批工作經驗豐富的業務骨干到服務中心窗口工作,其工作人員不得隨意調出。實行abc角工作制,a角為首席代表,分管領導;b角屬常駐工作人員;c角為替補工作人員,確保窗口工作正常進行。當b角工作人員確需離崗時,c崗及時補充,bc角由中心主任統一調度。鎮政府各有關分管領導以及鎮直業務主管部門領導必須加強配合與協調,確保中心服務窗口有服務人員上崗。按照權責一致的原則,向窗口首席代表和工作人員充分授權,做到“三集中、三到位”即:部門審批權限向中心集中、審批服務事項向中心集中、中心審批服務事項向電子監察網絡集中;項目進駐到位、窗口授權到位、人員落實到位。各單位abc角人員名單于20**年1月底前報鎮為民服務中心。

  (二)加強進駐窗口工作人員的管理。為民服務中心和原單位對窗口工作人員實行“雙重”管理,窗口工作人員原身份和隸屬關系不變,在原單位的相關待遇不變,以服務中心管理為主,按規定開展工作。為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年度考核由同級人事部門賦予中心,評先選優指標由人事部門按照中心人數比例核定,不占進駐單位的評先選優名額,服務中心對窗口工作人員進行定期考核和年度考核,考核結果由人事部門審核后裝入個人檔案。窗口工作人員調離中心時,由中心出具鑒定材料移交所在部門或單位,作為進駐單位干部考核、使用和晉升的依據。鎮為民服務中心要認真履行職責,建立和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加強對窗口工作人員和村級代辦員的管理、監督和學習培訓,各進駐單位要協調配合,重視、支持、幫助為民服務中心對窗口工作人員進行規范化管理。村(居)委會兩委班子要擔負起對代辦工作的領導責任,把代辦工作納入村級事務統籌安排。

  (三)建立嚴格的上下班制度和考核獎懲。為民服務中心業務集中辦理時間:每周二至周五上午8:00-11:30、下午2:30-5:30,周六上午9:00-11:30、下午12:30-4:30,每周日和周一為休息時間。進駐中心工作人員要嚴格遵守上下班時間,不得遲到和早退,有事必須要請假,否則將按照××鎮干部職工的相關管理規定進行處理。為民服務中心的建設及其運行情況將納入綜合考核獎懲指標體系,建立相應的考核指標,嚴格兌現獎懲。將進駐事項的辦理情況納入進駐單位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作為考核評價的主要依據。鎮黨委、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的經費,對完成工作任務較好的給予獎勵,對完不成任務的給予適當的經濟懲罰,并且本年度的考核不得評為“優秀”。逐步建立村級代辦工作考核獎勵機制,對在代辦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進行表彰和獎勵。

  (四)明確職責分工。確保為民服務中心的正常高效運轉,為民服務中心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按照各自職責,對為民服務中心建設給予大力支持。財政所要保障中心前期建設資金及相關工作經費,后期運行經費財政所列入預算,每年安排不低于2萬元的工作經費,確保中心正常啟動運轉,各村(居)委會為民服務代辦點財政所預算每年每個點安排720元業務經費作為代辦員工作補貼;組織、人事部門要牽頭研究制定管理、考核等相關政策措施;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強對為民服務中心的監督檢查,把中心工作情況作為監督重點,實施效能監察,對服務對象的投訴要100%受理、100%查清、100%依歸依紀嚴肅處理;宣傳、廣播部門要加強宣傳引導,做到家喻戶曉,請群眾參與,受群眾監督。

  五、規范運行

  為民服務中心按照“便民、高效、廉潔、規范”的原則,實行“開放式辦公、一個窗口受理、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一次性收費”的運行機制;實行“綠色通道制、全程代辦制”,建立首問責任制、承諾服務制、限時辦結制、辦結公告制等行政責任制度,完善行政程序。

  (一)落實六項制度。為民服務中心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職能部門,必須加強管理,制定好相應的工作制度、學習制度、考勤制度、作風建設制度、衛生安保制度、投訴監督制度。通過制度的落實到位確保工作到位、服務到位,實效到位。

  (二)實行“六件”管理。對群眾的申辦事項要按即辦件、退回件、承諾件、聯辦件、補辦件、上報件進行及時分類,不同的辦理件采取不同的管理辦法并盡快回復。

  即辦件:凡程序簡便,可當場或當天辦結的申請事項,由窗口工作人員即收即辦,當場辦結。

  退回件:國家明令禁止和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不符合當地發展規則的事項,窗口工作人員及時作出不予辦理的明確答復或出具退回件通知書,注明退回原因。

  承諾件:申請事項涉及兩個部門或需要審核、論證、召開聽證會、現場勘察的,

  由窗口工作人員先接收申報材料,承諾辦結時間,出具承諾辦理通知書,客戶到時憑通知書信件到服務中心辦理。

  聯辦件:服務對象的申請需要3個以上部門審批的事項,實行由主辦窗口受理并牽頭進行聯合辦理。

  補辦件:對服務對象申報材料不全,無法辦理的,承辦窗口必須一次性明確告知需補辦的材料,待服務對象申報材料全后按即辦件、答復件、承諾件、聯辦件處理。

  上報件:需報上級審批的申請事項,由主辦窗口受理,向服務對象承諾上報的時限,負責事項的全過程辦理。

  (三)實行“六公開”辦事。為全面接受群眾和社會的監督,中心的各個窗口實行辦理事項、辦事程序、法規依據、申報材料、承諾時限、收費標準全部公開。

  六、建立村(居)委會村級代辦點

  (一)村(居)委會實行代辦員制。負責代辦需要到鎮及縣級以上辦理的事項。各村(居)委會代辦員由村(居)委會副主任和大學生村官擔任,沒有大學生村官的由副主任和負責業務工作的副書記擔任。并將代辦員名單于20**年1月底前報鎮為民服務中心。

  (二)運行機制。村(居)委會村級代辦的運行機制由受理、傳遞、回復三個環節組成。代辦員受理事項時可以采用書面、口頭等形式,同時做好登記工作,并向申辦人員告知辦理權限、承諾時限等,向申辦人出具相關證照工本費的收費依據和收據。對于申辦人申辦材料不齊全的,應一次性告知補辦事項;傳遞時,要主動與為民服務中心和村

  “兩委”聯系,及時做好銜接工作;回復時,代辦員要將辦好的手續及憑證送交申辦人,并收回原出具的收據,及時做好證明和資料歸檔工作,并征求申辦人對所辦事項辦理情況的意見建議。申辦人對代辦員工作有意見的,可采用書面、口頭、電話等形式,向鎮為民服務中心和縣政務服務中心投訴。

  (三)工作原則。一是堅持公開原則。公開為民服務代理事項、代辦員的選任、變更、為民服務代理制度。二是堅持公平原則。代辦員對申辦者不論遠近親疏,一律平等對待,認真負責為群眾代辦事項。三是堅持依法原則。嚴格執行為民服務代理工作制度,按照規定的辦事程序,不搞變通,杜絕暗箱操作。四是堅持高效原則。代辦員要熟悉代理事項的辦理程序和有關要求,對申辦人做到“一次性告知”。代理事項一經受理,要按照限時辦結要求辦理,代理事項辦妥后,應及時向申辦當事人反饋。

  (四)事項辦理。在群眾自愿的前提下,受理村民需辦理的事項,對屬村(居)委會辦理范圍的事項,能立即辦的要立即辦,不能立即辦的明確承諾辦理時限,限時辦結;對確實不能辦理和不符合政策規定的,要向申請人說明情況。村民需辦理的事項若不屬村級辦理職責范圍內,需報鎮及以上機關辦理的,由村委會代辦員受理代辦。

  (五)宣傳咨詢。代辦員要宣傳黨和政府關于農村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接受群眾對政策、科技等信息的咨詢。

篇2:互聯網+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方案

  “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方案

  為貫徹落實xx省人民政府辦公廳《xx年全省“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方案》(xxx秘〔20xx〕xx號),完成“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任務,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根據省政府相關文件精神(詳見附件政策依據),要求在整合現有業務系統資源基礎上,研究出臺交通運輸行業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總體框架,明確重點任務及建設模式,優化服務流程,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創新服務方式,推進數據共享,打通信息孤島,為公眾提供渠道多樣、簡便易用的政務服務。

  二、建設目標

一是統一辦理事項入口

  “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涉及面廣,需要全面梳理行業業務流程和現有系統,以存在的問題和業務需求為導向,實現以下建設目標:,實現 “大系統整合”,政務服務事項統一申請、統一受理、集中辦理、統一反饋和全流程監督。完善政務信息交換平臺,推進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平臺互通、數據共享、身份互信、證照互用、業務協同。,建立多層次網絡與信息安全技術防護體系,構建可信、可控的政務信息安全和隱私信息防護環境。

  三、建設任務

(一)建立政務服務統一入口平臺

  貫徹落實國辦發〔2017〕47號文件精神,升級省廳門戶網站,將其打造成省級交通運輸政務服務統一入口。以省交通運輸行政執法公開運行系統和公路路政、道路運政和海事水運等政務服務系統為基礎,將交通運輸系統政務服務項目融入省政府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臺的“交通運輸窗口”,實現“群眾辦事一個入口”。

(二)建成政務服務管理平臺

  建設政務服務管理平臺,梳理省廳、廳直單位在用的各類政務服務系統,根據統一政務服務管理的工作要求,對現有系統升級改造,實現業務流程自動流轉,辦件信息集中審核,公開信息便捷發布。

  1.建設辦件信息庫。清理現有信息系統,梳理權力清單事項及事項運行過程產生的信息資源目錄,并與產生該信息資源目錄的源頭系統進行關聯,形成統一的省級辦件信息庫。

  2.建設辦件流程管理系統。根據清單目錄,梳理事項運行流程,建設統一運行的流程管理系統,解決現有系統之間業務流程脫節,辦件審核無法協同問題。該系統將貫通行政審批、政務服務、廳協同辦公系統、檔案管理系統、信息公開系統等內部服務流程,實現政務公開信息集中審核、便捷發布。

  3.對接電子證照管理系統。完成公開運行系統與電子證照管理系統對接聯通,做到新增證照電子與紙質同步簽發。根據證照目錄推進我廳存量證照信息的電子制證和入庫工作。

(三)建成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

  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是支撐政務服務統一入口平臺和政務服務管理平臺的基礎支撐平臺,向上與省政務服務平臺實現數據交換,向下與市級平臺實現數據交換,中間要實現與行業各系統及跨部門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

  1.建立基礎信息資源共享交換目錄庫。依據《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編制指南》,開展省級交通運輸政務信息資源普查,梳理編制交通運輸行政許可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等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匯入全省政務信息資源目錄。

  2.建立省級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系統。建立資源交換體系,實現向上對接省級政務平臺、向下對接市級政務平臺,打通廳機關、廳直四局業務系統和省級政務服務平臺、電子證照管理系統的數據接口,實現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和業務協同。

(四)建設關鍵保障技術體系

  針對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運行、安全保障等關鍵技術環節,加強“互聯網+政務服務”配套支撐體系建設,解決共享交換的數據質量管理和審核等問題。

  1.建立省級政務信息資源數據審核系統。確保一數一源,歸口統一。以部、省和行業等相關數據標準要求,對交換共享的數據格式實行標準化管理,對數據內容實行合規性審核,對數據使用實行合法性審查。

  2.加強數據安全管理。數據安全是網絡信息安全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建立健全安全保障體系,按照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要求構建數據存儲環境和應用系統環境,確保政務數據不泄露,不篡改。

  3.加強信息隱私保護。建設一套獨立于業務系統的加密系統,將辦件信息庫和基礎信息資源共享交換目錄庫中涉及到法人、個人的隱私數據經加密后再存入數據庫中,嚴格做好隱私信息的保護和防范措施,對存儲在系統中的隱私信息實行加密處理,對發布的法人、個人信息實行加碼處理。

  4.制定系統運行相關制度。制定平臺標準規范、數據交換標準、安全保密、數據容災備份等技術標準規范;完善政務信息內容管理、突發應急處置和監督考核等管理辦法。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