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土方開挖回填土施工監控要點

520

  土方開挖、回填土施工監控要點

  1土方開挖施工監控

  1.1督促承包商編制土方開挖方案,包括:開挖路線、順序、范圍、基底標高、邊坡坡度、排水溝、積水井位置以及挖出的土方堆放地點等內容。應堅持"多利用機械,減少機械超挖和人工挖土"的原則。

  1.2開挖邊界線、標高、土方邊坡的穩定作為關鍵控制點。土方開挖的分層按照基坑維護的施工要求進行分層。土方工程施工前,應設置測量控制網,包括基線和水平基準點,要求設在不受基礎施工影響之處。在基坑開挖施工前,根據龍門板樁上的軸線,放出基坑的灰線(邊線)和水準標志。龍門板樁一般離開基坑邊緣1.5倍基坑深度以利保存?;揖€、標高、軸線應進行復核檢查無誤后,方可進行挖土施工。

  1.3機械按控制線開挖,不得超挖,土方的放坡系數滿足方案要求,太陡易產生坍塌。

  1.4開挖要從上到下分層分段依次進行,隨時作成一定的坡勢,以利泄水,并不得在影響邊坡穩定的范圍內積水。在土方開挖過程中,如出現滑坡跡象(如裂縫、滑動等)時,應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1.4.1暫停施工。

  1.4.2立即采取處理措施。

  1.4.3根據滑動跡象設置觀測點,觀測滑坡體平面位移和沉降變化,并做好記錄。

  1.5土方開挖時,應經常測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標高和邊坡坡度等是否符合設計和施工技術方案要求。

  1.6基坑底部的開挖寬度,除基礎底部寬度外,應根據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排水設施和支撐結構的寬度。

  1.7土方開挖應按組織設計順序進行,嚴格按測量標高控制挖土深度,必須留300mm~400mm厚度用人工清土,以防止超挖、擾動土層。

  1.8開挖基坑不得超過基底標高,如超挖深度≦300mm,則采用C15素砼墊層回填至設計標高;如超挖深度>300mm,則采用砂石回填至設計底標高。

  1.9人工挖土到設計標高后,請勘測及設計部門進行驗槽,確認是否和勘測資料吻合、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如不滿足,應請設計部門確定處理意見。驗槽滿足要求及土層標高誤差在允許范圍內(標高允許偏差0~-50mm)后,督促承包商及時澆筑墊層,防止土層受雨淋或其它外界因素擾動。

  1.10夜間施工時,應合理安排,防止超挖和發生安全事故。

  2回填土施工監控

  2.1填土前,應對填方基底和已完隱蔽工程進行檢查和中間驗收,并作出記錄。

  2.1.1外防水做完并驗收合格,保護層施工完畢。

  2.1.2填土前,應清除基槽內的積水和有機物。

  2.1.3砼應達到一定的強度,不致因填土而受損傷時,方可回填。

  2.1.4井點降水已拆除。

  2.2填方土料應符合設計要求,含水量符合壓實要求的粘性土,可用作各層填料。在沉降縫間用粗砂細石填實。

  2.3如土源含水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曬、均勻摻入干土(或吸水性材料)等措施;如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預先灑水濕潤、增加壓實遍數或使用大功能壓實機械等措施。

  2.4填方中采用兩種透水性不同的填料分層填筑時,上層宜填筑透水性較小的填料,下層宜填筑透水性較大的填料,填方基土表面應作成適當的排水坡度,邊坡不得用透水性較小的填料封閉。

  2.5填方施工前,應根據工程特點、填料種類、設計壓實系數、施工條件等合理選擇壓實機具,并確定填料含水量控制范圍、鋪填厚度和壓實遍數等參數(通過填土壓實試驗確定)。

  2.6回填順序,應按基底排水方向由高到低分層進行?;踊靥顟谒闹芡瑫r進行。分段填筑時,每層接縫處應作成斜坡形,輾跡重疊0.5m-1.0m。上下接縫錯開≥1.0m。

  2.7填方施工應接近水平地分層(虛填厚度不得超過250mm)填土、壓實和測定壓實后土的干容重,檢驗其壓實系數和壓實范圍符合設計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層。填土壓實的質量要求和取樣數量應符合以下要求:

  2.7.1填土壓實后的干容重,應有90%以上符合設計要求,其余10%的最低值與設計值的差,不得大于0.08g/cm3,且應分散不得集中。

  2.7.2采用環刀取樣時,每20-50m3取樣一組,取樣部位應在每層壓實后的下半部。

  2.8相鄰基礎埋深不同處,均按1:2放坡后砂石墊層(40%粗砂+10%瓜子片石子+50%2:4:6碎石)分層分批夯實回填,壓實系數大于等于0.94。

篇2:城市輕軌工程施工監控量測

  城市輕軌工程施工監控量測

  第1節監測方案

  1.1監測目的

  為了確保施工期間周圍環境隧道結構的施工安全,由專職人員組成監控量測組,在項目總工程師的直接領導下負責測點的設置、日常量測工作和數據的處理信息反饋工作,進行信息化施工,確保工程施工的安全。監測主要目的如下:

 ?。?)掌握圍巖及支護結構的動態,確保施工的安全性和隧道整體的穩定性;

 ?。?)通過量測取得第一手資料(量測數據),根據各量測數據及時調整支護參數和施工方案,確定后續工序的安排;

 ?。?)對量測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將其結果反饋到隧道支護設計中;

 ?。?)積累施工技術資料,對施工過程中的關鍵技術問題進行分析,為今后類似工程施工提供技術參考。

  1.2 監測項目的選擇

  為全面收集掌握區間隧道在施工過程中圍巖及支護的變形和受力狀況,以及洞內鉆爆開挖震動對地表建筑物的影響,結合本區間隧道地形地質條件、支護類型、施工方法等特點,選擇確定下列監控量測項目:

 ?。?)圍巖及支護狀態觀察與描述★

 ?。?)地表、地面建筑、地下管線及構筑物變化監測★

 ?。?)拱頂下沉監測★

 ?。?)周邊凈空收斂位移監測★

 ?。?)巖體爆破地面質點振動速度和噪聲監測★

 ?。?)圍巖內部位移監測

 ?。?)圍巖壓力及支護間應力監測

 ?。?)鋼筋格柵拱架內力及外力監測

 ?。?)初期支護、二次襯砌內應力及表面應力監測

 ?。?0)錨桿內力、抗拔力及表面應力監測

  注:★為重點監測項目

  第2節監測方法

 ?。?)圍巖及支護狀態觀察與描述

  隧道開挖后進行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觀察描述,確定圍巖類別,對初期支護狀態進行觀察。根據開挖后圍巖的結構、構造的產狀、隧道內滲水情況進行描述記錄,并按《隧道噴錨構筑法技術規則》中的打分法判定工作面的穩定狀況。整理出地質素描圖,每次開挖爆破后即進行此項工作。

 ?。?)地表、地面建筑、地下管線及構筑物變化監測

  根據所埋設的測點和量測頻率要求,對每個測點進行量測并逐點作好記錄,對量測數據描繪散點圖,并進行回歸分析。根據回歸曲線判斷地層的穩定性及周圍建筑物的影響程度,以便及時采取施工措施。確保地表下沉、地下管線及構筑物的變化在允許范圍之內。因該隧道出口段埋深較淺,上部建筑物較密集,且該面為特大跨道岔段,故其測點布置相應加密。

 ?。?)地面下沉測點布置

  在隧道正上方沿中心線每出口道岔段及雙線大跨段10m,其余地段50m布置一條橫測線,每個斷面上埋設7~11個測點并對稱布置,測點間距4~5米。

 ?。?)地面建筑物下沉及傾斜量測

  在地面建筑物的拐角處埋設測點,其測點數根據現場情況而定,通過量測判斷周邊建筑物下沉及傾斜情況,指導施工。

  各點位在開挖面到達20m前完成設置及初始值測讀,測試方法采用精密水準儀和銦鋼尺,進行水準測量。測試頻率:開挖面距離量測斷面距離L<2B時,1~2次/天(B為隧道開挖寬度),2B<L<5B時1次/2天,L>5B時1次/周。

 ?。?)拱頂下沉監測

  拱頂下沉點埋設于拱頂中心線上,盡量與地面沉降斷面位置重合,縱向間距出口道岔段及雙線大跨段5m一個斷面,每斷面3個測點,其余地段30m個一斷面,每斷面一個測點。測試方法:采用精密水準儀和銦鋼尺進行水準測量。測試頻率:開挖面距量測斷面L<2B時,1~2次/天(B為隧道開挖寬度),2B<L<5B時1次/2天,L>5B時1次/周。

 ?。?)周邊凈空收斂位移監測

  在拱頂下沉點相對應斷面起拱線下0.5m及邊墻設兩條水平收斂測線。采用J·SS30/15A數顯式收斂計,設點及測試頻率同拱頂下沉。當收斂位移值S〈0.15mm/2時,已超于穩定,可停止觀測。

 ?。?)爆破振動及噪音測試

  地面上在隧頂位置及房屋上距震源最近點設測點,測試爆破產生的垂直振動速度,采用托普測振儀。垂直振動速度:按設計要求控制在1cm/s以內,爆破噪音控制在85db。測點隨開挖面前移,間距5~10m。爆破時即測試。周圍環境按市環衛局有關規定控制和監測。

  監測量測項目和量測頻率表

  類別量 測 項 目量測儀器和工具測點布置量測頻率

  應測項目

  圍巖及支護狀態地質描述及拱架支護狀態觀察每一開挖環開挖后立即進行

  地表、地面建筑、地下管線及結構物變化水準儀和水平尺每10~50m一個斷面,每斷面7~11個測點開挖面距量測斷面前后<2B時1~2次/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前后<5B時1次/2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前后>5B時1次/周

  拱頂下沉水準儀、鋼尺等每5~30m一個斷面,每斷面1個測點開挖面距量測斷面2B時1~2次/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周

  周邊凈空收斂位移收斂計每5~320m一個斷面,每斷面2個測點開挖面距量測斷面<2B時1~2次/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周

  巖體爆破地面質點振動速度和噪聲托普測振儀質點振速根據結構要求設點,噪聲根據規定的測距設置隨爆破及時進行

  選測項目

  圍巖內部位移地面鉆孔安放位移計、測斜儀等取代表性地段設一斷面、每斷面2~3孔開挖面距量測斷面<2B時1~2次/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2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周

  圍巖壓力及支護間應力壓力傳感器取代表性地段設一斷面、每斷面15~20個測點開挖面距量測斷面<2B時1~2次/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2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周

  鋼筋格柵拱架內力及外力支柱壓力計或其他測力計每10~30榀鋼拱架設一對測力計開挖面距量測斷面<2B時1~2次/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2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周

  初期支護、二次襯砌內應力及表面應力混凝土內的應變計及應力計取代表性地段設一斷面、每斷面11個測點開挖面距量測斷面<2B時1~2次/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2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周

  錨桿內力、抗撥力及表面應力錨桿測力計及拉撥計必要時進行開挖面距量測斷面2B時1~2次/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2d

  開挖面距量測斷面>5B時1次/周

  第3節成果整理及信息反饋

  3.1 監測數據管理

  1、監測數據的管理基準

  由于本工程施工難度大,監測后對各種監測數據應及時進行整理分析,判斷其穩定性并及時反饋到施工中去指導施工。

  擬按下表所示Ⅲ級管理并配合位移速率作為管理基準。

  位 移 管 理 等 級

  管理等級管理位移施工狀態

 ?、螅眨?lt;Un/3可正常施工

 ?、颍課/3≤U0<2Un/3應加強支護

 ?、瘢眨?gt;Un/3停止掘進采取特殊措施

  注:U0~實測位移值;Un~允許位移值,根據地質條件、埋深、跨度具體情況確定。

  在現場監測期間,可根據監測結果所處的管理階段來選擇監測頻率,一般Ⅲ級管理階段監測頻率可放寬些;Ⅱ級管理階段則應注意加密監測次數;Ⅰ級管理階段則應加強監測,通常監測頻率為1~2次/天或更多。

  2、監測數據的分析和預測

  取得監測數據后,要及時進行整理,繪制位移隨時間或空間的變化曲線圖,實施時,多采用位移~空間曲線,即監測結果隨工作面與洞室跨度比值的關系散點圖。

  在取得足夠的數據后,還應根據散點圖的數據分布狀況,選擇合適的函數,對監測結果進行回歸分析,以預測該測點可能出現的最終位移值,預測結構和建筑物的安全性,據此確定施工方法。

  3、監測數據的反饋

  信息化施工要求以監測結果評價施工方法,確定工程施工技術措施。因此,對每一測點的監測結果要根據管理基準和位移變化速率(mm/d)等綜合判斷結構和建筑物的安全狀況。

  為確保監測結果的質量,加快信息反饋速度,全部監測數據均由計算機管理,并向駐地監理、設計單位、業主提交監測月報,并繪制測點位移變化曲線圖。監測數據的反饋程序見框圖:

  3.2 監測組織管理

  1、人員及設備管理

  針對本工程監測項目的特點,擬成立專職監測組,監測組由4人組成,設組長1名,在項目總工程師的直接領導下,負責地面、地下的日常監測及資料整理和監測設備的保管保養工作。

  2、質量保證措施

  為保證量測數據的真實可靠及連續性,特制定以下各項措施:

 ?。?)量測項目人員相對固定,保證數據資料的連續性。

 ?。?)儀器管理采用專人使用保養、專人檢驗的辦法;

 ?。?)量測設備、傳感器等各種元器件在使用前均經檢驗校準合格后方投入使用。

 ?。?)各量測項目在監測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相應的監測項目實施細則;

 ?。?)量測數據均經現場檢查,室內復核兩次檢查后,方可上報;

 ?。?)量測數據的存貯計算均采用計算機系統進行;

 ?。?)各量測項目從設備的管理、使用及量測資料的整理均設專人負責。

篇3:地鐵工程施工監控量測目的和意義

  地鐵工程施工監控量測目的和意義

  1.1 監控量測目的

  "信息化施工"的前提是對施工過程中的地層變形、支護結構的受力有清楚的了解。要達到這樣一個目的,必須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施工監測,根據監測結果,調整支護參數或修改施工方案。

  對于某橋~某東路站區間隧道和車站來說,由于所處的位置和周邊環境不盡相同,因此,監測的重點也有所區別和有所側重,在監測時,根據周邊環境特點,抓住重點和矛盾的核心所在,遵循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

  1.2 監控量測意義

  本工程的監測意義在于:

  1) 掌握隧道和車站周圍地層、支護結構、地下管線和周邊建筑物的動態,觀測開挖過程中隧道和基坑的狀態及其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預防工程破壞事故和環境事故的發生。

  2) 將現場測量結果與預測值相比較以判別前一步施工工藝和施工參數是否符合預期要求,以確定和優化下一步施工參數,從而指導現場施工,做到信息化施工。

  3) 將量測結果用于信息化反饋優化設計,使設計達到優質安全、經濟合理、施工快捷。另外還可將現場監測結果與理論預測值相比較,用反分析法導出更為接近實際的理論公式用于指導其它工程。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