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工程定位和放線方法

3138

  工程的定位和放線方法

  一.工程定位放線方法:

  (1)進場后首先對甲方提供施工圖進行復核,以確保設計圖紙的正確。其次,與甲方一道對現場的座標點和水準點進行交接驗收,發現誤差過大時應與甲方或設計院共同商議處理方法,經確認后方可正式定位。

  (2)現場建立控制座標網和水準點?,F場平面控制網的測設方法在下面。水準點由永久水準點引入,水準點應采取保護措施,確保水準點不被破壞。

  (3)工程定位后要經建設單位和規劃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開始施工。

  二.根據本工程的平面形狀,決定采用矩形網控制。

  按工程定位圖,以建筑縱橫兩個方向為座標軸,每30m測設一條控制線,形成30m×30m的現場控制網,建筑物的定位即以控制網軸線為準。

  三.根據本工程的平面形狀,適宜于采用多邊形現場控制網。

  以與工程主軸線相對應的互成120°方向的三根線作為控制網的軸線,控制軸線的間距為30m,形成現場控制網。工程定位即以該軸線為準。

  四.取工程縱橫向的主軸線作為現場控制網軸線,組成現場控制網。工程的其它軸線依據主軸線位置確定。

  五.在土方開挖期間,對于標高的測定,采用專人負責,隨挖隨測的方法。在接近基底時,應將標高點引到基坑內,可在工程樁鋼筋上做記號。作為底板施工階段墊層澆筑、支底板模板的依據。

  六.地下室施工階段標高測量方法

  為了保證建筑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礎施工中就應注意準確地測設標高。為±0.00以上的標高傳遞打好基礎。

  采用經緯儀將現場水準點標高引測至地下室基坑內,可在基坑四周的擋土樁上畫出整米數的水平線,作為地下室標高測量的依據。標高控制線應根據施工需要畫出多處,對于各條標高線,應予校測,誤差較大時(>5mm)應予調整。

  七.外控法施工要點:

  施測時將經緯儀安置在建筑附近進行豎向投測。

  (1)測前要對經緯儀的軸線關系進行嚴格的檢校,觀測時要精密定平水平度盤水準管,以減少豎軸不鉛直的誤差。

  (2)軸線的延長樁點要準確,標志要準確、明顯,并妥善保護好。應盡量以首層軸線位置為準,直接向施工層投測,避免逐層上投造成誤差積累。

  (3)取正倒鏡向上投測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經緯儀的視準軸不垂直橫軸和橫軸不垂直豎軸的誤差影響。

  八.垂直度的控制采用吊線墜法:

  采用較重的特制線墜懸吊,以確定的軸線交點為準,直接向各施工層懸吊引測軸線。

  (1)線墜的幾何形體要規正,重量要適當(1~3kg)。吊線用編織的和沒有扭曲的細鋼絲。

  (2)懸吊時要上端固定牢固,線中間沒有障礙,尤其是沒有側向抗力。

  (3)線下端(或線墜尖)的投測人,視線要垂直結構面,當線左、線右投測小于3~4mm時,取其平均位置,兩次平均位置之差小于2~3mm時,再取平均位置,作為投測結果。

  (4)投測中要防風吹和震動,尤其是側向風吹。

  (5)在逐層引測中,要用更大的線墜(如5kg)每隔3~5層,由下面直接向上放一次通線,以作校測。

  九.上部結構標高測法:

  ±0.00以上的標高測法,主要是用鋼尺沿結構外部向上豎直測量,在四周共設三處,以便于相互校核。施測要點:

  (1)起始標高線用水準儀根據水準點引測,必須保證精度。

  (2)由±0.00水平線向上量高差時,所用鋼尺應經過檢定,量高差時尺身應鉛直并用標準拉力,同時要進行尺長和溫度改正。

  (3)觀測時盡量做到前后視線等長。并采用鋁合金直尺以硬鉛筆劃水平線,以確保精度。

  (4)當高度超過一尺長時,應精確地定出第二基點,由第二基點向上量測。

  十.采用天頂準直法傳遞軸線:

  天頂準直法是使用能測設天頂方向的儀器,進行豎向投測。

  儀器采用:

  配90°彎管目鏡的經緯儀。

  激光經緯儀。

  激光鉛直儀。

  自動天頂準直儀。

  自動天頂——天底準直儀。

  將儀器安置在施工層的下面。因此,施測中要注意對儀器的安全采取保護措施,防止落物擊傷,并經常對光束的豎直方向進行檢校。

  十一.采用建設激光測量儀進行軸線垂直傳遞:

  (1)測量儀器

  建設激光測量儀是一種能自動保持工作精度,可適用于各類工程建設的多工序檢測的便攜式儀器,它具有6種功能(自動安平激光水平儀、自動安平激光水準儀、自動安平激光水平面儀、自動安平激光鉛直平面儀、自動安平任意傾角激光束準直儀、自動安平激光圓錐面儀),是一種多功能、多用途、性能好、精度高的新穎測量儀,有助于提高測量精度和效率,節約勞力,提高工程質量和加快工程進度。

  (2)施工方法

  使用建設激光測量儀進行軸線豎向引測,首先選定控制點,將控制點選在1層或2層。經測角、量邊核準后,得引測控制點,組成控制網。將新建立的控制網作為施工全過程中豎向控制和施工放樣的依據,在以上各層樓面澆筑砼時,在對應于這4個控制點的位置處均預留150×150mm垂線投遞孔,并在留孔處四周砌200mm高阻水圈,以阻擋投點時施工用水流灑在儀器上。為減少激光束衍射而產生的誤差,利用最有效可靠的測程(30~40m),分段進行投點。

  投測時,將儀器置于控制點,調平,讓激光束垂直投測到新測樓面留孔處放置的有機玻璃平板(300×300)接受靶上,記下激光束的光斑圓心位置,則可進行所測樓面的放線工作。

  十二.建筑物的定位放線

  (1)建筑物的定位應以其平面布置形式和占地面積大小不同而異:當以城市控制點或場區控制網定位時,應選擇精度較高的點位和方向為依據;當以建筑紅線樁定位時,應選擇與主要街道中心線平行的建筑紅線為依據,并應以較長的已知邊測設較短的邊;當以原有建(構)筑物或道路中心線定位時,應選擇外廓(或中心線)較完整的永久性建(構)筑物為依據。

  (2)定位的方法,在控制網上測定建筑物軸線控制樁。定位的方法應以建筑物的形狀不同而異,矩形建筑物宜用直角坐標法定位;任意形狀建筑物宜用極坐標法定位;當量距有困難時,宜選用角度交會法定位。

  十三.采用天底準直法傳遞標高:

  天底準直法是使用能測設天底方向的儀器,進行豎向投測,也叫俯視法。

  采用儀器:

  垂準經緯儀。

  自動天底準直儀。

  自動天頂——天底準直儀。

  將儀器安放在施工層,通過向天底方向投測的光束與在±0.00m層上的軸線控制點相重合,即將軸線傳遞到施工層。

  十四.軸線的垂直傳遞

  采用內控法和外控法相結合的方法。首先在首層的適當位置留設控制點,采用預埋鐵板的方法,制點固定。在施工上部結構層時,在控制點的施工層的相應位置留設孔洞,采用鉛垂儀將控制點位置投影到各施工層。同時采用激光經緯儀對各控制點的位置進行校核。

  十五.變形觀測的基本措施:

  為了保證變形觀測成果的精度,除按規定時間一次不漏的進行觀測外,在觀測中應采取“一穩定、四固定”的基本措施。

  (1)變形觀測依據的基準點、工作基點和被觀測物上的變形觀測點,其點位要穩定?;鶞庶c是變形觀測的基本依據,因此設三個穩固可靠的基準點,并每半年復測一次;變形觀測點應設在被觀測物上最能反映變形特征且便于觀測的位置。

  (2)變形觀測所用儀器、設備要固定;觀測人員要固定;觀測的條件、環境基本相同;觀測的路線、鏡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十六.對鄰近建筑物影響的觀測

  地下室施工過程中,為了及時掌握施工對鄰近建筑物影響的程度,因此對鄰近建筑物進行觀測。在基礎施工影響范圍以外設基準點,再根據設計要求,對距基坑一定范圍的建筑物,設置沉降觀測點,并精確地測出其原始標高。以后根據施工進展,及時進行復測,以便針對變形情況,采取安全防護措施。

  十七.施工塔吊基座的沉降觀測:

  為了避免塔吊基座沉降(尤其是不均勻沉降)而影響正常施工,和發生意外事故,因此對塔吊基座進行觀測,檢查塔吊基礎下沉和傾斜狀況,以確保塔吊運轉安全,工作正常。

  十八.日照對高層建筑上部位移變形的觀測:

  由于考慮到日照對建筑豎向偏差具有重要影響,因此需進行觀測。觀測隨建筑物施工高度的增加,每30m實測一次,實測時應選在日照有明顯變化的晴天天氣進行,從清晨起每一小時觀測一次,至次日清晨,以測得其位移變化數值與方向,并記錄向陽面與背陽面的溫度。豎向位置使用天頂法

  工程沉降觀測是施工中一項重要工作。當澆筑基礎墊層時,在墊層上埋設臨時觀測點。當建筑施工到±0.00層時,再根據設計位置和要求埋設永久性觀測點。然后每施工一層、測設一次,直至竣工。

  沉降觀測必須由專業測量師負責,采取定人員、定儀器、定時間的三定方針。以確保觀測結果的準確。

  工程竣工時,沉降觀測提供以下成果:

  (1)建筑物平面圖:圖上標有觀測點位置及編號;

  (2)下沉量統計表:是根據沉降觀測原始記錄整理而成的各個觀測點的每次下沉量和累積下沉量的統計值;

  (3)觀測點的下沉量曲線。

  二十.為了基礎施工階段的安全,及時掌握擋土體的變形狀況,對擋土體進行監測。在護坡樁基坑一側設置平行控制線,用經緯儀準線法,定期進行觀測,以確保護坡樁的安全。

  二十一.建立平面控制網及高程控制網

  所謂控制網是由一定等級(滿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控制點所組成的相鄰點互相通視并構成一定圖形的測量網。平面控制網是建筑物定位的基本依據,要分清場區平面控制網還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網,根據整體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則,以場區平面控制網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網。

  3.3.1大面積的建筑小區、大型建筑物或創市優重點工程,必須測設場區平面控制網,作為場區的整體控制,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的上一級控制,應結合建筑物平面布置的圖形特點來確定這種控制網的圖形,可布置成十字形、田字形、建筑方格網或多邊形。

  建筑方格網應在場區平整完成后在總平面圖上進行設計,其設計原則如下。

  (1)方格網的主軸線應盡可能選擇在場區的中心線上(宜設在主要建筑物的中心軸線上)。其縱橫軸線的端點應盡量延伸至場地邊緣,既便于方格網的擴展又能確保精度均勻。

  (2)方格網的頂點應布置在通視良好又能長期保存的地點。

  (3)方格網的邊長不宜太長,一般小于100m,為便于計算和記憶,宜取10m的倍數。

  (4)軸線控制樁應盡量投測在方格網邊上。

  (5)方格網全部施測完成后,采用將所有建筑物一次性定位的方法來檢驗其準確性,對于未進行平差的方格網是一種較好的檢驗方法。

  建筑方格網的測設方法是先測設主軸線,后加密方格網,并按導線測量進行平差。

  3.3.2建筑物平面控制網是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放線的基本依據,它是場區內的二級平面控制。

  建筑物平面控制網的圖形,可以是一字形基線(兩個控制點組成的)、十字形控制網或平行于建筑物外廓軸線的其他圖形。

  3.3.3高程控制網是建筑場區內地上、地下建(構)筑物高程測設和傳遞的基本依據。

  高程控制網布點的密度應恰當,一般每幢樓房應設置1~2個點,主要建筑物應設置3個點。其測量方法可采用水準測量和光電測距中的三角高程測量方法。

  高程控制網的等級為國家三、四等水準測量或等外水準測量等。以上各等級都可作為建筑場區的首級高程控制。當場區長、寬大于100m時,可在場區內布置4個以上高程起始點,與已知高程點構成閉合水準路線進行測量。

  二十二.控制樁的埋設和保護

  控制樁應按照規程規定的標準進行埋設,一般應埋設在距基坑放坡線1m以外的堅固地方,其深度應大于當地的凍土線深度,樁頂周圍應砌筑20cm高的保護臺或設置其他保護措施(

  二十三.基礎施工測量

  基礎施工測量包括樁基施工測量、基槽開挖的抄平放線、基礎放線、±0.000標高以下的抄平放線。在這些工作中,±0.000標高線的測定對確保槽底標高無誤是至關重要的,此外還應根據建筑物的大小適當考慮沉降測量。

  二十四.結構施工測量

  (1)一般民用建筑物±0.000標高以上的結構施工測量工作主要包括:首層軸線放線與抄平,施工層主軸線的豎向投測、施工層標高的豎向傳遞、大型預制構件的彈線及結構安裝測量等。

  (2)首層放線驗收后,應將控制軸線引測(彈出)在外墻立面上,作為各施工層主軸線豎向投測的依據。若視線不夠開闊,不便架設經緯儀時,應改用激光鉛直儀通過預留孔洞向上投測。這時的控制網由外控轉為內控,其圖形應平行于外廓軸線。

  (3)控制軸線最好選在建筑物外廓軸線上、單元或施工流水段的分界線上、樓梯間或電梯間兩側的軸線上。由于施工現場情況復雜,利用這些控制線的平行線進行投測較為方便。

  (4)標高的豎向傳遞,可用鋼尺以首層±0.000線為基準向上豎直量取。當傳遞高度超過鋼尺整尺長時,應另設一道標高起始線。為了便于校核

,每棟建筑物應由3處分別向上傳遞標高。

篇2:定位放線主要施工方法

  定位放線的主要施工方法

  會同甲方、有關設計師、監理工程師對圖紙進行會審并做詳細記錄,在此基礎上,對有關施工員作圖紙技術交底,施工員對施工班組進行技術交底,務必使每位施工人員對其施工的施工順序、工藝、施工方法及規范要清楚明了。并按公司質量體系文件要求,形成圖紙技術交底、質量記錄文件。

  在對相關技術文件了解熟悉、吃透以后應對施工現場進行測量,并彈出基準線。測量的主要內容包括:

  1、根據總面平圖用測量儀進行網點測設,制定施工控制網點測放方案,其測量工作程序為先整體后局部。同時保證足夠的測量網點,為施工測設和技術復核提供標志。

  2、根據總平面合理劃分功能區域,用醒目、固定標志標定50CM 線。

  3、各樓層的標高,樓梯尺寸的復測;

  4、構筑物、柱梁、中心線復測,并計算出偏移尺寸;

  5、空調風管及其它天花上走管標高位置是否影響天花造型施工;

  6、地面平整度如何,是否需設找平層;

  7、砼墻、柱面垂直度如何,是否影響墻飾面施工等等。

  8、按照立面圖的分格及造型,根據施工立面的實際尺寸定位放線。

  9、坐標定位后,將天花疊級造型投影在地面上進行放線。測設儀器控制誤差。

  測量時應使用水平測量儀、經緯儀等光學測量工具,慎用水管測平。

  復測時必須對照房間位置逐一測量,并形成測量記錄報告,彈出各類基準線。測量記錄報告,按業主規定的程序審批后,發至各有關部門。特別是設計組,將以此作為設計輸入之一,成為設計施工詳圖的重要依據。測量設備必須校檢,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測量工作擬計劃2 天完工。為此,測量人員在入場前就必須對工程圖紙非常熟悉。測量工及有關施工員將在測量前五天熟悉施工圖紙,以便入場工作更為順利。

篇3:施工定位放線管理程序

施工定位放線管理程序

為確保施工定位放線符合國家及上海市規劃法規條例的有關規定,符合設計要求,符合施工規范,特

制定本程序,明確各相關部門的工作范圍及責任。

一、設計部負責委托專業測繪單位對新建小區地塊進行定位測試,內容包括:
1、確定紅線或藍線控制點。
2、復測新建小區附近已建建筑物,構筑物及道路的定位坐標。
3、設置不少于三個永久性或半永久性放線基準點。
第1、2條的內容作為規劃設計定位依據。

二、設計部負責復核施工總體定位圖,并組織工程部、設計院、施工單位進行圖紙交底,明確各項規劃定

位指標,包括各建筑物間最小距離,新建建筑物與已建建筑物、構筑物、道路、河道相對位置,小區紅藍

線控制點,放線基準點等。

三、項目發展部負責辦理開工規劃驗線申請或提前驗線申請。

四、工程部負責組織施工單位放線,并負責委托專業測繪部門進行復測。

五、工程部負責辦理開工驗線手續和竣工驗線手續。

六、本程序文件應發放到下列人員:

注:1、持有本文件者應嚴格按此文件要求執行。
2、若認為本文件有不合理之處應及時向本文件的審批人提出修改意見。

編制:校對:審批:發放號: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