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的定位放線和基礎放線施工過程控制
1 建筑物的定位放線
根據設計給定的定位依據和定位條件進行建筑物定位放線,是確定平面位置和開挖茂盛的關鍵環節,施測中心須保證精度,杜絕錯誤。在高層建筑中地下工程較多,基礎開挖范圍較大,開挖區內的各種中線或軸線樁
均會挖掉,而在地下、地上各層施工中,又需準確、迅速地恢復軸線位置,以保證同一條中線或軸線在各層上投測的位置都能在同一鉛直面內。故在建筑物定位放線中,要首先考慮主要中線或軸線樁的準確測設和長期穩定的保留問題。為此,在建筑物定位放線中,首先根據測設"建筑物矩形控制網",它是測設在距基槽外1~5m(根據現場情況而定)、平等于建筑物的矩形控制網。
1.1 確認和檢測定位依據
當定位依據是規劃紅線、道路中心線或測量控制點時,在同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監理單位在現場當面交樁后,要根據各點的坐標值、標高值算其間距、夾角和高差,并實地校測各樁位是否正確,若有不符,應請建設單位妥善處理。
定位之前,應校測所用點位,以防誤用有碰動和沉降變位的樁位。
2 建筑物矩形控制網的測設與放線
2.1 矩形控制網的測設
根據建筑物定位條件和矩形網距建筑物四廊軸線關系以及現場情況來決定矩形控制網的測設方法。
2.2 軸線控制樁的測定
在建筑物矩形控制網的四邊上,測定建筑物各大角的中線或軸線控制樁(也叫引樁),測設時要以各邊的兩端控制樁為準,量通尺測定該邊上各軸線控制樁線后,再校核各樁間距。
2.3 大角樁和軸線樁的測定
根據各中線、軸線的控制樁測定建筑物各大角和中線、軸線樁,在校測各樁間距和格方后,若高層豎向使用外控法施測時(詳見后說明),還要將主要軸線準確地延長建筑物高度以外、能穩定保留樁位的地方,或附近現有建筑物的墻面上。
2.4 基槽灰線的撒設
根據建筑物各軸線樁或控制樁,按基礎圖撒好基槽灰線。這項工作精度要求不高,但很容易出差錯。因此,在經自驗合格后,必須向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或有關部門驗線。
2.5 驗線
驗線時首先要檢查定位依據的正確性和定位條件的幾何尺寸,再檢查建筑物矩形控制網和建筑四廊尺寸及軸線間距,這是保證建筑物定位條件和本身尺寸正確的重要措施。
驗線時決不可只檢查建筑物的自身四廊尺寸,而不檢查建筑物的定位情況,這樣可能會造成建筑物位置不漏檢,致使整個建筑物定位不正確。
此外,驗線時不僅要檢查建筑物矩形網和各大角樁位、槽線情況,還要檢查各軸線、尤其是主要軸線的控制樁(引樁)樁位是否準確和穩定,因為它是挖槽后,各施工層放線和高層豎向控制的基本依據。另外,沿規劃紅線興建的高層建筑,在放線后,還要由城市規劃部門驗線,經驗線合格后,方可破土開工,以防新建高層建筑壓、超紅線。
3 建筑物的基礎放線
基礎放線是確定建筑物位置的關鍵,施測中必須保證精度,嚴防出現錯誤。
3.1 基礎放線
3.1.1 軸線控制樁的檢測
根據建筑物矩形控制網的四角,檢測各軸線控制樁位確實沒有碰動和位移后方可使用。當建筑物軸線較為復雜,如60°柱網或任意角度的柱網,或測量放線使用平行借線時,都要特別注意防止用錯軸線控制樁。
3.1.2 四大角和主軸線的投測
根據基槽邊上的軸線控制樁,用經緯儀向基礎墊層上投測建筑物四大角、四廓軸線和主軸線,經閉合校核后,再詳細放出細部軸線。
3.1.3 基礎細部線位的測定
根據基礎圖以各軸線為準,用墨線彈出基礎施工中所需要的中線、邊界線、墻寬線、樁位線、集水坑線等。
4 驗線
首先要檢查各軸線控制樁有無用錯和位移,再用經緯儀檢查各軸線的投測位置(即基礎的定位),然后再實量四大角和各軸線的相對位置,以防整個基礎在基槽內移動錯位。另外,驗線時還應檢查墊層頂面的標高。
基礎驗線時的允許偏差如下:
長度L≤30m 允許偏差±5mm
30m<L≤60m 允許偏差±10mm
60m<L≤90m 允許偏差±15mm
90m<L 允許偏差±20mm
撂底線經有關技術部門、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驗線后,方可正式交付施工使用。
5 高層建筑標高精度要求
5.1 施工允許偏差
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的標高允許偏差(測量工作稱為允許誤差), 每層 ±10mm ;全高 ±30mm 。
5.2 測量允許偏差
層間標高測量偏差不應超過±3mm,建筑全高(H)測量偏差不應超過3H/10000, 且不應大于30m< H≤60m±10mm
60m< H≤90m±15mm 90m< H±20mm
6 高層建筑標高測法和要點
6.1±0.000 以下標高測法
為了保證建筑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礎施工中就應注意準確地測設標高,為±0.000 以上的標高傳遞打好基礎。高層建筑的基礎一般均較深,有時又不在同一標高上,為控制基礎和±0.000 以下各層的標高,在基礎開挖過程中,應在基坑四周的護坡鋼板樁或混凝土樁(選其側面豎直且規正者)上各涂一條寬10cm 的豎向白漆帶。用水準儀根據附近棟號的水準點或±0.000 水平線,測出各白漆帶上頂的標高;然后用鋼尺在白漆帶上量出±0.000 以下,各負(-)整米數的水平線;最后,將水準儀安置在基坑內,校測四周護坡樁上各白漆帶底部同一標高的水平線,當誤差在±5mm 以內時,則認為合格。在施測基礎標高時,應后視兩條白漆帶上的水平線以作校核。
6.2 ±0.000以上標高測法
±0.000 以上的標高測法,主要是用鋼尺沿結構外墻、邊柱或樓梯間等向上豎直測量。一般高層建筑至少要由3 處向上引測,以便于相互校核和適應分段施工的需要。引測步驟是:
6.2.1 先用水準儀根據二個棟號水準點或±0.000 水平線,在各向上引測處準確地測出相同的起始標高線(一般多測+1.000m 標高線)。
6.2.2 用鋼尺沿鉛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層,并劃出正(+)米數的水平線,各層的標高線均應由各處的起始標高線向上直接量取。高差超過一整鋼尺長時,應在該層精確測定第二條起始標高線,作為再向上引測的依
據。6.2.3 將水準儀安置到施工層,校測由下面傳遞上來的各水平線,誤差應在±5mm 以內。在各層抄平時,應后視兩條水平線以作校核。
6.3 標高施測中的要點
6.3.1 觀測時盡量做到前后視線等長。測設水平線時,最好采用直接調整水準儀的儀器高度,使后視時的視線正對準水平線,前視時則可直接用鉛筆標出視線標高點,然后用鋁合金直尺以硬鉛筆劃水平線。這種測法比一般在木板上標記出視線再量反數的測法能提高精度1~2mm,但只能測出各層在+1.300m 或+1.400m 處的標高線,6.3.2 由±0.000 水平線向下或向上量高差時,所用鋼尺應經過檢定,量高差時尺身應鉛直并用標準拉力,同時要進行尺長和溫度改正(鋼結構不加溫度改正)。
6.3.3 為保證竣工時±0.000 和各層標高的正確性,應請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和設計單位明確:在測定±0.000 水平線和基礎施工時,如何對待地基開挖后的回彈與整個建筑在施工期間的下沉影響,建議本高層建筑在基礎施工中將總下沉量在基礎墊層的設計標高中預留出來。
7 高層建筑豎向控制
當高層建筑施工到±0.000 后,隨著結構的升高,要將首層軸線逐層向上投測,用以作為各層放線和結構豎向控制的依據。其中,以建筑物輪廓軸線和控制電梯井軸線的投測更為重要。為保證本工程質量,特別對高層建筑施工測量進行專門要求。
7. 1工程建筑豎向精度要求
10. 1. 7. 1. 1 施工允許偏差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的豎向允許偏差,層間8mm; 全高(H)H /1000?30mm 。
7.2 高層建筑豎向投測和要點
為了滿足上述測量精度要求,常采用下列兩類方法進行高層建筑軸線的豎向投測。無論使用哪類方法向上投測軸線,都必須在基礎工程完成后,根據建筑場地平面控制網,校測建筑物軸線控制樁后,將建筑輪廓和各細部軸線精確地彈測到±0.000 首層平面上,作為向上投測軸線的依據。
7.2.1 內控法
由于本工程施工場地窄小,無法在建筑物之外的軸線上安置儀器施測,故采用此法。在建筑物的首層測設室內控制網,用垂準線原理進行豎向投測,故此法也叫垂準線投測法。由于使用儀器類型的限制,所以采用吊線墜投測方法。以下是對此法的詳細說明:
吊線墜法是使用較重的特制線墜懸吊,以首層靠近建筑物輪廓的軸線交點為準,直接向各施工層懸吊引測軸線。施測中,保證采取得當的措施,使用線墜引測鉛直線是既經濟、簡單,又直觀、準確的方法。一般在3~ 4m 層高的情況下,要求認真操作,由下一層向上一層懸吊鉛直線的誤差不會大于±3mm。若采取依次逐層懸吊18 層,其總誤差不會大于±3mm√18 =±12.72mm,此精度能滿足規范要求。但在使用吊線墜法向上引測軸線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線墜的幾何形體要規正,重量要適當(1~3kg)。吊線要用編織的或沒有扭曲的細鋼絲。
測小于3~4mm 時, 取其平均位置,兩次平均位置之差小于2 ~ 3mm 時,再取平均位置,作為投測結果。
?。?)投測中要防風吹和震動,尤其是側向風吹。
?。?)在逐層引測中,要用更大的線墜(如5kg)每隔3~5 層,由下面直接向上放一次通線,以作校測。
?。?)懸吊時要上端固定牢固,線中間沒有障礙,尤其是沒有側向抗線。
?。?)線下端(或線墜尖)的投測人,視線要垂直結構面,當線左、線右投
8 變形觀測
本工程的變形觀測主要是觀測高層建筑施工造成鄰近建(構)筑物的變形以及日照等對建筑物施工影響的變形,以保證安全和正確指導本工程施工。
8.1 沉降觀測
8.1.1 施工塔吊基座的沉降觀測
高層建筑施工使用的塔吊,噸位和臂長均較大。塔吊基座雖經處理,但隨著施工的進展,塔身逐步增高,尤其在雨期時,可能會因塔基下沉,傾斜而發生事故。因此,要根據情況及時對塔基四角進行沉降觀測,檢查塔基下沉和傾斜狀況,以確保塔吊運轉安全,工作正常。
8.1. 2 日照對高層建(構)筑物上部位移變形的觀測
本項觀測對施工中如何正確控制高層建(構)筑物的豎向偏差具有重要作用。觀測隨建(構)筑物施工高度的增加,一般每30m 左右實測一次。實測時應選在日照有明顯變化的晴天天氣進行,從清晨起每一小時觀測一次,至次日清晨,以測得其位移變化數值與方向,并記錄向陽面與背陽面的溫度。
8.1.3 建筑物本身的位移觀測
由于地質或其他原因,當建筑物在平面位置上發生位移時,應根據位移的可能情況,在其縱向和橫向上分別設置觀測點和控制線,用經緯儀視準線或小角度法進行觀測。
8.2 傾斜觀測
8.2.1 建(構)筑物豎向傾斜觀測 .
一般要在進行傾斜監測的建(構)物上設置上,下二點或上、中,下多點觀測標志,各標志應在同一豎直面內。用經緯儀正倒鏡法,由上而向下投測各觀測點的位置,然后根據高差計算傾斜量?;蛞阅骋还潭ǚ较驗楹笠?,用測回法觀測各點的水平角及高差,再進行傾斜量的計算。
8.2.2 建(構)筑物不均勻下沉對豎向傾斜影響的觀測
這是高層建筑中最常見的傾斜變形觀測,利用沉降觀測的數據和觀測點的間距,即可計算由于不均勻下沉對傾斜的影響。
9 竣工資料
竣工資料不僅是驗收和評價工程是否按設計施工的基本依據,更是工程交付使用后進行管理、維修、改建及擴建的依據。因此,竣工圖和竣工資料是國家基本建設工程的重要技術檔案資料,必須按規定繪制和整理,并長期保存。為此,施工單位必須認真,負責做好這項工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編制所承包工程范圍內的竣工文件材料,設計單位必須提供編制竣工圖所需的施工圖,配合施工單位完成編制竣工文件材料的任務。建設單位負責督促檢查和驗收,并匯總本單位和施工單位負責提供的竣工檔案,按期報送各有關單位和檔案部門。
9.1 工程竣工圖的基本內容
凡在施工中,按圖施工沒有變更的,可在新的原施工圖上加蓋"竣工圖"標志后,作為竣工圖;無大變更的,可在新的施工圖上加以修改補充后,加蓋"竣工圖"標志作為竣工圖;變更較多或不宜在原施工圖修改、補充的,應重新繪制與原施工圖統一圖式的竣工圖底圖。
9.2 竣工資料的工作要點
做好竣工資料的關鍵是,從施工準備開始就有次序地,一項不漏地積累各項預檢資料,尤其是對隱蔽工程,一定要在回填土前或下一步工序前及時測出竣工位置,否則就會造成漏項。在收集竣工資料的同時,要做好設計圖紙的保管。各種設計變更通知,洽商記錄都要保存完整。
建筑場地平面控制網和標高控制網的資料,在驗收后,應是竣工測量的第一份資料。而且是以后實測竣工位置(坐標與標高)的基本依據。原地面的實測標高(一般每20m×20m 測一點)與基坑開挖后的坑底標高,是計算實際土方量的依據,也是基礎實際挖深的依據。建筑物定位放線的驗收資料、墊層上撂底線的驗收資料和±0.000 首層平面放線驗收資料,都是確定建筑物位置的主要資料,也是繪制竣工總平面圖的依據。建筑場地內的各種地下管線與構筑物的驗收資料,都是繪制總圖的基本依據。總之,隨著工程的進展,各局部的竣工驗收,均要及時實測竣工資料,收集驗收單據,做到不漏測,不缺驗收單據。
篇2:定位放線主要施工方法
定位放線的主要施工方法
會同甲方、有關設計師、監理工程師對圖紙進行會審并做詳細記錄,在此基礎上,對有關施工員作圖紙技術交底,施工員對施工班組進行技術交底,務必使每位施工人員對其施工的施工順序、工藝、施工方法及規范要清楚明了。并按公司質量體系文件要求,形成圖紙技術交底、質量記錄文件。
在對相關技術文件了解熟悉、吃透以后應對施工現場進行測量,并彈出基準線。測量的主要內容包括:
1、根據總面平圖用測量儀進行網點測設,制定施工控制網點測放方案,其測量工作程序為先整體后局部。同時保證足夠的測量網點,為施工測設和技術復核提供標志。
2、根據總平面合理劃分功能區域,用醒目、固定標志標定50CM 線。
3、各樓層的標高,樓梯尺寸的復測;
4、構筑物、柱梁、中心線復測,并計算出偏移尺寸;
5、空調風管及其它天花上走管標高位置是否影響天花造型施工;
6、地面平整度如何,是否需設找平層;
7、砼墻、柱面垂直度如何,是否影響墻飾面施工等等。
8、按照立面圖的分格及造型,根據施工立面的實際尺寸定位放線。
9、坐標定位后,將天花疊級造型投影在地面上進行放線。測設儀器控制誤差。
測量時應使用水平測量儀、經緯儀等光學測量工具,慎用水管測平。
復測時必須對照房間位置逐一測量,并形成測量記錄報告,彈出各類基準線。測量記錄報告,按業主規定的程序審批后,發至各有關部門。特別是設計組,將以此作為設計輸入之一,成為設計施工詳圖的重要依據。測量設備必須校檢,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測量工作擬計劃2 天完工。為此,測量人員在入場前就必須對工程圖紙非常熟悉。測量工及有關施工員將在測量前五天熟悉施工圖紙,以便入場工作更為順利。
篇3:施工定位放線管理程序
施工定位放線管理程序
為確保施工定位放線符合國家及上海市規劃法規條例的有關規定,符合設計要求,符合施工規范,特
制定本程序,明確各相關部門的工作范圍及責任。
一、設計部負責委托專業測繪單位對新建小區地塊進行定位測試,內容包括:
1、確定紅線或藍線控制點。
2、復測新建小區附近已建建筑物,構筑物及道路的定位坐標。
3、設置不少于三個永久性或半永久性放線基準點。
第1、2條的內容作為規劃設計定位依據。
二、設計部負責復核施工總體定位圖,并組織工程部、設計院、施工單位進行圖紙交底,明確各項規劃定
位指標,包括各建筑物間最小距離,新建建筑物與已建建筑物、構筑物、道路、河道相對位置,小區紅藍
線控制點,放線基準點等。
三、項目發展部負責辦理開工規劃驗線申請或提前驗線申請。
四、工程部負責組織施工單位放線,并負責委托專業測繪部門進行復測。
五、工程部負責辦理開工驗線手續和竣工驗線手續。
六、本程序文件應發放到下列人員:
注:1、持有本文件者應嚴格按此文件要求執行。
2、若認為本文件有不合理之處應及時向本文件的審批人提出修改意見。
編制:校對:審批:發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