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過程的管理與考核制度
本公司對生產進行全過程的管理和控制,對所發生的不合格及時進行糾正和預防,避免上一工序的不合格流入下一工序造成更大面積的不合格和損失。
1、工作人員進入車間前,進到更衣室更換工作服、工作帽、水鞋,然后把換下的衣物放置到規定位置,戴好防護手套并洗手消毒,雙腳通過消毒池,進行車間。
2、根據各自分工,首先應檢查電源、氣源、及所在崗位主要設備工作是否正常,安全可靠。并且檢查各管道連接處閥門開啟狀態,活接、連接狀況是否正常,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配料員要將配料完畢的乳取樣拿到化驗室化驗,達標后方可進行下一步的生產。
4、經檢驗合格的標準化乳(配料完畢的乳)經巴氏殺菌冷卻打到巴氏奶儲罐暫存。暫存溫度為25℃以下,并且保存時間不易太長,應低于4小時。如果時間稍長,需做蛋白變性試驗,或煮沸試驗,如不變性,即可生產,否則停止生產。
5、超高溫滅菌機、均質機、無菌包裝機及管線、閥門等要經過徹底清洗、滅菌后方可投入生產。
6、每臺包裝機前30袋奶都要毀掉,隨后取6袋奶,其中3袋做蛋白質、脂肪化驗用,并做好記錄;其余3袋做好標記用于保溫試驗。并且在生產過程中每100袋取出1袋做好標記,用于保溫試驗。在包裝過程中,隨時抽樣檢查包裝容量,不合格隨時檢出,并對這段時間的奶進行復檢。同時,調整罐裝機的罐裝容量,直到達標為止。
7、裝箱工逐袋檢查包裝物圖案的好壞,是否有漏包、打碼是否清晰,如有問題及時通知操作人員調整。
8、包裝機操作人員在生產前一定要對本工作區域進行空間消毒,并檢查雙氧水的濃度,如低于30%一定要更換,不足要及時補充。
9、在生產過程中,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并有檢查、有記錄、有考核。要對各生產過程中各工作崗位的運行程序操作狀況及機械設備的運轉情況,明確到人。殺菌消毒過程要對消毒液的配制比例及消毒時間單獨記錄。質量是企業命脈,在生產過程中要對關鍵質量控制點進行檢查記錄,設備要做到專人負責,專人保養。
考核辦法:
1、以上9條與本《質量手冊》所規定的各項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共同組成過程管理的考核體系。
2、質檢科負責過程管理的考核工作。
3、考核的方式:質檢科對于生產過程不合格的管理與控制,同時也是對生產過程的考核。對于發現的不合格,記入《不合格登記臺帳》,作為年終評價各車間和班組工作業績的依據。
4、由經理每季度組織過程管理考核會議,綜合評議各項不合格的危害及糾正和預防措施是否合理有效,對各班組進行綜合評價和獎罰。
篇2:注塑產品生產過程控制管理流程
注塑產品生產過程控制管理流程
1.0目的
為了確保對注塑產品質量有影響的各工序按規范作業,以保證這些檢驗處于受控狀態。保證產品的制造過程滿足出廠標準, 確保產品質量滿足客戶需求。
2.0 范圍
適用于注塑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各檢驗工序控制。
3.0職責
3.1品質部工程師負責注塑原輔料、在制品和成品的檢驗和監督,及時向生產部門反饋質量情況
3.2.巡檢負責按客戶要求或相應的工藝文件進行注塑過程的產品質量控制.
3.3抽檢負責對當班的注塑產品出貨前全面檢查
3.4檢驗中如有疑問及爭執,須由品質主管或工程師協調處理。
4.0 工作程序
4.1 來料檢驗和試料:
4.1.1 當采購物料回廠后,無論是新料或是粗粒料,當班巡檢必須抽不同位置三處以上分多個小包裝樣品,每袋5KG左右進行機臺試料,試料合格后必須作下檢驗記錄,特別要求寫清楚進料時間,廠家,并督促倉管進行產品時間、廠家的標識等,試樣過程中留樣要進行編號并收藏保管,直到材料開始正常生產為止;
4.1.2 每次換料生產時,要求不同的材料批次進行不同的標識區別,便于發生不良后進行產品追溯,具體操作是在巡檢報表中注明換料的時間、廠家、產成品的包裝順序號等,發生異??梢宰匪莸侥膫€廠家、什么時間進貨,哪天生產,從第幾箱開始等;
4.1.3 試料合格后要填寫來料檢驗報告,經品質主管審核確認后,和留樣一起包裝待查,若為不良則由材料工程師和采購、生產等部門進行評審和協調處理,報相關領導確認后執行。
4.2 首檢、記錄和標識:
4.2.1注塑生產過程中,操作工必須做好自檢記錄,檢驗產品的外觀,巡檢員做好開機產品的首件簽字封樣,并填寫《首檢記錄卡》,生產過程中要按巡檢要求進行產品抽檢工作,每次檢驗項目要完整,并同時對打包產品、作業臺產品和機臺隨機產品三個環節進行驗證,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和協調處理,并如實、認真填寫《巡檢記錄》;
4.2.2 巡檢要求操作工對自檢不合格的產品進行返工,并對返工產品進行記錄、標識和復查,直至達到產品質量要求,否則不允許蓋章進倉,對不合格的產品在交接班時要確保信息完全傳達給下班次巡檢員,以防零部件、材料誤產、誤用;
4.2.3 品質主管每天要將巡檢報表收回并檢查巡檢記錄的情況,對記錄有不實或存在疑問則找相關巡檢員了解確認,如屬工作粗心、失誤、責任心不足則要求進行通報批評并在當天的績效考核進行考核扣罰,對多次未按檢驗工作指導執行的巡檢員將考慮換崗或勸退;
4.2.4各注塑工段完成品合格后,巡檢在《產品生產流程卡》上蓋章,才能進倉或轉入下一道工序,注塑的成品、半成品、合格和不合格品等,應按規定的區域整齊放置,并按標識和可追溯性管理原則進行標識,檢驗員有權對過程進行控制和協調,對標識不規范有權勒令員工整改或停機整頓。
4.3過程的再確認:
4.3.1 換料和新加料后產品的檢驗和確認
巡檢過程中機臺有換料、加料時,巡檢要按首件檢驗標準,逐項確認產品的外觀、工程尺寸、性能強度和組件裝配度等各項品質參數,調查和了解所用物料的批次是否發生變化,便于記錄和預防不良的發生;
4.3.2 修模后產品的檢驗和確認
當模具發生異常維修結束上機試樣時,巡檢要按首件檢驗標準,逐項確認產品的外觀、工程尺寸、性能強度和組件裝配度等各項品質參數,并對照前期樣品,確認無誤后方可投入批量生產,若模具屬重大維修事項則由品質工程師依照以上項目檢查合格后方可批量生產,必要的時候還需進行長時間的驗證跟蹤;
4.3.3 新人作業后產品的檢驗和確認
當機臺發生換人,新人作業等,領班、巡檢必須加強巡檢次數,明確告之產品的注意事項并確保員工全部理解,過程中反復檢查新手作業熟練程度,發生異常要及時糾正,必要時候換熟練員工作業,保證品質的穩定性;
4.3.4 停水斷電后產品的檢驗和確認
生產過程中,由于外部原因發生停水、斷電等造成機臺異常作業而重新開機生產,此時,機臺的工作處于不穩定狀態,巡檢員要按首件檢驗標準,逐項確認產品的外觀、工程尺寸、性能強度和組件裝配度等各項品質參數,并對照前期樣品,確定產品合格后方可批量生產,并持續跟進直到機臺運行、產品質量趨于穩定為止;
4.3.5 過程調機后產品的檢驗和確認
生產過程中,產品發生變異,車間領班或生產主管重新調機,當改變機臺成型參數而原問題得到克服后,巡檢要重新確認其他檢驗項目的品質是否出現變異,各種性能是否達到要求,如通過提高溫度來克服產品外觀不良是否會影響塑膠的物性而使產品變脆等,避免發生新的不良問題造成批量品質事故發生;
4.3.6 交班過程產品的檢驗和確認
車間在交班過程中,由于人員發生變動、新換材料未確認已到換班時間、上班次巡檢忘了徹底交接或其他原因等給機臺生產埋下質量隱患,對可能造成批量質量事故的風險,接班巡檢員除嚴格執行檢驗外,必須確認上班次的巡檢表、自檢表,了解材料使用情況等,及時熟悉上班次的品質情況,采取措施,確保對影響過程能力的變化及時做出反應。
4.4 不良品處理流程:
4.4.1 讓步放行
當生產急需而模具存在問題,工藝無法修正或過程控制疏忽造成批量問題產品發生時,嚴格執行放行評審流程,通過評估可以讓步放行時,由車間辦理讓步放行申請,經巡檢確認、工程審核后交相關領導批準后讓步放行,相關主管落實責任并進行扣罰處理,未辦理審批手續的待處理品巡檢不得蓋章,倉管不得入倉或轉序;
4.4.2 返工重驗
當過程控制疏忽或員工未按檢驗要求進行產品加工,造成批量不良需要加工處理時,由車間依照《注塑車間管理規定》安排員工在正常工作時間外進行產品返工,返工不計加工費,必要時候要對員工進行扣罰考核,返工結束經過巡檢重驗合格后方可
蓋章入庫或轉序;
4.4.3 報廢處理
對產品的放行執行評審流程的有關規定,通過評審無法回用時,需執行報廢處理,由生產車間申請報廢,經相關品質主管簽字確認,領導批準后方可報廢,重大不良事故必須請示總經理裁決處理,私自報廢或遺棄,一經發現三倍重罰。
4.5 過程的改進:
4.5.1品控人員發現問題應及時糾正,進行分析、找出改進的方法,并按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實施控制,聯絡車間處理,對未改善的機臺、模具有權實行停機整改,直到問題解決后方可生產;
4.5.2 不良品的處理都必須落實責任,實施扣罰,并通過調查報告實施糾正預防措施,責令相關部門、人員改善,經品質部驗證合格后方視為結案,過程的跟進和反饋由品質部負責安排落實,其他部門必須配合執行;
4.5.3 注塑過程的改進涉及到修改工藝文件或質量管理文件時應按照文件和資料管理程序的要求,針對發生的異常和過程發生失控的原因,探討檢驗規范和作業指導書中的不足和漏箭項目,逐步完善過程控制文件,提高過程控制能力。
5.0 引用標準:
ISO9001:2000版 《質量手冊》相關條款、各程序文件。
6.0 相關記錄
《員工自檢日報表》、《巡檢檢驗日報表》、《來料試樣記錄表》、《首檢記錄卡》、《返工報告》、
《回用申請表》、《產品報廢單》、《質量調查報告》、《質量異常周報表》、《糾正預防措施表》
《質量整改驗證表》、《模具維修驗證表》等相關表單。
編制:
審核:
批準:
篇3:工廠生產過程關鍵質量控制點
工廠生產過程關鍵質量控制點
1.目的
更有效地預防監控,使食品危害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2.適用范圍
適用于食品千萬顯著危害的一個點、一個步驟或過程的確定。
3.職責
生產科(車間)負責對關鍵控制點的判斷和確定。
4.程序
4.1 關鍵控制點(CCP)
食品安全危害能被控制的,能預防的/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個點、步驟或過程。
4.1.1當危害能被控制和預防時,這些點可以被認為是關鍵控制點。
4.1.2能將危害消除的點可以確定為關鍵控制點。
如:金屬碎片能通過磁選設備檢出。
4.1.3能將危害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點可以確定為關鍵控制點
4.2控制點(CP)
能控制生物、物理或化學因素的任何點、步驟或過程。
在工藝流程圖中除CCP點之外的許多點可以認為是控制點。這些點可以是記錄對安全衛生及質量因素的控制。
4.3多種關鍵控制點和危害
一個關鍵控制點能用于控制一種以上的危害。同樣,一個以上的關鍵控制點可以用來控制一種危害。
4.4生產和加工的特殊性決定關鍵控制點的特殊性
在一條加工線上確立的某一產品的關鍵控制點,可以與另一條加工線上的同樣的產品的關鍵控制點不同,這是因為危害及其控制的最佳點隨廠區、產品配方、加工工藝、設備、配料選擇、衛生和控制程序等因素而變化。
4.5確定CCP的方法
4.5.1可以用“CCP判斷樹表”來確定。
4.5.2可以用危害發生的可能性及嚴重性來確定。
如果經危害分析認為是危害,應對這種危害在加工工藝過程中產生的可能性及嚴重性進行分析;而且經分析危害可能產生,一旦產生就具有嚴重性,則此種危害就必須設置為CCP點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