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項目背景
1.1 區位
威海市金線頂地段位于威海灣中部凸出的半島上,北東南三面環海,與劉公島隔海相望。金線頂嶺海拔46.6m,是海岸線上的一個制高點,可以環視威海灣,遠眺市中心區和劉公島,擁有極佳的景觀條件。隨著海濱路的建設和城市不斷向南發展,金線頂地段愈來愈成為城市海岸線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具有特殊的區位優勢。
1.2 歷史沿革
金線頂在歷史上由于特殊的位置和海岸制高點的地勢而受到重視?!敖鹁€頂”的得名來源于早期橫貫全嶺的黃色石線。清康熙時,守備李標根據陰陽家“謂巽地高聳,若建塔其上,科第綿遠”,遂在此建塔,后半途而廢。1883年北洋水師曾在嶺下建魚雷營,后又設武備學堂。1891年,出于導航需要,金線頂嶺東端峭巖上建起一座燈塔,名曰“旗桿嘴燈塔”。1902年英人強租威海衛,燈塔由英國殖民者管理。1931年,中國收回威海衛后,燈塔歸還中國。1945年,燈塔被日軍炮毀,1946年得到修復。建國后燈塔再次整修,沿用至今。金線頂古跡除燈塔外大都不復存在。目前在金線頂周邊有一所中學即威海二中和威海船廠,此外存在大量的住宅建筑。船廠是在建國初期五、六十年代國家大規模工業化時期修建的,目前是山東省重點船舶修造企業。工廠在幾次擴建過程中“移山填?!?改變了金線頂原來的丘陵地貌,代之以大片的平整場地和人工駁岸。
1.3 規劃要求
在威海市總體規劃中,金線頂地段定性為城市綠地和旅游用地。威海市政府和規劃局計劃在此修建一處濱海公園,并在制高點興建一座標志性建筑,滿足觀景和景觀的需要,以充分利用這里的景觀資源。同時,由于威海船廠的用地性質不再適應地段環境以及海灣水深變化等原因,政府擬將其搬遷至別處。相應的規劃范圍擴大至金線頂嶺及威海船廠廠區,總面積36.6hm。
2 規劃構思
公園的規劃設計由于有了舊船廠的存在而變得不同一般。是將原有廠房設施一同推倒,建設全新的濱海公園,還是利用船廠建筑設施加以改造利用就成了本規劃中的關鍵性問題。
2.1 把握地段性格
工廠的建設給這一地段的地貌留下深深的印記:整齊的人工駁岸,被切削的山體和人工填海造成的平整地面,直線的道路和鐵軌、尺度巨大的廠房和龍門吊……這一切都傳達著一種直線的、刻板的、人工味十足的工業氣息。伸向廣袤大海的滑軌仿佛記載著海輪竣工入水時,船體滑破海水瞬間的歡呼和飛濺的浪花。四處散置的船體構件仿佛是一件件鋼鐵雕塑,鮮紅的色彩、繁復而充滿構造邏輯的龍骨,向人們傳達著一種機械的美,巨大的廠房和構架在宣揚一種人力的偉大,這一切形成了這一地段特殊的性格。
2.2 歷史再觀
船廠的搬遷和公園的建設是由城市改造導致的城市用地置換的反映。隨著城市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人們對于環境質量要求的普遍提高,城市中心地段用地性質的置換成為必然。金線頂地段良好的區位和景觀優勢,使它不再適合工業用地的性質,而將轉化為休閑娛樂和風景旅游為主要功能的城市綠地。這一歷史轉變應該在公園的規劃中得到反映。將場地遺跡加以保留,作為歷史對今天和明天的饋贈,無論是幾經戰火和百年榮辱的舊燈塔,還是人工填海造成的現狀地貌以及工業化時期人類技術里程碑式的機械構筑,都像是一部活的教科書,記載著人與自然休戚與共的歷史,警示人們珍惜自然、保護自然。將不同歷史層面的東西加以考古式的發掘,整合再現,會使人們更好地解讀這一城市空間的變遷。
2.3 “人·船·?!钡闹黝}
公園是為人提供接觸自然,與自然對話機會的場所,因此公園要體現出人與自然的關系,在這里人與自然的關系具體為人與大海的聯系。人從海洋中走出又回到海洋。人類的文明通過大海傳播,船是人類文明的象征,是人與大海的橋梁和紐帶,而船廠正是這種關系的物化,是人與海洋關系的物質表現,是人類文明的遺跡,記載著人與自然斗爭的歷史和場景。
因此對船廠的保留和改造不僅是一個節約資源的問題,它會從更深層面上揭示人與自然的關系,從文化和歷史的角度賦予濱海公園的新的意義,公園也將因此獲得富有個性的景觀。
3 規劃措施
3.1 生態補償
工廠對地貌、植被、岸線的破壞,已很難從根本上挽回,我們的目標是對地段的生態環境盡可能進行補償。首先緩和被切削的山形,在山體邊緣進行護坡,植以灌木,防止山體的滑坡和表土的流失;其次,在既成的人工岸線的基礎上,提供幾種不同的斷面設計,架設木制平臺,深入海面,增加從陸地到大海的層次,拉近人與海的距離,在局部位置將海水引入內陸,變換不同圖底關系。最后通過增加植被覆蓋達到改善區域小氣候的目的。沿海岸種植抗風、耐鹽堿的樹種如黑松、羅漢松、刺槐、欒樹、泡桐等。在金線頂嶺選擇種植五角楓、銀杏等秋色葉樹種和櫻花等春季觀花樹種,使得金線頂四時景致不同,呈現不同的色彩。
3.2 資源再利用
&nbs
3.3 技術展廊
技術本身也是一種文化。我國雖然正處于工業化的發展階段,但對機械、技術知識的普及和啟蒙遠不及西方發達國家成熟。造船工業是一個國家重要的工業部門,其中高新科技的應用也是日新月異;人們對于造船過程也充滿好奇,工廠舊有的設備、構筑可以為市民提供一個進行工業和技術文化教育的生動課堂,使游人特別是孩子們在游玩中接受技術文化的熏陶,了解修造船舶的技術和工藝,從而使工廠發揮出潛在的文化教育功能。
工廠原有的廠房、車間和場地具有內在的系統性,完全可以利用它們作為造船工藝的系列展廊,展示傳統造船工藝、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造船材料設備等等。同時在室外場地利用船體構件進行室外的展示,在入水滑道上設置未完成的輪船模型,使人們可以登攀、觸摸,親身感受造船的過程和樂趣。
3.4 景觀重組
當前我國城市的綠化、美化運動如火如荼,但城市的景觀設計還很難做到富有個性和地方特色。工廠原有的工業氣息為這一地段提供了一種可利用的景觀氛圍:筆直的干道、幾何化的空間、工業符號般的構筑,規劃力圖延續這種氣氛,保留工廠既有的景觀構架。在原有的干道基礎上規劃公園路網,在重要的景觀節點(如燈塔、碼頭、海輪模型)之間建立景觀軸線,輔以行道樹的種植形成強烈的線性空間,形成公園幾何化的空間結構?;ü嗄镜姆N植設計利用軌道的走向,進行規則式種植,下沉的修船場地改造成下沉的幾何式花圃。在公園大片草坪和路旁布置船體構件和構筑物,作為公園環境中新的景觀興奮點,它們本身就是城市雕塑,工藝品和裝飾。
3.5 人性化空間
公園規劃建設的方式可以有多種,但最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人服務,空間的目的是人的活動。規劃延續的是工廠的景觀要素和特色氛圍,但不是工廠的非人尺度。我們要將工廠非人的尺度轉化為近人的尺度,把工業景觀轉化為人文景觀,這才是場地內涵的根本轉變。
為了化簡公園的空間尺度,我們進行大量的種植設計,用植物軟化刻板的場地,為人提供一個充滿生機的界面。通過近人的材質創造溫馨的濱??臻g:利用船只甲板鋪設濱海棧道和伸入海面的木質平臺,供人憑欄觀海,接近水面。
林蔭廣場、露天劇場的設置為了承載人們更多的活動;濱海膜結構休息處為人們提供了輕盈的遮蔽空間,使人們沐浴海風,盡享海灣的美景。
與此同時公園還為游人提供了多種休閑游樂項目:摩托艇、潛水、沙灘浴、沙灘排球等項目,使地段充滿人的活動而成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濱??臻g。
4 標志性建筑的意向設計
金線頂制高點上的標志性建筑設計,受到市政府和規劃局的極大重視。建筑要滿足看與被看的雙重需要。威海市區有三處制高點,它們同時也是城市三個重要的景觀節點:奈古山東麓的環翠樓、塔山上待建的標志塔和金線頂上的標志性建筑。建筑的設計要考慮到其他二者的關系,同時還要考慮到金線頂和劉公島的呼應關系。
在我們的規劃中,對標志性建筑作了意向性的設計。建筑的功能集觀景、餐飲、娛樂、展覽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建筑的體形結合地形,力圖與山嶺融為一體。建筑大面積的輔助部分被置入地下,同時作階臺式疊落,側面為開敞通透的展廊使人們在行進的流線中看到動態的連續的海面景觀。建筑的主體部分位于制高點的平臺之上,特殊的造型創造了一個清新自由的形象,同時為人們環視周圍景觀提供了一個奇妙的空間。
5 規劃的現實性與可實施性
5.1 協同作戰
毋庸置疑,公園的規劃構思是一個理想規劃,它的實施會受到多種現實因素的制約。首先,工廠的搬遷究竟會給我們留下多少“遺產”,會剩下多少設施供我們利用?廠房、車間、滑軌等不能移動的東西會留下來,但龍門吊、鋼架、船體構架能否留下就是個問題。我們想在搬遷改造過程中,在各部門不作任何溝通的情況下,這些設施是很難保留的,但若將公園的規劃看作一種新的嘗試,本著一種盡量創造條件去實現的態度去看這個問題,就有可能通過規劃部門與工廠的交流與配合,甚至通過其他方式(如政府購買部分廢舊的“動產”和“不動產”)為公園盡可能地保留這些“景觀設施”。那樣,前景就會很樂觀。大家出于為人類創造美好環境的理想,需要發揚一種“協同作戰”的精神。
5.2 呼喚英雄
對于金線頂標志性建筑,我們認為這個建筑將對威海市海岸景觀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建議廣泛征集方案,鼓勵市民參與發表意見,進行方案設計競賽和招投標。在這里,我們對標志性建筑做出原則性的規劃和一些意象設計。時代呼喚英雄,呼喚真正的建筑杰作,為威海市的城市景觀增添一筆亮色。
5.3 避免災難
由于本方案仍處于概念規劃階段,方案仍需要修改。在修改過程中突然得知威海市有關部門準備在金線頂與劉公島之間架設跨海索道,我們被強行要求在公園中設置索道站。且不說索道的修建將徹底改變該地區用地的性質并直接對規劃方案產生顛覆性的影響;更重要的是索道的修建將對威海灣的自然景觀產生極大破壞!正像清華大學一位教授所言:“威海索道的修建將遭到全國人民的唾罵?!痹谶@里呼吁有關部門為了威海市的景觀環境,為了威海市的長遠利益,不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做這種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情。
篇2:居住小區公園規劃設計
居住小區公園規劃設計
居住小區公園,也稱小區小游園。小區公園更接近居民,更方便成年人在那里休息散步和人際交往,它主要供居民就近使用,一般1萬人左右的小區可有一個大于0.5公頃小游園,服務半徑不超過400米為宜。
小區游園仍以綠化為主,多設些坐椅讓居民在這里休息和交往,適當開辟鋪裝地面的活動場地,也可以有些簡單的兒童游戲設施。在規劃設計中可將老年活動站和青少年文化站同小區小游園結合起來,但要注意不要侵占綠化面積。
1.居住小區公園規劃設計要點:
?。?)配合總體,小游園應與小區總體規劃密切配合,綜合考慮全面安排,并使小游園能妥善地與周圍城市園林綠地銜接,尤其要注意小游園與道路綠化銜接。
?。?)位置適當,應盡量方便附近地區的居民使用,并注意充分利用原有的綠化基礎,盡可能與小區公共活動中心結合起來布置,形成一個完整的居民生活中心。
?。?)規模合理,小游園用地規??筛鶕涔δ芤髞泶_定,在國家規定的指標上,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使小游園面積占小區全部綠地面積的一半左右為宜。
?。?)布局緊湊,應根據游人不同年齡特點劃分活動場地和確定活動內容,場地之間既要分隔,又要緊湊,將功能相近的活動布置在一起。
?。?)利用地形,盡量利用和保留原有的自然地形及原有植物。
2.居住小區公園規劃布置形式。
?。?)規則式,采用幾何圖形布置方式,有明顯的軸線,園中道路、廣場、綠地、建筑小品等組成對稱有規律的幾何圖案。具有整齊、莊重的特點,但形式較呆板,不夠活潑。
?。?)自由式,布置靈活,采用曲折迂回道路、可結合自然條件如沖溝、池塘、山岳、坡地等進行布置。綠化種植也采用自然式。特點是自由、活潑、易創造出自然而別致的環境,如天津市馬場道124號臨街綠地。
?。?)混合式,規劃式與自由式結合,可根據地形或功能的特點,靈活布局,既能與四周建筑相協調,又能兼顧其空間藝術效果,特點是可在整體上產生韻律感和節奏感。
篇3:居住區公園規劃設計
居住區公園規劃設計
居住區公園主要供本區居民就近使用,是各年齡組居民在節假日和業余休閑時間樂于逗留的地方,也是老年人和成年人鍛煉身體的去處。調查中看到,每天清晨附近居民成群結隊地在那里跑步、練氣功、跳舞。特別是退休的老人,平時經常找同伴下棋、唱戲、打牌等。一般3萬人左右的居住區應有2~3公頃規模的公園。
公園面積大些能提供較多的新鮮空氣和足夠的活動場地。在居住區公園里樹木茂盛是吸引居民的首要條件,同時也要有必要的活動休息和游戲場地。除常用的坐椅、花壇、花架、休息亭廊外,還有老年活動站、青年文化站、兒童游戲場等設施。還要有足夠的鋪地面積供居民進行各項鍛煉。居住區公園應在居民步行能達到的范圍之內,最遠服務半徑不超過800米,位置最好與居住區的商店文娛中心結合在一起,也可與體育場地和設施相鄰布置。
居住區公園的規劃要點:
1.滿足功能要求。應根據居民活動的要求布置休息、文化娛樂、體育鍛煉、兒童游戲及人際交往等各種活動的場地與設施。
2.滿足風景審美的要求。以景取勝,注意意境的創造,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水體、植物及人工建筑物塑造景觀,組成具有魅力的景色。
3.滿足游覽的需要。公園空間的構建與園路規劃應結合組景,園路既是交通的需要,又是游覽觀賞的線路。
4.滿足凈化環境的需要。多種植樹木、花卉、草地,改善居住區的自然環境和小氣候。居住區公園功能分區與物質要素如表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