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套型概念
按不同使用面積、居住空間組成的成套住宅類型。住宅應按套型設計,每套住宅應設臥室、起居室(廳)、廚房和衛生間等基本空間。普通住宅套型分為一至四類,其居住空間個數和使用面積不宜小于以下的規定:一類住宅,居住空間2個,使用面積34平方米;二類住宅,居住空間3個,使用面積45平方米;三類住宅,居住空間3個,使用面積56平方米;四類住宅,居住空間4個,使用面積68平方米。上述使用面積均未包括陽臺面積。
套內空間應符合下列要求:
1.臥室與起居室。(1)臥室之間不應穿越,臥室應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風,其使用面積不應小于下列規定,雙人臥室為10平方米;單人臥室為6平方米;兼起居的臥室為12平方米。(2)起居室(廳)應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風,其使用面積不應小于12平方米。(3)起居室(廳)內的門洞布置應綜合考慮使用功能要求,減少直接開向起居室(廳)的門的數量。起居室(廳)內布置家具的墻面直線長度應大于3米。(4)無直接采光的廳,其使用面積不應大于10平方米。
2.廚房。(1)廚房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下列規定:一類和二類住宅為4平方米;三類和四類住宅為5平方米。(2)廚房應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風,并宜布置在套內近入口處。(3)廚房應設置洗滌池、案臺、爐灶及排油煙機等設施或預留位置,按炊事操作流程排列,操作面凈長不應小于2.10米。(4)單排布置設備的廚房凈寬不應小于1.50米;雙排布置設備的廚房其兩排設備的凈距不應小于0.90米。
3.衛生間。(1)每套住宅應設衛生間,第四類住宅宜設2個或2個以上衛生間。每套住宅至少應配置三件衛生潔具,不同潔具組合的衛生間使用面積不應小于下列規定:設便器、洗浴器(浴缸或噴淋)、洗面器三件衛生潔具的為3平方米;設便器、洗浴器二件衛生潔具的為2.50平方米;設便器、洗面器二件衛生潔具的為2平方米;單設便器的為1.10平方米。(2)無前室的衛生間的門不應直接開向起居室(廳)或廚房。(3)衛生間不應直接布置在下層住戶的臥室、起居室(廳)和廚房的上層,可布置在本套內的臥室、起居室(廳)和廚房上層;并均應有防水、隔聲和便于檢修的措施。(4)套內應設置洗衣機的位置。
篇2:居住行為模式影響房地產套型設計(2)
居住行為模式影響房地產的套型設計(2)
家庭結構不同固然對套型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在家庭結構相同的情況下,由于人們的職業,年齡、文化修養、生活情趣、受教育程度不同對套型要求也有差異。
我國城鎮家庭行為模式主要有如下3種:
工作學習型:指在事業上有所發展,需要不斷地學習和工作;在家辦公的自由職業者及重視子女教育有業余學習的家庭行為模式。
這種家庭多為知識階層和年齡為中、青年的核心家庭。他們對住房的要求并不計較起居廳的大小,也不需要單獨的會客廳,但必須有安靜的學習和工作空間,一定要有面積足夠的書房、工作室,甚至臥室面積也可以做得小一些。
生活休養型:指一般生活或娛樂休養為主要家庭,年齡多為中、老年人或處于過渡期的青年夫婦。
他們對住房要求要有供家人團聚的公共活動空間及較大的室外活動空間,起居廳可兼用餐,臥室較大可兼做起居,衛生間必須使用方便。
社交活動型:主要生活行為是會客交友,主要活動是與客人交談與娛樂。他們希望有大的活動空間和會客空間,以中年干部、文藝工作者、企業家為多數。
對住房的要求除起居廳外還應有一定面積的獨立會客廳及餐廳,廚房較大以滿足家庭宴會的需要,客用衛生間一定要單獨設置并有一定的面積及完善的功能。套內空間設置要特別注意功能分區,公私分區及對家庭成員私密性的保護。
利用“元素設計法”提高面積利用率,是一種逆思維的設計方式,它一反先確定套內建筑面積再確定房間及交通面積的常規設計思維模式,而是先確定不同功能房間的使用面積,再確定套內使用面積。
確定房間面積的依據是先安排家具及調和留出活動空間,再定出房間的大小,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戶型對應的套型模式組合定出最經濟合理的套內建筑面積。
將房間內的家具,配置看成“元素”,來組成房間這個“物品”,再將多個物品組成建筑產品——住宅,這就是“元素設計法”的內在涵義。在此涵義中,“元素”和“產品”是互為作用的:家具是房間的元素,房間是套房的元素,套房是樓棟的元素,樓棟是小區的元素。
“元素設計法”的根本優勢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約建筑面積,避免了碎,不可使勉強依附于某一空間的無效面積產生,從而提高住宅的建筑系數,達到面積的最大化利用。
靈活可變的套型設計,延長住宅的功能使用周期。由于建筑結構科學的發展及施工技術的進步,使得住宅的物質老化期為100年以上;而住宅使用功能老化期僅為20年左右;住宅內的裝飾及配件的老化期僅8~10年。為充分利用建筑物的物質生命周期,必須按照居民家庭生活循環周期;家庭生命循環周期的規律解決住宅對家庭動態的適應性問題。其途徑是設計建設能夠調整用途,調整空間、調整支配權的靈活可變式住宅。實現套內可變、同層可變。從而延長住宅的功能循環周期。
按照上述途徑及方法設計的住宅再配以室內環境、住宅智能化、通用設備安裝、節電與節能等專業設計及各種人性化的細部設計,才能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通過優化設計,最大限度地提高住宅的性價比,使住宅產品達到適用性、舒適性、健康性、經濟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