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配式建筑是如何抗震
NIPPON地震頻發,一般的小地震,老百姓早已習以為常,即使是20**年3月11日的9級大地震,居然也沒有房子被震倒,房屋真正成為人們安全堅固的壁壘。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呢,他們的裝配式建筑與隔震減震措施是怎樣完美交圈的呢?讓我們以東京本八幡的一棟超高層全預制結構為例來看看吧。
本八幡超高層建筑的抗震利器
一、基本結構
框架結構、結構高度144.2米、地上42層、標準層層高3.3米、一層地下室、管樁基礎。
二、平面與體型
1、體型對稱,外框投影邊長41.4米,高寬比3.48。規整的平面與體型,較小的高寬比,是結構利于抗震的第一步。
2、內筒與外圈均為PC框架(PC柱、PC梁)。在內筒內側有一榀鋼框架(見圖示),由鋼柱鋼梁建造(僅作為機械升降停車庫,基本不作為抗側力體系)。
日本高層建筑普遍使用框架結構,剪力墻只在低、多層中使用,是因為日本人認為剪力墻相比框架而言抗震性能不明確;更重要的是,框架相比剪力墻更加“柔”,能夠承受更大的變形,在日本的規范中,框架結構的層間位移角(就是樓層的水平位移除以層高)可以允許做到1/120,而國內為1/550,即日本認為地震時讓建筑“適當搖擺以釋放能量”要好過“硬扛”。配合以隔震減震技術,日本的框架結構可以做到200米高。
三、減震柱的使用
減震原理:當地震來臨,柔性建筑就開始晃動,所產生的能量就要全部被減震柱吸收掉,保護關鍵的柱子、梁不被破壞
布置位置:內筒三跨PC柱的左右兩跨,四周各兩根,每層8根;從1層布置至29層,共計232根。
內筒三跨PC柱的左右兩跨
從1層布置至29層
內筒框架因剛度較大,將分配較大的水平作用(約60%-80%的地震、風荷載)。尤其是內筒角部變形較大,故將減震柱布置于此,可最大限度發揮其吸收能量、保護主體的功能。而只布置3/4高,是因為結構底部承擔了主要的水平剪力與傾覆力矩。頂部雖然位移較大,但位移角參數能控制在有效范圍,安全無影響,加上底部3/4已有減震器參與工作,頂部加速度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減震柱構造:上下兩塊對稱的帶翼緣鋼板,與梁可靠連接,中間是相對較軟(屈服點低)的鋼材。
對于高層彎剪型結構,水平剪力最大一般出現在樓層中部,此處設置較低屈服點的鋼材,可以充分發揮其承擔剪力、變形耗能作用??赏ㄟ^計算調整軟鋼厚度及尺寸,使其符合大震下的往復受剪變形性能。
減震柱施工圖:首層至6層各減震柱型號有差別,而7-29層則統一一種型號,區別在于軟鋼板厚以及上下板端的連接節點。
7-29層減震柱布置圖
減震柱凈高2800,分為三段,上下兩段(紅色所圈)位安裝加勁板,中間為軟鋼。
上下兩端安裝加勁板通過錨桿固定于上下梁之間,梁為PC大梁,已預留錨孔,將加勁板的錨桿穿過錨孔用錨板螺釘擰緊固定。
錨桿與梁的連接
減震柱與梁的連接
不僅僅技術上完全實現,樓書上也將減震柱作為抗震安全的重點進行宣傳,圖片讓客戶簡單易懂。
四、其他防震安全措施
門框與門之間的變形空間:地震時即使門框變形,人們也能打開門逃生。
門框空隙變形示意
電梯防震感應控制:當監測到先行到達的地震縱波,電梯防震感應立即啟動,正在行駛的轎廂將停在就近的樓層,并開門停止運行。
電梯防震感應控制
全預制的關鍵:強節點
除了采用高大上的減震技術,預制結構本身的節點也是關鍵,只有做好了“強節點”連接,才能保證裝配建筑抗震性能不低于現澆。
梁套筒連接
預制柱柱頭鋼筋
萬科的應用
北京萬科的金域緹香是國內第一個工業化隔震項目,采用18層的裝配式剪力墻+隔震支座,在8度設防的北京,略顯偏剛的裝配式剪力墻通過隔震層與基礎“隔開”,有效降低地震作用70%。
隔震層施工
隔震支座
篇2:裝配式建筑是抗震
裝配式建筑是如何抗震
NIPPON地震頻發,一般的小地震,老百姓早已習以為常,即使是20**年3月11日的9級大地震,居然也沒有房子被震倒,房屋真正成為人們安全堅固的壁壘。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呢,他們的裝配式建筑與隔震減震措施是怎樣完美交圈的呢?讓我們以東京本八幡的一棟超高層全預制結構為例來看看吧。
本八幡超高層建筑的抗震利器
一、基本結構
框架結構、結構高度144.2米、地上42層、標準層層高3.3米、一層地下室、管樁基礎。
二、平面與體型
1、體型對稱,外框投影邊長41.4米,高寬比3.48。規整的平面與體型,較小的高寬比,是結構利于抗震的第一步。
2、內筒與外圈均為PC框架(PC柱、PC梁)。在內筒內側有一榀鋼框架(見圖示),由鋼柱鋼梁建造(僅作為機械升降停車庫,基本不作為抗側力體系)。
日本高層建筑普遍使用框架結構,剪力墻只在低、多層中使用,是因為日本人認為剪力墻相比框架而言抗震性能不明確;更重要的是,框架相比剪力墻更加“柔”,能夠承受更大的變形,在日本的規范中,框架結構的層間位移角(就是樓層的水平位移除以層高)可以允許做到1/120,而國內為1/550,即日本認為地震時讓建筑“適當搖擺以釋放能量”要好過“硬扛”。配合以隔震減震技術,日本的框架結構可以做到200米高。
三、減震柱的使用
減震原理:當地震來臨,柔性建筑就開始晃動,所產生的能量就要全部被減震柱吸收掉,保護關鍵的柱子、梁不被破壞
布置位置:內筒三跨PC柱的左右兩跨,四周各兩根,每層8根;從1層布置至29層,共計232根。
內筒三跨PC柱的左右兩跨
從1層布置至29層
內筒框架因剛度較大,將分配較大的水平作用(約60%-80%的地震、風荷載)。尤其是內筒角部變形較大,故將減震柱布置于此,可最大限度發揮其吸收能量、保護主體的功能。而只布置3/4高,是因為結構底部承擔了主要的水平剪力與傾覆力矩。頂部雖然位移較大,但位移角參數能控制在有效范圍,安全無影響,加上底部3/4已有減震器參與工作,頂部加速度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減震柱構造:上下兩塊對稱的帶翼緣鋼板,與梁可靠連接,中間是相對較軟(屈服點低)的鋼材。
對于高層彎剪型結構,水平剪力最大一般出現在樓層中部,此處設置較低屈服點的鋼材,可以充分發揮其承擔剪力、變形耗能作用??赏ㄟ^計算調整軟鋼厚度及尺寸,使其符合大震下的往復受剪變形性能。
減震柱施工圖:首層至6層各減震柱型號有差別,而7-29層則統一一種型號,區別在于軟鋼板厚以及上下板端的連接節點。
7-29層減震柱布置圖
減震柱凈高2800,分為三段,上下兩段(紅色所圈)位安裝加勁板,中間為軟鋼。
上下兩端安裝加勁板通過錨桿固定于上下梁之間,梁為PC大梁,已預留錨孔,將加勁板的錨桿穿過錨孔用錨板螺釘擰緊固定。
錨桿與梁的連接
減震柱與梁的連接
不僅僅技術上完全實現,樓書上也將減震柱作為抗震安全的重點進行宣傳,圖片讓客戶簡單易懂。
四、其他防震安全措施
門框與門之間的變形空間:地震時即使門框變形,人們也能打開門逃生。
門框空隙變形示意
電梯防震感應控制:當監測到先行到達的地震縱波,電梯防震感應立即啟動,正在行駛的轎廂將停在就近的樓層,并開門停止運行。
電梯防震感應控制
全預制的關鍵:強節點
除了采用高大上的減震技術,預制結構本身的節點也是關鍵,只有做好了“強節點”連接,才能保證裝配建筑抗震性能不低于現澆。
梁套筒連接
預制柱柱頭鋼筋
萬科的應用
北京萬科的金域緹香是國內第一個工業化隔震項目,采用18層的裝配式剪力墻+隔震支座,在8度設防的北京,略顯偏剛的裝配式剪力墻通過隔震層與基礎“隔開”,有效降低地震作用70%。
隔震層施工
隔震支座
篇3: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案
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案
摘要:怎樣編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案,編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案時需要注意什么,建筑網為大家介紹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案的技術要求。
那么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案中的技術要求是什么呢,以下是中國建筑網給大家帶來的關于裝配式建筑施工方案的相關內容,以供參考。
1.施工中一定要保護好軸線樁、水平樁。
2.軸線樁、水平樁、位置線、首層控制軸線須經過檢查簽證后方可挖土
3.挖槽放坡、釬探記錄、驗槽、基礎灰土、基礎砌磚、基礎肥槽及房心回填土、基礎鋼筋混凝土柱、圈梁、首層地面混凝土等一律按有關規范要求施工。
4.鋼筋混凝土柱基U形鋼筋一定要壓在配筋帶的鋼筋下邊。柱基鋼筋位置一定按放線位置綁扎。
5.標高的控制:樓板以墻板頂下l0cm處作為安裝樓板標高的控制線,抹找平層后再吊裝樓板。
6.鋪灰:在墻板下兩個找平灰墩以外區域,要均勻鋪灰,厚度高出水平墩2cm。為保證灰漿的和易性,鋪灰與吊裝進度不應超過一間。一般情況鋪灰用M10混合砂漿,灰縫厚度大于3cm時,采用豆石混凝土。
7.室內抹灰:油漆、粉刷、木裝修等及室外勒腳、門頭水刷石均按現行驗收規范中級標準要求。
8.外墻飾面在預制廠做干粘石。邊角損壞部分在現場修補時,應事先配好料,做出樣板對比,保證與原飾面色彩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