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購物中心項目開發理念

6508

  購物中心項目的開發理念

  在本世紀80年代末與90年代初興起的購物中心(Shopping Center/Mall),由于提供了一次性購足、娛樂休閑兼具的多樣化商業組合環境,風靡歐美、日本、東南亞,逐漸被認為是將來零售業的主流形態。購物中心是一群建筑上組合在一起的商業設施,其在建設地段的規劃、開發、所有和經營上是作為一個操作單體,這個單體的位置、規模、商店類型都和它所服務的區域相關,這個單體通常提供與其性質和總體規模相適應的即時停車或輔助停車設施。購物中心是商業房地產的一種形態。

  購物中心的特點是:投資方需要整合房地產開發和商業經營管理兩大資源;商業經營具有"統一管理、分散經營"的特點;投資收益高;市場風險高。購物中心的目的是通過投資營造具有舒適方便購物、休閑等功能的建筑空間,進而通過租售商鋪獲利。要達到以上目的,購物中心項目的開發理念須從項目選址、前期定位、規劃設計,到后期的銷售定價、樓盤推廣等方面有所突破。比如:

 ?。ㄒ唬╉椖窟x址和市場調查要注重地段的商業價值。對擬建購物中心地段的商業價值和商業機會進行詳盡周全的分析:

  1、調查消費人口、消費群體、消費模式、購買力、消費偏好的現狀和發展狀況

  2、調查目標地塊的所處商圈(商圈比單個商業建筑的影響更大)

  3、調查競爭者分布、經營狀況、租金狀況現狀和發展趨勢

  4、調查目標城市近、遠期城市規劃和商業規劃

  5、調查目標地塊的商業價值和機會點

  6、調查商鋪置業者投資購買力、投資心理

 ?。ǘ╉椖慷ㄎ豁氂胁町愋?。

  購物中心具有購物、休閑、娛樂等特征,但仍然要做出項目的個性,即差異性定位。

  1、項目定位的差異性影響建筑規模上的差異性。

  按照購物中心的建設規模差異與定位的有如下關系:

  建筑規模覆蓋商圈市級購物中心

  3萬平方米以上覆蓋整個城市,服務人口30萬以上

  地區購物中心1--3萬平方米覆蓋城市局部,服務人口10-30萬人

  居住區購物中心3000--10000平方米

  覆蓋城市的一個居住區,服務人口1-5萬人鄰里型購物中心

  3000平方米以下服務人口1萬人以下

  2、項目定位的差異性與主題的創新相輔相成。

  如運動主題的購物中心、科幻主題購物中心、娛樂主題的購物中心、文化主題的購物中心等,都為項目的定位提供了創新的思路。

  3、項目定位的差異性與品牌店組合差異性密切相關。

  品牌店的組合差異性對項目經營中消費人群、消費檔次影響很大。比如時尚精品店品牌組合--北京新東方廣場,與傳統老字號店組合--北京琉璃場步行街,在消費人群、檔次上就有明顯差別。這對建筑的風格和經營風格的要求也截然不同。

 ?。ㄈ┮巹澰O計堅持創造高質量的商業空間。

  購物中心非常注重整體規劃、細部處理和創新設計意識,以營造富含商業氣息的高質量空間。從規劃設計角度來看購物中心開發,有:

  1、符合城市的總體規劃的商業布局規劃。

  城市總體規劃對街道、交通、市政、公共設施、居民住宅以及其他建設和改造規劃,將影響擬建購物中心的近遠期的優劣勢,甚至成敗。

  2、購物中心要求易達性。

  購物中心必須具有易達性。需要有合理交通組織和足夠的停車位,使購物者在交通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最少。根據交通工具的不同,應有不同的交通組織和停車方式:

 ?、僮孕熊?,是我國絕大多數城市市民的交通工具,某些自行車保有量大的城市開發購物中心,必須配足夠的自行車停車區域。

 ?、诠卉?,適合步行出行的消費者,可以借用公交站點或向當地公交管理公司申請站點。

 ?、奂彝バ∞I車。在美國等汽車國家,購物中心按照100平方米建筑面積配4.5--5.5個的停車位的標準修建。國內的汽車保有量與國外相比還很小,購物中心不能套用汽車國家的停車位標準,但目前國內家庭車的發展也很快,從中長期來看,國內的購物中心也必須要預留足夠的汽車停車位。

 ?、艿罔F和輕軌。無論已有和規劃中的城市地鐵和輕軌,都對購物中心的開發和經營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尤其是對地下購物中心更為重要。

 ?、莩鲎廛?。購物中心在主要出入口要預留出租車的上下客區域,方便消費者搭乘出租車。

  3、購物中心要求合理的空間形式。

  購物中心可以采用以下四種空間形式:

 ?、偈覂却箝_間。無街道,商鋪間沒有完全隔絕。

 ?、诼短觳叫薪?。上空無頂棚,空間開敞的步行街;

 ?、刍乩仁讲叫薪?。步行街的兩側或一側為回廊,步行街局部遮蓋;

 ?、苁覂炔叫薪?。步行街在室內,完全遮蓋;

  由于步行街是一種線狀的建筑空間,能更利于消費者的購物、休閑、交流、娛樂,更能感受到繁榮的商業氛圍,也利于購物中心的經營管理,因此,步行街購物中心是最受歡迎的空間形式。購物中心在追求寬敞舒適的空間的同時,對實際使用面積率K(實際使用面積/銷售面積)也要控制,不能過小。室外步行街購物中心的K能達到75--80%,室內購物中心K要小得多,因中庭、過道(街道)、休閑區等等共用面積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在45%--65%之間。在建筑設計時,實際使用面積率K是很重要的評價空間形式合理性的指

  標。

  4、購物中心內部動線組織要求引導性。

  動線規劃方案是在總體上考慮了商業業態的總體平衡,使通過所有承租戶的人流通行量達到最大,達到購物中心的整體人氣平衡。在規劃設計上常用手法有:

 ?、僖灾髁Φ暌龑肆?。一般將主力店的出入口安排在動線終端,盡可能的延長購物中心的人流通過線;

 ?、谝跃植康脑炀?、中廳引導人流;

 ?、垡圆惋嬓蓍e娛樂區引導人流;

 ?、艹鋈肟跀盗亢臀恢玫脑O置調節人流量均衡;

 ?、轃o障礙設計。購物中心要為輪椅使用殘疾人提供使用的便利設施;

  5、購物廣場建筑設計講求店招和標示兩種方式合理運用。購物中心的室外、外立面和室內的處理,要處理講究建筑的個性風格,同時要追求商業氣氛和娛樂性。比較常用的是店招和標示兩種方式。

 ?、傥蓓敽屯饬⒚娴暮侠硖幚淼昝信茝V告位,既滿足經營期購物氣氛的營造,又能取得可觀的廣告位出租收入。

 ?、诮ㄖ毠澲腥苋霕酥竞蛨D示,也能完美的將建筑美和商業味融合。

  國外有很多購物中心的標示做得非常鮮明,如佛羅里達的迪斯尼全明星娛樂場的外立面標示--棒球標志、可樂標志、

橄欖球帽標志,非常特殊的展示了購物中心的形象。建筑室內的標示除了將建筑美和商業味融合外,還具有功能性。比如引導購物者方便的購物、避免重復路線、幫助出現事故時的準確迅速行動等。購物平面圖、電話、廁所、自動扶梯、消防出入口、消防龍頭、服務出入口、行人疏散線等等,都應該成為全套圖示中的一部分。

  6、購物中心講求無障礙設計。

  購物中心應為殘疾人、老人、孕婦、兒童等弱勢群體提供良好的平等的購物環境,在建筑設計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比如自動步道的運用、平進平出出入口、自動門、有高差處設坡道、殘疾人專用電梯、專用廁所、專用停車位等。

  7、購物中心講求內部綠化景觀。

  豐富的綠化能創造舒適休閑的購物空間和溫馨氣氛,給購物者購物賞景的感覺。如同其他設計一樣,景觀綠化設計在項目開始時就要拿出方案來,比如對種植花樹的荷載的考慮、與空調出入口的關系、現場植被的圍護問題、澆灌系統的設計、避免強光光源的影響等等因素。

  8、購物中心講求商業燈光照明。

  商業燈光照明對創造舒適的購物環境極其重要。如突出商品立體感和質感的重點照明;注重情調表現,用在餐飲、娛樂、休閑等服務區域的裝飾照明等等。良好亮度的商業燈光照明還能明顯改善空間感。在室內空間感較小的購物中心尤其要采用良好的燈光照明,使室內空間顯得寬敞。要達到良好的購物中心室內燈光效果,在設計時要處理好照明的色溫、照度、顯色性與室內裝修的質感、色彩的關系,使燈光和裝飾相映生輝。

  9、商業業態分布規劃也會影響局部規劃設計。購物中心內的經營戶較多,購物中心必須將承租戶經營業態、業種進行統一商業規劃,這樣必將影響購物中心內部個經營戶區域的設計,建筑、結構、水電、暖通、裝修等方面的設計要與經營戶的要求相配套。

篇2:房地產開發變革與物業管理困局及新理念

  房地產開發變革與物業管理困局及新理念

  中國房地產在其二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經過了幾次轉折和變革,取得了脫胎換骨的進步。再加上國外先進理念的引進以及營銷專業機構的進入,又極大豐富和推進了中國房地產市場,各種新理論、新思路應運而生并在實踐中廣泛運用,中國房地產市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然而,與此形成極大反差的是,與房地產業緊密相關的物業管理行業的發展卻過于緩慢,特別是在思想觀念上止步不前,從而導致諸多物管企業陷入重重困境之中,在此略作概述,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視和思考。

  一、新技術困局

  房地產開發目前已經進入大量使用新技術的階段。大批建筑采用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結構、建筑外形以及大量運用諸如環保低能耗的控溫技術、優化設計的垂直及平面交通系統等高端技術,這要求日后的管理人員應及時掌握其新技術的發展動向、趨勢,還要懂得對新技術設備的維護、管理。然而,現階段物業管理行業內這樣的人才少之又少,絕大多數物管企業對高端技術人才的儲備嚴重不足,一旦遇到采用了新技術的項目,參與投標的物業管理企業大多手足無措,不敢競標,寫字樓領域尤為如此。因而許多開發商面對如此局面,只得采取以開發建設時的工程部為班底自行組建物業管理公司的方式解決后續管理問題,由此使得專業物業管理公司的進入障礙被無形中加大許多。

  二、新生活方式困局

  在 “以人為本” 理念的指導下,國外眾多的城市、社區以及生活方式的研究理論被大量應用到建筑規劃設計中去,新的建筑在給人們提供一個身處其中的空間時,也提供給人們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建筑空間被以各種有形或無形的方式引導為公開、半公開和私密的不同區域,社區被賦予了更多的精神意義,就是一條道路的曲直也成為大有講究的事情。開發商和業主希望物業管理企業能夠幫助他們把社區的精神意義延續下去,而物業管理企業卻只是一味鉆研如何將“保安守大門、保潔掃馬路”的基本任務完成得更好,被開發商和業主責難地滿腹委屈,卻還不明白原因何在。

  三、新社會階層困局

  社會的發展導致社會出現了不同的階層,反映到建筑上,也就有了高、中、低檔的寫字樓和住宅的劃分。不同檔次的項目對物業管理的要求是絕不等同的,他們的區別決不只是保安巡邏和保潔清掃的次數多少,但大多數物業管理企業除了打出一個又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旗號之外,實質上仍在以“一套方案打天下”,不同物業管理項目的管理方案除了名稱不同、保安巡邏和保潔清掃的次數不同,其它內容大概沒有多少區別,想得到開發商和業主的好評自然很難。

  四、新業務流程困局

  項目策劃研究、區域規劃、建筑設計、景觀設計這些以往依次順序展開的開發工作流程正在出現“集合”的趨勢。越來越多的頂級建筑事務所開始提供“打包”服務,在項目總負責人的領導下,市場研究人員、規劃師、建筑師、景觀設計師開始共同工作。而大多數情況下,物業管理的所謂“前期介入”只不過是在銷售和入住階段為開發商和銷售商打打下手而已。被整合的業務流程所遺忘,使得物業管理的聲音愈加微弱,而當熱鬧過去,卻只剩下物業管理企業獨自面對種種僅憑微薄的物業管理收費根本就無法解決的缺憾和業主的不滿。

  五、新人才困局

  能夠滿足舊的管理和服務方式要求的物業管理人員本就缺乏,更何況能夠在房地產開發的巨大變革中適應新的局面的專業物業管理人才。

  諸多的困局環環相扣,多數物業管理企業身陷其中無力自拔,不幸成為了房地產行業里“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

  面對困局,物業管理企業需要注入新的理念以適應變革。

  一、新技術跟蹤理念。

  寫字樓往往是新技術的緊密追隨者,而近年來,住宅與新技術的結合也愈加緊密。北京的“鋒尚國際”和“MOMA” 兩個樓盤都采取了把新技術的應用作為項目賣點的做法,銷售市場的反映極其熱烈。但是對于所有這些或多或少采用了新技術的寫字樓、公共建筑或住宅而言,能否找到足以管理好這些技術設施設備的物業管理公司就成了能否使得這些技術正常發揮作用的關鍵,技術投入使用后的管理工作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所以,物業管理企業應當建立新技術跟蹤研究和儲備機制,對新技術在房地產開發建設中的應用情況進行跟蹤研究,并提出應對新技術的管理預案,以備使用;同時加強對市場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技術培訓,使其掌握新技術應用的相關知識,滿足開發商和業主的要求。

  二、社區內涵理念。

  通常情況下,物業管理企業所認為的社區建設就是把小區的綠化和治安搞好,再增加一些文體設施或者組織幾場業主聯誼活動。這些做法雖然沒錯,但這種觀點卻經常成為物業管理企業與業主思想和行動分歧的起點,并且導致物業管理企業的工作努力得不到業主的認可。良好的綠化和治安只是維系了物理意義上的社區--圍墻內的建筑物,維系社區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社區中的人群所共同感受到的精神氛圍,這種精神氛圍和建筑物本身以及身處其中的人群一起構成了社區的三個支撐點,而被良好的社區所推動的房屋增值才是社區成員的最深層追求。因此,社區應該是一個在具有可識別的清晰邊界內的人群為了維護共同的房屋價值而結成的利益共同體。所以,物業管理企業必須從本質上認識到業主對社區的期望,才能找到與業主溝通的鑰匙,其服務也才能得到業主最廣泛的理解和認可。

  三、差異服務理念。

  許多物業管理企業為了應對市場要求,提出了“精品服務”、“五星級服務”、“酒店式服務”等等口號,但在實踐當中,對于高、中、低檔項目實行的仍然是多年不變的同一套管理方案,僅有的區別就在于增加了保安巡邏和保潔清掃的次數或者增加一些客戶服務人員編制,其它內容并無區別。事實上,不同類別的項目其要求是絕不相同的,尤其是高端客戶。以別墅區的保安巡邏路線為例:別墅客戶因為其房屋的封閉性較差,且周圍半公開的灰度區域較大,所以別墅客戶對私密性的要求很高,保安方案中設定的巡邏路線就不能進入別墅客戶的心理界線,但同時別墅客戶對安全性的要求也很高,巡邏路線又必須處在別墅客戶日?;顒訁^域的視野之內,僅此一點,普通小區的保安方案就無法簡單套用。曾經有建筑師戲言:沒有住過別墅的建筑師蓋不出好的別墅。此戲言的含義無非是指設計師應當充分了解自己的目標客戶,同理,物業管理企業如果沒有對不同類型客戶心理和生活習慣的充分研究,就很難做到對各種不同類型的客戶提供度身訂做的差別性服務,也就很難得到客戶的由衷欣賞。

  四、盡早介入理念。

  相信許多物業管理企業都有過為項目規劃設計和建設施工期間遺留問題而頭疼的經歷,究其原因,無非是項目的規劃設計和建設施工單位在開展工作時只滿足本工序的要求而給日后使用遺留了諸多遺憾。解決這一困局惟一的出路就是物業管理人員盡早介入到開發流程中去,對規劃設計和建設施工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見。即便由于客觀原因無法真正做到從頭介入,也應該努力向規劃設計和建設施工人員宣傳物業管理理念,盡力避免給日后的管理運營工作帶來先天遺憾。

  五、新人才理念。

  與開發行業相比,物業管理行業一直被認為是低薪低能微利的服務行業,許多房地產公司精簡人員的去向都是下屬的物業管理公司。這種印象對于物業管理企業而言,在招聘人員時的負面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缺乏高素質管理人才的現狀又進一步加深了外界的這種印象,從而形成惡性循環。的確,物業管理公司從利潤數額上是無法與開發公司相提并論的,但這只是由于企業財務計算標準的要求造成的,如果能夠把優秀的物業管理對開發項目的促進作用給予量化,人們會對開發和物業管理環節的利潤分布比例有新的認識,事實上,任何一個開發項目的成功都離不開任何一個環節的努力。物業管理企業必須摒棄自卑心理,確立新的人才理念,敢于首先在關鍵崗位高薪雇用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帶動管理服務水平的全面提高,糾正社會的錯誤印象,進而脫離收費低、薪酬福利低、人員素質低、收費更低、薪酬福利更低、人員素質更低的向下循環軌跡,努力轉向收費高、薪酬福利高、人員素質高的向上循環軌跡。

  以上觀點對于物業管理企業的諸多困局并未列舉周全,也不一定就找到了解決困局的靈丹妙藥。問題的關鍵在于物業管理企業是否能夠意識到自己所處的房地產行業已經進入了大變革的時代,不思進取、無力順應變革的企業必將被淘汰,只有積極迎接變革、勇于面對挑戰的企業才能夠在變革的大局中生存和發展。

  文/趙晉蓉

篇3:人力資本開發與管理的核心問題:理念戰略

  人力資本開發與管理的核心問題-理念戰略

  國防大學  劉 毅

  一、從對西方企業人力資本發展史的研究中發現,人力資本開發與管理具有一般性、階段性和層次性的特點

  (一)、管理的一般性、階段性和層次性。

  綜觀西方經濟管理理論的發展,由于歷史的發展和當時的經濟需要,形成了不同的學派。管理思想在西方成為系統的管理理論,是在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此后,從其發展的歷史及內容來看,西方經濟管理理論各學派的形成基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形成的所謂“古典管理理論”第二個階段,是從本世紀二十年代開始的“人際關系”-“行為科學”的理論;第三個階段,是在古典學派和行為學派出現以后、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出現的當代西方管理理論的一學派;美國管理學者孔茨(Harold Koonfz)在1980年發表的《再論管理理論的叢林》一文中認為目前至少已發菜到十一個學派,主要有社會系統學派、決策理論學派、系統管理學派、經驗主義學派、權變理論學派、管理科學學派、組織行為學派、社會技術系統學派、經理角色學派、經營管理理論學派等。

  從管理思想盧的演變過程中不難發展,管理具有一般性、 階段性和層次性的特點。所謂管理的一般性是指管理的科學性。也就是說管理有它的理論基礎和普遍應用意義,無論是東方企業還是西方企業、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私營企業,都可以應用管理理論。所謂管理的階段性是指管理的連續性。它的主要特點有兩條,第一是管理具有不可跳躍性,也就是說企業不可能跳躍管理發展的某一階段而達到另一個新的階段;第二是管理重點性,也就是說企業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應該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所謂管理的層次性是指對不同的企業(如:工廠和公司)和企業中不同層次的人員應采取不同類型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

  (二)、人力資本發展史揭示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一般性、階段性和層次性。

  1.人力資本的發展史經歷了勞動力成本、控制員工、人事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人力資本開發與管理五個階段。

  2、人力資本管理與開發、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和人事管理的區別

  (1)、從事務部門變成戰略支持部門。

  (2)、從以財(物)為中心變成以人為中心。

  (3)、員工從成本變成資源。

  (4)、人力資源開發逐步占據管理的中心。

  (5)、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成為各級經理的首要職責。

  (6)、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的管理與開發采用許多現代管理技術。

  (7)、人力資本成為組織最重要的資本-知力資本。

  (三)、人力資源開發的理論基礎

  人力資源開發的理論基礎是馬斯洛需求假設模型。美國的馬斯洛提出了“人類需要層次論”假設模型,他把人的需要按其重要性和發生的先后次序排成五個層次;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感情和歸屬上的需要,地位和受人尊敬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他認為,人們一般按照這個層次來追求各項需要的滿足并以此來解釋人們行為的動機。

  (四)人力資本開發與管理的理論基礎

  1.知力資本的提出。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以后,人們提出了知力資本的概念,知力資本包括三個部分:(1)、人力資本-一流的經營管理者,一流的團隊:(2)、結構資本-一流的數據庫、電腦網絡和企業組織結構;(3)、顧客資本一忠誠的顧客關系,合作的協作單位。

  2.企業資本由貨幣資本和人力資本共同構成理論。象爭論孩子是男人生的還是女人生的一樣,一百多年來,理論界始終在爭論利潤是貨幣資本創造的還是人力資源創造的。近年來,比較統一的認識是兩者共同創造的。然而,在人力資源(一切員工)中是否有人力資本(技術創新者和職業經理人)存在?芽剝離出它的意義在于:資源是需要加工以后才能成為產品的,而對資本所要關注是如何開發管理以提高效益問題,兩者是不能等同對待的。

  3.世界觀組成理論。美國馬里蘭大學布瑞肯教授認為,人的世界觀由五個層次組成;核心是世界觀World view,然后依此是信仰believe、價值觀value、行為舉止behavior、人工贗像artifact;要改變人們的人工贗像、行為舉止必須依次從價值觀、信仰直至世界觀做起。也就是說,世界觀最終決定人們的行為舉止。

  4.人性假設前提-自我實現人。這是人力資本管理與開發理論成立的假設前提。

  5、管理模-文化管理。這是人力資源和人力資本管理與開發的基本模式。

  6、人力資本開發與管理重點-觀念,間接影響人的行為。

  二.從對我國企業人力資本開發與管理存在的問題的研究中發現,我國企業存在著混亂性和盲目性的問題

  (一).我國的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所面臨的問題

  1、人力資源總量過剩與結構性短缺并存。

  (1)總量過剩。表現為5個人干3個人的活,效率低下。

  (2)結構性短缺。表現為缺優秀的高層經理:靠經驗管理者多;輕視管理科學者多;受過系統工商管理培訓者少。缺撥尖的技術研究和開發骨干。缺營銷大師。缺一流的熟練技術工人。

  2、大批人員職業能力錯位表現為廠長(經理)-觀念能力、知識錯位,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工程技術人員-知識老化、技術過時、觀念落后。技術工人-在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面前相形見拙,技術和管理骨干缺乏動力,跳槽嚴重。

  3、企業內部激勵和約束機制乏力。

  (1)物質激勵乏力。表現為工資水平偏低,平均主義嚴重。

  (2)精神激勵乏力。表現為打破“鐵飯碗”以后,勞動者應有的權利缺乏保障,同時,“金錢萬能”論在一些企業泛濫,對精神激勵領導不相信、員工不接受。

  (3)傳統認識錯位,現時約束機制乏力。傳統觀念不承認企業有人力資本存在,對企業員工不做區分,一律按工資給予報酬;對人的能力和天賦不予承認,認為人們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之分;認為經理和技術人員只是高級“打工仔”,結果出現“非理性”的反抗,造成一些經理人員或貪污受賄、卷款而逃或故意把企業搞壞;一些高級技術人員故意把試驗搞砸,讓你明知他是故意所為,而你又拿他無可奈何。

  4.企業文化陳舊,文化變革緩慢。

  (二)、我國的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混亂性和盲目性的問題是我國在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靵y性主要表現在大多數國有企業缺乏對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的內在動力,在上級和外界的壓力之下,不得不做些樣子給別人看,其實,這些行為大部分是形式主義的東西,有些是有百害無一利的東西。盲目性主要表現在大多數國有企業的從眾行為。這些企業的高層管理者不知道什么是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只知道隨大溜、跟著走,別的企業干什么他也跟著干什么,有時根本不知道自己做某件事的目的所在。

  三、理念戰略-發揮人力資本主動性的核心戰略

  (一)、現代企業制度下的人力資本開發

  1、現代企業經營的核心產品-理念

  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之間的競爭正逐漸由產品轉向經營理念;企業經營的產品和服務已逐步變成為企業經營理念的載體;企業甚至可以把設計、生產、銷售以及售后服務全部委托出去,而企業只是設計、生產和銷售經營理念。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如果你要是問麥當勞總裁,他們經營的是什么的時候,他可能會告訴你,他們經營的不是食品,而是兒童娛樂;如果你要是問“寶馬”轎車總裁,他們經營的是什么的時候,他可能會告訴你,他們經營的不是轎車,而是豪華。這些總裁們所講的娛樂、豪華指的是什么?芽實際上是一種經營理念。那么,什么是理念?芽企業應該建立什么樣的理念?芽

  2、人力資本開發的核心-企業文化。

  理念屬于企業文化的范疇。企業是最高領導人的首要任務就是設計、生產和培訓、推廣甚至灌輸適合企業和市場需求的理念,用理念管理、駕馭各級管理者以至每個員工,使他們自覺地按照統一的行動,進而達到經營管理企業的目的。

  (1)文化:什么是文化?芽文化最好、最簡練的定義:“它是所處環境中的約定俗成的作法?!?《核心管理模式-解決高層理論者面臨問題的50種前沿模式》湯姆.蘭伯特/著 原毅軍/譯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

  (2)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反映了市場需求,同時也反映了企業所有利益主體的渴望。企業文化要求將顧客、雇員(包括高層管理人員及董事)、股東以及社區(包括分銷商和供應商)視為企業的利益主體。企業受共同信念和價值觀的驅動。這些信念和價值觀在企業內外是一致的,并且要確保所有參與者在所做的每一件事上都全身心投入。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管理的牛鼻子。企業文化包括三部分,A、管理性企業文化:指在管理過程中員工應該有什么樣的價值理念。B、經營性企業文化:指在經營過程中員工應該有什么樣的價值理念。C、體制性企業文化:指在體制建立過程中員工應該有什么樣的價值理念。

  (3)企業文化的來源。戴維.杰南指出了形成企業文化的10種要素:權威領導者的影響;企業的歷史傳統;技術、產品、服務、顧客、企業的期望:信息系統和控制系統;立法和環境;獎勵體制;組織和資源;目標、價值觀、信念。

  (4)企業文化診斷與審計。A、企業文化診斷包括6部分:目標;結構;關系;獎勵;領導;系統。B、企業文化審計包括30個問題(《核心管理模式-解決高層理論者面臨問題的50種前沿模式》湯姆.蘭伯物/著 原毅軍/譯P283-P287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二)企業在人力資源、人力資本開發與管理方面的對策改革開發與管理方面的對策。深化勞動用工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為企業所有員工實現自身價值創造條件。

  (1)建立健全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

  (2)培育企業核心價值觀,強化培訓,形成統一的精神力量。A、領導者類型-育才型領導:企業的關鍵,資產是學習、遠見、智慧、創新信息。培養下屬,并使之建立與企業相一致的理念,是領導者的第一項職責;領導者帶頭進行終生學習-終生學習的核心:價值觀。B、全員培訓,努力辦成學習型組織:學習不僅是提高的手段,而且是求生存的工具。每個員工都應是自覺學習的學習人。C、培訓計劃和考核;培訓計劃與個人職業生涯計劃結合;培訓形成考核、晉升、獎勵制度。D、借助全面質量(TQM)健全企業文化。(《核心管理模式-解決高層理論者面臨問題的50種前模式》湯姆.蘭伯特/著P282原毅軍/譯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E、溝通方式:通過電腦溝通、輔以面對面的溝通。

  2、在人力資要開發與管理方面的對策。企業文化充革與企業文化建設是培訓、推廣企業理念的基礎工作。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又為企業文化變革與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創造了條件。

  (1)建立現代企業要與建立優良企業文化同步。當前,企業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必需要把建立優良的企業文化與之同步設計。設計時,應著重解決人力資本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激勵機制可以考慮從以下三個方面建立:第一:建立人力資本經濟利益激勵機制。在這種激勵機制下,必須樹立這樣的觀念:工資是對勞動力價值的回報而不是對人力資本的回報,人力資本作為與貨幣資本相對應的資本,回報方式應該是資本回報。第二:建立人力資本權力、地位的激勵機制。把人力資本在經營管理中需要的權力、地位通通給他們,讓中國的企業出現真正的CEO。第三:建立企業文化激勵機制。由于任何法律、制度都有失效之時,因此當法律、制度這種外部約束失效時,就必須需要道德、理念的內在約束。在建立人力資本激勵機制的同時,必須考慮建立相應的約束機制。約束機制可以考慮從以下三個方面建立:第一:內部約束。一是用公司章程和合同約束;二是用人力資本機構約束,即加強對面人力資本的監控;三是用未來高收益約束,未來回報越高,對人力資本當期的約束力就越高收益約束,未來回報越高,對人力資本當期的約束力就越大。四是自我實現的約束,即通過對人力資本對“自我實現的偏好滿足程度”的控制,實現約束。第二:外部約束。主要包括:法律約束、道德約束、媒體約束、媒體約束、市場約束和自律協會約束。

  (2)在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時,應同時建立四種價值理念。A、等級差別理念。既:人們由于能力的差別導致分工上的差別,分工上的差別導致收入方式上的差別(如:有的人拿的是人力資本收入而有的人拿的是勞動報酬),收入方式上的差別導致收入水平上的差別,差別大是正常的。B、效率至上的理念。既企業講效率,社會講公平,企業和社會在各自追求目標的同時,實現效率與公平的結合。C、團隊精神。D、忠誠的理念。不講信用沒有忠誠的理念任何制度都會失效。

  (3)解決跨地區經營中的文化問題。企業在跨地區經營中應考慮本企業文化如何與異地、異國的融通問題。

  結論

  當前,我國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過程中,應該尊重管理的基本原理并注意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成功的經驗,結合我國當前實際和我國五千年的優秀文明成果,確實把理念當作人力資本開發與管理的核心問題和企業的核心發展戰略來研究、應用。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