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經理人

電影《南京1937》的觀后感

6629

  遺忘與銘記--電影《南京1937》觀后感

  抗戰時期的那段歷史似乎正在被漸漸淡漠,漸漸遺忘。

  七一建黨,八一建軍,問一問身邊的人,肯定是有不知道的。老一輩的喜歡看抗戰片,一坐就是很久。而小一輩兒的,大多是不愛看的,遙控調一調,便過去了,時常還念叨著:這片子有多么無聊。

  那段非常時期留下的疤痕就這樣慢慢淡去。說實話,這樣的淡忘,在我心中亦是沒有什么概念的。

  直到我去了四行倉庫,才有了些許感觸.

  那里地方不大,但新穎得很。本是懷著看看玩玩的心情,驀地,被眼前的黑暗逼得肅然起敬了。

  光線昏暗處一轉頭,便發現這里有一組雕像:鬼子從窗戶里翻到房間里來,滿臉猙獰,滿面橫肉,不禁愣怔;一直到參觀結束,腦海里一直浮現那個雕像,越想,討厭的感覺越強烈。

  一個禮拜以后,在家看完了《南京1937》。沒有淚涌如泉,沒有痛徹心扉,只有沒有理由的沉默。

  那一幕一直在我腦子里回放:當理惠子大喊她是日本人的時候,本來拿起刺槍的日本軍官放下了武器,堆起笑容交給她日本國旗,并叮囑她小心一點。我心里感到一種極大的排斥,甚至可以說,是惡心。對中國人二話不說就放槍子兒,對自己國家的女人又是裝作假惺惺的慈悲面孔?!澳皇翘煜轮挥兴麄儑业纳潘闵?!”其時,我是義憤填膺的。

  又一幕:日本人告訴所有難民,“舉起雙手,放下武器,我會保證你們絕對的安全”,然后,用機關槍胡亂地朝中國人的腦門和胸膛開過去。我不再悲憤,而是徹頭徹尾的震驚。戰爭帶來的,不只是日本對于中國人的殘忍,更是將那一群倭寇的人性磨得灰飛煙滅了。

  電影接近尾聲的時候,一個日本軍官因偷偷放走了中國人而被其他日本人毆打。我沒有奇怪,前面看到那個日本軍官對中國人說話的眼神,我就注意到他人性中的善良?;蛟S戰爭無法泯滅所有的善良人性;然而那善太過于渺小,沒有來得及顯現,就被戰爭中充斥的惡給吞噬了。

  這確實可怕。更多的,是一種悲涼。

  除了憤怒,除了震驚,除了悲涼,還有堅守。

  我想說一說那群受害者。

  珍珍的爺爺,那個殿試第三名的老學者駐守在南京的決心--“南京是一代國都,怎么可能就這樣輕易被摧毀?”他冒著生命危險不愿離開南京,這絕對不是老人的念舊,是一位學者對于曾經自己了解的,自己融入的自己引以為傲的祖國的一種痛心疾首的無聲的吶喊,不可動搖的堅守。

  他看著裝滿自己過往、代表祖國的首都南京被毫不費力地轟炸毫無禮貌地摧毀,看著擁有巨大古蘊的祖國被一群淺陋的滿是功利心的倭寇占領,這種精神遭到的摧殘是遠遠大于身心的。最后他用自殺來吶喊,用生命來堅守。

  更為特殊的是理惠子。一個日本女人,嫁了個中國丈夫。因為戰爭,她處于一個很尷尬的身份,說白了,不論她這是否愿意,也根本不問她是否愿意,都直接被“日本人”一個詞給定性了。

  她跟著大家一起逃亡,卻還要比大家更加小心翼翼,不敢說話,日本式的禮貌與恭敬也讓大家敬而遠之。她沒有傷害任何人,卻因為自己的國籍遭受著各種限制。因為自己是日本人,中國人便不接納;因為丈夫是中國人,日本人便不接納。最后看著自己的女兒被同國的人撕扯衣服走的,這樣的死,太凄涼。

  人性的磨滅,倔強的堅守,還有無可言說的凄涼。

  那段時間真的太不容易。曾經背負那么多驚叫與恐懼的中國如今終于崛起,又有什么理由去遺忘甚至調侃那段抗戰的日子?

  這種的遺忘與淡漠,或許是另一種悲涼了。

  我在史料館聽解說的時候,沒有強烈的表達,只希望大家能夠了解這段歷史,然后永遠永遠地銘記。

  然后尊敬它,再也不遺忘它。

篇2:《首席執行官》電影觀后感

  《首席執行官》電影觀后感

  海爾是一個神奇,也是一種必然.

  近日公司組織看了電影《首席執行官》,主要講述了海爾的艱苦創業、奮斗創新、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海爾人對待困難的態度---只要想辦法、只要努力一切困難都是暫時,都是可以解決的。影片中海爾CEO凌敏先生的幾段話,說出了海爾人的創業精神,說出了海爾的企業文化,說出了海爾的企業危機感。這幾段話分別是:

  1、海爾精神就是創新精神,創新精神就是每天從零開始,創新精神就是今天比昨天有提高有進步,通過不斷創新實現自我。

  2、一個企業要發展壯大,就要有自己的品牌,就要形成國際化的大公司,就要成為狼,這樣才能與狼共舞;一個民族要發展強大,就不能只有一個名牌,而要需要很多品牌。

  3、沒有沉不了的船,沒有倒閉不了的企業。我們每天都在面臨這樣的危機,而避免危機的唯一辦法是要靠人的努力,不斷發揮團隊的創新精神。

  看完影片后里面的一些場鏡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當凌廠長說“砸了它,今天不砸這些冰箱,明天別人就要砸了我們的工廠” ,“不合格品沒有銷路,不合格品就等于廢品”,這些話時,看著那場景,看著那一錘錘的榔頭、看著那一團團的火焰.我不禁感動,被主人公的決心深深感動著......或許很多人都能想得到,但又有幾個能做得到呢!海爾砸毀的不是一堆冰箱。而是一個企業的傳統舊觀念。

  工作中,當別人指出自己的不足之處的時候,有幾人敢站出來承認自己的不足呢?問題總要解決,就需要有人站出來,為自己帶來的后果負責。就需要有人用報廢不良品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來提高員工的品質意識,來戰勝自我。其實“我們唯一怕的就是我們自己”。戰勝自己是人生最高的理想境界。海爾人不僅有很強的品牌意識,更體現出他們的決策力及自強不息的精神。同樣,在我們自己的企業里也就存在著這樣一個個小小的問題,但是我們所謂的小問題卻沒有得到果斷處理,依然把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劃分特采/上線挑選/挑選后上線/客戶讓步接受的級別,為滿足出貨而發到消費者手中。

  當凌廠長再說“如果跟AE公司合作,眼前的困難解決了,但海爾就沒有自己發展的空間,海爾就會成為外國人的廉價加工廠,我們中國就沒有自己民族的品牌”。多么寬闊的胸懷,多么強烈的民族意志,在那種艱難的情況下,凌廠長拒絕與AE合作,也體現了海爾領導人顧全大局,不圖私利的一面.電影中還有很多很多感動人的地方,比如為了一個多發配的螺絲釘而重新檢查的片段、凌敏助理離開后自己從需要翻譯到后面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的時候、從最初欠資147萬到最后創造了600億營業額的發言......

  太多的片段讓我感動、讓我們震撼,其實在我們平時生活中也存在太多的困難,只是我們沒有那種強烈的敬業精神.人家海爾口號“日事日畢,日清日高;”喊的出,就做得到.當我們完全做到我們的口號“ 和諧生產,和諧市場,和諧員工”時,相信我們奇樂的產品質量一樣能順利過關,奇樂的職員工一樣能以廠為家,奇樂的明天一定更輝煌.

  看了這部影片除了感動海爾人的那種創業精神,更增加了我們的使命感,責任感。我想很多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海爾成功的關鍵在那里。我們能從影片中可以學到什么,怎樣運用到自己所在的公司里這個才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從海爾的成長經歷中可以了解到海爾企業處理好了以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

  一、企業發展需要制定目標、計劃和時間表

  海爾的目標就是成為世界著名企業,海爾產品成為世界名牌。這是海爾不斷追求不斷創新和不斷超越自己的動力。為此海爾制定了自己發展的計劃和時間表,我們在影片中可以從時間段看到:

  海爾名牌階段(1984-1991年)用7年時間,通過專心致志做冰箱的過程實施了名牌戰略。從專一到多元化發展階段(1992-1998年)用7年時間通過專一品牌帶動生產其它家電化,成功的實施了多元化擴展。國際化階段(1998---)以產品進駐法國超市以及建美國海爾園為導向的國際化戰略。通過以國際市場作為發展空間的策略提升海爾的國際品牌形象。

  二、堅持創業激情

  如果說哪一種品質是成功者共有的,那就是他們比別人更有激情。對海爾來說沒有什么細節因細小而不值得去揮汗,也沒有什么大到不可能干好的事。海爾領導者每一個都發掘工作激情,激情不是浮夸張揚,而是某種內心世界的東西。優秀企業的標志是能夠燃起員工的工作激情。

  三、快速的執行力

  海爾集團是擁有一支有很強執行力的創業團隊,從總裁到員工都人人參與,每個階層,每個組織都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或提前優質完成公司交給的工作和任務。一個企業快速發展需要兩個重要因素,細節是外在的表現,執行力則是內在的動力。如果說,細節反映出一個公司的整體形象,那么執行力折射出的就是公司的整體素質。

  四、堅持創新的企業文化

  海爾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創新。它是在海爾幾十年發展歷程中產生和逐漸形成特色的文化體系。海爾文化以觀念創新為先導、以戰略創新為方向、以組織創新為保障、以技術創新為手段、以市場創新為目標,伴隨著海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從中國走向世界,海爾文化本身也在不斷創新、發展。員工的普遍認同、主動參與是海爾文化的最大特色。當前,海爾的目標是創中國的世界名牌,為民族爭光。海爾每一位員工都在實現海爾世界名牌大目標的過程中,充分實現個人的價值與追求。

  五、正確對待企業的危機

  所謂危機,是危險,也是機遇!正視危機、不懼危機、在危機中審時度勢,危機會是我們飛躍的契機。反之,若回避危機、為危機所困,甚至迷茫,必然在危機的追趕里為競爭者所敗。海爾也存在危機,只是他們在正確的對待企業的存在危機罷了。為此,每家公司應該有這樣的生存理念:“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加強思考企業危機感!”危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正視危機的勇氣和掙脫危機的智慧.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奇樂的成長,離不開我們大家的成長!我們堅信在公司劉總的正確英明的帶領下,堅持公司的經營理念;“一切服務于生產,一切服務于市場”。依靠我們大家的創新,快速執行,團隊協作的主人翁精神,奔著同一個目標去努力,相信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會將如今的目標踩在我們的腳下!

篇3:電影《楊善洲》觀后感

  電影《楊善洲》觀后感

  近日,機關支部及聯合支部全體黨員在綜合服務樓三樓會議室觀看了影片《楊善洲》。影片以歌頌云南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一心為民、大愛無私的感人事跡為主題,將一位清正廉潔退休干部的偉大光輝形象樹立在我們的面前,令人肅然起敬。

  造的是樹林,留下的是精神力量。楊善洲1988年退休后,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甘當一名普普通通的義務植樹者,帶領地方群眾植樹造林。他努力克服無資金、無種苗等困難,一心撲在造林事業上,從未間斷過,從未放棄過,扛樹苗、種樹苗,搭帳篷、住深山,同吃住、同勞動,一干就是22年。楊善洲一心為民、不計報酬、終生奉獻的高尚品格和堅定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的執著信念,留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卓然風范和浩然正氣。作為企業內黨員,我們要汲取他激勇奮進、艱苦奮斗的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大公無私的良好品質,在企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多出力,少邀功,多流汗,少埋怨。

  靠的是黨性,收獲的是寶貴財富。楊善洲始終如一地堅守著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始終如一地踐行執政為民的根本宗旨,始終如一地發揮老有所為的奉獻精神。據統計,他在大亮山已建成林地總面積5.6萬畝,林場經濟價值達到3億多元,移交林場時,他不沾林場一點好處,不帶走一根草,留下的是可觀的綠色存款,留下了寶貴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楊善洲正是靠著堅定的黨性和崇高的精神品質,為國家、為人民、為社會創造出了寶貴物質財富和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我們在日常工作中,每一位黨員干部都應深入學習楊善洲精神,要堅定理想信念,發揚務實執著精神,把我們的工作任務完成好,為企業的發展壯大貢獻應有的力量。

  樹的是榜樣,塑造的是廉政典范。楊善洲是我黨培養的一位地廳級領導干部,其在位時可謂有權有勢,但他沒有以權謀私、以勢欺人,而是視百姓為親人,一心為民辦事。不在其位時他扎根大山植樹造林,了卻為當地群眾做一點實事不要任何報酬的承諾,為地方和國家創造出寶貴財富。楊善洲的精神,沒有任何渲染,是一種樸素的情懷,是發自內心的人生追求,他回答了過去參加革命是為什么,現在當干部應該做什么,將來身后留點什么的問題。我們的企業黨員干部應結合黨的純潔性教育活動及黨風廉政建設活動,鋪下身子搞生產,保持純潔干工作;貼近職工聽民意,遠離腐敗樹正氣。

  我們要以楊善洲精神為榜樣,教育引導好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正確的名利觀、權力觀、政績觀,能夠真正用一顆赤誠的心投入到火熱的晉豐事業中去,清正廉潔、無私奉獻,多為廣大職工謀幸福,多為企業發展做貢獻!

相關文章

97精品久久久久|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嫩草一级337p无码专区|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