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國旗下講話:孝敬父母,學會感恩
尊敬的領導、老師、教官,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五(2)班的***,今天我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孝敬父母,學會感恩》。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給予的。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把他們最真摯的愛,無私地奉獻給我們。母親用乳汁把我們喂養,父親用深情把我們照顧。在我們成長的路途中,每一步都飽含著父母的辛勞。寒冷時,父母給我們溫暖;困難時,父母給我們支持;生病時,父母給我們照顧。父母對兒女的愛比天還高,比海更深。
三字經中有云:“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边@里說的就是黃香孝順父母的事情。黃香出生在一戶貧苦人家,爸爸和媽媽都是農民,他們早出晚歸,常常天沒亮就起床干活,到深夜才回家。因此黃香十分心疼父母,從而更加孝敬父母。有一年的冬天,天異樣寒冷,但黃香的父母為了讓孩子上得起私塾,依然努力耕作。很晚了,父母還沒回來,九歲的黃香為了讓父母回家后多點溫暖,躲進父母冰冷的被褥里,用自己的體溫為父母把被子捂熱,再請父親去睡,這樣父親就可以免去寒冷之苦了。這個故事成就了一個關于孝順父母的千古佳談,黃香這個名字在民間也是婦孺皆知,所以連《三字經》都收錄了這個感人的故事。
古時候小小的黃香尚能如此孝順父母,而現在生在新時代的我們做到了我們該做的事情嗎?現在的父母都很疼愛子女,也不忍心責罵或打罰子女,但是很多子女卻不懂得體貼父母的心意。有的同學被父母責罵的時候,甚至會記恨在心。孝敬父母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們一些獨生子女身上很少表現出來。常??梢钥吹竭@樣的家庭生活鏡頭:吃過飯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去玩耍了,父母卻在那里忙碌著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照顧,而父母身體不舒服,孩子卻很少問候一聲?!襁@樣的事情還很多,值得我們同學深思一番。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的人品呢?又有誰愿意和他真心做朋友呢?因此,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孝敬父母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現在做起,做一個熱愛、體貼、關心、尊敬、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其實,我們對父母的孝順不在豪言壯語上,不在給父母買多少貴重的禮品上,而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之中。每天給親愛的爸爸媽媽一句關心的問候,在家里為他們做一點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父母為自己創造的環境之中好好努力學習,在生活中能聽從父母的教導不和他們頂嘴發脾氣等等,這都是孝順父母的表現。
愿我們都能學會感恩,都能成為孝順父母的好孩子。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篇2:國旗下講話:孝敬父母學會感恩
國旗下的講話:孝敬父母學會感恩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孝敬父母,學會感恩。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p>
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p>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p>
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剛才我朗讀的都是圣人孔子對于“孝”的解釋。
中國也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有這樣一個故事:漢文帝劉恒,他以仁孝聞名于天下。母親臥病三年,他盡心服侍;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還有這樣一個故事:東漢黃香,九歲時母親去世,伺奉父親非常孝順。夏天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冬天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子。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當時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可見,孝敬父母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那么,父母對于我們,又有怎樣的付出呢?
父母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任老師,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傾注了無盡的愛與祝福。
當我們第一次睜開眼凝望這個多彩的世界,是母親的雙眸、父親的臂彎讓我們溫暖滿懷;當我們牙牙學語,能喊出的第一個字眼,是我們的爸爸媽媽;當我們蹣跚學步,直至獨立行走的背后,又是父母多少的擔驚受怕;當我們邁入學堂,吮吸知識的甘露時,又是父母為我們包上一本本的教科書。當我們學習取得進步時,衷心為我們祝福,與我們分享喜悅的人,是父母;當我們遭遇病痛,為我們奔波擔憂的是父母?!?/p>
父母為我們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建起一座幸福的港灣?!罢l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沒有父母數十年如一日的點滴,怎么會有今日朝氣蓬勃、健康快樂的我們!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動物都有感恩之心,更何況我們人類呢?所以,我們要孝敬父母,敬重長輩,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敬重長輩,不在于做了怎樣驚天動地的事情,而在于日常生活和學習等點滴細節之中。比如:給勞累了一天的父母捶一次背,端一杯水,盛一碗飯,洗一次碗 ;不與父母賭氣頂撞;不跟父母提過分的要求;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聽父母的教誨;好好學習,用我們最好的成績來回報父母的辛勤付出。
天地間,有一種奔騰不息的力量,叫愛,來自父母;人世中,有一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來自父母。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向央視曾播過的一篇廣告中的那個吃力地端著一盆水的大眼睛男孩學習,一起跟媽媽說:媽媽,洗腳!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篇3:中學升旗儀式講話:友善孝敬誠信
中學升旗儀式講話:友善、孝敬、誠信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早上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家在蘇州——友善、孝敬、誠信。
經歷了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沉淀,蘇州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無一不寓詩意,無一不載風月。蘇州的山穩重厚實,蘇州的水曲折婉轉,使蘇州的文化兼容并蓄、蕩氣回腸。而世世代代受著這山與水熏陶的蘇州人,追求的是高尚的品行與良好的道德素養。
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的準則和規范。烏申斯基曾經說過:“良好的品質乃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绷己玫钠焚|是什么?說得具體一些便是友善、孝敬和誠信。
范仲淹擔任邠州地方官時,有一天閑暇無事,帶同僚屬下設置酒宴,還沒有舉杯飲酒,就看到有幾個披麻戴孝的人在營造下葬的器物,急忙派人去詢問。原來是一個客居在邠州的讀書人病故,準備埋葬在近郊,但是棺材、墓穴和其他送葬器物都還沒有著落。范仲淹聽后立即撤去酒席,并給喪家一筆可觀的錢,讓他們辦完喪事。一件小小的善事,可以如同蠟燭一般照亮世界,能夠溫暖心靈,不斷給這世間帶來幸福!
也許大家會覺得捐贈財物離我們過于遙遠,其實,友善、孝敬和誠信無處不在。
在班級內,我們應該友愛同學,熱愛班級——地上留有紙屑垃圾,我們要彎腰去撿起;包干區的人手不夠,可以主動去搭把手;見到老師,主動問好;同學之間鬧矛盾,大家一起出面調解;保持良好的晚自習紀律,營造有序、和諧的學習環境。
在家中,我們應該孝敬長輩——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始終用心去對待他們,要理解、體諒父母,對他們不應有不切實際的祈望,我們應做一個獨立的人,為自己負責的人。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誠實守信——不要夸下???,允諾自己很難辦到或者根本辦不到的事;不要為了眼前的一點小利,就去欺騙、中傷無辜的人,甚至背叛自己的良心。我們要培養自己的意志力,避免僥幸心理,這樣才能認真地對待每一件事,養成良好的誠信習慣。
讓我們共同努力,做一個友善、孝敬、誠信的人,使我們的蘇州更加美麗。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