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國旗下講話:寬容是一種美德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
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人際交往;待人處事,如果沒有寬容,就沒有友情,沒有了寬容就失去了善。寬容是一種美德,一種修養,也是衡量一個人層次高低的標準。
我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在美國一個市場里,有位中國婦人的攤位生意特別好,引起其他攤販的嫉妒,大家常有意無意地把垃圾掃到她的店門口。但這位中國婦人并不在意,只是寬厚地笑笑,不予計較,反而把垃圾都清掃到自己的角落。旁邊賣菜的墨西哥人觀察了她好幾天,忍不住問道:“大家都把垃圾掃到你這里來,你為什么不生氣?”中國婦人微笑著著說:“在我們國家,每到過年的時候,都會把垃圾往自己家里掃,掃得越多就代表會賺越多的錢?,F在每天都有人送錢到我這里,我怎么舍得拒絕呢?你看我的生意不是越來越好嗎?”從此以后,那些垃圾就不再出現了。
這位中國婦人化詛咒為祝福的智慧確實令人驚嘆,然而更令人敬佩的卻是她那與人為善的寬容的美德。她用智慧寬恕了別人,也為自己所處的環境增添了一份寬容。如果她不采取這種方式,而是針鋒相對,得理不饒人,又會怎樣呢?結果可想而知。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集體里,難免會發生一些磕磕碰碰的小事,比如:地上有一張紙,是你撿還是我撿?在教室里,你的桌子是否侵占了我的位置?走路時,你踩了我一下,我是否要還擊?你碰掉了我的東西,怎么辦……有的同學常常會因為這樣的一些小事情而“怒發沖冠”,爭得臉紅脖子粗,甚至大打出手。自己做錯了事情,不檢討自己,而是一味的找別人的不是,這樣的同學缺少的就是一種寬容。而有的同學則會寬以待人,一聲“對不起”,表達了自己的歉意,請求對方的原諒,于是,雙方握手言和,重新成為好朋友。有了過失和誤會,衷心的向對方說聲“對不起”,體現了一個人開闊的胸懷。人們常說“退一步海闊天空”,我們應該學會寬容。
寬容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品德。他無處不在。在自然中因為有了海洋的不棄滴水,才有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波瀾壯闊,因為有了高山的不棄寸土,才有了泰山的高聳入云。歷史長河里,因為有了齊桓公的不計前嫌,才有了齊國的霸主地位。因為有了劉備的三顧茅廬,才有了蜀國天下三分有其一。有人因失去寬容而痛哭流涕,有人因得到寬容而欣喜若狂,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寬容,也希望自己擁有寬容這一美好的品德。
所以,讓我們都將心底的那一份寬容抓住,不要讓他溜掉。對同學寬容,對朋友寬容,對家人寬容……這樣,生活會更加燦爛!人生會更加迷人!世界會更加精彩!
讓我們一同擁有寬容,擁抱美德,擁抱更美的明天!
謝謝!
篇2:小學第二學期第九周國旗下講話:寬容也美麗
小學第二學期第九周國旗下講話--寬容也美麗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寬容也美麗》。
對于寬容,我想從一位智者談起,那就是眾所周知的孔老夫子。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子貢問他:“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作為終身奉行的原則?”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吧?!笨鬃诱f的“恕”,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寬容”。
寬容是眾多品行中一項至高無尚的美德。寬容他人是對他人的理解,是一種放得下的大度和與人為善的心境;寬容自己則是一種豁達,是對自己更深刻的審視,是心底扶起一個堅強的自我。
寬容是一種忍讓。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對別人的批評和誤解,過多的爭辯和針鋒相對的反擊都不足取,唯有冷靜、忍耐最重要,用事實說話才更有說服力。寬容更是幸福的種子。很多歷史故事告訴我們,能成為大事者,必有一顆寬容之心。寬容是人生的從容、自信和超然,寬容是充實,是勤勉,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智慧。播種寬容,必然收獲幸福。
同學們,當生活中出現了矛盾,不妨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坦陳己見,以寬容的心態,寬容的行動,去體驗世界的多姿,去發現生活的美好。希望在校園里,少一點和同學之間的打鬧,少一點不文明的謾罵,少一點三八線的戰爭。
同學們,請試著對他人多一點的寬容,給他人留一些空間,自己將得到一片藍天!
另外,明天我們要去天宮莊園春游了,同學們開心嗎?但是,張老師要提醒大家,在春游的途中,一定要注意安全,聽從老師的安排,同時要發揚互幫互助的精神。
我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篇3:第七周國旗下講話:生活中應多一份寬容
第七周國旗下講話--生活中應多一份寬容
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現實生活中,我們??吹竭@樣的現象:同學之間因為一句閑話爭得面紅耳赤,竟行同路人;同桌之間因為一句玩笑導致拌嘴,老死不相往來;朋友之間因為瑣事大打出手,分道揚鑣,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實很多時候都是我們自己在不自覺地導演著這種結局:憤怒代替理智,針鋒相對,以毒攻毒,冤冤相報,無盡無休,直到身心疲憊,兩敗俱傷。發頓脾氣出口氣很容易,但代價太大了。其結果就如同為趕走一只烏鴉而砍掉枝繁葉茂的大樹一樣,得不償失。
因此,今天我想跟同學們說,生活中應多一份寬容,寬以待人是最基礎的美德。寬容是一種大海般的胸懷、藍天般的氣量;寬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分。是對別人的釋懷,也即是對自己的善待。寬容更是一種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藝術,是看透了社會人生以后所獲得的那份從容、大度和豁達。
生活當中,需要一種寬容。因為你是生活在人群當中,你要和眾多的人打交道,不可能一切都隨心遂意。因為畢竟咱們都不是圣人,你和大家都平起平坐,不可能讓整個世界都順從你。因此我們要學會寬容,要用寬闊的心胸去包容一切違逆和挫折;更要以寬闊的心胸去理解他人的誤會和偏見。越是睿智的人,越是胸懷寬廣、大度能容。因為他目光遠大,洞明世事,練達人情;看得深,想得開,放得下。他總使一些猜忌和誤會消失于無形,由此避免許多無謂的沖突和不良的后果;他能使自己心性平靜、神采安逸,因為他不會因為自己的個人得失而心潮起伏,也不會因為蠅頭小利而斤斤計較,更不會為了蒜皮雞毛之事而錙銖必較,爭得你死我活。日常生活中,難免會發生矛盾,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失誤與差錯。在這時,如果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很容易引發矛盾和爭斗。不能原諒自己或他人的失誤與差錯,就會給自己和他人增加心理上的壓力,影響今后的正常生活與學習。與其不寬容而痛苦,不如寬容而安樂。
生活當中,需要一種寬容,更要學會寬容。寬容是一門藝術,一門做人的藝術,非經艱苦的修身養性而不可得。因為要做到寬容,那不只在于對同類的認同,更在于對異類的尊重。這對很多人來說不可思議。寬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納別人,理解別人的處世方法,尊重別人的處世原則。我們在接受別人的長處之時,也要接受別人的短處、缺點與錯誤?!叭藷o完人”,一個人不可能盡善盡美,我們沒有理由去要求別人那樣,因為我們自己并不曾做到。但是一般的人很難做到這一點。很多情況下,彼此看不順眼,自己的所作所為怎么想怎么有理,而看別人,怎么看都覺得簡直就是白癡。我們看待事物總是很主觀,總是從自我的主觀意志出發,總是想我要如何如何,而不是別人會怎樣怎樣。因此我們應該適當地換一個角度來生活,來看待生活。換了個角度,也換了種心情,你便能理解他人,寬容他人。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如果我們學會寬容,懂得寬容,那么生活中的許多糾葛、怨恨、偏見和不快,都會煙消云散;猜忌誹謗、惡語中傷也將無影無蹤。常常有人說,我很痛苦,人家總是不理解我,不肯寬容我。其實,不是別人不寬容你,而是你不肯寬容人家。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寬容的。
最后,我想以著名作家王蒙的話與同學們共勉:人際關系永遠是雙向的,學人者人恒學之,助人者人恒助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同時,說人者人恒說之,整人者人恒整之,害人者人恒害之,耍人者人恒耍之,虛偽應付人者人恒虛偽應付之。
同學們,愿你擁有一個寬容的心,為自己營造一個和諧的人際環境,愿我們的校園充滿溫馨!
謝謝大家!